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靜意專
練拳要專心。從心理上安靜下來,不再想別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到動作要領和動作要求上,練拳過程中用意不用力。
二、虛實分明
太極拳每個動作都要求虛實分明。兩足著地時身體重心或左或右,並且靈活轉變,虛能轉實,實能轉虛;對於上肢來說,完成主要動作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動作的手臂為虛。實的部位和動作,用力應飽滿、沉實;虛的動作和部位要輕靈、自然。練拳時雙手弧行劃轉,忽虛忽實地不斷變換,下肢隨著手的虛實也不斷調整虛實,正所謂「上下相隨,陰陽相間」。
練太極拳必須遵循這一特點,久習久練,則敵來時自然產生自動的「連」,敵走時又可產生自動的「隨」。
三、柔和緩慢
太極拳動作以慢練為主,速度要求均勻自然,如行雲流水,所以「柔和緩慢」也是太極拳的動作特徵。
所謂「運勁如抽絲」,就是要求用力象抽線一樣柔緩,綿綿不斷,不僵不拘,速度均勻,不可忽快忽慢。柔緩均勻的練習,利於以意行氣,以氣催力,以力運身;有利於身體的放鬆,使運動量得到控制,不致於消耗過大的能量。
四、圓活連貫
太極拳動作處處走圓弧,不能出現稜角。有人形象地稱「太極拳運動就像車輪一樣,是圓的運動」,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練太極拳,身體的每個部分都在畫圓,如手、肘、胸、腹、胯、膝、足、頭等,按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姿勢,可出現立圓、平圓、斜圓、逆圓、順圓、複合圓、交叉圓、半圓、小圓弧等,動作做起來顯得靈活、自然,舒暢。
上肢手臂要保持自然彎曲狀態,動作運行按不同的曲線反覆變轉;下肢也是隨時保持自然彎曲狀態,曲中求直,平穩自如;還要特別注意,以腰脊的不斷旋轉帶動上下肢的活動。
「連貫」是指太極拳的前後動作不能停頓,各個招勢之間應銜接連貫。如出現停頓,即所謂的斷勁,就違反了練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前一個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全部動作節節貫串,連綿不斷,從起勢到收勢運轉不停,一氣呵成。
五、輕靈松活
太極拳動作要求圓轉靈活,舉手投足周身俱應輕靈。對於初學者來說,應先從「輕」練起,先不必求「靈」,在意念的支配下用力越少越好,直至練到不用一點力,避免動作出現僵勁和拙力。太極拳的用力是維持基本正確的姿勢與穩定的自然力,身體各部肌肉儘量放鬆,關節舒松展開,避免緊張,力求圓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產生既輕靈又沉實的感覺,富於彈性的「內勁」可自生。
「松活」是在練拳時,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及精神等都要處於自然舒展狀態。松活是舒松自然,不是精神鬆懈,不是全身鬆軟無力疲怠,連手腕都不敢直一下。松與緊是對立統一的,在做動作時,如握拳屈肌群緊張了,伸肌群及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就要儘量放鬆。只有儘量的放鬆,才能保證動作姿勢自然、準確、舒展,勢與勢之間才能輕靈,圓活地運轉;全身都松下來,氣才能通暢。輕靈松活,不用拙力,不出僵勁,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效果才能體現出來。
六、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時採取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與輕靈柔緩的動作自然配合。
「深」是指在練拳過程中均要深呼吸,氣沉丹田,用意識引導呼吸,將氣徐徐深送腹部臍下,再由丹田向上從鼻孔呼出。
「長」是指吸人或呼出的氣要能延長到一個動作的結束,可達到吐故納新的作用。
「細」是指輕細緩慢的呼吸,不可粗聲急喘。
勻」是指呼吸要均勻,不能一會兒慢,一會兒急。這樣的呼吸特點可起到調息養氣,以氣運力的作用。
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一般講是根據動作的開合、伸屈、進展、起落、虛實的變化自然配合。如:上起時要吸氣,下蹲時要呼氣;動作屈合時要吸氣,開放伸展時要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