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劉家塬頭村的兩個夢想:攔壩增田和引水上塬

2021-01-22 吳堡新聞

【黨員必知必會】「六有」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劉家塬頭村計劃對崖窯溝進行水土治理攔壩增田。)

  「人均耕地不足2畝,飲用水來自收集的雨水。」吳堡縣寇家塬鎮劉家塬頭村村主任站到塬上對記者說道。而他把解決的辦法瞄向了村子東西兩道溝,一道攔壩蓄水引水上塬,另一道則是攔壩增田。

  劉家塬頭村位於吳堡縣城和寇家塬鎮之間,佳吳公路橫穿而過,村內地勢溝壑縱橫,土地貧瘠,全村共有耕地800多畝,而且全部屬於旱地,人均耕地不足2畝。

  李建清說,劉家塬頭村基本沒有集體產業,地少人多,嚴重缺水,土地收入微薄,青壯年只好外出務工。

(崖窯溝坡陡溝深,就是陝北民歌裡唱的「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的那種地形地貌。)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劉家塬頭村兩委負責人將目光投向了村子東邊的崖窯溝。崖窯溝是典型的陝北黃土高原上三道溝四道梁,坡陡溝深,跨越山溝需要數個小時,屬於陝北民歌裡唱的「拉個話話容易見面面難」的那種地形地貌。

  村主任李建清的想法特別大膽,想通過三級攔壩,一方面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為村子增田400餘畝,「到時候,我們村人均再多一畝地的話,人均收入相應地將有近千元的收入」。

  5月9日下午,記者跟隨劉家塬頭村委會負責人,徒步來到了崖窯溝打壩施工現場,目前施工準備條件已經就緒,「近日我們就將正是開工建設,預計在7月份前一期工程完工。」李建清說。

  而引水上塬的工程已經在緊張推進中,劉家塬頭村在村委會背後的小山坡上規劃了水塔,基礎土方挖掘進入了尾聲,建設用材水泥沙子石頭等也已經運輸到了現場。

  根據劉家塬頭村規劃,在不久的將來,村民們也將吃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徹底改變劉家塬頭村吃水難的局面。

來源:西部網  (駐劉家塬頭村記者李明)


