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大特點,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2020-09-05 太極療

一、心靜意專

練拳要專心。從心理上安靜下來,不再想別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到動作要領和動作要求上,練拳過程中用意不用力。

二、虛實分明

太極拳每個動作都要求虛實分明。兩足著地時身體重心或左或右,並且靈活轉變,虛能轉實,實能轉虛;對於上肢來說,完成主要動作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動作的手臂為虛。實的部位和動作,用力應飽滿、沉實;虛的動作和部位要輕靈、自然。練拳時雙手弧行劃轉,忽虛忽實地不斷變換,下肢隨著手的虛實也不斷調整虛實,正所謂「上下相隨,陰陽相間」。

練太極拳必須遵循這一特點,久習久練,則敵來時自然產生自動的「連」,敵走時又可產生自動的「隨」。

三、柔和緩慢

太極拳動作以慢練為主,速度要求均勻自然,如行雲流水,所以「柔和緩慢」也是太極拳的動作特徵。

所謂「運勁如抽絲」,就是要求用力象抽線一樣柔緩,綿綿不斷,不僵不拘,速度均勻,不可忽快忽慢。柔緩均勻的練習,利於以意行氣,以氣催力,以力運身;有利於身體的放鬆,使運動量得到控制,不致於消耗過大的能量。

四、圓活連貫

太極拳動作處處走圓弧,不能出現稜角。有人形象地稱「太極拳運動就像車輪一樣,是圓的運動」,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練太極拳,身體的每個部分都在畫圓,如手、肘、胸、腹、胯、膝、足、頭等,按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姿勢,可出現立圓、平圓、斜圓、逆圓、順圓、複合圓、交叉圓、半圓、小圓弧等,動作做起來顯得靈活、自然,舒暢。

上肢手臂要保持自然彎曲狀態,動作運行按不同的曲線反覆變轉;下肢也是隨時保持自然彎曲狀態,曲中求直,平穩自如;還要特別注意,以腰脊的不斷旋轉帶動上下肢的活動。

「連貫」是指太極拳的前後動作不能停頓,各個招勢之間應銜接連貫。如出現停頓,即所謂的斷勁,就違反了練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前一個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全部動作節節貫串,連綿不斷,從起勢到收勢運轉不停,一氣呵成。

五、輕靈松活

太極拳動作要求圓轉靈活,舉手投足周身俱應輕靈。對於初學者來說,應先從「輕」練起,先不必求「靈」,在意念的支配下用力越少越好,直至練到不用一點力,避免動作出現僵勁和拙力。太極拳的用力是維持基本正確的姿勢與穩定的自然力,身體各部肌肉儘量放鬆,關節舒松展開,避免緊張,力求圓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產生既輕靈又沉實的感覺,富於彈性的「內勁」可自生。

「松活」是在練拳時,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及精神等都要處於自然舒展狀態。松活是舒松自然,不是精神鬆懈,不是全身鬆軟無力疲怠,連手腕都不敢直一下。松與緊是對立統一的,在做動作時,如握拳屈肌群緊張了,伸肌群及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就要儘量放鬆。只有儘量的放鬆,才能保證動作姿勢自然、準確、舒展,勢與勢之間才能輕靈,圓活地運轉;全身都松下來,氣才能通暢。輕靈松活,不用拙力,不出僵勁,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效果才能體現出來。

六、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時採取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與輕靈柔緩的動作自然配合。

「深」是指在練拳過程中均要深呼吸,氣沉丹田,用意識引導呼吸,將氣徐徐深送腹部臍下,再由丹田向上從鼻孔呼出。

「長」是指吸人或呼出的氣要能延長到一個動作的結束,可達到吐故納新的作用。

「細」是指輕細緩慢的呼吸,不可粗聲急喘。

勻」是指呼吸要均勻,不能一會兒慢,一會兒急。這樣的呼吸特點可起到調息養氣,以氣運力的作用。

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一般講是根據動作的開合、伸屈、進展、起落、虛實的變化自然配合。如:上起時要吸氣,下蹲時要呼氣;動作屈合時要吸氣,開放伸展時要呼氣。

