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平海】特色媽祖面

2021-02-07 平海那些事

媽祖面是福建莆田沿海地區的一種漢族特色小吃,它是平海當地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連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古時候,莆田沿海的漁民們,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會給他們煮上一碗媽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魚的漁民能平安歸來


媽祖線面在製作過程中選料考究,主要有上等精白的面線、顆粒飽滿的花生仁、朵兒圓滿的香菇、色澤清麗的幹黃花菜、自家生產的雞或鴨蛋、新出爐的油炸豆腐條、新鮮五花肉、新近曬乾的紫菜等,加上烹飪所用的調料,一應俱全地準備到位,方可進行製作

在製作過程中,首先把新炸的花生油放進熱鍋中,用文火先把花生仁慢慢炸至色澤紅潤脆熟後撈出,直接附上鹽巴精末於其上;在熱鍋中放上花生油,將淘淨的幹紫菜扯成絲狀後,並排置於油鍋中烤去水分,直至清脆後剷出置放一邊備用;再將一般以每碗各四塊五花肉放進鍋中煎熟後,留置待用。然後將去殼後的整個雞或鴨蛋汁放於鍋底,加以文火燒之,用鍋鏟往四周撥其蛋黃,形成圓形的蛋黃餅,待熟出鍋後,用刀切成條塊放於一邊備用

完成以上幾道工序後,媽祖壽麵的製作便進入煎湯和面的最後過程。在煎湯的製作中,先將香菇、黃花菜、油炸豆腐條等混合於湯中燒開,輔上青菜、蒜、蔥、精鹽、味精、醬油等調味適中後勺出,即成湯。在最後的和面過程中,先將適量的水燒沸後,把精細的線面去掉脖子中紅繩後,把其拋進滾滾沸騰的水中煮,待線面熟透後,用少量的冷水滲進沸點的麵食中,使線面更俱柔韌性,口感更佳。然後馬上撈上放進墊有青菜的碗中,澆上湯汁,點少量地瓜酒後,在線面上方以八卦的圖騰方式,相隔分別放置著五花肉、蛋塊、豆腐條,頂方以紫菜、黃花菜及花生仁點綴其中,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媽祖壽麵便呈現在客人面前了

媽祖面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徵平平安安又一歲了,媽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稱為莆田的狀元小吃。莆田的老人們常說,長長的媽祖面又名長壽麵,寓意添福添壽,因此,每年春節「必吃」

為什麼叫媽祖面?原來,古時候,莆田沿海的漁民們,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會給他們煮上一碗媽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魚的漁民能平安歸來。隨著媽祖信俗的不斷傳播,媽祖面逐漸成為莆田尋常百姓家的一道主食

莆田沿海特色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風行於市面就有百餘種之多。最具風格的是「媽祖12道宴菜」於1993年8月榮獲中國愛迪生杯金獎而名揚海內外,其中媽祖壽麵更是其菜餚中的精品了

其實,媽祖面在福建莆田沿海地區的民間風俗中,賦予良好的意願。因為莆田古稱興化,在人們生活習慣中,「興化粉」( 興化米粉)與「媽祖面」(媽祖壽麵)是兩道最負盛名的漢族特色小吃,尤其是媽祖壽麵,她不但是當地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連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平海那些事微信號:ipinghai
平海地區最大的微信平臺,發布一切關於平海的歷史文化、生活資訊、旅遊、玩樂攻略等,合作、投稿請聯繫主編微信:958869999,期待與您的合作!

