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草藥】黃花母

2021-02-07 醫草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本期草藥黃花母,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門口的廢棄鐵皮屋旁邊總會有幾顆開著黃色小花的小草,上面還會爬著一兩隻紅色的小蟲,黃花小草就是黃花母,但紅色小蟲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昆蟲。


【學名】

賽葵[sài kuí]

錦葵科賽葵屬植物。


【別名】

黃花草、黃花棉、大葉黃花猛、山黃麻、山桃仔、黃花菜、黃花如意、假葵、山桃子等。


【生長環境】

分布於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原產美洲,系中國歸化植物。

生於乾熱草坡、路旁等。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稍耐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而肥沃的壤上為宜。


【形狀特徵】

亞灌木狀,直立,高達1米,疏被單毛和星狀粗毛。葉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6釐米,寬1-3釐米,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疏被長毛,下面疏被長毛和星狀長毛;葉柄長1-3釐米,密被長毛;託葉披針形,長約5毫米。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5毫米,被長毛;小苞片線形,長5毫米,寬1毫米,疏被長毛;萼淺杯狀,5裂,裂片卵形,漸尖頭,長約8毫米,基部合生,疏被單長毛和星狀長毛;花黃色,直徑約1.5釐米,花瓣5,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4毫米;雄蕊柱長約6毫米,無毛。果直徑約6毫米,分果爿8-12,腎形,疏被星狀柔毛,直徑約2.5毫米,背部寬約1毫米,具2芒刺。花期幾乎全年。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性味微甘,涼。無毒。歸肺、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用於溼熱瀉痢,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痔瘡,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前列腺炎。

內服:煎湯,10-15g,鮮品60-12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1、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十大功勞葉9-15g、賽葵15g,每日1劑,3次煎服。或賽葵、三葉刺針草各30g(鮮品各6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

2、治風溼性關節炎:賽葵根30g,加豬蹄或豬尾骨適量,水燉服。

3、治前列腺炎:鮮賽葵根60g,水煎或燉豆腐服。

4、治內痔發炎:賽葵根30g、紅花9g,豬大腸適量。水燉服。

5、治扭傷:賽葵葉、積雪草、牡荊葉各適量,搗爛敷傷部。

6、腸炎,細菌性痢疾:賽葵37.5克、紅乳草37.5克,水煎服。

7、肺熱咳嗽:賽葵37.5克、桑根皮18.8克、毛冬青18.8克、含殼草37.5克,水煎服。

8、瘡癤:鮮賽葵37.5克、鮮葉下紅37.5克搗爛,外敷患處。

9、溼熱腹瀉:賽葵37.5克、木通18.8克、土茯苓18.8克,水煎服。


【其他價值】

可作牛羊青飼料用。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降壓作用、解熱鎮痛抗炎作用等。

現代醫學應用:治療黃疸、肝硬化、前列腺炎等。


【飲片形狀】

秋季採挖全株,除去泥沙及雜質,切碎,曬乾;或鮮用。

乾燥全草長0.3-1m。根圓柱形,有多數鬚根,橫切麵皮部棕褐色,木部淡黃色,主根質堅硬,不易折斷。莖圓柱形,有分枝,老莖表面褐色,斷面中空較小,嫩莖表面綠色,疏被長毛,斷面中空較大。葉互生,綠色,葉柄長1-3cm,密被長毛,託葉披針形,長約5mm,葉片常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6cm,寬1-3cm,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疏被長毛,下表面疏被長毛和星狀長毛。全草有特殊香氣,味微甘。


【配伍禁忌】

孕婦忌用。


【植物文化】

1、《廣西中草藥》:「清熱利溼,去瘀消腫。治黃疸,痢疾,瘧疾,小兒食滯,肺熱咳嗽,喉頭炎,瘡癤腫痛,跌打腫痛。」

2、《臺灣藥用植物志》:「與臭川芎合用,煎水洗膚癢。」

3、《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活血行氣,去瘀生新。主治腸炎、前列腺炎、風溼關節痛、內痔發炎、癰疽疔腫。」

4、《廣西中草藥》:「微甘、涼。」「清熱利溼,去瘀消腫。治黃疸、痢疾、小兒食滯、肺熱咳嗽、喉頭炎。瘡癤、跌打腫痛。」


【注意】

這個好像沒什麼要注意的,化學成分找遍所有文獻都找不到,可能是還沒有對口的研究吧!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

治療請遵醫囑




【下期預告】

(圖片自網絡,侵聯刪)







溫馨提示:

1、點擊閱讀原文認識更多草藥!

2、後臺回復草藥名獲取最新改進版!

3、點擊下面廣告,支持潮汕草藥!

