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倭國」這個名字用了700年,明白其含義後立馬改名

2020-12-15 賨人客

【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今天來說一說日本這個國家名稱的由來。

「日本」的願意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但眾所周知的是:日本原本並不叫這個名字,它的原名叫「倭」,是中國(漢朝)賜予的,且延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日本才改名日本。這中間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日本為何要改名呢?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我國秦朝以前,日本還處在歷史的開端,也就是說:以前是沒有歷史的,都是神話。原始日本島人過著漁獵、採集的生活,還處在新石器時代。

後來,隨著徐福東渡,以及漢王朝的徵戰四方,文明的火種傳到了日本島,日本島人開始了農耕生活。

光武帝劉秀即位後,日本島一個政權仰慕大漢神威,派遣使者向大漢朝貢並請求賜封。光武帝根據日本人的形象和地位賜予他們「倭奴國」的稱號,並賜「漢倭奴國王印」給其統治者,中國從此稱他們為倭奴國或倭國。

倭奴國王非常看重大漢的賜封,並把光武帝賜給他的金印視為權力的象徵,到死都不願落入別人手中,藏了起來。這顆金印也因此被保存了下來,直到1978年在日本九州志賀島上出土才重見天日。

此時的日本島人對中華文化只學到了皮毛,對倭奴的意思不夠了解,所以欣然接受。既然是大漢皇帝親賜的,那肯定是比較高大上的,甚至在現今日本的古代地圖裡(漢朝時期),日本都用倭來表示自己,如圖:

日本真正進入文明時期是從我國的南北朝以後,也就是日本的古墳時代。由於中國戰亂,大量中原人和朝鮮半島人湧入日本,給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日本島人才逐漸認識和深刻理解中華文化。

此時,他們才慢慢認識到「倭奴」是個不好的稱呼,但由於戰亂,也沒人去理會這件事情,這個稱呼就一直沿用到了隋朝。

隋煬帝時期,倭國國王給隋煬帝上了一道國書,國書裡面自稱「日出處天子」,並把隋煬帝稱為「日沒處天子」,隋煬帝勃然大怒。由此可見:此時的倭奴國王開始有些膨脹了。

唐朝建立後,準備聯合新羅控制朝鮮半島,倭國又想橫插一槓,於是聯合百濟和唐朝打了一仗,這就是著名的「白江口之戰」

結局可想而知,倭國不自量力,完敗於大唐,這時他們才重新認識到了中國的威力。

中國正式承認「日本」這個名稱是從武則天稱帝以後。日本文武天皇見大唐強大,又派遣使者向中國通好。武則天本就是個喜歡接受新事物的女人,就同意了倭國的請求,從此正式稱倭國為日本。此時,距光武帝賜封倭奴國已經過去了700餘年了。

沒想到,當初的這個倭奴國,今天竟成了世界強國,不過,誰都無法否認的是: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深、不可磨滅。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如果你喜歡作者的風格,請不吝賜贊,在此謝過。

明天繼續……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不要忘了點讚,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焦點

