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怎麼會瘙癢、發麻、潰爛?提醒:不妨去查查血糖

2020-12-23 復禾健康

文章內有《鍾南山談健康》書籍福利,一定要堅持看完(閱讀完成大約需要3分鐘),文末有詳細說明!

張阿姨患糖尿病20餘年,到來時情緒激動,一直懇求醫生要保住她的腳。

一個月前,張阿姨右腳發癢,用手抓破皮後出現皮膚潰爛,但她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認為跟以前一樣,皮膚會慢慢癒合。

直到右腳紅腫熱痛,她才意識到不對勁,急忙到醫院就診,診斷書上一長串疾病嚇壞了家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電解質紊亂、高尿酸血症、伴有2型糖尿病性足疽、右腳糖尿病足並感染等併發症……

經過醫生的在三會診,認為張阿姨的腳很可能會保不住,希望家人做好心理準備。

就這樣,伴隨張阿姨大半輩子的糖尿病把「魔爪」伸向了她的雙足。人們一直以為糖尿病只和內分泌有關,殊不知一個不小心,糖尿病便會趁機戕害你的雙足,將你拉向另一個深淵。

腳發癢和血糖有什麼關係?什麼樣的腳可能代表血糖高了?

張阿姨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典型的「糖尿病足」,因為血糖高會導致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及感染,而這些問題和足部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你的腳出現以下這些情況,不要總覺得是小事,查查血糖也是很有必要的。

1.腳容易發冷、發麻

血糖過高會對我們的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害,且我們下肢本身血運就比較的缺乏,因此對於一些病變而產生的反應也相對更加的敏感。

如果感覺到自己的下肢突然間變得很容易發冷,不容易暖和起來,或者是感覺有些許麻木感,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已經開始引起了下肢血管的病變。

2.腳部皮膚瘙癢

如果我們腳不自覺會出現瘙癢的感覺,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受到了真菌的感染,因此許多人會忽略掉這一症狀,但也有可能是糖尿病所引起的。

由於受到高血糖的刺激,腳部也可能會出現瘙癢感,因此這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症狀。

3.出現潰爛

如果已經進展到下肢皮膚出現了潰瘍,那麼就說明這時候已經開始出現糖尿病的一個嚴重併發症——糖尿病足。這是比較嚴重的後果,在前期注意到位很重要。

除了腳部問題,身體3處表現也可能是血糖高了

1、視力下降,雙眼模糊

高血糖的人,如果之前一直視力很好,最近突然出現視力下降的很厲害,眼睛模糊,這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視網膜病變出現了。

視物模糊,警惕視網膜病變因為眼底的毛細血管很細密又多,血液中長期血糖過高,最先出現不適表現的往往就是視網膜。

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視網膜的病變只會越來越嚴重,還會有致盲的可能性,因此,糖友們,建議每半年複查一次眼底。

2、尿液中有泡沫

一般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了尿液有泡沫,且這種泡沫久久都不消失的情況,那么喝酒可以判斷這是蛋白尿導致的,也就是預示著腎臟的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標誌,糖尿病患者的腎小球硬化常伴有蛋白尿現象。所以,長期血糖居高不下的人,一定要定期的檢查腎臟的健康。

3、失眠、起夜頻繁

糖尿病患者,多會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起夜頻繁。

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植物神經會受到刺激,發生神經性病變,造成一系列神經損傷和功能紊亂,所以,糖尿病人多有失眠困擾。

血糖控制不佳,會使人口渴煩躁、多飲多尿,尤其在睡前異常口渴而大量喝水,這樣就會造成頻繁起夜,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

預防血糖偏高,常吃1種食物,注意3件事,或能讓血糖「聽話」

常吃1種食物——菊苣

藥王孫思邈編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有一個傳世已久的「控糖方」。主要是將菊苣、梔子、桑葉、百合、葛根與適量的水一起煎煮,分兩次進行長期服用。

