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業介紹
火鍋是我國餐飲業的第一大品類,去年的總收入佔整個餐飲市場收入的20.6%。NCBD(餐寶典)預計,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
人們吃火鍋的場景,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去外面餐廳吃,一種是在家吃。針對在家吃火鍋的需求,又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火鍋外賣,如海底撈、小龍坎以及盒馬火鍋等,在這方面的業務都已頗具規模;一種是去傳統的超市或新興的火鍋食材超市購買食材,再拿回家去做。
火鍋食材超市主要服務於「宅、急、忙、懶、老」人群。嚴格來講,火鍋食材超市雖然有餐飲屬性,但更多的屬於零售行業,是餐飲零售化的代表性產物。不同於尋常餐飲門店55%左右的毛利,火鍋食材超市的毛利基本在40%以下。
△圖自餐寶典
今年年初,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全民隔離在家,在家吃火鍋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重慶人3天點了1萬單火鍋外賣」的新聞一度刷屏。與此同時,火鍋食材超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儼然成了新的風口。
到目前為止,火鍋食材超市已經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玩家進入。比如鍋圈食匯、懶熊火鍋、餐爆、自然饞(蜀大俠旗下),以及新晉玩家三全食品、海天味業等。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火鍋(燒烤)超市類型的企業有1000多家,規模大小不一。
一方面入局者眾多,另一方面,火鍋食材超市也受到了各路資本的青睞。比如在今年5月28日,懶熊火鍋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融資,投資方竟是字節跳動——字節跳動旗下的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5%,為懶熊火鍋第四大股東。而鍋圈食匯,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獲得4輪融資,總額超過8億元人民幣。
2
公司及產品介紹
公司概況:2015年1月,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1月,鍋圈食匯的首家線下門店在鄭州開業;2019年,鍋圈在上海設立新總部,並成立鍋圈供應鏈(上海)有限公司。
經過3年的發展,鍋圈食匯在今年1月6日門店數突破1700家;此後的擴張速度堪稱「瘋狂」,到10月份已經突破了5000家——這意味著在過去的9個月,鍋圈食匯平均每天開店12.2家。其目標是在2022年門店數過萬。
官網介紹,鍋圈食匯「致力於為8.3億縣鄉老百姓」提供食材消費升級服務,與此相應的是,其門店也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
△圖自餐寶典
與開店速度同樣瘋狂的,是鍋圈食匯融資的速度。從去年8月到今年7月,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它已經完成了4輪融資,而且金額一次比一次大,分別是:2019年8月A輪4500萬元、2019年10月A+輪5000萬元、2020年2月B輪5000萬美元、2020年7月C輪6000萬美元。
2020年9月22日,鍋圈食匯宣布籤約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為品牌代言人。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代言費達到千萬元級別。
鍋圈食匯主打「好吃不貴」,定位為一站式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更偏重於火鍋食材),SKU高達400多種,包含:底料蘸料類、底料小吃類、牛羊肉類、川渝特色類、丸滑類、燒烤系列、時令蔬菜、酒水類、粉面類、用品用具類。目前鍋圈食匯在上海、成都、北海三地均成立了食材研發中心,並有10大倉儲服務中心服務門店。
3
實地測評