  •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這個國家在古代的時候叫做倭國,大家也知道。除此之外,大和、扶桑、邪馬臺一直就被我們當做是日本的別(古)稱。其實這裡面除了大和國以外,上述提及的幾個國家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日本為什麼從倭國改名叫做日本,為什麼主體民族被稱為大和民族,其實這些都跟中國的文化息息相關。
  •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於是魏國史官就張冠李戴,把「邪馬臺」國稱為倭人,意為山下之國,並封他們的女王為—親魏倭王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當時的日本和中國一樣,並沒有統一。所以最早朝貢西周的倭國,和後來尋求魏國幫助的倭國並不是同一個國家。相對於中國龐大的國土面積,倭國實在是太過於狹隘,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難分清它們之間的區別,所以就乾脆全部叫倭國了。
  • 趣讀丨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本文來源於三觀(ID:sanguan15)▼日本,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個國家在古代的時候叫做倭國,大家也知道除此之外,大和、扶桑、邪馬臺一直就被我們當做是日本的別(古)稱其實這裡面除了大和國以外上述提及的幾個國家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日本為什麼從倭國改名叫做日本
  • 「日本」兩個字的本義是指什麼?為什麼日本要用這個名字?
    日本人自己熙熙攘攘、吵吵鬧鬧,給出了幾十種解釋,各種稀奇古怪,各種腦洞大開,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能要問了,咦?日本人為什麼要「熙熙攘攘、吵吵鬧鬧」?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日本」這個名字到底是誰給起的?
  •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僅有700萬人口,日本卻聲稱:絕不改名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這首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這是歌唱我們大中國的一首歌。其實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個「中國」,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僅有700萬人口,日本卻聲稱:絕不改名!
  • 武則天酒醉後隨口為一小國改名,不料卻沿用至今,已成為世界強國
    粟田真人,便是日本的第7任遣唐使。派他來的人,是日本歷史上的文武天皇(683年—707年)。文武天皇為什麼要粟田真人帶著改國名的任務來武周朝呢?原來,在此之前日本已經為改名的事折騰了很久,隋唐幾位皇帝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同意改名,但天皇還抱著一絲希望。
  • 日本公開下令,2020年起,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將用先姓後名?
    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日本取這樣的國名,寓意為「日出之國」,在沒有改名之前,日本也叫作「倭」,或者是「和」,讀作「yamato(邪馬臺)」。據有關史料記載,鹹亨元年(670年),唐朝平定了高句麗,倭國派出特使訪問唐朝,祝賀唐朝的勝利,因為使者懂點漢語,知道「倭」的意義不好,把「倭國」改叫「日本國」!
  • 在日本有一個叫「中國」的地方,只有700萬人口,他們卻不想改名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這首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一首歌唱我們大中華的歌曲,事實上,世界上不止有一個「中國」。為什麼?我們今天想看到的是,世界上還有一個只有700萬人口的「中國」,而日本卻聲稱永遠不會改名!
  • 我國古代為什麼稱日本為「倭國」?
    來源:詩詞藝苑「倭」是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在現代成為對日本人的蔑稱。「倭」字起初並沒有貶義。它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四牡騑騑,周道倭遲。」東漢朝廷送給倭國使者一方金印,上刻著「漢委奴國王」表達的就是感念倭國人遠道而來,「冀其臣服」於漢朝。三國時期魏國皇帝魏明帝曹睿曾封倭國女王為卑彌呼,意為親魏倭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的意思,於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倭國之名得此由來並延用了較長一段時間。
  •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日本全稱是什麼?僅5個字暴露其野心
    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共和國,不過這樣的稱呼實在是太繞嘴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會直接將其稱之為美國。而且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包括中國也是一樣的。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到國家的時候用的詞彙往往也只是中國這兩個字。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些人好奇,日本的全稱會是什麼?
  • 各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日本又是什麼呢?
    我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剛建國之初我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國家的名字太長,後來經過多次的決議,最終就去掉了民主二字,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 我國一座用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改名前無人知曉,改後家喻戶曉
    在我國,城市和農村劃分的是比較明顯的,按照城市等級的劃分分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像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城市就是一線城市,許多的年輕人懷揣著夢想到大城市去發展,在這樣的大城市中生活的腳步越來越快,在晚上到處都是霓虹燈和亮起燈的高樓大廈,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些城市的名字是如何而來的呢?
  • 你們國家的名字都是中國人賞賜的!
    他們好像忘了一件事,就連他們國家名字都是中國人給取的。比如說日本、朝鮮、越南,都是由中國古代皇帝賜予國名的。咱泱泱大國不需要你們惦記什麼賜名之恩,只是提醒你們一件事:你爹永遠是你爹!漢光武帝和武則天分別為日本定名改名南北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在其撰寫的《後漢書》中,明確記錄了「漢委倭王」這件事。
  • 《靈魂擺渡》趙吏這個名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趙吏,他的前世是位高僧,他現在的名字是冥王取得。至於他的名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其實是很難解釋,但顯而易見的是,冥王給趙吏起這個名字,可能就是因為趙吏的職位是鬼差,也就是地府的皂隸,而皂隸的發音又恰好跟趙吏相似。想搞懂皂隸稱呼的由來和其詳細的內容含義,其實不難。
  • 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稱,那日本叫什麼,說出來你信嗎?
    就在這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有識之士,開始在危難時候幫助中國走出陰影,在孫中山的帶領下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是袁世凱竊取了勞動果實,真正的結束是在辛亥革命後,辛亥革命成功後,我國進入了民國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華民國」,簡稱「中國」,中國這個詞逐漸的開始被我們使用。在許多革命先輩的努力下,進行了國內戰爭,抗日戰爭,直到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後,」中國「這個概念才有了完整的定義。
  • 日本走了狗屎運! ┃ 日本VS哥倫比亞.非著名球評家周逸廬,今wan用文化算透世界盃!
    哥倫比亞碾壓日本,從基本面看,絕對可以看好哥倫比亞的取勝。但話不是這樣說的。逸廬對於世界盃,向來有不同凡響的獨特視界。這次當然也有獨得之秘——我是從兩個國家國名的文化因素,來分析這場球的。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人自稱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
  • 原名接地氣,改名後立馬變得高大上的院校
    大學改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大多數高校都經歷了院系調整,很多學校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名字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改名後立馬變得高大上的院校。只要名字改得好,優質生源少不了。
  • 日本教材的漢代地圖,到底有沒有抹黑呢?標註日本島是「倭國」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已經和日本有很深的淵源,不過那時候日本還不叫日本,而是倭奴國。在範曄撰寫的《後漢書》中,就記載有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予印綬」。倭奴國是日本九州沿海一帶的部部落小國,漢光武帝還曾授予刻有「漢委倭奴國」的金印,而這一金印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出土於日本博多灣志賀島。這一段記載,以及出土的金印都證實了,早在公元57年,也就是漢代的時候,日本就已經與我們有了關聯。但我們都知道,近代史上,日本對我國保有著很大的野心,數次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
  • 白江口之戰,唐軍以少勝多大敗倭國,日本就此臣服近千年
    白江口之戰,也成白村江之戰,是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8月唐朝、新羅聯軍和倭國、百濟聯軍在白江口發生的一次水戰。彼時,倭國(即日本)經歷乙巳之變和大化改新之後,國力蒸蒸日上,天智天皇一直致力於恢復倭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支配地位,然而此戰使得倭國看清了雙方的差距,此後倭國開始積極向唐朝學習,就此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 【成人改名】如何改個好名字?
    所謂改名,是指改常用之名。成人改名難免會有一些不便。記住不要讓孩子的名字也留下終生遺憾!改名之後,並不一定要去公安局辦手續改戶口簿,重新辦理身份證(如果願意辦手續當然可以)只要自己確認和周圍的人認可並且多用就行。姓名數理的影響力大小與其使用程度有關,使用越多,影響力越大。★改名後可發揮那些效果能調和先天條件(先天八字),相互補充配合,為發達進展提一個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