其中以菊苣為主料,據研究發現,菊苣含有大量的菊糖(又稱菊粉),而這種菊糖是低聚果糖和多聚果糖的混合體,在腸道的上部不會被水解、吸收,能夠增加腸黏膜的厚度,從而減少葡萄糖的吸收。

更值得一提的是,菊糖作為一種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養腸胃、減少熱量的吸收,同時輔助控制血糖和血脂等。

菊苣雖好,但是需要互補的食材相配合才可以讓效果翻倍,比如搭配上梔子、桑葉、葛根等一起泡水。

當然一定要適量比重才可以,不能胡亂搭配。在唐代就有記載,很多人想在家自己做,但是因為在配置食材的質量,和配比的不精確,自己配置的茶飲效果甚微。

製作茶的過程比較麻煩,需要掌握量和製作工藝,很多人並沒有條件去製作,想要更方便健康,可以選擇科學配比的茶包,想喝的時候拿出一包,用熱水衝泡,只需幾分鐘就可以擁有一杯「控糖茶」↓↓↓

注意3件事

1、糖和油不要一起吃

導致肥胖的唯一原因,是吃進去的能量大於支出的能量。糖和油都是含能量特別高的食物,如果一起吃,很容易導致收入大於支出。

所以進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食物裡是否有糖又有油,如果是的話儘量少吃。

2、各種食物應均衡搭配

糖尿病飲食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建議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的病友認為肉、蛋類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對身體不好,就不敢吃這些食。

因而每餐都吃大量主食,這樣做不但會使餐後血糖難以控制,而且還會造成營養失衡。總的來說,應該什麼都吃一點,什麼都要做到適可而止。

3、堅持喜歡的運動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必須是有氧運動,如散步、遊泳、打桌球等,如果患者能在這些可以長期操作的有氧運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就更容易將運動進行到底。

一般,糖尿病患者最好在餐後1小時開始運動,可以選擇消耗熱量約80~100卡(0.33~0.42千焦)的活動。這樣大約能降低血糖1~2mmol/L。

福利時間:大家讀完文章之後有什麼感悟?快來發布你的評論吧,對於有獨特見解的優質評論者。有機會免費領取《鍾南山談健康》書籍一本。我們會從優質評論者中,隨機抽取3人送出。