為進一步了解鍋圈食匯的產品、服務以及實際盈利能力,餐寶典探店小分隊針對廣州市內目前僅有的兩個門店進行了實地探店,分別是:花都區桂花路店和白雲區環洲三路店。下面以桂花路店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1、探店測評
A:鍋圈食匯(花都區桂花路店)
△圖自餐寶典
測評時間:11月1日(周日)11:20開始,共持續1個小時
店鋪地址:廣州市花都區桂花路57-18號
選址特點:這個店位屬於典型的社區店、街邊店,附近有幾個大型小區,消費群體以周邊居民為主。
店內員工數:3人
店面面積:100㎡左右
外賣情況:美團外賣月銷量98,餓了麼無
現場出單:測評時間段內共賣出10單
備註:除了到店購買和美團外賣,顧客還可以通過鍋圈食匯自有的線上商城小程序購買。這部分銷量一定程度上依賴於門店老闆的私域流量。
全部測評門店信息如下:
針對以上兩個門店的測評表格及分析如下(毛利率:35%):
特別說明:
1、以上數據為餐寶典現場實際測評數據,可能跟實際運營數據存在一定差異,租金依據網絡公開數據預估和詢問店員得出,可能會有一定差異;
2、利潤的計算未包括加盟費、各項折扣與攤銷以及損耗等;
3、本報告中測評城市為廣州,屬於一線城市,其他城市盈利情況可能會有不同。
2、測評結論
(1)鍋圈食匯在河南、江蘇、山東、山西等省份門店眾多,而廣東還是個新「戰場」,目前僅有十幾家店,其中廣州這兩家店開業都僅有三四個月,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價分別僅有1條和2條;
(2)鍋圈食匯在廣東尤其是廣州開店較少的原因,據店員稱是因為廣東的冬天太短(從4月到11月都可以看作廣州的「夏天」),而鍋圈食匯「天氣越冷的時候生意越好」;
(3)從門店的選址來看,兩家店都選在社區底商臨街的位置。鍋圈食匯官方對選址的要求是「不進菜場,避開商圈」,其招商人員在電話裡多次強調要「臨街」;
(4)在選址上,招商人員強調房租不宜超過25萬元/年,以此保證利潤,避免淪為「給房東打工」。這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目前鍋圈食匯的門店分布:以二線及以下城市為主,在一線城市則以郊縣或城中村為主;
(5)在選址時,公司要求「離原有的鍋圈食匯門店1.5公裡」;
(6)鍋圈食匯在廣州的這兩家店,附近都有一家錢大媽,不清楚二者在選址上是否採取了「跟隨策略」。從用戶體驗來看,鍋圈食匯更像超市、更整潔衛生,錢大媽更像菜場;
△圖自餐寶典
(7)測評的兩家店幾乎一模一樣,不管是裝修風格還是內部格局。一個門店大概需要3~4個員工,除了收銀、導購外,還要有1人加工處理菜品;
(8)鍋圈食匯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由公司統一配送的,只有蔬菜和豆製品需要門店自行購買並加工處理;
(9)鍋圈食匯的產品以火鍋食材為主、燒烤食材為輔,銷售渠道包括線下門店、線上商城、外賣平臺以及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不包括其他線下商超等渠道;
(10)除了食材和少量自熱火鍋之外,門店售賣的產品還包括火鍋的鍋、燒烤的爐子和炭、飲料等配套產品,基本上涵蓋了消費者在家吃火鍋(燒烤)所需要的全部;
(11)據了解,門店的食材除了零售之外,還可以給附近其他的中小火鍋(燒烤)店供貨以賺取差價,或者給一些有團建/聚餐需求的企業供貨,如果門店老闆有這方面資源的話;
(12)基於自身的供應鏈優勢,鍋圈食匯主打「好吃不貴」,招商人員表示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價格低、品種齊、味道好。據觀察,在價格方面它比傳統的超市低20%~30%;
(13)鍋圈食匯的每家門店都有一個對應的線上商城小程序,門店老闆(或店員)可以依靠自身的私域流量來吸引客流,比如通過朋友圈營銷或抖音營銷(招商人員稱公司會提供相關培訓);
(14)對於線上訂單的配送,以第三方服務商(如美團、達達)為主,它們的配送範圍據稱是覆蓋全城(實際上不超過10公裡)。門店限於人力物力,自配送的範圍不超過3公裡;
(15)鍋圈食匯門店門口的試吃臺,據了解在開業期間和平時的晚上會派上用場,從實際觀察來看,也的確能夠吸引客流;
△圖自餐寶典
(16)從實際測評結果來看,廣州的兩家店均處於盈利狀態,且盈利狀況較好,回本至少需要1年時間;
(17)招商人員表示,單店的年營業額在260萬~500萬元之間。根據餐寶典的實際測評以及綜合分析來看,廣州的兩家門店離這一水平都還有一定差距;
(18)門店的所有收入首先都會到總部帳上,第二天(T+1日)才會由總部打給門店。
4
加盟政策
鍋圈食匯現有的政策是只有單店加盟,不收加盟費。其他費用簡列如下:
裝修費:約7.5萬元;
設備費:5~10萬元;
店內預算費(監控、網線、易用品、空調、廣告費):約4萬元;
