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0年的夏天,希特勒的大軍依舊所向披靡,屢戰屢勝,宛若不可戰勝的戰神。但是,在德國與英國的戰鬥中,英國並沒有被完全擊潰,在他們頑強不屈的抵抗下,德國最終退兵了。不列顛之戰因此被視為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從不列顛之戰結束起,德國人不可戰勝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這也使二戰從德國的速戰速決戰,演變成了持久曠日的拉鋸戰,也開始有人相信納粹德國終將走上失敗。
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法國就淪陷了,而英國軍隊也處於即將繳械的狀態,這讓希特勒誤以為英國也會像德國一樣早晚會投降,然而他低估了英國人的抵抗意志。在邱吉爾的激勵下,英國早已經做好了接下來的戰鬥準備。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下令部隊為侵略英國做好準備。在此之前,德國空軍已經對英國在英吉利海峽的船隻發動了進攻,目的是為了引誘英國皇家空軍參加戰鬥。但英國的皇家海軍那時依舊強大,而德國的海軍則在挪威戰事中受創不小,所以空中優勢成為了戰爭勝負的關鍵。
值得慶幸的是,英國早已做好了充足的事先準備。英國皇家空軍司令部擁有900多架噴火戰鬥機與颶風戰鬥機,由於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依然處於十分短缺的緊急狀態,所以其中多數戰機的生產製造其實是為了取代不可避免的戰鬥損失。防禦準備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他們的雷達系統所提供的信息不斷被反饋到英國控制站,然後被用來指導戰鬥機投入實際戰鬥。在當時,還沒有其他任何一一個國家擁有如此整齊劃一的組織效率。可是德國人對於這個系統並沒有足夠的認識,相應地,他們也沒有想過要通過攻擊雷達與控制站來瓦解英國的抵抗。
當英國正在使用於數月以前便做好準備的防禦系統時,德國人雖然也有數量相當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戰鬥機、超過1200架中型轟炸機和梅塞施密特110戰鬥機和容克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各300多架,但對於雷達戰、信息戰的認識匱乏導致了德國在面對這種全新類型的戰爭時,計劃漏洞百出。特別是在陸軍進攻的配合方面,他們對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完全不了解,難以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應對計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940年8月中旬,德軍終於發動了全面進攻。雖然雙方損失同樣慘重,但是英國皇家空軍在剛開始的時候佔盡了優勢。緊接著,在8月末與9月初的幾天時間裡,德國空軍改變了原有策略,專有針對英國皇家空軍的前線戰場逐步增加打擊力度。這轉變使英國皇家空軍的承受能力到達了極限。可是英國軍隊的頑強抵抗,讓德軍指揮官們沒有意識到,他們馬上就要贏得這場戰爭了。9月7日,德國再一次改變了策略,開始對倫敦實施一系列大規模的夜以繼日的狂轟濫炸,反而使其於15日慘遭重挫。17日當天,希特勒延遲了其原有的入侵計劃。日間的攻擊與空戰繼續維持了數周的時間,但是英國人最終贏得了勝利。
倫敦所承受的嚴酷考驗並沒有就此結束。德國的轟炸機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飛回來偷襲,數量最多可達400架或者更多,一直持續到11月末的時候。到那個時候,德軍還攻擊了一大群主要城市,包括考文垂、伯明罕以及其他地方。從1940年11月一直到1941年的5月,在這些進攻因為德國空軍被轉移到歐洲東部戰場而暫時告一段落之後,主要目標變成了很多港口地區,比如默西塞德郡與克萊德賽德郡。
起初,英國的防禦顯得十分不堪一擊,幾乎沒有多少對空機槍參加戰鬥,而配有雷達設備的夜間戰鬥機則處於剛剛被開發的階段。雖然局勢隨著戰鬥的繼續有所轉變,但是德軍的傷亡情況依然很低。大約有4.3萬名英國平民在閃電戰中喪生,另有數萬人變成了無家可歸者,但是英國的對抗意志是不可磨滅的。
PS: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