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至今,媽祖面在莆田這座城市就有著特殊的地位,最早開始在宋代,媽祖面就已經悄悄出現在莆田人的生活中,如今,白事,喜事,逢年過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現如今,媽祖面的現狀並不樂觀,由於現代機械化製造對媽祖面加工的衝擊,再加上傳統手工面費時耗神,能靜心學習並且加以傳承的人日益減少,長此以往,這門獨特的手藝在百年之後將後繼無人。
手工媽祖面的生產過程非常複雜多樣。完整的線面加工,有十幾道工序。首先要精選優質的麵粉,隨後要經過和面、發麵、切面、盤面、抹油、繞面、捶打、擠壓、團圈、搓細、拉抻等,傳統的做法,這些全部由人工操作完成。
一:和面
師傅一般需要在前一天的半夜起床和面,水、麵粉、鹽按照一定比例揉成團。
二:盤面
和面之後,需要靜置醒面一段時間。把它團成粗線條或者直接切成大塊的線條、盤面四次,再用手搓成一次比一次細的麵條需要四次、再搓的時候需要加上油及醒面時間。
三:封櫃再次醒面
把約筷子粗的麵條一層層繞在二根竹竿上,在封的「面櫃」中溫上2、3個小時,之後才可以上架。
四:拉麵
太陽出來時,把配好的面架子拿至室外,一頭放在木架,一頭拉在手中,這是莆田面線製造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用力拉至面變細,然後放在另一頭的架子上,要掌握適當的力度,過大或不及都可能使線面變形。再用細竹竿從線面中間把線面拉開,讓它不相粘一起,這樣更容易得到陽光的照耀。
五:曬面
晾曬的時候,在線面中間放根木棒,這樣會讓線面慢慢變的更加細。晾曬要挑晴天,還要最適宜的氣溫。線面也是靠天吃飯的活兒,每天要關注天氣預報,選在晴天製作並晾曬。
六:烹飪
運用傳統的莆田做法,即可享受一碗美味的媽祖長壽麵。
親們回復後臺「媽祖面」
可得獨家媽祖麵食譜一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