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常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復興」這個詞,因為這個世界大概也只有我們才有資格說復興,我們有燦若繁星的諸子百家,我們有佶屈聱牙的經史子集,有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大漢風骨,有蘇武牧羊北海的持節不屈,有封狼居胥,酒泉狂飲,揚威漠北,飲馬瀚海,直搗龍城,當然也有霸氣十足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而後政權更替,時過境遷,幾番興衰,中原大地再次進入大一統的王朝--盛唐,它的包容兼濟與務實變通,讓整個帝國呈現出空前的豪情與熱血,詩人們一個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平素裡也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將士們一個個都像是電影裡的主角,李靖帶個三千人就敢千裡奔襲,生擒敵國可汗,王玄策孤身一人就幹出了滅國擒王的大事,就算是到了中唐時期,一個叫郭子儀的老頭兒,單槍匹馬露個臉也能嚇得八國聯軍知難而退,萬國來朝的景象也成為了每年的盛典,國王們的才藝秀成為了歷屆的保留節目。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說漢唐是歷史上武力的巔峰,那宋朝就是文化和經濟的頂點,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那一年的中國「GDP」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四大發明有三個在宋朝,宋朝的天文儀器、針灸銅人、火藥武器、航海技術,都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民間的文人墨客更是數不勝數。
看著先人們曾經的豐功偉績,無論是軍事、經濟、文化,我們都曾舉世無雙,如今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復興路」或是「復興街」這樣的路名,其實仔細想來這個詞包含著我們過去200年多少的屈辱與不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