品牌使用押金(可退):2萬元;
首次店內報貨:8~10萬元;
服務費(物流費):2萬元/年;
房租、人工等另計。
(以上數據由企業提供,可能會有變動,具體以企業公布為準。)
5
鍋圈食匯的NCBD指數:77.56,評級:B
本次評級依據NCBD(餐寶典)餐飲企業評級規範開展。本方法的評級邏輯依照評級目標展開,依次對市場環境、產品與服務競爭力、盈利能力及支撐能力進行分析,得到初步測評分數,再通過調整項調整,得到所要測評主體的最終級別。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分為宏觀環境與行業環境,宏觀環境又分為政治環境與經濟環境。
產品與服務競爭力:包括產品能力(產品品質、產品結構、SKU等)、服務能力、品牌實力以及綜合實力等。品牌實力包括品牌的曝光度,消費者的評價,網絡的口碑等傳播情況進行監測並最終給予評分。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以線下實地測評數據結合線上的數據為主要依據進行綜合打分。
支撐能力:從培訓、督導、考察、營銷等各個方面考察品牌方對於加盟商的支持力度,並同時核實商標等關鍵要素,最終進行評分。
根據NCBD評級模型,針對鍋圈食匯的最終測評,其NCBD指數為:77.56,級別為B。
NCBD指數說明:NCBD指數為餐寶典按照加盟品牌的綜合測評得出的分數,為加盟商提供輔助性決策參考。NCBD指數滿分為100分,其中:
A級:80—100分,測評結果為優秀,風險較小,可以加盟
B級:60—80分,測評結果為良好,可以加盟,需要做好評估
C級:40—60分,測評結果為一般,需要慎重
D級:40分以下,評測結果為較差,風險較大,不建議加盟
註: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測評結果僅供餐飲創業者加盟決策參考,餐寶典不對因此產生的一切後果負責。
6
綜合點評
鍋圈食匯瞄準的是人們在家吃火鍋的需求,這種需求一直以來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經過新冠疫情之後迎來了一輪激增。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場,至於這個市場最終會剩下哪幾個玩家,到底還有沒有鍋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鍋圈食匯這樣的火鍋食材超市,不被人看好的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在家吃火鍋是一個低頻需求,遠遠不如錢大媽那樣高頻;二是鍋圈主打「好吃不貴」,它的產品普遍低價,比超市低20%左右,比火鍋店低得就更多了。這兩點一綜合,就會發現鍋圈這個公司目前其實不怎麼賺錢。
而零售又是特別需要在渠道和推廣上花錢的行當。從這個角度看,以下三件事就比較好解釋了:一是瘋狂融資,不到一年融資4輪共8億多元;二是所有門店的收入首先都會進到總部帳上,第二天(T+1日)才會由總部打給門店,以此「錢生錢」;三是瘋狂開店,過去9個月開了3300家店,平均每天12.2家——通過迅速擴大規模,來提升原材料採購方面的議價權,同時加大高毛利產品(如飲料)的銷量,從而獲取更多利潤。
鍋圈的這一套打法,跟網際網路行業的那一套很像——起步之初瘋狂燒錢跑馬圈地,迅速取得行業頭部地位(TOP2)、佔領用戶心智,然後依賴技術、運營、管理、資金、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剩者為王」。在這方面有過成功的先例,比如滴滴;也有過失敗的先例,比如「小黃車」ofo。
△圖自餐寶典
從實地測評來看,鍋圈的線下門店基本都能盈利,而且按當前的盈利狀況,大概1年時間能回本,前提是當前這樣的需求能持續存在1年以上,門店能夠平穩經營1年以上。
某茶飲品牌在擴張時會限定「黃河以北不加盟」,理由是黃河以北冬天太冷,喝奶茶的少,一整個季度都會沒什麼生意。與此類似,華南地區夏天太長,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在家吃火鍋(燒烤)的需求,想要加盟的創業者需要做好評估。
另外,鍋圈食匯門店的蔬菜和豆製品由加盟商自行採購,參照麻辣燙領域出現過的情況,會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最後要說的是,鍋圈食匯的快速擴張,也對其管理加盟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公司當下需要關注的重點。
【餐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