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多少歲該做壽,都有什麼講究?家有老人不妨一看

2020-12-11 千史記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如果家裡沒有老人過生日,一般我們都會選擇找一個酒店,然後叫上家裡面的親戚朋友,我們一塊參加。一來,是給老人過生日,二來,我們也是親戚朋友一塊熱鬧熱鬧。

那按照我國傳統,到了六十歲以後,其實這個過生日,就不叫做過生日了,應該叫做過壽。

過壽,是從60歲開始,一個甲子等於60年,有了一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壽。

那麼我們到底在家裡面給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按照傳統逢十的整壽,這個要重視,而且逢十的壽辰我們也叫做大壽。比方說60、70、80、還有人能活到90歲甚至更長,所以說也叫60、70、80大壽。但是這個做大壽是很有講究的。

民間有一個說法叫做「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說這個逢十的整壽,必須要提前一年來做,也叫做「做九頭」。那麼60歲的壽辰,按照這個講究,我們60不能過,我們要59歲生日的時候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這個其實跟諧音有關,因為古人認為這個十的發音,跟死有點相像,那麼這肯定是很不吉利的。而這個九的發音,就雷同於我們這個長長久久的久,那麼這個顯然就比較吉利了。所以說會有這樣的講究。

第二個講究是這個做壽的時候,最忌諱間隔。如果說你一旦開始給家裡的老人過壽了,那麼就要年年過。如果中途斷了,你再去續過的話,這樣就不好了,這叫做「斷頭生」。

這第三個講究是,做壽的時候一些年齡它是有風險的。老話講,「66天王老子吃塊肉」,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說的是這66歲至73歲,還有84歲,這幾個年齡它是一道坎,或者說是壽關,是老人們需要注意的。

第四個,過壽的時候,吃的方面也是要有講究的。首先,第一個肯定要有魚。要燉魚,而且最好是鯉魚。能夠燉到這個魚骨都跟這個魚肉分離了,老人就喝點這個魚頭湯就好了。這個魚骨頭要放在河裡飄走,這樣說是這個老人可以避免災禍。

第二道菜是紅燒肉。做壽這一天,出嫁的女兒會帶回66塊紅燒肉,讓這個爸媽一次性吃完。這樣的話就可以把災禍,轉移到這個牲畜身上。而我們的父母就能夠,平安的度過66歲的壽關。

這種方法在古代比較流行。如果是現代,我們想想66塊紅燒肉,你不管是再大再小,這也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兒。除了吃肉之外,做壽這一天,孩子們還會把買來多餘的肉,發給親戚朋友或者鄰居。這個表示肉已掉,這樣就表示父母們會平安無事了。

吃完魚和肉,下一步就要煮雞蛋了。在老人壽誕當年這個立春的早上,女兒們會煮兩個雞蛋,拿到打麥場上咕嚕幾圈之後,再拿回家讓爸媽吃掉,而且是躲在門後面吃掉。這樣就表示說如果父母遇到難關的話,就會順利的渡過難關。

其實,我們現在思想都在逐漸的進步,很多的家庭都不太講究,也不太在意這些習俗了。給父母做壽,我們盡的是兒女的孝道,我們讓家裡的老人開心。那麼在你的家鄉當中,有關做壽的習俗都有哪些呢?歡迎互動留言。

