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運城人聽不懂山西話?

2020-12-23 地圖帝

山西通常情況下都是以一個完整的整體出現在世人面前,山西話有些比較獨特的發音習慣給人很深的印象,一聽就知道是山西人。但是山西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晉西南運城、臨汾一帶的人聽不懂晉中、晉北的方言,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山西是晉國領地,山西因此簡稱晉,趙魏韓三家分晉,山西也稱為三晉大地。山西東面與河北河南以太行山為界,北面與內蒙古以明長城為界,西面與陝西以黃河為界,南邊與河南以黃河、王屋山為界。山西省地形以山地為主,相對比較封閉,有山河之險為屏障,易守難攻。

在山西省中部從北往南有一串大大小小的盆地,是山西難得的平原地區,這些盆地分別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在臨汾盆地的東側還有長治盆地。這些盆地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山峰相隔,形成一個個相對封閉的區域。我們知道越是封閉的區域,越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衝擊,很多原生態的傳統文化等更容易得以保留,如語言、風俗習慣等等。因此,在主要以官話為主的北方,則出現一塊很特殊的語言區-晉語。

晉語區覆蓋的範圍也比較廣,並不僅僅局限於山西境內,還包括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陝北地區的榆林、延安以及河北張家口、邯鄲,河南焦作等地。當然,由於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晉語內部也比較複雜,分為不同的片區,如大包片(大同、包頭、陽泉、鄂爾多斯、榆林等地)、張呼片(張家口、呼和浩特等地)、五臺片(忻州、朔州、神木等地)、呂梁片、并州片(太原等地)、上黨片(長治、晉城等地)、邯新片(邯鄲、焦作等地)、志延片(延安等地)。

從晉語區的分布可以看到,山西境內的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並不屬於晉語區,而是屬於北方官話區,方言和相鄰的河南、關中地區的方言比較接近,卻和晉語相差甚遠。因為不屬於相同的方言系統,所以運城、臨汾地區的人們雖然同為山西人,但卻聽不懂晉中、晉北的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特殊情況呢?和地理環境及歷史有關。

我們看地形圖,如果暫時忽略掉黃河的話,有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臨汾盆地、運城盆地大致上可以和關中盆地看作是一體的,只不過被黃河分割成東西兩部分。晉西南盆地(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是山西境內最大的盆地,土地肥沃,自古就農業發達。並且作為山西的西南門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歷史上但凡有勢力在關中崛起,晉西南盆地是其必然要爭奪的目標。對割據山西的勢力來說,同樣如此,控制晉西南盆地,就可以威脅關中。春秋戰國時期,立足於關中的秦國和魏國在這一帶進行激烈的爭奪,如著名的河西之戰等。

相對於高山的阻隔,越過河流要容易一些,因為晉西南盆地地勢相對平坦,黃河在附近有幾個著名的渡口,如大禹渡、茅津渡、風陵渡等,成為陝晉之間聯繫的重要通道。有了這些通道,歷史上晉西南和距離較近的關中地區及中原的交流要更多一些。在歷史上很長時期裡,如從漢朝到北宋一千多年,晉西南地區基本上是歸關中地區上級領導的。直到明朝時,晉西南地區才正式成為以太原為中心的晉地一部分。換句話說,在古代歷史中,晉西南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更深,尤其是更靠近關中、河南的運城盆地受到的影響最大,這是當地方言不同於晉中、晉北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個很直觀的數據,運城到西安直線距離約200公裡,而到省會太原約350公裡,這還沒考慮道路的便利程度,在古代這方面的影響只會更大。

除了正常的交流外,歷史上還有一些特殊的時期,對晉西南的人口組成造成比較大的衝擊。晉西南盆地土地肥沃、產出豐富、和中原聯繫緊密,也是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如洪洞大槐樹,那裡可是著名的大規模移民遷出地。風調雨順的時候,人多力量大,產出大。但是古代農業為主,靠天吃飯,一旦發生長時間的天災,人多的地方往往可能會受到更大的損失。如清朝光緒年間的丁戊奇荒(1875年~1878年),在這場罕見的特大旱災饑荒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等省,1000萬人餓死,另有2000餘萬災民逃荒到外地。在死者中,有一半來自山西,而晉西南又佔多數。饑荒過後,周邊率先恢復的關中、河南有大量人口流入晉西南盆地填補當地的人口空缺,對當地的方言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圖-運城鹽湖航拍

