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 通訊員 粵交集宣 沈高 賀蓉
12月1日,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紫惠高速公路項目發布消息,項目瀝青路面已於11月30日全部完工,紫惠高速將於12月下旬建成通車。屆時,從河源紫金駕車到惠州市區可繞開省道120線,用時只需1小時,同時紫金前往廣州、深圳、東莞時間也縮短將近40分鐘,將大大縮短梅州、紫金等地通往珠三角的距離,有效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能力,對河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簡介:
紫惠高速是省重點項目,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中「河源龍川(粵贛界)至廣州番禺」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起於河源市紫金縣瓦溪鎮,順接河惠莞高速龍川至紫金段,設瓦溪樞紐立交與汕湛高速相接,終於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南與河惠莞高速公路平潭至潼湖段對接。項目全長77.41公裡,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裡,設九和南、藍塘北、鳳安、好義、大嵐、橫瀝互通立交共7處,設服務區、停車區各1處。
現場:「高大上」的路面工程
在施工現場,只見2臺攤鋪機並排推進,6臺壓路機緊跟其後,黝黑的瀝青路面不斷向前延伸。紫惠項目總經理鄭建浩指著攤鋪機螺旋布料器上的一個小葉片,介紹道:「這是我們通過研究後加裝的反向葉片,加工製作雖簡單,但它產生的反向作用力,能有效增強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均勻性,最大程度減少離析。」
[caption id="attachment_3147968" align="alignnone" width="1920"]
使用路面抗滑紋理測試儀檢測路面[/caption]
「我們積極開展『微創新』活動,進行設備微改造、工藝微改進、工法微改良,僅在路面工程中就應用了17項『微創新』,極大提升了工程品質。」鄭建浩表示。項目在水穩站水泥生產過程中,獨創水泥過渡倉及螺旋電子秤雙計量方式,使水泥輸送穩定、精度高、無汙染;創新水冷式混凝土降溫系統工藝,全自動化控制高標號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提升混凝土質量。項目還給機械輪碾裝上傳感器,實時傳輸每階段的碾壓速度、溫度等數據。
在每一段瀝青攤鋪完成後,紫惠高速的工程師們都會馬上給瀝青路面照「CT」,運用三維探地雷達系統對路面進行全斷面立體掃描,獲取瀝青面層厚度等數據,並經過「大數據」分析後轉化成三維模型,動態呈現路面內部構造,從而指導現場施工,提升瀝青路面施工質量。
使用無核密度儀檢測路面
紫惠高速還應用瀝青路面智能攤鋪碾壓監控系統、無人機載紅外探測系統、路面抗滑紋理測試系統、無核密度儀等10項智能管控及監測技術,方便快捷地監測瀝青攤鋪溫度、施工壓實度、路面摩擦係數、空隙率等指標,實現對施工質量的實時監測和智能反饋,為打造品質路面提供強大科技助力,讓高速公路建設更加智能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