相關焦點

  • 老人做壽講究忌諱多,多少歲該做壽?作小輩的別太隨意
    現階段啊,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裡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很多子女都會選擇大辦,叫上親戚朋友一起參加,給老人圖個熱鬧。按照我們傳統的規定,到了60歲,過生日就不能說是過生日了,而是過壽。過壽是從六十歲開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做壽。那麼在給家裡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01 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首先第一個,按照傳統,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而且,逢十的壽辰可以稱作大壽。
  • 您了解北方人做壽有哪些講究嗎?
    做壽就是給老人過生日,老人做壽的時候最開心的除了老人那就是家中的孩子們了。給老人拜壽能夠領到鼓鼓的紅包,還能夠在壽宴上品嘗到美味的飯菜。而對於做兒女的人來說,給老人做壽就不那麼輕鬆了。對老人而言做壽是件大事,要讓老人開心,要辦得體面。這其中有很多講究還是要了解的。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 盧青青: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整體上,農村現在為老人舉辦比較正式的、相對大規模的壽宴越來越少見了,多數家戶都是兒女及孫輩等至親聚在一起為老人簡單慶賀一下,沒有講究的規矩,也沒有特殊的儀式,只是一場私人性的家庭聚餐。 比如筆者2016年在蘇州調研時,那裡的村民過壽就很少,一般只有80歲大壽才過,他們認為不滿80歲做壽不吉利,但80大壽過得也很簡單,自家人在一起吃個便飯,「買點麵條煮一下,吃壽麵,也不放煙花爆竹,幾百元就搞定了。」而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給老人過壽一說。事故發生地山西臨汾農村作為北方村莊,當地的養老傳統維繫得較好,為老人做壽的風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 習俗季:耳順始做壽
    2015年 12月27日,丁丹丹早早回到父母家,這一天是父親丁力中66歲生日,按照寧波當地習俗,她要親手給父親做一碗66小塊的紅燒肉。 李彩萍:條案上要有福祿壽三星,有瓷製的,有木製的,還有撣瓶、茶葉罐,包括旁邊的壽蠟燭,這些東西都有寓意。
  • 農村宴席隨禮講究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該看看
    一進了臘月,農村的宴席也多了起來,我們不管是參加什麼宴席,隨禮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知道嗎,宴席的不同,隨禮的講究也不同,比如今天要說的那句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那麼喜宴、壽宴和喪宴隨禮時都有哪些講究呢?讓我們來看一看!1、喜不送傘在農村一到了臘月,結婚的喜事也越來越多,碰到好日子時,小小的一個村子裡就有四五家結婚的。
  • 耳順始做壽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習俗季
    白首齊眉慶偕老,五女爭來拜壽翁……」2015年12月27日,丁丹丹早早回到父母家,這一天是父親丁力中66歲生日,按照寧波當地習俗,她要親手給父親做一碗66小塊的紅燒肉。六十歲以下過生日叫「過生」,六十歲以上過生日,才能叫「做壽」。 六十是耳順之年,所以就有了「耳順始做壽」的習俗。老人做壽,全家要吃長壽麵,麵條要越長越好,這是天南海北的中國人生活中最溫情的畫面。一碗熱氣騰騰的壽麵,寄託著兒女們的心願,也溫暖著老人的心。李彩萍說,這個習俗雖然保留了,但一些細節被遺忘了。李彩萍:「子孫要把自己的面添幾根給老人,要添面添福,叫填福填壽。
  •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送禮都有哪些講究?
    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送禮又有哪些講究呢?(一)壽不送煙,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給老人祝賀壽時,不能送香菸。其語意是:在農村,人們為年齡大的老人賀壽過生日時,隨禮不能送香菸,這是老人非常忌諱的。
  • 耳順始做壽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習俗季
    2015年 12月27日,丁丹丹早早回到父母家,這一天是父親丁力中66歲生日,按照寧波當地習俗,她要親手給父親做一碗66小塊的紅燒肉。六十是耳順之年,所以就有了「耳順始做壽」的習俗。老人做壽,全家要吃長壽麵,麵條要越長越好,這是天南海北的中國人生活中最溫情的畫面。一碗熱氣騰騰的壽麵,寄託著兒女們的心願,也溫暖著老人的心。李彩萍說,這個習俗雖然保留了,但一些細節被遺忘了。 李彩萍:子孫要把自己的面添幾根給老人,要添面添福,添福添壽,現在沒有了。
  • 古代生活冷知識:漢朝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為何每十年做一次壽?
    現代人過生日沒有什麼講究,只不過小孩子和年輕人,過生日的時候相對隨意一些。而年紀比較大的長輩過程日,則有六十、七十大壽的說法。其實,做壽的習俗自古有之,簡而言之就是在生日當天,需要舉行隆重的慶賀活動。除此之外,人們在過生日時,基本上都是吃生日蛋糕和日常便飯,參加生日的人較多時,才會去餐館。
  •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給老人做壽,是男的做九,女的做十。可是,真正算起來,應該是男的做八,女的做九。因為,古人在年齡上,是按虛歲計算,也就是在娘胎裡的時間也要算上,做壽同樣也是按虛歲。所以,七十大壽,男的是68周歲做,女的是69周歲做。所以,又有「過九不過十」說法。做壽一、古人做壽的習俗。