綜上所述,由於晉西南的地理位置、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與關中、中原的交流更加便利和頻繁,以及講中原官話的移民流入等原因,使得晉西南講北方官話,成為山西的獨特存在,難怪運城、臨汾人聽不懂山西話呢。

相關焦點

  • 山西方言,山西人都聽不懂的山西話!太難了,聽懂算你厲害!
    很多人都知道,全國最難的話,是溫州話。但在大北方,還有一種話能威脅到溫州話的存在,那就是山西方言。山西方言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古樸中還帶著點那麼些外人摸不著頭腦的「可愛」!忻州在忻州,今天叫張兒,客人叫qie人,熱情是親撒哇,指責是鬼打得胡說了。呂梁在呂梁,準備好了是便意了,腰腰叫背心,青蛙叫各麻,說話叫削話,在哪兒叫在啊了。
  • 日本天皇宣讀投降書,為何說的不是日語?日本民眾根本聽不懂
    日本天皇宣讀投降書,為何說的不是日語?日本民眾根本聽不懂1945年日本終於宣布戰敗無條件投降,這場由日本發動對東亞各國的侵略戰爭,是所有東亞人民共同經歷的一場浩劫。二戰期間,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思想盛行,因此日本士兵在戰場上毫無人性,犯下暴行無數,但是日本宣布投降卻毫無誠意,因為日本裕仁天皇宣讀投降書的時候,日本民眾根本就聽不懂。
  • 為何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百姓聽不懂?說的不是日語嗎
    日軍侵華戰爭是有史以來日本對中國發動的最大的戰爭,在戰爭前期狂妄的日本人還想90天滅亡中國,最終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努力粉碎了日本人的夢想,並且把他們趕回了東洋老家,不再敢東進半步。不過,在日本投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時候,出現了民眾聽不懂的尷尬局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到日本旅行,就怕聽到日本人講英語,真的聽不懂
    很多到日本旅遊之後的朋友都這樣跟我說:去之前都說日本人基本上都懂英語,現實情況也是,但是他們說的英語我聽不懂!每次聽到這樣的吐槽,我也是感同身受。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其實我覺得不低,日常生活以及商務場合的英語單詞,許多人也是會認會寫的,但是問題就是出現在說上。
  • 「我是珠海人,根本聽不懂珠海話!」
    但結果發現——珠海人,真的聽不懂"珠海話"…「我是珠海人,但不會說珠海話」還記得去年一個小視頻刷爆了廣東人的朋友圈但漸漸的,許多珠海的90後00後的年輕人,由於家庭影響或是身邊環境影響,不少人已經不會講「珠海方言」了。
  • 老人去世前為何會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呢,看完真相你都不敢相信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趟去往終點的火車站,在車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他們可能會在某一個地點下站,最終踏上他們的生命之旅。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人總會在一個站點下站。人老了就會離開人世,去到一個讓世人找不到的地方,為什麼老人在去世前為何會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呢?
  • 從《三打運城》到《血戰運城》
    父親七十歲時創作了一部五十二萬字的長篇小說《血戰運城》。上世紀八十年代,根據運城地委安排,父親李逸民和運城作家義夫、草章、王西蘭聯袂創作了八集電視連續劇《三打運城》。原因是他對自己的想法又產生了質疑:當今是改革開放的時代,寫老掉牙的解放戰爭題材小說,還有人看嗎?加之離休後深感步入老境,接觸人和事機會少了,記憶力和精力驟然衰退,偶爾提筆,不是忘詞就是忘字。想想這些,於是索性封筆,安安靜靜度晚年吧。1998年春天,父親突然收到著名老作家馬烽寄來一本新出版的長篇小說《玉龍村紀事》。
  • 山西運城鹽湖魔耳英語培訓學校,致力於運城青少年的英語普及教育
    山西運城鹽湖魔耳英語培訓學校校區山西運城鹽湖魔耳英語培訓學校魔耳國際英語更權威,魔耳國際英語是2010年由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子公司開發的大型素質教育培訓項目,教材的研發全面體現了《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
  • 【書香運城】文化,運城最閃亮的名片
