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荊州古城牆遐思

2021-02-07 尋夢遊仙

鄂西之旅途經荊州時,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的故事,《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關於荊州的內容就有七十二回。可以說荊州的歷史是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緊密相連的,炎黃統一華夏後所設立的九州就包括了荊州,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於荊州,楚國在此建都長達四百餘年,它創造了與中原文化輝映並重的楚文化。

來到荊州城下,只見由青磚包砌的古城牆外側,牆體遍生荊棘,牆磚斑駁陸離,盡顯千年的滄桑變化。荊州古城牆與全國遺存屈指可數的其他城市古城牆相比,它雖不及明清皇城遺存古城牆那般高大、雄偉,但它卻是南方水網地帶一座內含豐富、特色鮮明的古城牆,它也是目前中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相傳在戰國時期,秦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在楚都設立南郡,後來秦又在這設立江陵縣。漢武帝時期,漢王朝在此建立了荊州刺史部,從此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此後的歷代有十餘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建都。宋朝建立後,於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

翻開厚重的歷史,可以發現,在古代凡戰略重鎮和中心城市大多是有城牆的,沒有城牆的城市是不能算作城的。在歷史上能建得起城牆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必然十分重要。作為楚國的都城和歷代的重鎮,荊州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更是顯而易見。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三國時,劉備以荊州為根基發展了蜀國勢力。

眼前的古城牆,全然不見了當年金戈鐵馬、兵臨城下的壯烈,全然不見了當年戰旗獵獵、戰馬嘶鳴的場面,一副安寧祥和的局面。撥開歷史的煙雲,就能看到在這座荊州古城發生過無數次戰爭,楚國在這時演繹了掘起與衰落的故事,三國時期各路英雄在這裡留下了愛恨情仇,這些歷史往事總是讓人止不住內心的陣陣感慨。

登上東門城樓,憑欄遠眺,荊州古城雄姿勃勃,古色古香。城牆外的護城河,河水清澈,碧波蕩漾。繞城一周的青石道,垂柳搖曳,遊人如織,厚重的歷史風韻與現代的社會風情交織相融,勾勒出一幅幅美麗和諧的畫面,但誰能想到這看似平靜和諧的荊州古城,在它的歲月中也流淌著轟轟烈烈的故事。

城牆上的青龍偃月刀,讓人遙想起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寶刀鎮守荊州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我仿佛穿越了那千年的時光隧道,置身於煙波浩渺的歷史風雲之中,仿佛看到守城的將士把持著垛口,手持弓箭,劍拔弩張。烽火臺上,升起的狼煙在向遠處發出預警的信號。城頭之上,旌旗獵獵,號角嘹亮,嘶殺音猶在耳。

賓陽樓內的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塑像,讓人想起漢末三國時期的風雲往事。荊州是三國爭霸的要津,曹操經過多年徵戰統一北方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長江下遊的孫權把荊州視為立國的屏障,也想得到這一戰略要地。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命根子。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鬥。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荊州更是因三國之爭而揚名天下。

望著一層層斑駁的青磚,探尋著歷史的煙雲,我若有所思。這座古城牆究竟有多高,有多少層磚,又有多少個垛口,我沒數過,也沒有丈量過。但它那一層層斑駁的青磚和繞城而建的烽火臺,卻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滄桑和輝煌。

史料記載,荊州城的城郭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漢代開始才正式有了城牆,此後的歷代都對荊州城進行過修葺擴建,但那時還都是土城牆,荊州最早的磚城牆是建於五代十國時期。

荊州城是一座在戰火中建了又毀,毀了又建的城市。北宋末年,荊州古城因靖康之變而損毀大半。南宋時期,為了防禦元軍,荊州城牆重新修建,但元軍破城後將城牆全部拆除。到了明代,再次依舊基修復了城牆,張獻忠攻佔荊州後,又將城牆全部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在舊基上再次築起城牆,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牆。

我為荊州古城牆感嘆,國內許多的古城在歷史的煙雲中被平蕩得蕩然無存,但荊州古城雖然經歷了無數次戰火的破壞與重建,至今它的城郭、城牆仍保存完好,這不能不說是古城的一大奇蹟。