相關焦點

  • 【潮汕草藥】牛筋草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潮汕草藥】益母草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潮汕草藥】香附子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潮汕草藥】真珠花菜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潮汕草藥】苦刺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本期草藥是白簕,老家人叫它:苦刺,經常用來做菜滾湯,也有人拿來煲水外洗皮膚病。
  • 【潮汕草藥】刺莧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潮汕草藥】半邊蓮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本期草藥是半邊蓮,中藥抓了那麼多次,活的半邊蓮還是第一次見,原來半邊蓮真的不是隨便叫叫而已。
  • 【潮汕草藥】乳汁草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潮汕草藥】苘麻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本期草藥是苘麻,醫草老喜歡把苘麻的果實掰成一片一片,然後扔掉,鬼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喜歡把勞動後的成果扔掉。
  • 《中草藥常識》黃花母的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黃花母圖片黃花母圖片黃花母圖片藥材名:黃花母拼音:Huánɡ Huā Mǔ別名:大地丁草、拔膿消,黃花猛、膿見愁、地膏藥,金盞花、單枝落地,生扯隴,黃花稔、黃花霧、黃花草、小柴胡。
  • 【潮汕草藥】鵝仔不食草
    關注「潮汕草藥」,識「膠己人」草藥。
  • 黃花母的功效——清熱利溼,活血排膿
    黃花母又稱黃花霧、細葉黃花捻、黃花猛,為錦葵科植物白背黃花捻的根、葉。生於山坡、路旁、荒坡陽光充足處、村邊。
  • 中醫草藥:玉竹
    本期草藥是玉竹,屬於藥食同源藥材,基本上所有小夥伴都應該吃過,潮汕地區不產玉竹,我們平常所見都是制好的藥材,但應該都沒見過生的玉竹,其實它有點像潮汕的特產竹芋(東京薯)。【學名】玉竹[yù zhú]百合科黃精屬植物。
  • 潮汕百草之鼠麴草(化痰止咳、祛風除溼)
    ⑧《天寶本草》:除蟲,定痛。治驚風,諸般氣滯。 ⑨《現代實用中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為降血壓劑及胃潰瘍之治療藥。 ⑩《南京民間藥草》:泡酒服,治筋骨痛。 ⑾《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消喉火,解熱,去毒。
  • 潮汕中草藥科普 | 這些藥名看起來很好吃
    潮汕人喜歡喝用各式草藥煲的湯水調理身子和治病,也大多都懂得一些草藥的知識,常常是屋前屋後,路邊地頭的野草就是一味藥。
  • 食在潮汕——「粿」然驕傲
    粿對於潮汕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饑荒年代,粿是潮汕人急中生智的果腹之物,在豐登年代,粿是答謝神明的不二之選。一粿多吃、一粿多樣是潮汕先民精緻、睿智的象徵,粿只是一個總稱,潮汕粿品種類繁多,口味多變,相信接下來會令你大開眼界。形似紅桃,意圖吉利,年初年底家家必備,是考驗巧媳婦的標準,是叩謝神明的佳品。
  • 主治牙痛、頭痛、胃炎、喉嚨腫痛,這種草藥在深山老林上才能弄到
    別名:石仙桃、石蓮,這種草藥不常見,即使在農村也很難弄到,物以稀為貴,現在一斤也要幾十塊,它生長在深山石壁上,懸崖邊上也有,巖石上生長的石橄欖最好,因為藥效最純正。石橄欖因其特殊的生長環境造就了它頑強的生命力,藥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高度讚譽此草藥,石橄欖甘涼質潤,入肝、脾、腎三經,既能斂陰養胃以生津,又能清肺潤燥以止咳,素有「仙桃」之稱。
  • 《巫師3狂獵》百果園草藥怎麼分布 百果園草藥師草藥分布一覽
    導 讀 在《巫師3》的百果園草藥師處,玩家能夠獲得許多的草藥,其中不少都是鍊金時候常用的。
  • 帶你走進潮汕,領略潮汕風味——潮汕鹹水粿
    主要原材料:大米、潮汕蘿蔔乾、白砂糖、食用油、白礬少許。現在跟著小編的步伐,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潮汕的鹹水粿的做法,跟隨視頻的實拍製作步驟,回味這道膠己人的特色小吃,見識一下潮汕的鹹水粿的成型之路吧。製作步驟:第一步:製作米漿。
  • 潮汕砂鍋粥做法-正宗潮汕海鮮砂鍋粥的配料和步驟-潮汕小站
    潮汕砂鍋粥介紹潮汕砂鍋粥,是潮汕地區傳統名點之一。由各種配料組合而成,花樣眾多,根據加入的配料不同呈現不同的味道,同時也是潮汕人的主食。潮汕砂鍋粥的種類繁多,常見的就有潮汕肉丸砂鍋粥、皮蛋瘦肉砂鍋粥等等,最為出名的就是潮汕海鮮砂鍋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