相關焦點

  • 血糖是否超標,腳也能看出來?若腳上頻繁有異常,說明血糖不穩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如果患者血糖一直比較高,沒能及時地控制在規定的數值裡,很容易造成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對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糖尿病早期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信號可言的,我們的腳相對比較敏感的,如果我們的血糖超標了,雙腳也會有所異常,很多人可能會忽視掉這個情況。
  • 血糖高不高,低頭看看腳?若腳部出現這些症狀,勸你去查一下血糖
    糖尿病意味著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超標了,胰島的作用逐漸下降,導致體內的血糖居高不下。體內血糖升高也會向你發出信號,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樣才能夠預防併發症的出現,呵護身體健康。血糖高不高,低頭看看腳?若腳部出現這些症狀,勸你去查一下血糖感覺雙腳發麻,皮下瘙癢。我們在久蹲之後,由於壓迫到了下肢的血液循環,就會感覺到雙腳發麻,此時也會沒有了知覺。
  • 血糖偏高的人,腳底可能會有5個表現,不妨了解一下
    一、血糖偏高的人,腳底可能會有5個表現,不妨了解一下1、腳部發癢我自己長時間地保持某個動作,就會讓自己的腳部發麻,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自己就算是在睡覺的時候,還會出現腳部發麻甚至是發癢的情況,多半說明血糖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血管神經,導致血液無法正常的流通到自己的腳底部,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
  • 血糖高不高,手會發出求救信號,你的手有這4種表現嗎?
    雖然患病風險極高,但是現在的人少有防範意識,更不會特地去測試血糖。那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否穩定?那就得多注意你的手了,都說十指連心,血糖高不高,手會提前發出信號。但是如果手部的傷口,長時間沒有自然癒合,那就要留心了,這也是因為血糖過高,導致血液流通緩慢,血小板無法及時達到傷口,進行癒合工作。千萬不要小看這種情況,不僅要及時處理傷口,最好去檢查下自身血糖。
  • 為什麼同樣是潰爛卻治療不同?
    腳氣嚴重時會引起足部潰爛,糖尿病足也是以足部潰爛為主要表現的,所以常會有患者將兩者混淆,尤其是一些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那麼,都是足部潰爛,為什麼兩者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呢?這也是為什麼兩者不能混淆的原因。
  • 有沒有糖尿病,看腳就知道,腳上有這4種變化,說明血糖升高了
    現如今,很多人因為糖尿病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它的發病機制目前已經清楚,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血糖水平升高。對於糖尿病,從剛開始發現,再變得很嚴重,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如果能夠採取有效的辦法控制,就不會使血糖水平一路飆升。
  • 腳底若出現這5種表現,可能是血糖偏高了,不妨自查一下
    導語:因為現在很多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自己身體當中的血糖越來越高,如果自己的血糖無法正常的控制,就會出現併發症,會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所以當發現自己血糖偏高的時候,要及時的控制和治療。當自己體內血糖偏高沒有受到控制的時候,會引發自己的神經病變,以及影響到自己的下肢血管,就會讓自己的腳部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所以當發現自己的腳部出現5種情況,要及時的去查自己的血糖狀況。
  • 血糖偏高的人,雙腳或許會有3種現象,不妨來了解一下
    這幾年患上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血糖升高會感到頭暈、頭痛,而且還有很多人出現了併發症,比如雙目失明,四肢潰爛等。對於糖尿病來說並不是特別可怕,但是它的併發症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一、血糖偏高的人,雙腳或許會有3種現象,不妨來了解一下1、腳上傷口癒合變慢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傷口癒合速度是比較快的,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如果到了秋冬季節,雖然說傷口的癒合速度有些緩慢,但是3~5天之內就會結痂。如果是年輕人,那麼傷口癒合的速度會比老年人更快一些。
  • 幾天時間雙腳碳化、潰爛,早期出現這幾種症狀,可能是糖尿病足
    一位56歲長期患糖尿病的老漢,年前還好好的,過了元旦,突然雙腳變黑,接連幾天雙腳開始潰爛,且不斷蔓延,兩個月時間已經蔓延至腳踝、小腿部。由於長期糖尿病,對腎臟損傷比較嚴重,做過腎透析,所以沒辦法截肢,只能一天天看著雙腳的碳化與創面蔓延。
