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為什麼說蘇克薩哈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2021-03-05 全球歷史筆記

第45期話題:為什麼說蘇克薩哈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同朝議政散會後,康熙備受打擊。

他憋了一肚子火,回到後宮大發雷霆,又摔東西又罵人。

他對蘇克薩哈失望透頂,罵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整個扳倒鰲拜事件中,蘇克薩哈在康熙心目中的定位就是這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句俗話,來比喻那種不僅辦不成事,反而還捅婁子的人。

那套用在蘇克薩哈身上,他沒有辦成哪些事,又捅了哪些簍子呢?

第一,他沒有扳倒鰲拜。

在動手前,他拍著胸脯向康熙保證:

自己搜集多少證據,獲得多少支持,手握考生試卷,代表民心所向。

只要自己一出手,必定一舉幹掉鰲拜。

但是,他沒有看準時機,沒有去對比對我力量,只憑一腔熱血,就想要成事。

結果呢,證據沒有鰲拜給的多;獲得的支持沒有鰲拜多;試捲成了他結黨營私的證據。

鰲拜沒打倒,自己被整死了。

第二,康熙沒能提前親政。

蘇克薩哈為了獲得康熙的支持,就以打倒鰲拜後,康熙提前親政相引誘。

康熙立即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在蘇克薩哈構造的美麗謊言裡暢想未來。

夢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到了同朝議政的日子,康熙一再給蘇克薩哈打輔助,給機會,給臺階,給面子。

無耐蘇克薩哈就是帶不起來,反而被鰲拜反攻倒算。

蘇克薩哈倒了,康熙的提前親政大夢自然也就破碎了。

蘇克薩哈又捅了哪些簍子呢?

第一,激怒了鰲拜。

本來鰲、蘇兩人就不對付,私下裡在較勁。

這下好了,矛盾擺在明面上,逼得鰲拜不得不攤牌了。

針尖對麥芒,徹底激怒了鰲拜,再加上康熙拉偏架,在邊上拱火。

鰲拜再好的脾氣,也架不住康熙和蘇克薩哈這樣的「欺負人」啊。

他參奏完蘇克薩哈,還怒氣衝頭,不肯消停。

為了趕快懲治蘇克薩哈,居然不顧君臣之禮,上手拉扯康熙的手臂。

鰲拜可是堂堂的輔政大臣,又主管軍權。

今天這事,鰲拜被逼的太緊,他們是要對鰲拜下死手。

現在局勢逆轉,康熙和鰲拜沒有緩衝區了,成了面對面的矛盾。

如果處理不好,鰲拜要翻臉的話,那可就覆水難收了。

第二,丟了康熙臉面。

大臣們沒一個是傻子,大家都看出來了,今天就是康熙和蘇克薩哈要整治鰲拜。

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敗的是蘇克薩哈,丟人的是康熙。

一個皇帝,被鰲拜這樣脅迫玩弄,還喪失君臣禮節。

康熙的臉算是丟盡了,作為皇帝的威望也沒有了。

大臣們對於今天的事會怎樣想?

康熙就是個傀儡啊,以後跟著鰲拜混還是跟著康熙混,不就一目了然了。

此消彼長,今天損失的是皇帝的威望,壯大的是鰲拜的勢力。

即使不願意站在鰲拜旗下的大臣,也不得不委屈求全。

康熙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碎,他能不氣急敗壞嗎?

