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本期草藥黃花母,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門口的廢棄鐵皮屋旁邊總會有幾顆開著黃色小花的小草,上面還會爬著一兩隻紅色的小蟲,黃花小草就是黃花母,但紅色小蟲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昆蟲。
【學名】
賽葵[sài kuí]
錦葵科賽葵屬植物。
【別名】
黃花草、黃花棉、大葉黃花猛、山黃麻、山桃仔、黃花菜、黃花如意、假葵、山桃子等。
【生長環境】
分布於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原產美洲,系中國歸化植物。
生於乾熱草坡、路旁等。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稍耐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而肥沃的壤上為宜。
【形狀特徵】
亞灌木狀,直立,高達1米,疏被單毛和星狀粗毛。葉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6釐米,寬1-3釐米,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疏被長毛,下面疏被長毛和星狀長毛;葉柄長1-3釐米,密被長毛;託葉披針形,長約5毫米。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5毫米,被長毛;小苞片線形,長5毫米,寬1毫米,疏被長毛;萼淺杯狀,5裂,裂片卵形,漸尖頭,長約8毫米,基部合生,疏被單長毛和星狀長毛;花黃色,直徑約1.5釐米,花瓣5,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4毫米;雄蕊柱長約6毫米,無毛。果直徑約6毫米,分果爿8-12,腎形,疏被星狀柔毛,直徑約2.5毫米,背部寬約1毫米,具2芒刺。花期幾乎全年。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性味微甘,涼。無毒。歸肺、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用於溼熱瀉痢,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痔瘡,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前列腺炎。
內服:煎湯,10-15g,鮮品60-12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1、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十大功勞葉9-15g、賽葵15g,每日1劑,3次煎服。或賽葵、三葉刺針草各30g(鮮品各6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
2、治風溼性關節炎:賽葵根30g,加豬蹄或豬尾骨適量,水燉服。
3、治前列腺炎:鮮賽葵根60g,水煎或燉豆腐服。
4、治內痔發炎:賽葵根30g、紅花9g,豬大腸適量。水燉服。
5、治扭傷:賽葵葉、積雪草、牡荊葉各適量,搗爛敷傷部。
6、腸炎,細菌性痢疾:賽葵37.5克、紅乳草37.5克,水煎服。
7、肺熱咳嗽:賽葵37.5克、桑根皮18.8克、毛冬青18.8克、含殼草37.5克,水煎服。
8、瘡癤:鮮賽葵37.5克、鮮葉下紅37.5克搗爛,外敷患處。
9、溼熱腹瀉:賽葵37.5克、木通18.8克、土茯苓18.8克,水煎服。
【其他價值】
可作牛羊青飼料用。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降壓作用、解熱鎮痛抗炎作用等。
現代醫學應用:治療黃疸、肝硬化、前列腺炎等。
【飲片形狀】
秋季採挖全株,除去泥沙及雜質,切碎,曬乾;或鮮用。
乾燥全草長0.3-1m。根圓柱形,有多數鬚根,橫切麵皮部棕褐色,木部淡黃色,主根質堅硬,不易折斷。莖圓柱形,有分枝,老莖表面褐色,斷面中空較小,嫩莖表面綠色,疏被長毛,斷面中空較大。葉互生,綠色,葉柄長1-3cm,密被長毛,託葉披針形,長約5mm,葉片常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6cm,寬1-3cm,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疏被長毛,下表面疏被長毛和星狀長毛。全草有特殊香氣,味微甘。
【配伍禁忌】
孕婦忌用。
【植物文化】
1、《廣西中草藥》:「清熱利溼,去瘀消腫。治黃疸,痢疾,瘧疾,小兒食滯,肺熱咳嗽,喉頭炎,瘡癤腫痛,跌打腫痛。」
2、《臺灣藥用植物志》:「與臭川芎合用,煎水洗膚癢。」
3、《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活血行氣,去瘀生新。主治腸炎、前列腺炎、風溼關節痛、內痔發炎、癰疽疔腫。」
4、《廣西中草藥》:「微甘、涼。」「清熱利溼,去瘀消腫。治黃疸、痢疾、小兒食滯、肺熱咳嗽、喉頭炎。瘡癤、跌打腫痛。」
【注意】
這個好像沒什麼要注意的,化學成分找遍所有文獻都找不到,可能是還沒有對口的研究吧!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
治療請遵醫囑
【下期預告】
(圖片自網絡,侵聯刪)
溫馨提示:
1、點擊閱讀原文認識更多草藥!
2、後臺回復草藥名獲取最新改進版!
3、點擊下面廣告,支持潮汕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