  • 腳麻是怎麼回事,腳經常發麻快來試試這些方法,別忽視
    若是在排除這些生理性因素後仍有腳麻的現象,甚至連睡覺都會腳麻的話,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可能是身體在給你敲警鐘。剛才提到的都是腳麻的生理性因素,下面就和大家講一下腳麻的病理性因素有哪些。1、腰椎病引起的腳麻腰椎病造成的腿麻主要表現為長期麻木,大多數人還會反覆發作。麻木會由臀部沿腿外側至小腿內前側,最後到腳趾。
  • 為什麼腳趾縫潰爛,還瘙癢脫皮?潰爛的雙腳,該如何拯救?
    撇開其他因素不談,僅僅是腳趾縫潰爛,瘙癢脫皮之類的現象,也讓人無法忍受。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季節,喜歡穿涼鞋的女性,對此更無法忍受。持續性的瘙癢感倒還是其次,關鍵是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形象。在遇到類似問題時,還是要多關注,明白腳趾縫潰爛的原因。簡單點說,腳趾縫潰爛、瘙癢,也就是足癬。
  • 醫生提醒:血糖高的人,腳上會有這3種現象,不妨自我檢查一下
    血糖偏高的人,腳上可能會有這3種現象,不妨自我檢查一下1、腳上傷口癒合慢血糖偏高的人血液流動速度會減慢,所以當腳上出現傷口時,血小板含量降低,傷口就很難癒合。對於正常的人來說,腳上有一個小傷口,四五天的時間就能結痂癒合了,但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長達一兩個月,傷口可能還沒有癒合好。
  • 血糖高不高,低頭看看腳,有了「兩痛兩癢」,暗示血糖已飆升
    血糖變高,就是其中之一。許多人一開始不怎麼在意,等到帶來其他問題後,才後悔莫及。實際上血糖升高,身體還是有些不同的,腳上的變化就很突出,有了「兩痛兩癢」後,別大意。「兩痛」每個人的身上,時常會有一些疼痛的感覺。雙腳又是用來走路的,少不了和地面的摩擦,再加上鞋子不合適之類的,腳上的疼痛感時不時會出現。也正是如此,很多人並不會把腳部的疼痛感當回事。
  • 血糖高不高,看腳便知道!若腳有這3個特徵,糖尿病或正向你靠近
    原來,飯後血糖本身就會升高,如果立馬去跳廣場舞,就會影響消化系統的運轉,不利於食物中糖分的分解,這時糖分子就會隨小腸壁進入血管之中,造成體內血糖逐漸升高,一旦突破了臨界點,血糖失控就會瞬間發生,直接導致糖尿病症狀的出現。血糖升高本身就是緩慢進行的,可是一不注意,很容易造成血糖的飆升。
  • 血糖高不高,低頭看看腳!腳部有4異常,或是糖尿病足要「登門」
    血糖高不高,低頭看看腳!腳部有4異常,或是糖尿病足要「登門」腳部血管脈搏跳動減弱現在人都非常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睡覺之前都會有洗腳的習慣,糖尿病患者每天洗完腳之後,除了要觀察腳部皮膚的顏色還要伸出手,摸一摸腳部血管的脈搏。
  • 一到春天,腳後跟就乾裂起皮,經常瘙癢?教你妙招,簡單又實用
    或是提醒你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了,春天天氣比較乾燥,皮脂腺分泌會有所減少,皮膚中的水分本就容易流失,如果平時再不愛喝水,皮膚只會更乾燥,容易起皮和乾裂。腳後跟的問題自然跟腳部健康有關,如果腳部出現了真菌感染的情況,角質層增厚,皮膚表面還會脫屑,進而就容易引起乾裂和起皮,可能還會伴有瘙癢、腳部有異味等表現。
  • 手腳經常發麻?或許是多種疾病的徵兆,逐一排查下,別輕視
    手腳發麻應該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比如趴著午睡,醒來後手腳容易發麻,緩一會就好了,很多人都沒有當回事。偶爾一兩次手腳發麻或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經常莫名的手腳發麻,原因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別輕視。
  • 久坐的人手發麻,是在暗示頸椎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工作都需要長時間面對電腦久坐,而這種生活習慣,會使身體的頸椎部位產生不適,當頸椎出現病變壓迫到神經組織,就會導致手部發麻。另外,對於中老年來說,頸椎部位的關節老化問題,也會造成手發麻的現象。
  • 血糖升高「腳先知」?若雙腳沒有4種症狀,或許說明血糖比較穩定
    其實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並不可怕,怕的是糖尿病給身體帶來的併發症,血糖升高很容易誘發身體其他疾病,這些疾病發作的時候考試讓人苦不堪言。對於糖尿病的併發症,一旦出現就很難逆轉,尤其是上了年紀以後,平時的日常飲食,加上身體機能下降,很容易導致血糖上升,所以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血糖,當血糖值上升時,腳部會有以下這4種情況。
  • 西安一老人腳長血泡後潰爛險被截肢,這類人一定要保護好腳!
    據了解,這位老人平時應用胰島素降血糖,但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前一個月的時間,老人雙足趾外側硬繭下出現血泡,不過他並沒有重視及診治。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醫生 張靜:「穿的鞋子不太舒適的時候,加上血糖控制不好,磨損腳外側,特別是足跟容易受壓,反覆磨損,硬繭子越來越厚,硬繭下壞死,平時也看不到, 可能就被好多人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