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材的漢代地圖,到底有沒有抹黑呢?標註日本島是「倭國」

2020-12-22 天道字畫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已經和日本有很深的淵源,不過那時候日本還不叫日本,而是倭奴國。在範曄撰寫的《後漢書》中,就記載有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予印綬」。倭奴國是日本九州沿海一帶的部部落小國,漢光武帝還曾授予刻有「漢委倭奴國」的金印,而這一金印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出土於日本博多灣志賀島。這一段記載,以及出土的金印都證實了,早在公元57年,也就是漢代的時候,日本就已經與我們有了關聯。

但我們都知道,近代史上,日本對我國保有著很大的野心,數次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和日本的羈絆是從近代才開始的,但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在兩千多年前,日本的地位還要我們漢朝皇帝承認,但日本對我們的覬覦,絕對不是近代才開始的。中日之間的戰爭早在隋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當時的日本頻繁的騷擾朝鮮和中國,唐朝建立之後,就開始肅清日軍,這才有了唐朝時期友好往來的景象。而「日本」這個名字,也是武則天統治時期才賜予日本的,不過一直以來,日本都沒有能夠擺脫「倭人」的稱呼。時至今日,日本還有些人不承認近代對中國犯下的罪行,還有的人說,「倭國」是對他們的抹黑。

日本教材中的中國地圖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只憑藉片面之詞,要想全面的了解,就得多聽別人的看法,綜合之後再下結論。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告訴我們:「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堂堂一代帝王,都需要別人為自己提諍言,由此可見,無論我們要去了解什麼,都應該全面地看待。當然,這裡所說的全面,指的是無論好壞的意思,對於歷史也是如此。要想評價中國的歷史,那就應該走出去,看看其他國家的人是怎麼評價我們的。日本自古以來就與我們又爭端,那日本歷史課本中的中國,又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歷史的疆域版圖,每一個朝代,甚至每一個帝王的統治時期都有所不同,那日本人在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到底有沒有真實地反映出我國的歷史呢?眾所周知,日本非常喜歡研究中國文化,所以總體上,很多個朝代的歷史版圖,並無太大的出入。但也有些朝代,日本會少給我們劃分一個區域,至於這樣的現象是故意的還是對中國歷史了解不深,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漢代地圖有沒有抹黑?

有的人覺得,既然日本是從漢代開始與我們產生源遠,且「倭奴國」這個名字還是漢朝皇帝賜予的,那日本人會不會在日本歷史教科書抹黑漢代呢?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教科書中的西漢地圖,還算是靠譜的。大漢徵服了西域,也徵服了朝鮮半島的北部,並設立了漢四郡,雲南和越南的北部都在西漢的版圖之內。由此可見,日本歷史教科書中的漢代地圖,並沒有被抹黑。而從這些歷史地圖上,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日本確實很喜歡研究中華文化,卻對此研究得非常的深。

標註日本島是「倭國」

在日本版的漢代地圖上,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現代日本人給古代日本島的標註是「倭國」,由此可見,他們雖然說我是抹黑,但這種種的歷史證據就擺在眼前,他們自己都沒法否認。翻遍日本的中國歷史地圖,我們會發現,原來日本人是這樣看待我們的。雖說他們的歷史地圖中還有很多與我們的歷史地圖不同,但相同的那部分,也表明了我們從未胡編亂造什麼。歷史就是歷史,它就擺在那裡,無論他人如何解讀,它就是一塊豐碑,無法改變。

