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mSquare Weekly 」是我們的周更欄目,整合一周國內外有趣的健身新聞和健身方式,每周末更新。
本期核心話題有三個:
復工後健身房的扶持政策,
私教評估亂象發生,
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
復工後健身房的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幫助場館走出寒冬。
健身房復工後,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正在陸續推出。
從復工至今來看,有體育局鼓勵商業健身房接入全民健身、兩會提案允許醫保卡用於健身等促消費作用,同時,在降低成本方面,也有兩會工作報告納入免徵稅收,以及多地降低體育產業金融貸款門檻等。
促消費、降成本的兩類扶持政策,或許能幫助健身房走出這個漫長的寒冬期。
首先來看促進消費方面,2個月的體育消費券發放,將進化為試點體育消費城市,以及全國性的政策導向。
5月20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申報工作的通知》,指出確定一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並在試點城市通過政府購買、稅費補貼、積分獎勵、消費券等方式引導體育消費。
同時,促進包含健身場館在內的體育消費,也是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意見內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要大力發展體育消費。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更落地的來看,健身房被納入全面健身的意見逐漸明確。對於經營者來說,舉辦近12年的全民健身日,不再是可有可無的節日。
5月20日,浙江省體育局發布《浙江省體育局關於商業體育健身運營機構接入全民健身地圖的公告》,鼓勵各類商業體育健身運營機構接入全民健身地圖。
與此同時,「允許居民醫保卡用於健身消費」的聲音再次響起。
在5月的青島兩會中,有兩名青島市政協委員提議,醫保卡可在健身房進行健身運動時使用或者部分使用,其中,有建議市人社局牽頭、聯合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出臺相關新政。
促進全民健身、體育消費,是對健身房當下利好的消息。除此以外,也有相關政策降低健身房成本。
在今年發布的兩會報告中指出,免徵體育等行業服務增值稅,執行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
具體指出,前期出臺六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徵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執行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
甚至說,也有直接給予金融支持,對抗場地運營成本等。比如,五中下旬,深圳啟動體育企業貸款貼息資助項目申報,對體育企業最近2年未獲得過市財政資助的生產經營貸款利息給予貼息資助。
疫情後健身房的扶持政策,將落地到很多層面,幫助場館走出困境。
私教評估亂象
私教評估更具銷售意味。
疫情後,行業亂象似乎正以更高的頻率發生。這次發生在私教評估上,大眾媒體以更高的篇幅,報導了相關情況。
根據浙江衛視《1818黃金眼》近日消息,杭州星悅健身會員在上私教體驗課時,被指出有「高低肩、長短腿」的體態問題,隨後在引導下花費2萬元購買課程。事後,他認為健身房存在誤導消費者行為,但要求退回課程時遇到阻力。
私教評估正脫離服務屬性,轉而更具銷售意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1818黃金眼》
「做了一些簡單的動作測試,閉著眼走三下停、左中右多走幾遍,然後拍照。結果顯示有高低肩、長短腿問題。」
這是該會員在採訪時還原的評估篩查過程,而私教告訴他,可以制訂一套課程幫助恢復,一共60節,總價兩萬元。
但在全款購買課程後,會員表示未曾在醫院體檢測出體態問題。之所以衝動購買,是因為私教的描述讓沒有主見,「感覺和趙本山的《賣拐》小品相似,走兩步腿都瘸了。」
■「賣拐」成功是因為心理暗示因素 來源:人民日報
事實上,相似的評估體測問題並非近日出現,早在去年3月《新京報》就曾報導一起「篡改體測報告推銷健身課」的事件。
有北京體測儀器商家透露,北京就有20-30家健身房和工作室在使用其體測儀,數據可調。也有湖南私人教練在採訪中表示,報告單上的數據除了身高、體重是真實的,如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等數據都可以修改。
除了評估體測的作假現象,也存在重銷售模式,使私本職工作偏離。
在本起健身房《賣拐》事件中,會員指出「恢復長短腿、高低肩,應屬於醫院康復範疇」。健身教練在評估後,直接執行身體結構矯正是越界的。
早在GymSquare《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一文中,已經闡述教練不能直接從事物理治療,是因為兩者的執業範疇不同,也不能全然混淆。
相反,教練在評估後更多能執行的,是面對會員的可矯正因素,比如說針對關節的靈活、穩定缺乏、身體單側利用優勢、已存在的肌肉訓練不平衡等。即使在NASM的矯正訓練體系中,讓訓練更充分有效是主要目的。
