【運動指導】
走路有多好?早在 2000 多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健走,人類最好的醫藥。」
古往今來,走路以極高的性價比,獲得了眾多醫生學者的高度評價:
「走路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世界衛生組織(WHO)
「走路是最容易獲得運動量且無成本的運動之一,走路不光能減肥,還可以使身體變得更加健康。」——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
專家們因此提倡:
每天應至少
專門拿出 30 分鐘時間「走路」。
有人說因為沒有時間所以不去走路,可真的是沒有時間嗎?把聊微信、刷抖音的大把時間壓縮一下,這 30 分鐘妥妥省出來了吧!
所以別再說沒時間了,放下手機,每天多花 30 分鐘出去走走,堅持一個月,將有數不清的益處等著你
1
全身減脂,輕鬆不易反彈
走路真能減肥嗎?看看動友的親身體會吧:
依靠走路來減脂可能速度上慢了點,但這個方法很難出現體重反彈的情況,因為它在消耗你卡路裡的同時不會產生飢餓感。
這樣你就可以跟「鍛鍊完就餓,餓了就猛吃,吃完就後悔」的情況say goodbye 了!
2
減少你對甜食的欲望
走路,讓你不再擔心這個問題!
埃克塞特大學研究發現,步行可以降低人們對於甜食的渴望和攝入量。
所以,出門走走吧,不僅把零食錢省下來了,還順便鍛鍊了身體,開朗了心情。很多動友越走越上癮,不是沒道理!
3
心臟的「按摩保養操」
有許多研究表明,每天步行大約 30 分鐘,就能降低 19% 的冠心病患病風險。
因為我們在走路時,全身 60%~70% 的肌肉都參與了活動,血液循環加強,心臟跳動更快,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
而且,走路又比較溫和,可以持久、穩定地讓自己保持適宜的心跳頻率。
這個過程,就像讓血流給心臟冠狀動脈做「按摩保養操」,冠狀動脈血管的彈性增強了,自然就能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
心臟可是我們人體的「發動機」,每天花 30 分鐘來保養「它」,不過分吧!
4
保持膝蓋「年輕態」,美化腿部線條
與跑步相比,走路不僅對膝關節損傷小,同時又能夠很好地美化腿部線條。
比跑步更輕鬆,還能美腿,何樂而不為呢?
5
降低動脈硬化風險
據研究表明,每天堅持健走 20 分鐘以上,就有助於分解和燃燒體內的中性脂肪,以預防動脈硬化。
減肥的同時還能預防動脈硬化給我們帶來的生命危險,這簡直是一舉兩得的好買賣!
6
緩解背部疼痛、頸椎病
電腦前久坐辦公、低頭玩手機,使得我們形成了不良體態,甚至有人因此患上了頸椎病。
但是堅持每天以正確的姿勢走路就能夠提高脊柱穩定性,以減少後背疼痛的症狀。
下面這個動作,值得你花5分鐘:理解→記憶→練習一下
7
改善視力,預防青光眼
走路與視力竟還有關係?來,一起漲姿勢:
走路運動時,我們的眼睛會處於直視前方的狀態,視近(看近處)的時間大大減少,如此一來眼部得到了極大的放鬆與休息。
更重要的是,健走還能有效抵抗青光眼。
美國青光眼研究基金會曾提出,走路運動是降低患青光眼風險的最好方式之一。
8
趕走負能量
現代人易浮躁,也很容易因為丁點兒小事生氣、抑鬱、失落。
每日認真地步行半小時,可以給自己一個很棒的機會進行「垃圾清理」。
特別是在周末,還可以去大山裡走走,讓身體、精神及心靈都被煥新一番。
9
降低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我國該病患者總數位列全球第一,並且每年還以 1.4% 的速率增加著。
我們都知道患上這種疾病很難治癒,但你知道嗎,只要堅持每天走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病!
因為據美國《自然》雜誌報導:
對於那些60歲以上的人群來說,每周至少要出去走 3 次,並且每次的時間要不少於 45 分鐘。
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老年人很好地維持認知功能,從而降低阿爾茨海默症的患病機率。
10
有效控制血糖
除了吃藥打針,依靠走路來控制血糖,方法簡單且容易堅持下去。
每天餐後、吃藥後休息 1 小時,然後走 30 分鐘,可以讓肌肉和脂肪細胞對胰島素「更敏感」。
相當於原本需要 100 個人幫助你調節血糖,走路運動後,只需要 80 個人,胰島素工作量減小了,分泌量和功能就趨向正常了,血糖也就降低了。
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它真的省藥錢!糖友們趕緊走起來吧~
11
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
美國癌症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
經常散步的女性更不容易患上乳腺癌,這類人群的患病風險要比不怎麼散步的女性低 14%。
所以女性朋友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多出去走走吧!
看似簡單的走路,卻深藏功與名
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不出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