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慈恩寺,康熙親賜天子龍袍

2020-12-17 經之緯度

浙江省天台山慈恩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脈龍口處、距離天台縣城六公裡的白雲山上,依洞而築,漢時即有梵僧隱修,始建年代不詳,歷來為清修、隱悟之所,俗稱巖庵。隋開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智顗大師的護法伽藍在此顯瑞,距今也已有1410多年歷史。相傳康熙皇帝亦曾駐蹕於此,嚮往尤甚,遂下令台州知府繪製天台山全圖,尋覓夢境之地,並御賜龍袍於洞中,以為駐蹕紀念。

還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跡遍天下,為什麼會三上天台山,寫下二篇遊記,並將《遊天台山日記》赫然標於《徐霞客遊記》篇首。

古代帝王們神秘的天台情結:周靈王登天台封禪而固800年基業;周太子晉王子喬入天台得道駕鸞於雲山之間;宋真宗因天台之西「多神仙之宅」而改永安為仙居;三國吳帝因天台出嘉禾而大赦天下;隋文帝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而造國清寺;唐太宗親賜天台山茶種;宋理宗封天台九龍潭龍王為「靈澤孚濟侯;明太祖朱元璋親率文武百官聆聽天台白眉僧彗日法師說法,並重建瓦官寺珍藏《天台義理》;明建文帝二登天台,終免命難;康熙親賜天台慈恩寺天子龍袍;康熙親賜天台慈恩寺天子龍袍。

釋迦牟尼曾弟子:「人生幾何?」一弟子出口便答:「幾十年吧。」釋迦牟尼搖頭。另一弟子答道:「真正稱得上人生的只有幾年吧。」釋迦牟尼又搖頭。二位弟子疑惑了,便問:「依您之見呢?」釋迦牟尼沉沉答道:「人生只在呼吸之間。」這也即是佛祖的徹悟,在常人之上。