    複賽中,山西隊、天津隊、四川隊、青海隊的選手爭奪5個晉級名額,山西隊最終攬得3個,皆為運城選手。半決賽中,這支「運城籍」的山西隊,力克河北隊、澳門隊、廣西隊,3人全部晉級總決賽。這支山西隊也成為同一所學校進入總決賽人數最多的省隊。最終,運城籍選手秦燁培奪得全國個人並列第三,聶睿龍和宋俊達位居全國個人並列第四。 神一樣的選手,出自神一樣的地方。
  • 「西紅柿」讓人聽不懂
    「西紅柿」讓人聽不懂 02年的歡呼,那是很多球迷激動萬分的一個時刻,或許可以用銘記來形容之。大姚正式踏入NBA,又或許他原本可以更早一年,不過無傷大雅,因為他已經足夠的偉大。
  • 上海人就不能說普通話了?男子因店員聽不懂上海話破口大罵!
    【感謝諸位在茫茫文海中看到並且閱讀這篇文章,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抄襲,侵權必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我們不能要求他人一定要聽懂本地方言,更不能因為別人聽不懂本地方言,就辱罵他!3月24日,有網友爆料在上海長寧路一便利店買零食時,遇到一男子結帳時因店員聽不懂他說的上海話而破口大罵,並且訓斥店員:上海人不說上海話,說什麼話?還要我們上海人怎麼寬容?我搞不懂了,你還要我們怎麼樣?一次聽不懂,兩次三次總聽的太懂了吧?最後,該男子還甚至還找經理投訴此事。
  • 世界又將聚焦運城!運城蘋果竟然這麼跌活!530萬人運城人起來!
    第五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運城農展中心舉行!這就是出口世界六大洲蘋果黃金生產帶出產的運城蘋果遠方的客人,讓我們一起吃著水果唱著歌把運城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名勝古蹟秀美山川介紹給您陪您開啟一段逛吃逛吃的甜蜜旅行吧「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嘗運城水果,看大好河山
  • 「夜聽」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聽,ID:yetingfm】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位聽友留言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在城市的這邊,而你在另一邊,是你不懂我的時候,離我最遙遠。或許,人最孤單的時刻,不是沒有人陪伴,而是身邊有人,卻仍舊活成了一個人的樣子。我想,兩個人相愛的意義,是為了在灰暗的日子裡,成為彼此的光亮。但有些人,好像無論如何都溫暖不了,明明你們如此熟悉,卻又如此陌生,見面了,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開口了,又總是不歡而散。
  • 山西運城,宰相村宰相數不勝數,現有6所大學院校!
    山西運城,古代為河東之地,位於山西省西南角,為何說運城是最不像山西的山西城市?第1點是運城屬於中原官話汾河片,並不是山西省大部分屬於的晉方言區域。第2點是運城基本上不產煤,這在整個山西是特立獨行的,山西其餘各市基本都以煤炭為主要經濟支柱。
  • 聯絡簿被老師寫滿 孫翠鳳女兒都聽不懂
    (圖/公視提供) 從小說臺語的陳昭婷透露,小學時有天媽媽看到聯絡簿被老師寫了滿滿的留言,馬上被媽媽叫去問為何沒寫功課,她則天真地回答:「老師說什麼我都聽不懂!」原來是因為陳昭婷從小生活在劇團裡只講臺語,上學之後第一次聽到國語,所以一句話都聽不懂,讓孫翠鳳好氣又好笑。
  • 運城聯合攜程推出「運城惠遊卡」
    本報訊 為加速文化旅遊市場復甦,促進消費回暖,提振消費信心,近日,運城與攜程集團共同推出的「運城惠遊卡」,並進行了升級體驗。升級後的「樂享輕度假」系列,在豐富門票和酒店補貼活動的基礎上,加入運城短線度假遊產品,打造2-3日短途輕度假體驗,為遊客量身定做多種輕度假方案,深入體驗運城之美。
  • 捧紅關公:最出名的運城人在今天
    許多網友才知道,關公是山西運城人。 作為運城最出名的人物,關公在家鄉具有更加特殊的意涵。 2010年,解池南面的中條山上,高達八十米的關公銅像揭幕。這尊世界最大的關公像耗費銅500噸、鋼材2000噸、混凝土1.8萬餘噸,造價8000萬元。 九年後,電影《武聖關公》即將上映。
  • 很多人聽不懂周杰倫的歌詞,為什麼卻依然瘋狂愛上他,秘密在這裡
    昨天,周杰倫在社交平臺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以父之名》的MV,並發文說:「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不說不知道,《以父之名》這首歌因當年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臺同步首播,共有八億人收聽,由於這首歌實在太火了,於是每年的7月16日,都被定為「周杰倫日」。
  • 日本天皇宣講時為何不說日語?百姓根本聽不懂,原因讓人意外
    都是日本人,為什麼天皇說的大家聽不懂呢?難道說的不是日本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