這場私教評估風波背後,依舊是健身房銷售導向的本質問題,很大程度上對行業口碑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1818黃金眼》採訪當地市場監管所,最近一周內已接到關於涉事星悅健身,不下5起的投訴事件,問題集中於推銷引導消費者衝動消費。
疫情後,健身房的負面新聞已不是個案,在強調給予政策支持以外,健身房也更需做好服務行業本質。
廣電總局:停播瘦身貼廣告,
高考考體育引爭議,
國產人造肉陸續面市
瘦身貼廣告被禁播,高考考體育引爭議,國產人造肉來勢洶洶。
// 廣電總局:停播瘦身貼廣告
5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停止播出「減肥傳奇瘦身貼」等部分版本廣告的通知》。
該通知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立即停止播出瘦身貼、刮油湯、甩脂貼等虛假廣告,並舉一反三,全面清查所有在播和擬播廣告。
廣電總局的禁播通知,是對虛假廣告的徹查,也是對傳播正確健康觀念的促成。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截止當前,甩脂貼、刮油湯依舊存在於各大電商平臺。比如說,甩脂貼的功效被稱為「通過肚臍零距離給藥,加速脂肪分解」,而刮油湯則能「通過消解腸道油脂,實現瘦身」。
這系列理論完全有悖於脂肪增減的熱量供需理論,但從每月800-2000單的電商月銷量來看,「吃下、貼上就能瘦」的偽科學,依舊不乏追隨者。
■來源:淘寶
然而,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後,傳播科學健康理論的重要性正進一步提升。
比如說,除了上述減肥產品,廣電總局同樣對 「羅康堂鹿茸粉、小琻丹、少林開骨方」等部分版本廣告,存在宣傳治癒率有效率、以醫患等形象做療效證明等,作出禁播規定。
相反,鍾南山、張文宏的健康科普成為良言,同樣,無論是線下健身的全新政策,還是說更多線上健身教學的開啟,也都對傳播健康有助推效用。
// 高考考體育引爭議
建議將體育被列入高考,於近期引起爭議。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有百名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建議,將體育科目納入中高考考試科目範圍。此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5所重點高校,將身體素質測試列為「強基計劃」的主要錄取因素之一。
從呼聲更高的反饋來看,體育測試未必和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與其說強身健體不如說增加負擔。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評論
至少在體育課沒興趣這件事上,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競技化體育測試的心理畏懼。而從本質上來看,是因為體育測試不具備個體性,以及執行方式。
《中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對比及實證研究》中提到,1000/800米測試中,對於學生跑動技術、體力分配有較高要求,甚至在心理幹預下很難體現真正的有氧耐力水平,對比來說,跟隨音樂節奏進行的20m折返跑,在歐美多國家推行。
事實上,同樣在今年兩會提案中,全國人大代表丁光宏認為,不應該簡單地用競技體育的方法來衡量學生體育的發展。
丁光宏說:「跑400米,跑得多快,就賦予學生多少分,實際上這個不科學,我們學校的體育教育目的不是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體育健將,而是要真正增強他們的體質,這是我們的初衷。」
// 國產人造肉產品陸續面市
在星巴克、肯德基上線人造肉人造肉產品後,中國人造肉來勢洶洶。
本周喜茶喜茶推出未來肉芝士堡,其原料來自國內人造肉商家星期零;灣仔碼頭於近期推出速凍植物肉素水餃;百草味預售人造肉粽子,切入端午食粽場景,也是其今年以來推出的第三款人造肉。
從各大型食品商陸續上市人造肉相關產品來看,在中國做人造肉暫時是個風口。
■喜茶聯合星期零推出人造肉產品
而相較於國外的素食主義、環境保護來說,人造肉在中國更多承載「健康肉」的作用。
近日,雀巢在中國投資7.3億人民幣,包含亞洲首條植物基產品生產線,官方認為相較於挑戰中國已有的「素肉」飲食,更多是提供一種新的蛋白來源給到消費者。
這些來自豌豆、大豆、小麥蛋白質提取物的「假肉」有更低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同時保證了類似動物肉類的蛋白質。
但與此同時,更多人造如廠家需要面對的有營養素太少,但添加劑過量。
比如頭部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 、Impossible Foods產品的鈉含量,其實遠超於動物肉類,其次,一塊人造肉餅雖然有等同於牛肉餅的蛋白質含量,但必需胺基酸的含量相對較少。
而另一方面,國內人造肉企業將進一步規範化。就在近期,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已牽頭制定植物肉食品領域團體標準。預計在2-3個月後面世,屆時應該也會進一步刺激國內植物肉市場。■ GY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