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復興這個詞?放眼世界,只有什麼才配得上談復興

2020-12-22 阿白歷史說

這些年我們常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復興」這個詞,因為這個世界大概也只有我們才有資格說復興,我們有燦若繁星的諸子百家,我們有佶屈聱牙的經史子集,有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大漢風骨,有蘇武牧羊北海的持節不屈,有封狼居胥,酒泉狂飲,揚威漠北,飲馬瀚海,直搗龍城,當然也有霸氣十足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而後政權更替,時過境遷,幾番興衰,中原大地再次進入大一統的王朝--盛唐,它的包容兼濟與務實變通,讓整個帝國呈現出空前的豪情與熱血,詩人們一個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平素裡也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將士們一個個都像是電影裡的主角,李靖帶個三千人就敢千裡奔襲,生擒敵國可汗,王玄策孤身一人就幹出了滅國擒王的大事,就算是到了中唐時期,一個叫郭子儀的老頭兒,單槍匹馬露個臉也能嚇得八國聯軍知難而退,萬國來朝的景象也成為了每年的盛典,國王們的才藝秀成為了歷屆的保留節目。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說漢唐是歷史上武力的巔峰,那宋朝就是文化和經濟的頂點,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那一年的中國「GDP」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四大發明有三個在宋朝,宋朝的天文儀器、針灸銅人、火藥武器、航海技術,都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民間的文人墨客更是數不勝數。