相關焦點

  •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為什麼叫做日本這件事。早在西周時期,中原政權便已經和日本有了聯繫。《論衡》中說「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其中「鬯草」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香草,也就是說,周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有個倭國,就已經是周朝的朝貢國。
  • 日本用「倭國」這個名字用了700年,明白其含義後立馬改名
    「日本」的願意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但眾所周知的是:日本原本並不叫這個名字,它的原名叫「倭」,是中國(漢朝)賜予的,且延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日本才改名日本。這中間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日本為何要改名呢?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 趣讀丨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倭人貢鬯草」其中「鬯草」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香草也就是說,周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有個倭國就已經是周朝的朝貢國到了漢光武帝時期想來是倭國人民已經接受了外國人(就中國一個國家)稱他們為倭國的說法於是派遣使者來到洛陽帶回一枚「漢倭國王」的金印(1784
  •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早在西周時期,中原政權便已經和日本有了聯繫。《論衡》中說:「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其中「鬯草」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香草。也就是說,周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有個倭國就已經是周朝的朝貢國。  後來到了漢光帝時期,倭國人已經接受了外國(其實就一個中國)稱他們為倭國。於是他們派遣使者來到洛陽,帶回了一枚「漢倭國王」的金印。
  • 歷史上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大呢?
    「狼子野心」要說起日本的野心有多大,那就看看日本被現實揍的有多慘,那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
  • 日本繪製的唐朝地圖多一個地方:九州島,這是為什麼呢?
    不過在日本繪製的唐帝國版圖上,日本又將唐帝國的版圖多出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日本的九州島。那麼,為什麼會多出日本的九州島呢?故事回到總章元年,也就是公元668年左右,當時唐朝發生了一件比較大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唐帝國將高句麗滅掉了。總章元年的時候,高麗發生內亂,唐朝出兵討伐,在經過兩年的徵戰後,唐朝終於將這個國家平定了。
  • 我國古代為什麼稱日本為「倭國」?
    來源:詩詞藝苑「倭」是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在現代成為對日本人的蔑稱。「倭」字起初並沒有貶義。它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四牡騑騑,周道倭遲。」東漢朝廷送給倭國使者一方金印,上刻著「漢委奴國王」表達的就是感念倭國人遠道而來,「冀其臣服」於漢朝。三國時期魏國皇帝魏明帝曹睿曾封倭國女王為卑彌呼,意為親魏倭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的意思,於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倭國之名得此由來並延用了較長一段時間。
  • 當年日本哪來的勇氣打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地圖,讓人頭皮發麻!
    日本一直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人非常羨慕中國遼闊的國土和繁榮的景象。但是,千百年來中國太強大,而且日本島上徵伐不斷,所以日本人想打我國古代王朝的主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清朝,朝政腐敗,日本想要一口吞下中國也是難上加難。那麼日本到底從哪裡從獲得勇氣而敢於侵略我國呢?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此後,隨著日本效法西方,逐步成為世界強國,東京漸被世人所熟知,直至今日。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白江口之戰,唐軍以少勝多大敗倭國,日本就此臣服近千年
    白江口之戰,也成白村江之戰,是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8月唐朝、新羅聯軍和倭國、百濟聯軍在白江口發生的一次水戰。彼時,倭國(即日本)經歷乙巳之變和大化改新之後,國力蒸蒸日上,天智天皇一直致力於恢復倭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支配地位,然而此戰使得倭國看清了雙方的差距,此後倭國開始積極向唐朝學習,就此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這一國名是如何得來的,日本的全稱又是什麼
    日本古稱「倭國」。我國漢代的史書稱日本人為「倭人」,唐代的史書稱為「倭奴」。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成為了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小雅·四牡》云:「四牡 周道倭遲。」
  • 回應日本:「1969地圖」恰恰說明釣魚島是中國的
    該圖最右邊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上方用中文標註了「尖閣群島」這一名稱,並且其主島也標註為「魚釣島」。據此,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1969年的官方地圖中使用「尖閣群島」這一日方主張的名稱,同中國現在的主張相矛盾,表明中國主張釣魚島自古以來是其固有領土毫無道理。不難看出,日方極其看重這一所謂的「新材料」,並對這張地圖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
  • 日本教科書和中國教科書中歷史地圖對比:到底誰更客觀呢?
    譚版和日本版的秦朝歷史地圖總體上差別不大,但是如果仔細看區別就出來了。譚版的秦朝歷史地圖將雲南和貴州都劃入了疆域,而日本則沒有。秦朝時期的雲南和貴州屬於「西南夷地區」,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這裡從戰國以來就存在夜郎、滇國等國家,因而雲貴地區應該不屬於秦朝的版圖。也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秦朝軍隊和夜郎。滇國發生過戰爭,或者秦朝在雲貴高原進行過統治。因此,就秦朝兩種版本來說,日本的更客觀。
  • 與那國島巖石被記入地圖,日本將最西端推移260米
    (觀察者網訊) 據日本共同社6月10日報導,記者從日本國土地理院獲悉,由於被視為日本國土最基本地圖的1:25000地形圖新記載了衝繩縣與那國島的巖石「トゥイシ」,日本最西端地點較之前向西北偏北方向推移了約260米。日本地理院確認該巖石在高潮時也露出海面。
  • 飛鳥時期的日本到底有多亂,近親內婚制,王室家族關係混亂
    日本的歷史,從欽明天皇開始可信度才逐漸增強,但依然存在許多匪夷所思的模糊地帶。欽明天皇的妻子兒女,《記紀》中互有分歧,只能做一個大致歸納。主要的后妃有5~6位,分屬3個家族,分別是的宣化天皇2個或3個女兒、春日日爪臣的女兒,以及蘇我稻目的2個女兒。
  • 【地圖說】從《龍嶺迷窟》聊聊漢代地圖
    勾起筆者興趣的不是叢林裡的怪蟲、若隱若現的雮塵珠或是墓室的詭異機關,而是Shirley楊的一句「這地圖繪製於漢代,離現在已經2000多年了...」。地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一種表達觀點的方式,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漢代地圖。預告片1漢代地圖尋蹤漢代人具備繪製地圖的本領嗎?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日本人」這一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漢代王充的《儒增篇》也有:「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和《異虛篇》:「使暢草生於周之時,天下太平,倭人來獻暢草。」的記載。從周朝開始,《史記》、《漢書》、《三國志》、魏晉南北朝時的《南齊書》、《梁書》都對日本略有記載。《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日本人」這一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漢代王充的《儒增篇》也有:「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和《異虛篇》:「使暢草生於周之時,天下太平,倭人來獻暢草。」的記載。從周朝開始,《史記》、《漢書》、《三國志》、魏晉南北朝時的《南齊書》、《梁書》都對日本略有記載。《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
  • 日本更正日俄爭議地擇捉島卡姆依瓦卡岬地圖位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時事通信社8月14日報導,日本國土地理院13日稱,通過對人造衛星圖像的分析發現,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中擇捉島的卡姆依瓦卡岬,其位於過去地形圖所標位置的西南方100-150米。日本國土地理院近日新發行了更正位置後的地形圖,比例尺為1:25000。
  • 日本人畫的中國歷史地圖:到底有多少是客觀的?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採用的歷朝歷代的地圖均採用的是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該地圖集已經成為了中國歷史地圖中的權威,甚至成為部分讀者判定中國古代王朝疆域的依據之一。然而,譚其驤的歷史地圖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錯誤。小編最近在發現了一些日本人畫的中國歷史地圖。這些地圖到底客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