  • 山西一80歲老人做壽,聚會飯店倒塌數十人被埋,老人內疚下跪道歉
    8月29日,在山西發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一老人邀請親友到飯店做壽,飯店因為年久失修,突然坍塌導致數十人被埋,事後老人下跪致歉,事件一經傳播開來立刻引起社會廣大網友的強裂關注,網友們對此也是眾說紛紜,覺得這個老人也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件發生,畢竟那些都是自己的親友和子孫,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 【傳統文化】過生、做壽的老規矩,人到中年後必須要懂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過生日是大部分人都很重視的一件事情。對於年輕人來說,叫做「過生」;對於年長者來說,則叫「做壽」。過生或做壽時,外國人過陽曆,中國人過陰曆。按陽曆過的、是周歲,按陰曆過的、是虛歲。中國對於年齡的計算,和外國不一樣。外國人以出生為起點來算,而中國人則以懷孕為起點。外國人一般都是按照周歲計算年齡。
  • 在農村給老人過壽,為啥不過70歲大壽?這是啥原因呢?看完明白了
    一般農村做壽的時候,把七十歲稱之為為「大壽」,把八十歲稱之為為「上壽」,九十歲的為「老壽」、百歲老人為「期頤」,對於不同歲數的做壽都有不同的稱呼和說法。而且在農村對於歲數的多少,也有很多的講究。當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就會被稱之為坎兒,這也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說法,年前的時候被叫做男不過三,女不過四,意思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的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的生日,隨著年歲的增長,到55被叫做:人活五十萬,閻王數一數,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還有大家比較熟知的七十三、八十四,這些都是被農村習慣的稱之為坎兒年,對於這樣扥年份,是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的
  •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當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被迫向「錢」看,追求利益成了生活的主題,有些人為了賺錢甚至不惜突破底線,實在是沒必要。但手裡沒錢的人一開始不能幹太冒險的生意,這多少有些博弈的色彩,若是博成了那皆大歡喜,可若是失敗了,那又將進入一個難纏的泥坑。所以說有風險的生意不是不能做,當然可以做,不過要分人。如果自己手裡有些閒錢又有經驗,那肯定可以嘗試。
  • 做壽老人下跪道歉,記者良心會痛麼?
    於是,他們重點關注了這是一場壽宴,重點採訪了做壽的老人,以「做壽老人發聲」的由頭吸引流量,有些還文縐縐地寫道:斷牆處露出一個「壽」字。 的確,事發時有老人在此過80大壽。80歲的老人在農村地區並不多,做個壽吃個飯熱鬧一下,本是人之常情。為什麼非要將悲劇往壽宴上扯呢?
  • 天津百歲老人做壽,4個滿頭白髮兒子磕頭瞬間淚目,玄孫出場成亮點
    對於做壽,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我國只要是超過60歲的老人,基本上都會每年做一次,每十年做一次大壽,此時無論兒孫離得多遠,都要全部為老人送上祝福!1月3日,在天津,一百歲老人的做壽引發了社會網友的熱議,百歲老人家院子裡站滿了兒子兒孫和鄰居,場面十分的熱鬧。
  • 為啥都要過虛歲壽?
    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越深,我心靈上的震撼就越大。傳統文化已經深深融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並發揮著積極或消極的雙重作用。然而在快節奏的當下,不少卻漸漸的淡忘了她。特別是俗語文化,幾乎很少人提及。「壽」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們民族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寄託和願望,在民間老人過壽,無論是富貴人家還是窮苦人家,都會邀上親朋好友,大家聚在一起觥籌交錯,歡聲笑語的。那麼何為過壽呢?
  • 80歲做壽老人下跪,他錯在哪裡?這裡告訴你為什麼要善待老人
    導語8月29號上午,發生了一件悲傷的事情,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一飯店發生倒塌,死神瞬間奪走了29條生命,其中還有80歲做壽老人的妻子。令人震驚的是,媒體不去詢問施工單位是什麼問題,反而去找老大爺問「你老伴和你親戚因為給你過生日去世了,你現在心情怎麼樣?」,老人最終傷心下跪。世界正在慢慢走向老齡化,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50歲以上的人群將會比17歲以下多得多。那時我們也慢慢向年老走去,如果有一天我們也被如此詢問,我們又該如何是好呢?善待老人,因為這世界將會變得又老又窮。
  • 俗話講「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都有哪些習俗?年關將至不妨一看
    老人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來了,我國民間為了慶祝這一月份都有哪些經典習俗呢?年關將至不妨一看。 因為臘八粥所選用食材較為雜亂,什麼都有,故而臘八粥又被稱為「大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