相關焦點

  • 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身法要特別重視:「習太極拳必須處處按照太極拳的原理要求完整豐富,無論是教與練必須從身法著眼,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必須嚴格要求。」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
  • 怎樣練好太極拳的發力?
    中華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練好太極,則要申申世世申申世世,為太極注入活力!太極拳以柔化見長,以小力勝大力,四兩撥千斤聞名於世。發力一直是陳式太極拳的特色之一,而現在有許多人對太極拳的見解仍是諱力忌剛,似乎誰用力或者講力就是大錯特錯,違背了太極拳的原理,這種看法錯誤的。陳式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能夠自幾百年前流傳至今,必然擁有實戰技擊能力,而發力則是太極拳實戰的核心所在。太極拳的發力,最注重放鬆。
  • 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重複學習法要求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在強度和重複次數方面加強控制,避免學生學習枯燥乏味,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重複練習法之前,要提前合理做好動作單元的構建,要加強單個動作的反覆習練,循序漸進地增加動作數量,讓學生對後續動作的開展保持一定的期待。
  • 練好太極拳並不難,做好這一點就
    還說先練大圈,再練中圈,再是小圈,最後是無圈,這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有些師傅講,太極拳練到最後是打人只在呼吸之間,可見太極拳劃圈的重要性。誠然,太極拳在運動中具有顯著的圓的特點,凡是練拳的人都或多或少了解雙手劃圓的必要性,但我們也應該特別注意,在實際的練習中,與其說太極拳是圓運動,不如說太極拳是球運動,也即是立體的圓運動而不僅是平面的圓運動。
  • 練一輩子的太極拳,就是要練出每一勢都是十三總勢
    也有人由於工作忙碌,對學練太極拳比較挑剔,想學太極拳,然而,簡化太極拳失之簡單,中華文化的味道淡了一些;傳統太極拳難度大了些,學起來,耗時費力,一時半時學不會。 練真正的太極拳,關鍵的關鍵只有一點:八門五步 太極拳的每勢或多或少,暗合張三丰所歸納的八門五步十三總勢之象;並配備相應的單操和相應的太極功。我所學的,主要含著太極混化法、太極川字莊、太極十三勢莊法拳(十三勢丹莊)。
  • 太極拳這樣練,健身養生效果好!
    太極拳在保持獨特技擊性的前提下,健身性和藝術觀賞性逐漸成為主流。筆者在基層做太極拳的普及工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習練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健身。只要一提起太極拳,無論練不練的,也不管對太極拳懂多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太極拳對健身好,修身養性。 看來太極拳的口碑不錯,我們太極拳人深感自豪,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
  • 練好太極拳,走步是關鍵
    腳上的功夫,動作簡單,在沒有手上動作幹擾的情況下練,用心專一,更能練得細緻,練得其法。到練手上功夫時,有堅實的腳上功夫作基礎,就能事半功倍。先練腳是一條練拳的捷徑,學太極拳也應如此。步幅要由小而大,量力漸進。
  • 「轉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法寶
    我逐區觀看,發現:練太極拳中最普遍存在的毛病是:(1)起伏過大;(2)定勢做的還好,過度勢隨意;(3)動作漂浮,不穩 ;(4)松、懈不分,乾癟無力;(5)協調性差,周身不整合;(6)氣喘噓噓,僵力大。「逢轉必沉」針對練太極拳的毛病指出了解決的辦法,真是一語中,令我茅塞頓開。比如,相當一部分人練拳換勢時後腳蹬地而起,這裡一是虛實轉換不好:二是飄浮不穩,起伏過大。如能「逢轉必沉」問題就解決了。我立刻在網上告訴我的徒弟和學生們,並在次日的教學中講解了我所理解的「逢轉必沉」。實踐中我越練越覺得「逢轉必沉」對練好太極拳的重要。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太極拳以鬆柔為主要練法特點,在松的同時又有沉勁,而在柔的同時又含有剛勁,其勁法特點為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行拳中動靜相間,快慢相合,以內催外,以身帶手,上下協調,如行雲流水。以鬆柔為主的太極拳何以能夠獨步武林四百餘年,並且其推廣也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在擴大呢?
  • 太極拳的練與養