這一次,偶遇了天台山慈恩寺,也是一種機緣,不由得想到人生的許多的問題。人之一生,猶如一呼一吸,生和死,只是瞬間的轉化。

#天台山大瀑布#

相關焦點

  • 丁彩玲作品:遊西安大慈恩寺記
    遊西安大慈恩寺記作者 丁彩玲
  • 48年前出土一具栩栩如生的屍體,身穿龍袍,和康熙有密切關係
    最讓人意外的是出土時公主身穿龍袍,而且屍體依舊栩栩如生。清朝到現在最起碼也有兩百多年了,為什麼這具屍體還能保存的如此完整?而且她一個公主為什麼會穿龍袍下葬?考古學家根據墓志銘的研究之後認為這是康熙視之珍寶的固倫榮憲公主,與康熙有密切關係。
  • 安順平壩天台山伍龍寺
    山高60米左右,山勢陡峭,如巨崖突立在四圍高山峽谷之中,一面為古樹枯藤掩映的蜿蜒小路,三面削壁而立,狀如拾級登天之臺,故名天台山,其上建伍龍寺,又稱"清淨禪院"。由山門、大佛殿、兩廂、倒座、玉皇閣、經堂、祖師殿等組成,是貴州省現存古建築時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寺院。
  • 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當日登上西安大雁塔的除了岑參還有誰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1]高標跨蒼天 [2] ,烈風無時休 [3] 。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 [4] 。方知象教力 [5] ,足可追冥搜 [6] 。仰穿龍蛇窟 [7] ,始出枝撐幽 [8] 。七星在北戶 [9] ,河漢聲西流 [10] 。
  • 【高僧傳白話】​唐淄州慧沼 唐京兆大慈恩寺彥悰 生平歷史紀實
    當時,有魏國西寺沙門慧立才性卓絕,以護法為己任,撰有傳記五卷,專寫三藏自貞觀年間至西行求法及在西域所歷夷險等事,號《慈恩傳》,蓋以玄奘所住之慈恩寺為題。完稿後,欲傳諸後世,遂把它藏於地穴之中,臨終時,令門人從上中掘出之後就斷氣丫。此傳在外流傳了數年,後經搜購才找到。玄奘之弟子們令彥悰重新整理,或言未允,或事稍虧者,則加以修訂,曰《箋述》,使得該傳更加完善,有如鄭玄之箋毛傳也。
  • 唯一敢穿龍袍下葬的女人,衣服上有十幾萬顆珍珠,留下了千古之謎
    在中國古代,自「周公制禮」以後,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距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身份不同的人、天子、諸侯、醫生、神父和平民可以擁有的生活完全不同。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晉朝自稱皇帝後,這種等級差距變得更加明顯,皇帝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與眾不同。
  • 北京出土神秘男屍,穿清朝龍袍梳明朝髮髻,是韋小寶還是順治帝?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著名的「龍袍乾屍」面世了。顧名思義,墓主穿著龍袍,而且這龍袍還不是一般的御賜龍袍「四團龍補服」,而是真正屬於皇帝的禮服龍袍。這就讓人感到很莫名了,在古代,龍是天子的象徵,一般人怎麼會穿著皇室龍袍下葬?如果墓主是皇帝,他為何沒葬在皇陵,而是一個人孤孤單單下葬?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一飽眼福!
    御筆碑匾,顧名思義是指君主所賜的由其親筆題寫的碑、牌匾。這些御筆碑牌匾除了賜給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 (寺)字是後來由趙樸初所書。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大全,一飽眼福!
    這些御筆碑牌匾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牌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牌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康熙御筆碑牌匾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大全,一飽眼福
    這些御筆碑牌匾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牌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牌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康熙御筆碑牌匾
  • 天台山和合文化概述
    道書有黃帝在天台山受金液神丹,太清真人彭宗治赤城,右弼真人王子晉、伯夷叔齊治桐柏,茅盈學道天台山的說法。秦時徐福把天台烏藥帶去日本,被日本譽為「長生不老藥」。五百羅漢隱石橋,石橋方廣寺遂為五百羅漢道場。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失道遇二女,演繹了一場人神和合的戀愛故事。如今劉阮傳說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葛玄來天台山修仙學道,並植茶。
  • 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宰輔張廷玉的三朝人生
    俗話說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有如伴虎。張廷玉在康雍兩朝所受的重視到了乾隆朝備受壓制。大清康雍乾三朝重臣張廷玉康熙重臣張廷玉出生於康熙年間,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初選庶吉士,因其耿直,辦事勤勉受到康熙帝青萊,後選為編修,編篆官,
  • 羅學成:尋宗覓跡天台山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中東部,地處寧波、紹興、金華、溫州四市的交界地帶,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 國清寺位於天台山南麓,距天台縣城約3公裡,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是中國天台宗祖庭。2006年,國清寺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高旻寺,禪宗古道場
    十一年(1654)秋塔成,復於塔左營建梵宇三進,是為「塔廟」。康熙帝於三十八年(1699)三次南巡蒞揚,見天中塔傾圮,欲頒內帑修葺,為皇太后祈福。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倡兩淮鹽捐資報效,大加修繕並擴建塔廟。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大全,看看背後有哪些故事?
    御筆碑匾,是指君主所賜之親筆提字所作的碑、牌匾。這些御筆碑匾除了賜予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
  • 破解清朝皇帝龍袍中的密碼
    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長袍箭袖已失去實際的作用,於是服裝改制問題又被重新提出。房宏俊告訴記者,清代滿族早在關外建立後金政權時就已開始釐定冠服制度,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五朝修訂,至乾隆朝更趨於完善。總體來說,清代在禮法制度上多承襲明代,並參照中原古禮制的傳統,其冠服體系周詳嚴整,尤其在紋飾品章上延續了中華傳統的衣冠文化。
  • 2006年,石景山出土的清朝龍袍乾屍到底是誰?
    最令考古專家感到驚訝的是,這具乾屍棺蓋上印刻著「中憲大夫」的字樣,隨葬有「康熙通寶」的錢幣,按照清朝慣例,他本應穿著文官四品的服裝下葬。然而,從乾屍身上剝離的衣服來看,這具乾屍既穿著武將一品的麒麟補服,又隨葬了一件雲錦工藝的藍色龍袍,這就不禁令人感到好奇,這具龍袍乾屍到底是誰,有什麼根據可以推測他的真實身份?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帝地位的獨尊,在位的統治者都頒布了許多政策用來區分天子於庶民。早在奴隸社會時期,周天子就曾提出「列鼎制度」,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九鼎儼然成為了天子、權力的象徵。因此後世流傳著「楚王問鼎」「問鼎中原」這樣的典故。
  • 小雁塔|碑記宋、明、清時代的寺、塔之說(下)
    並神話般地描繪了寺僧講述的小雁塔開裂、神合的奇蹟。明初洪武年,有位名叫古梅的高僧曾居薦福寺。他「戒律精嚴,身心洞監」。對律藏佛經有極高的造詣。由此可見薦福寺自唐義淨專修有部戒律佛教直至明朝,六百多年來,主要是傳承律藏之地,應屬律宗一派宗祖佛門。古梅大師不僅是位律宗高師,而且也是一位文採華章的學問僧。但凡寺內舉行重大的活動或科舉題名,大家總要邀古梅大師弄墨助興。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為此康熙放下了所有的公務,全心全意地陪在兒子身邊,直至胤礽大病痊癒。平心而論,康熙對胤礽的父愛超過了其他皇子總和而胤礽也確實沒有辜負康熙的厚望,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康熙曾經讓他的兒子們,參加了一個狩獵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