本期責任編輯:韋江江     主編:霍喜龍

千裡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保密之事,當防微以杜漸;守密之責,當從嚴以律己。

——吳堡縣委保密辦

權威    快捷    便民


轉發↓  點讚↓  留言↓

相關焦點

  • 四川米易:架橋興居引水的奔康故事
    彝家寨:一家搬遷戶的安居故事「攀枝花脫貧看米易,米易脫貧看撒蓮鎮,撒蓮脫貧看金花塘村。」四川一扶貧幹部這樣說。金花塘村,是米易縣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個關鍵點。6月,所有到村到戶扶貧項目建設完成。8月,全縣 4411戶1817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2020年脫貧標準。麻晃渠:一條引水渠的潤澤故事婉如「長龍」,蜿蜒穿行在米易崇山峻岭間。
  • 脫貧故事|王光輝和他的兩個「親戚」
    脫貧故事|王光輝和他的兩個「親戚」 2020-07-07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故事:王光輝和他的兩個「親戚」
    說起雲南省檢察廳的王光輝檢察長,芒市脫貧攻堅總隊長孫文東滿臉的讚許,告訴了筆者一件事。那是在今年年初時候的一天,孫隊長回到省廳,被王檢察長叫到辦公室,滿懷歉意而又語重心長地跟孫隊長說,本來要跟你一起下去駐村點看望慰問的,但是那幾天我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實在抽不開身,只有委託你幫我一下,將這些錢給我的兩個貧困戶,不能直接給錢,而是要想辦法將錢變成產業,讓錢生錢……說著把自己早就準備好的1萬元錢塞給孫隊長,並說:放心,這個錢是我自己的,而且夫人已經籤字同意了,不會有問題。
  • 軍民魚水一家親 金陽縣巖頭村引水工程順利竣工
    12月28日,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四川省軍區和涼山軍分區的共同努力下,總投資800萬元的金陽縣木府鄉巖頭村引水工程正式竣工,該村94戶彝族群眾將從此過上「清冽泉水家中來」的美好生活。涼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華出席竣工儀式並講話,涼山軍分區政治委員彭科出席竣工儀式,涼山軍分區司令員劉學東講話,金陽縣委書記毛正文主持儀式。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好斯拉吐、王玉林、趙呼格吉樂圖、魏鳳林...
    90後青年好斯拉吐脫貧記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輕易成真,只有敢想敢幹、依靠勤勞的雙手才能遠離貧困。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新艾裡嘎查90後小夥好斯拉吐依靠黨的扶貧政策,積極發展養殖業,不僅成功實現了脫貧奔小康的目標,還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 「我的扶貧故事」三十六年築渠引水 一心為民奮鬥不止丨全國勞模...
    從北京領取全國勞動模範獎回到草王壩,我和平常一樣,給旅遊團當講解員,給黨員同志們上黨課,也給鄉親和孩子們講述黨的好政策和當年修渠引水的往事。過去呀,我們草王壩很窮,人們都說,「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穀沙,過年才有米湯喝。」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四月的陽光正好,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龍家嘴村的玉露脆梨園裡,30餘名村民在果園裡疏果,這片果園承載著全村老少的小康夢想。2015年10月12日,經過不懈的努力,龍建山帶領村支兩委班子和黨小組終於引進了優質雪梨種植項目。在湖南龍家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龍家嘴村掛牌,公司流轉土地650畝,帶動村民一起發展水果種植1500餘畝,建設以桃源玉露脆梨為主的現代化的水果產業示範園,通過黨建引領,產業帶動,打造脫貧攻堅雙「引擎」。
  • 視頻|央視這部重磅專題片,用17分鐘講了四川兩個村的故事
    三集電視專題片《決戰脫貧在今朝》於5月21日-23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首播。該片分為《最後的硬骨頭》《共同的事業》《一個也不能少》三集,記錄了全國40多個貧困村、尤其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最後一年脫貧攻堅的現狀,意在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油鼓勁。其中,第一、二集對四川脫貧攻堅的舉措、故事和成就鏡頭聚焦頗多。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 | 水泉鎮龍泉村:脫貧走上幸福路 致富感恩共產黨
    水泉鎮龍泉村委會曾是個沒有集體經濟的"貧困戶",現在,村委會與村裡28家貧困戶一起,全部脫貧了!「龍泉村委會沒有集體經濟」。村長孫銀昌向興安職業技術學院駐村工作隊亮了「家醜」,為了幫助龍泉村委會走出困境,工作隊努力協調,學院黨委領導經過深入調研,2018年12月,對口幫扶的興安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儀式,將精準扶貧工程「興安肉羊繁育基地」的200隻基礎母羊贈送給龍泉村,總投資42萬元,填補了龍泉村集體經濟來源的空白。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扎紮實實工作在脫貧一線|貴定縣德新鎮...
    在高梘壩村駐村三年多來,我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駐村工作紀律,嚴格按照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要求,開展好「一宣六幫工作」,嚴格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和「三率一度」要求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嚴華(右)在田間地頭幫助貧困戶進行秋冬種生產駐村期間,我無數次深入村組和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通過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宣講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智志雙扶」思想扶貧扶強和感恩教育,讓群眾傳統落後的生產生活觀念得到很大改變,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
  • 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 評選揭曉!你的笑容我看不夠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劉起福)1月11日,「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微視頻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江西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江西廣播電視臺於2020年6月28日啟動「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微視頻徵集活動。
  • 河北阜平脫貧「摘帽」回訪記!多管齊下構築防返貧託底保障網
    「你的夢想是什麼?」晚上回家途中,我們曾問春平哥。「再幹一年,把這個二手破麵包車賣了,換個『五菱神車』。」不苟言笑的他呵呵笑起來。這個場景一直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不知道春平哥的夢想如今實現了沒有?兩口子談起新房來也滔滔不絕:「如今生活方式不一樣了,隨時可以洗澡,頭天洗了衣服陽臺一晾第二天就可以穿,集中取暖不用生爐子,家裡乾乾淨淨。」阜平縣2016年啟動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共建設41個項目點。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黎平縣下洋村:傳統村落裡的脫貧故事
    下洋村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6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一。2019年,由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省文化和旅遊廳決定的第四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出爐,全省共有242個村寨獲此殊榮,黎平縣德化鄉下洋村榜上有名。
  • 走進「最美家庭」,聆聽脫貧攻堅故事 ——2020襄陽脫貧攻堅「最美...
    走進「最美家庭」,聆聽脫貧攻堅故事 ——2020襄陽脫貧攻堅「最美家庭」故事展播(5) 2020-11-06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東扶貧人於亞傑:情系貧困戶 產業助脫貧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充滿希望。為樹立樂東黎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講好樂東脫貧攻堅故事,近日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走進樂東田間地頭,聚焦基層一線脫貧攻堅人物的奮鬥歷程,尋找「最美扶貧人」。
  • ...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鍾學惠 ‖ 三村紀行
    榮縣水務局藉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役的東風,為保障榮縣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提升用水質量,助力榮縣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現了水務行政和業務主管部門的責任當擔。帶著對水務工作者的敬意,我把這次採寫的對象選定為來牟鎮一洞橋村、留佳鎮玉皇村和保華鎮青杆坪村。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一個個平凡而感人的瞬間,一張張溫暖如陽的笑臉,見證了當地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
  • 用青春熱血書寫脫貧故事
    我叫徐洪武,2016年4月選派到翁坪鄉楊家牌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本人始終立足崗位、埋頭苦幹、以村為家、心繫百姓,盡其所能為楊家牌村辦好事、做實事。現在,經過一番苦幹實幹,養殖場裡有存欄豬400頭,年出欄1200頭左右,楊遠洪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在創業過程中他還結識了現在的女朋友,實現了脫貧致富又脫單的夢想。如今,他每天忙完手頭的活,都會抽時間給在外地上班的女朋友打電話,分享一下每天充實的生活,臉上露出幸福燦爛的笑容,每當提起第一書記徐洪武,他總是說不盡的感謝。
  • 這個展覽裡,攝影家用鏡頭講述湟中脫貧故事
    近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脫貧故事》主題攝影展在西寧市市民中心開展,此次展出了江蘇省老年攝影學會副主席、湟中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攝影家鍾晨的37幅作品,從37個脫貧故事展現了湟中區的脫貧成果。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講好脫貧攻堅故事,講好湟中故事。鍾晨拿起相機,從2017年開始,持續4年10餘次親往湟中區拍攝自然風光、鄉土風情、脫貧攻堅等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