    練拳意念偏重於大開大合,就是練;意念偏重於小巧緊湊,就是養。按照太極拳的理論,太極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在不同的層面上,還可以進一步分出陰陽,也就可以進一步分出練和養。比如內外,凡是偏重於身體外部的開合、剛柔、快慢的練習,就是練;而側重於內在的呼吸、氣血、松靜、意念的練習,就是養。從總體來說,陰和陽是一體的,練和養也是不能分開的。
  • 學練太極拳,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最好只練太極拳,到了懂勁之後再根據個人的喜好決定是否練習其他的拳種。一般來說,在到達懂勁階段後,都不會再去練習其他的拳法了(除非有特別的需求),因為太極拳簡捷而高效,養生的效果極好,從技擊和養生的綜合效果而言,實在找不出來比它更好的了。近代一些有名的太極拳家在練太極拳之前常常是其他門派的高手,在練太極拳以後都只練太極拳了,這應該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 練太極拳若身體出現這幾種不適,說明你已經練錯了
    ,老少皆宜的有氧運動已惠及億萬之眾,但太極拳看似緩慢易練的拳術,因是練習內氣的內家拳,除對外形姿式有一定的要求外,對精神心理意識內裡層面的要求也相當的嚴格,即看著易練的拳術實則難練(太極操除外),又加上部分練習者對拳理的領悟及要領要把控不夠,導致對太極拳的錯練誤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編者僅就練習者錯誤練習所導致身體不適的幾種常見情況作以下分述。
  • 練好太極拳有個法寶,誰知誰得道
    「轉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法寶我要說,太極拳的拳勢轉換是十分重要的。
  • 孫氏太極拳3原則5特點 孫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區別?
    而且常練孫氏太極拳對我們是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對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有所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大的方向上把握好孫氏太極拳。那麼孫氏太極拳跟其他太極拳有什麼區別嗎?想要練好孫氏太極拳就必須要先練級這套拳特點及原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認真閱讀哦!  孫氏太極拳的拳勁介紹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收勢練好了,太極拳也就練好了
    有不少太極拳愛好者在盤架子時,不太注意收式。實踐證明練太極拳必須認真做好「收式」,才能保證相應的鍛鍊效果。這是說,練功時「氣」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來,把它密藏在丹田。這就如同在銀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月存一千,一年就—萬多元。
  • 太極拳及各家特點
    二、太極拳體現形神合一的生命觀。三、太極拳體現矛盾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四、太極拳體現傳統文化的養生觀。五、太極拳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太極拳的動作特點1、靜心用意,呼吸自然。2、中正安舒,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 孫氏太極拳及其風格特點
    武術的歷史源遠流長,武術的內容博大精深。孫氏太極拳是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一代宗師孫祿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極之大成,冶三家於一爐,所創立的優秀拳種之一。 孫氏太極拳是優秀傳統太極拳,也是半個世紀以來影響最為廣泛的太極拳流派之一。孫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主要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
  • 太極拳究竟練的是什麼?把握這一點很關健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很多練了幾十年的人心中都沒有準確答案。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就是沒有弄明白太極拳的真實內涵是什麼,對太極拳的鍛鍊體系不清楚。這正是三豐祖師當年曾說過:「欲使天下眾英豪頤壽延年,非徒做技擊之末也」。這就說明,三豐祖師當年創太極拳的目的,是作為道家丹道外功的作用。養生和健康是太極拳的根本作用。是什麼機理保證了養生、健身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