看著先人們曾經的豐功偉績,無論是軍事、經濟、文化,我們都曾舉世無雙,如今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復興路」或是「復興街」這樣的路名,其實仔細想來這個詞包含著我們過去200年多少的屈辱與不甘啊!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0年第10期特別策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系列文章,特約專家學者撰文闡釋。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漢服復興——我們應該堅守什麼?
    民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中國重新擁有展現文化自信的表現。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終於可以重塑周秦漢唐宋明衣冠上國的形象了! 做為積極參與漢服復興文化活動的小編,這些年來也見證了我們的漢服,以及我們這個群體,所走過的坎坷之路。
  • 從百年沉淪到民族復興,中華崛起世界感嘆,金一南:為什麼是中國
    這個巨大的變化,是幾代人流血犧牲的結果。這是金一南將軍在他的書《為什麼是中國》中所說的。這本書是金一南將軍30年創作生涯中的一大成就。它從八個章節闡述了作者獨特而敏銳的歷史觀,並這篇文章提出了歷史問題「為什麼是中國".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我們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化遺產。
  • 從歷史上來看,為什麼中國幾十年就能夠復興?
    早在1803年,拿破崙就指著地圖說,這裡躺著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來將會震撼世界。這兩位稱得上是明白人,然而大多數西方人還是匪夷所思,不理解中國存在的方式,更不能明白中國為什麼能夠迅速崛起,而我們稱之為「復興」。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的強大與每個中國人息息相關,一個盛世的到來只需要幾十年。
  • 原創 米蘭復興運動
    放眼整個歐洲,也只有皇馬的九連勝可以與米蘭的七輪不敗相提並論。這支由年輕球員組成的AC米蘭正在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米蘭的復興似乎就在眼前,我們有理由對這支米蘭的未來寄予更多的期待。
  • 文化的復興,才是真正的民族復興
    我們現在已經無法一睹真跡之芳容,但即使是前人的臨本摹本,也足以讓每一個書法愛好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們之所以叫中國人,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生在中國,更多的是因為血液裡流淌著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它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深入我們的骨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現時,已進入數位化時代,仍有一些人在安靜地研習著中國書法,傳承著中國文化。
  • 復興歷史 經歷80年後,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長徵?
    他們的故事本就簡單得可憐,見過他們的人很少,知道他們的人也很少,他們還沒來得及轟轟烈烈,就犧牲在了這個偏僻的小縣城邊上。  除了墳冢,他們什麼也沒有留下。所以,也無所謂發掘歷史。他們只是數萬紅軍中的普通一員,大海中的一滴水。他們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哪裡人,我們不知道;甚至,連他們叫什麼,也沒有人知道。
  • 百年復興,日新月異,為什麼是中國?
    為什麼是中國?讓我們來看看這本書吧。《為什麼是中國》是金一南30年創作生涯集大成之作,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完整呈現金一南歷史觀。作者以自己的豐厚學養及前瞻性視角,直擊中美貿易之戰,揭示中國經濟發展之謎,解讀中國崛起徵途中的博弈較量和世界格局的走向。金一南是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全軍優秀教師,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出教授」。
  • 中龍復興
    中龍復興               費秉勳我從大風水的角度說一下中龍復興的問題,因為有些地方是我的私見,所以大家可以姑妄聽之
  • 文藝復興到底復興了什麼?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達文西的藝術成就
    在開始講述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復興?復興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復興就是重生的意思,是死亡之後獲得的再生。但我是無神論者,我相信沒有什麼是能夠得到真正的重生的,我還相信很多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人的想法跟我一樣。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要將那個時代稱為文藝復興時代呢?
  • 臺北市消防局談復興空難救援:擔心切割機體引起爆炸
    陳志民:我們早上6點派出60位潛水員,在飛機的位置下方進行潛水搜尋。我們推測可能會有一些失蹤者經過撞擊,和坐椅一起沉到水裡。另外昨天(4日)我們已經在下遊設了攔截網,看有沒有失蹤者被衝到下遊。但現在看還沒有。我們也一直沿著河床和岸邊草叢在找。  新京報:從早上開始就有潛水員開始搜尋,為什麼至今都沒有搜尋到新的失蹤者?  陳志民:搜尋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難。
  • 美的復興:八千裡路雲和月,美之復興任情深
    《現代文學》成了一塊文學創作宣傳研究園地,多少年輕有理想的作家在這片園地裡播種耕耘收穫結果,比如三毛、王禎和;他寫小說散文,寫出了那麼多宛轉蛾眉、用哀傷的筆寫亂世男子女子與彷徨無所依歸的孩子們,在愛和理解中筆墨指向人類的命運與逝去的時光;他從文學跨入戲曲戲劇中,《孽子》、《遊園驚夢》、《牡丹亭》,為振興崑曲新美學不遺餘力,意圖用戲曲喚醒對文化的渴望、喚出民族的鄉愁,重新展現中國古典文化的「美」與「情
  • 怎樣跟孩子談「儉樸」?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校長對同學們這樣說
    為什麼要節約糧食?該怎樣跟學生們講述「儉樸」的意義?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校長陳永平給學生們寫了這樣一封信,和小育一起來看 以糧食為例,當前我國要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2%以上的人口。雖然作為學生,並不從事農業生產,但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更應繃緊糧食節約這根弦,堅決杜絕和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 國學認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什麼意思?
    #國學#為什麼說中國的崛起不是創造,只是復興?1978年改革開發-騰飛別震驚我們1978年後發生了什麼——我們只是覺醒也就是說,古代中國衰弱後,會不斷的重新崛起和復興,包括現在也是如此。近代100多年衰弱,到現在又在重新復興,這在世界範圍內可謂是獨一無二。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為什麼西方帝國總是在曇花一現之後就灰飛煙滅了,而中國能得以永遠傳承?
  • 我們為什麼要復興漢服?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卻不多。中國 56 個民族中 , 藏族、蒙族、維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漢族卻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在不少情況下顯得比較尷尬。
  • 中西形上學復興面臨的挑戰
    這種固定的等級差異不僅體現在形而上與形而下這樣的用詞中,而且體現在「大道流行」「人間正道」和「君子不器」「奇技淫巧」這樣的成語裡。  從這個角度看,老子、孔子、墨子等先秦哲學家圍繞天道和人道發表的眾多看法,自然有理由名之曰中國古代的形上學了。
  • 黃智賢:民族復興的門檻是兩岸統一
    臺灣知名主持人、北京聯合大學客座教授黃智賢日前在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上說,「如果兩岸不統一,中華民族是沒有辦法復興的。民族復興的門檻是兩岸統一,民族復興的開始也是兩岸統一,我深深的相信臺灣是所缺的非常小但非常重要的那一部分。」
  • 中華復興,世界之福
    儘管有疫情對於我們的巨大打擊,但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團結努力下,這股陰霾也在逐漸散去,趨勢在轉好。世界也因我們而更有信心!!然而,敵對勢力,見不得我們的發展與壯大!絞盡腦汁的對我們的各種打壓,圍剿,做得更加的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各種瘋狂的舉動,如同暴風驟雨般襲來,置「全世界的安危與不顧」,大有要置我泱泱華夏於死地的境地!
  • 承載著賴氏復興夢想的賴氏茅酒——「賴氏復興」
    世界上不會貶值的東西一個是黃金,另一個就是老酒!回味悠長的飲酒體驗季節性取酒國內一般白酒釀造一年四季都可以投料生產只需要經過一兩次至多四、五次發酵蒸餾取酒便完成一個生產周期但我們現在市面上什麼勾兌酒,洞藏酒甚至有的直接用酒精勾兌的酒然後賣一些情懷一包裝竟能賣百元以上這是我們賴家嗤之以鼻的爺爺賴貴山經常告誡我
  • 短短70年實現大國復興,中國是怎麼做到的?聯合國給出兩個字
    作為當今世界僅存的文明古國,我們中國流淌過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風浪,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少不美好的回憶,這一路走來有多艱難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中國在短短70年的時間裡,突破西方的封鎖,在一個又一個領域上演彎道超車,實現了大國的復興,而我國的蛻變也被世界看在了眼裡,放眼全球,能在幾十年時間裡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的國家屈指可數,那麼中國是怎麼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