相關焦點

  • 【媽祖】平海天后宮探秘
    在媽祖故鄉莆田,大大小小的媽祖廟難計其數。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它是全世界三億信眾心中的聖地,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發祥地。緊隨其後,能與之並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便是秀嶼區的平海天后宮了。
  • 平日每天吃的媽祖手工面,一文介紹詳細製作過程
    從古代至今,媽祖面在莆田這座城市就有著特殊的地位,最早開始在宋代,媽祖面就已經悄悄出現在莆田人的生活中,如今,白事,喜事,逢年過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現如今,媽祖面的現狀並不樂觀,由於現代機械化製造對媽祖面加工的衝擊,再加上傳統手工面費時耗神,能靜心學習並且加以傳承的人日益減少,長此以往,這門獨特的手藝在百年之後將後繼無人。手工媽祖面的生產過程非常複雜多樣。完整的線面加工,有十幾道工序。
  • 福建湄洲島舉行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大會暨海祭大典
    中新網福建湄洲島10月25日電(林春茵 周建國)25日正值農曆九月九,「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舉行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大會暨海祭大典。10月25日正值農曆九月九,「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舉行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大會暨海祭大典。
  • 今天媽祖又來潮汕了,這次是臺灣「烏面媽祖」…
    這次活動,是繼去年湄洲媽祖金身巡安潮陽和平之后又一盛事,旨在發揮媽祖文化積極作用,推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共同譜寫兩岸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受潮陽和平下宮天后古廟邀請,媽祖分靈途經谷饒,邀請存心谷饒與愛同行義工中隊在谷饒境內為媽祖護駕,途經各路口進行交通維護。臺灣媽祖,分靈大陸,媽祖恩德深,兩岸一家親。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吉祥如意,消災延壽!
  • 震撼|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湄洲島海祭活動又一次將女神「媽祖」轟動朋友圈!超燃視頻期待您一睹為快……
    下午14時18分,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暨海祭媽祖典禮隆重舉行。恰值海水漲潮,寓意漁民祈求捕魚就像潮水一樣,水漲船高、魚蝦滿倉。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在致辭說,海祭媽祖,遵循古禮,是秋祭媽祖中最具湄洲地方特色的祭典儀式,是媽祖文化與海洋文明、民俗藝術的完美結合,表現了漁家人對海洋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對媽祖感激和愛戴,寄託著中華兒女對至真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和敬畏自然
  • 郵票上的媽祖廟丨媽祖文化
    ——媽祖廟遍布近三億媽祖信眾的聚居地。銅鑼灣天后廟富有清代廟宇的建築特色,是香港眾多供奉天后的廟宇之一,雖曾數度修繕,但大致仍維持原狀,是同類廟宇建築的佳作。該廟現時仍由戴氏家族管理,1982年列為法定古蹟。
  • 詔安三溪媽祖廟
    彩門頂端懸掛著紅底金字橫幅「慶祝媽祖誕辰1059年」,彩門兩側張貼一副紅底金字大門聯「功平水國母稱聖;德戴湄洲後配天」。 從彩門進來,便進入了溪雅村地界。溪岸一路上掛滿紅燈籠,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來到三溪村,只見岸上立著兩根巨大的充氣龍柱,紅色的柱子上各自盤繞著一條黃龍,形態逼真。
  • 2020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在媽祖故裡湄洲島開跑
    林春盛 攝中新網福建湄洲島1月1日電 (許雙萍 林春盛)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暨海峽兩岸青年新年第一跑活動1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來自海峽兩岸、世界各地的跑友近5000人齊聚湄洲島,共同沐浴在媽祖的祝福下歡樂開跑。此次賽事的運動服就融入了媽祖服的元素,獨具特色。
  • 2020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
    2020年1月1日,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暨海峽兩岸青年新年第一跑活動在湄洲島舉行,來自海峽兩岸、世界各地的跑友近5000人齊聚湄洲島,共同沐浴在媽祖的祝福下歡樂開跑。據介紹,此次是湄洲島首次舉行半程馬拉松活動,具將媽祖文化、湄洲女文化、體育文化結合在一塊,有濃鬱的本土特色,
  • 「媽祖故裡」湄洲島之變