康熙本來沒有必要和鰲拜面對面硬剛,也沒有必要提前親政。

鰲拜再厲害,也只是個臣子,而且孝莊做的了主。

只要按部就班,快快長大,皇權終究會回到康熙手中。

但蘇克薩哈的強行出手,破壞了局勢的平衡,說不好聽點就是「攪屎棍」。

受辱後的康熙,回過神來罵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也是實至名歸了。

劇情來源:《康熙王朝》第9~10集

圖片來源:電視視劇截圖,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蘇克薩哈有何功績?蘇克薩哈為什麼被滅族
    蘇克薩哈全名為納喇·蘇克薩哈,是清朝大臣。身為滿洲正白旗人,蘇克薩哈在清朝初期為朝廷做出了不少貢獻。很多人不知道蘇克薩哈是誰,更有人誤以為他是外國人,其實都不是,蘇克薩哈是順治皇帝託孤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納喇·蘇克薩哈是清朝滿族人,曾官任議政大臣,後來成為太子太保。由於年代久遠,史料記載不足,所以蘇克薩哈的出生日期不詳。蘇克薩哈真正走進眾人的視線中,應該是順治十八年世祖福臨謝世之後。
  • 蘇克薩哈與鰲拜的殊死較量中為什麼會輸掉
    蘇克薩哈什麼清朝重臣,也確實為清朝社稷的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為國家大事做出過重要的分析和決策。但是蘇克薩哈也看重自己本身的利益,為了本身的利益不惜不顧道義。蘇克薩哈是忠臣嗎?不是忠臣不是奸臣,是為了生存鬥爭而不顧一切的人。  蘇克薩哈為什麼被滅族  蘇克薩哈是康熙時期的內大臣。他的一生都在與鰲拜的殊死較量中度過。
  • 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輔政四臣,與康熙是否有其他關係?
    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這四人皆為順治皇帝臨終前,為年幼的康熙指定的輔佐大臣,負責替他總攬全國朝政事務,直至康熙成年。《清史稿》載:「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矢忠藎,保翊衝主,佐理政務。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 《康熙王朝》順治帝病逝前為什麼要下罪己詔?內容透露了三個信息
    順治皇帝這份遺詔主要談論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順治帝做自我懺悔。第二件事是確立皇太子。在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中,上一任皇帝死後,皇位的繼承問題一般通過傳統的嫡長制度或上一任皇帝親自預立的太子的辦法解決。順治皇帝死的時候,清王朝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立儲制度。
  • 完美關係:江達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等她逆襲花兒都要謝了
    #電視劇完美關係#《完美關係》江達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是人家顧凱雷(夏德俊 飾)花錢請「DL」來「壓事兒」,希望江達琳(佟麗婭 飾)來說服李靜柔,簡單來說,客戶想看到少花錢辦成事,不留給媒體人「把柄」的結果。但處理的過程中,江達琳卻一直都是被動的一方。一會兒被李靜柔(曹苑 飾)的眼淚打動,一會兒被李靜柔的「故事」感動。這明顯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不廢君稱帝,又為什麼會被康熙擒拿囚禁呢
    可是鰲拜既然手握大權,又是功臣元老,還有40萬大軍做後盾,為什麼不廢君稱帝呢?又為什麼會被康熙帝擒拿終身囚禁呢?康熙帝又被稱為聖祖仁皇帝,意為聖明仁德,被後世學者譽為千古一帝。作為史上的傑出帝王,康熙帝一生最重要的文治武功為平三藩,收臺灣,三徵葛爾丹,驅逐沙俄。除此之外康熙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勳被譽為康熙王圖霸業的開啟,那就是智擒鰲拜。
  • 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為何執意公布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
    這一點,蘇克薩哈看得很透徹。正是基於此,蘇克薩哈敢為人先,在滿朝文武甚至皇上本人都還在為多爾袞大唱讚歌時,就站出來揭發他的罪惡,將他推上被告席。從歷史事實來看,蘇克薩哈首告多爾袞,顯然是看準了順治帝的心思,卻沒有讀懂孝莊皇太后的心思。多爾袞一直壓在少年皇帝頭上,無視皇權,操縱朝廷,尤其是最後幾年,已到了為所欲為的地步,實際上已成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康熙為什麼非要除掉鰲拜?除掉他曾經的保護傘
    但是康熙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卻是除掉他曾經的「保護傘」鰲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一山不容二虎」,康熙要做千古帝王就必須搬開鰲拜這塊「大清第一勇士」的大石頭。四位輔政大臣,為什麼先拿鰲拜開刀?因為康熙夠橫,就愛啃硬骨頭。而鰲拜真的是硬!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兩年前,鰲拜相對其他三位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來說,年紀和戰功都最淺,所以鰲拜論資排位屬於四輔臣之末。可他偏偏是一個不甘於人後,處處想要越位抓權的人。首輔索尼年老體弱,是個和稀泥的主兒,遏必隆膽小怕事,總喜歡依附強者。這樣,四大輔臣就剩下蘇克薩哈與鰲拜在朝中爭奪權力。
