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的時候,一種現象很常見:——去小便。很多人說,啤酒都是「水」,喝不多,就是多去幾趟廁所的問題。
那麼,你有沒有發現?
有些人,喝一瓶,就要去小便,而有些人,喝三瓶五瓶,還沒有什麼動靜。
這是為啥?
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說,和酒量有關。
其實,這是和「憋尿的能力」有關。每個人的膀胱大小,略有不同,存儲的尿量,也就不同。
正因如此,喝啤酒後,立即上廁所的「間隔時間」,也才會有對應的不同。這一點,與酒量沒有太大關係,和您的膀胱容量存在直接影響。
喝啤酒後,多長時間去「排尿」,說明腎臟比較強嗎?
如果,兩個人的膀胱容積相同,先上衛生間,和後上衛生間的人,哪個更健康?
答案是:先去的人,較好。
原因在於,二人膀胱容積相同,那麼,先去廁所小便者,說明腎代謝能力相對更好一些,腎臟也就相對更好一些。
飲酒後,水和酒精等,都會經過腎臟的過濾,然後,繼續運轉到達膀胱,接著你才會出現尿意。
因此,腎臟代謝能力強,腎臟工作速率更高,尿意出現就更快。
日常,如何養護腎臟健康呢?
1、多喝水
腎,也會「口渴」,多喝水,可促進腎臟排毒,減輕腎負擔。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促進腎臟排毒,減少腎臟壓力。
最好選擇35-40℃的溫開水。切記,早起後,第一杯水,不宜喝淡鹽水、甜飲料等,白開水,是最佳選擇。
2、喝點茶
白天,除了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以外,還可以喝點茶水。
兩餐之間,泡一杯茶水,促進身體排毒,減輕腎臟負擔。
泡點蒲公英褐頭須茶,可促進腎排毒,亦可殺菌消炎,預防腎炎。
用褐頭須、蒲公英、玉竹、玫瑰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
褐頭須,是中醫名稱,也是生活中的玉米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褐頭須,入腎、膀胱經,可利尿、利膽、排毒,輔助治腎炎水腫、泌尿系統感染等。
研究發現,褐頭須,可利尿、改善腎功能,從而減輕或消退浮腫,減低或消除尿蛋白等。
蒲公英,藥食兩用,有「尿床草」之稱,利尿散結,效果尤佳,不僅可促進腎臟排毒,對於腎炎,也有不錯的改善效果。
玉竹,性平,是一味養陰生津之良藥,可補五勞七傷虛損,改善腰腳疼痛,可提高腎虛者的免疫力。
玫瑰花,性微溫,調和茶性,更適合長期飲用。
3、泡泡腳
腎經,分布在腳部,所以,經常泡泡腳,可疏通經絡,促進腎臟健康。此外,「寒從腳起」,多用熱水泡腳,可驅寒暖身,以有助腎臟健康。
堅持泡腳,還有助於溫補腎陽。用38℃-40℃的熱水,摸過腳踝,泡15-30分鐘,泡至微微出汗,即可。
還可以,用生薑水,肉桂花椒水,艾葉水,來泡腳,溫腎助陽,效果更佳。
4、不熬夜
睡眠,對於腎臟健康,尤為重要。一旦,缺乏睡眠,將會為腎臟病「打開」一扇大門。
研究表明:睡眠時間,小於7小時的人群,比每天擁有7-8小時睡眠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情況。
熬夜,睡眠不足,則容易導致免疫力低下,誘發腎病復發,還會增加尿毒症的風險。
因此,一定要管理好睡眠,切莫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與規律的作息。
爭取在22:30分之前入睡,睡前,可聽聽輕音樂,舒緩心情,也可泡泡腳。
5、搓搓腰
腰為腎之府,經常搓搓腰,亦有助腎臟健康,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兩手對搓,發熱後,按腰眼處,上下來回揉搓,即可。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