    重走海絲路,擴大媽祖朋友圈「風箏帆板運動混合了特技風箏、帆板、衝浪、滑板等多種運動元素,特色鮮明,很適宜遊客近岸觀看。」湄洲島旅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旭說,每到夏季湄洲島都會舉辦沙灘音樂季、風箏帆板節、美食節、啤酒節等特色旅遊活動,除了朝聖的遊客外,前來休閒度假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旅遊業態愈加豐富
  • 媽祖文化是封建迷信?其實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相互推動
    媽祖又被尊稱為娘媽,也許對於北方的朋友來說會有點陌生,但是對於南方來說,那可以說算得上如數家珍。特別是在潮汕地區來說,媽祖廟是一大特色,還產生了很多俗語,比如「伓拜媽祖,伓會發家」,「亥爺得份媽祖廟,媽祖得份亥爺福」「館尾媽祖佑外鄉」。等等。
  • 媽祖節發源湄洲島,海民都來朝聖媽祖,舉行各種民間活動
    媽祖節的概述:1、概述媽祖節,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的海民都來朝聖媽祖。目前節期有拜媽祖、媽祖文化研討、工藝品展銷活動。人們可觀賞富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品嘗閩菜。
  • 2018「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來了!地點鎖定莆田,時間就在......
    2017年,莆田市成功舉辦了首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該賽是莆田市有史以來承辦的規格最高、參與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羽毛球賽事。 莆田是「海上女神」媽祖的故鄉。前不久,中央主要媒體集中報導了莆田木蘭溪治理的生動實踐,在全國上下產生了熱烈反響。當下莆田,正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生動範本。
  • 67家港澳臺宮廟將赴湄洲島秋祭媽祖
    高亞成 攝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22日告訴中新網記者,以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活動為契機,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屆時將開展2天1夜媽祖金身巡安湄洲島活動,擴大媽祖文化朋友圈。
  • 臺灣「烏面媽祖」金身巡安谷饒,保佑合境平安!
    臺灣北港朝天宮媽祖金身,今天2018年10月2日下午分靈和平下宮天后古廟媽祖紀念館。受潮陽和平下宮天后古廟邀請,媽祖分靈途經谷饒,邀請存心谷饒與愛同行義工中隊在谷饒境內為媽祖護駕,途經各路口進行交通維護。臺灣媽祖,分靈大陸,媽祖恩德深,兩岸一家親。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吉祥如意,消災延壽!
  • 【媽祖】第二屆中國(莆田)媽祖文化用品博覽會邀請函
    更多精彩服務請登錄中華媽祖網(www.chinamazu.cn)首屆中國(莆田)媽祖文化用品博覽會  資料圖莆田,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目前全世界約有媽祖宮廟1萬多座,媽祖信眾3億多人,媽祖文化歷來以一種獨特的信仰牽繫著海峽兩岸同胞,是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
  • 關於媽祖的傳說
    歷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媽祖由漢族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提到媽祖的顯聖,始於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麗,「感神功,奏上。立廟江口祀之,(徽宗)賜順濟廟額。」
  • 張克輝林兆樞俞建忠研究媽祖文化工作
    ,六屆莆田市政協副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俞建忠,在北京就當前媽祖文化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認真深入的研究。一致認為,近一年來,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保護好湄洲島」的重要囑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的要求,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會員的能動性、創造性,開拓創新,積極作為,媽祖文化的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媽祖日報】黑臉媽祖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於百度銀同天后宮為黑面三媽祖廟,正殿上懸「銀同媽祖」牌匾。神龕內,並祀湄洲粉面大媽、溫陵紅面二媽和銀同黑臉三媽。黑臉三媽為天后宮主神,居中;大媽居左;二媽居右。三尊媽祖均為鎮殿軟身神尊,高四尺二,大媽著正黃龍袍,二媽著紅色龍袍,三媽著綠色龍袍,妙相莊嚴。鎮殿媽前為三媽副駕,高二尺七。左為開基媽,高六寸六。
  • 【媽祖】白沙屯媽祖迴鑾 信眾跟著媽祖走
    感謝您關注中華媽祖!科技視角、人文情懷、大愛精神。我們致力於傳播媽祖精神,促進媽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