  • 康熙為什麼會找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不是叫侍衛負責擒拿?
    開創宏偉基業要從娃娃抓起嘛,其實主要是康熙為了麻痺鰲拜,下面就來說一說康熙擒鰲拜的始末。可以說沒有鰲拜的堅持,順治很難繼位,沒有順治的話也就沒有康熙,換句話康熙的皇位也都是靠鰲拜硬鋼多爾袞而來。所以說鰲拜對順治這一脈繼位立有大功,如果沒有鰲拜對多爾袞的威脅,皇位很可能落到多爾袞手中,那也就沒有後來順治和康熙父子啥事了。
  • 二月河說《雍正王朝》可以打80分,為何對《康熙王朝》無話可說?
    電視劇康熙王朝不能當正劇來看,康熙人物的塑造沒有層次,沒有變化,故事情節單一,和雍正王朝開始的畫風完全不同。尤其是康熙在殿上訓斥貪官的情節,更不符合實際情況,再傻的皇帝也不會公開和大臣決裂,這是衝動和愚蠢的行為,轉化成心理描寫更合適。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受現代很多電視劇影響,人們對少年康熙擒鰲拜一事耳熟能詳。在劇中,鰲拜往往被塑造成奸臣,他本是順治皇帝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卻飛揚跋扈、欺下犯上,根本沒有把年少的康熙放在眼裡,甚至為了打壓異己,不顧康熙反對,處死了另外一位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對於鰲拜的所作所為,康熙當然很生氣,但是卻又敢怒不敢言。
  • 鰲拜要處死蘇克薩哈,索尼、遏必隆甚至孝莊太后,為何不出手?
    各有各的部門利益四位輔政大臣中,索尼已經年老,但對朝堂之事看的清清楚楚,對鰲拜專權,他也十分厭惡。但是,這次鰲拜要求劃分土地,目的在於打擊蘇克薩哈的正白旗勢力,對正黃旗的索尼是有利的,因此,與正白旗有仇怨的索尼並不反對。此外,索尼與蘇克薩哈還有很大的個人恩怨。康熙迎娶索尼的孫女赫舍裡,並準備冊封為皇后時,蘇克薩哈心懷不滿,居然公開反對。結果,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得罪索尼。
  • 康熙布庫擒鰲拜,其實,這壓根就是孝莊導演的一場戲
    《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太后(孝莊)。」可見,康熙初年,雖然是四輔臣治國,但仍事事通報孝莊。如果把當時的清廷比作一家公司,四輔臣是公司高管,她的身份更像是董事長。孝莊是一個忍性很強的政治高手。
  • 雍正王朝:康熙明知太子賣官鬻爵,為什麼不阻止?
    《雍正王朝》評9:康熙明知太子賣官鬻爵,為什麼不阻止?康熙晚年的帝王之術,太子胤礽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而當太子成年,並沒有按照康熙心目中的高標準高質量,成長為合格的大清王朝接班人時,康熙對胤礽的父愛也自然就一天又一天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與此同時,太子的地位卻不斷因為清朝版圖的擴大和統治的加強,得到提升,內有太皇太后孝莊支持,外有索額圖輔佐,下面還有一班子兄弟和奴才以太子馬首是瞻,形成「太子黨」。
  • 康熙王朝:康熙為什麼會重用養馬的姚啟聖?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功績彪炳,這與他知人善任有很大關係。而他任用姚啟聖收復臺灣,更堪稱神來之筆。姚啟聖在未被康熙發現之前,只是三裡河馬場的一個管馬的九品官,且已風燭殘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極有可能會在這個九品官的任上終老一生。
  •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康熙: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由於此時康熙年僅八歲,還不能夠單獨上朝理政,所以順治臨死前立下了四個輔政大臣,他們分別是索尼、遏必隆、鰲拜以及蘇克薩哈。在這四人之中以索尼為首,其次是蘇克薩哈,接著是遏必隆,最後一個才是鰲拜。然而索尼由於年事已高根本無法在朝政上勞心勞力,所以不久就乾脆做了個「甩手掌柜」。
  • 臨終前讓康熙親政是真心的
    他輔佐康熙6年時間,一大半的時間在生病。既然如此,索尼要想獨掌朝政,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再加上當時鰲拜和蘇克薩哈鬧得不可開交,索尼也不想趟這趟渾水,就算沒病的時候,也裝著有病。其實索尼是很討厭蘇克薩哈的,蘇克薩哈這傢伙人品不行。早年他在多爾袞身邊搖尾乞憐,堪稱最佳狗腿子。
  • 康熙不殺鰲拜,為什麼一定要殺掉自己52歲的伯父?
    康熙14歲那年,迎來了他人生中最為驚險的經歷,那年夏天,練功房裡血肉橫飛,十幾個「布庫」少年,和一個朝廷大員廝打在一起,為了實現少年康熙的親政目的,他們不顧生死,終於,滿清第一勇士也因寡不敵眾,被眾人壓倒在身下。鰲拜的落馬,讓康熙如釋負重。但是考慮到鰲拜的功勳,康熙並沒有殺掉鰲拜,而是將他囚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