看到這座古老的城垣,幽幽古城牆就像一位歷史的巨人,沿著歷史的跫跡一步步走來,不禁讓我懷古傷今,仿佛在歷史的長河裡不該有那份感傷,不該有李煜那份「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不過它確實留下了印跡,留下了回憶。

荊州古城牆就像一條遊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沿古城牆漫步,賞柳岸碧水,看古城滄桑,望雲捲雲舒,嘆今日風華。就這樣與古城親密接觸,相擁相偕。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當我踏在古城牆上的青磚道上,總感覺到有一股濃鬱的古樸滄桑之氣氤氳在我的身旁,不知不覺中會對古城牆產生一種別樣的情思。

靜靜的河水緊倚城牆而走,蕩水而立的古城牆盤旋靈動,古韻猶在,並無寂寞之感。我忽然意識到,再堅固的防禦工事,一旦失去了實用價值,就會隨著風雨的侵蝕風化和人為的損壞而蕩然無存。

荊州古城牆在歲月的洗禮中,固若金湯的古城牆也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但值得慶幸的是,或許是因為要保存歷史的遺蹟,或許是因為要給市民提供休閒的場所,它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而且還得到了較好的修繕。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裡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出楚國詩人屈原、唐代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江陵才子。也留下了李白、杜甫、宋玉等文豪的瑰麗詩章。另外,從荊州城裡還走出了楚莊王、孫叔敖、伍子胥、諸葛亮、張九齡、張居正等曾經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王侯將相。

這座帶有帝王氣息的荊州古城,它不像錢鍾書《圍城》那樣儼然,也不像江南水鄉之城那樣靈秀,它有的只是歷史沉澱成的史冊。望著那古老的城牆遠矚博懷,感受清風撫弄的柔媚,感受一帶之水的波瀾不驚。靜靜地傾聽著古城的脈搏,再狂放不羈的心也會被這份靜謐所感染,千言萬語也會留存於心。

相關焦點

  • 荊州古城牆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裡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今天你可以在荊州乘坐專門公交到紀南城參觀。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裡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 南國完璧——荊州古城牆的前世今生
    荊州古城牆與荊州城北楚都紀南城、城西八嶺山古墓群地下文物同為荊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牆之一,被譽為「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荊州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民族記憶,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荊州城牆作為我國現存延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的古城牆,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標誌,見證了這片土地上幾千年的滄桑巨變。
  • 荊州的古城牆
    我向她打問去看古城牆的方位,她滿臉熱忱,告訴了我坐公交的站名和換乘的地址。我道了謝,便拿了來時在街頭賣的康師傅水,到大街找公交站臺了。        站臺位於賓館不遠的馬路邊上。等車的人很多,似乎和其它城市公交站臺一樣,車上車下滿滿都是人,公交緩緩來遲,我側身上車,擠在了車身的過道裡,和周圍這些素未謀過面的陌生人,一同望著窗外隨車移動的樹木和風景。
  • 《名城名勝》:荊州古城牆----穿越千年文明
    在荊州古城內外,有著眾多古蹟名勝,荊州古城牆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古蹟之一。荊州東門景區導遊龔恆介紹,現存的荊州古城牆大多重建於明清時期,磚城挺拔、完整而又堅固,城牆內現有八座城門,兩座門樓,是我國現存的持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磚土合包式的城牆。「就是它的外面是磚城,裡面是土城,它首先跨越方便士兵們換防,可以直接在土城上下,另外斜坡的形狀可以加固我們磚城牆的牆體。」龔恆說。
  • 荊州古城牆 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座落於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湖北省荊州市,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參觀主體荊州城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荊州古城牆有重要發現!
    微信商務合作:13085117579、159279222789月5日,荊州城牆11號馬面修繕現場貼出告示,表明現有明代城牆下方,還迭壓著五代磚築城牆和宋代黏土夯築城垣。荊州城牆11號馬面位於北城牆東段,明月樓遺址與遠安門(小編註:為小北門)之間,東西長22.5米,南北寬1.9至2.16米。
  • 中國保護最完整的古城牆——荊州古城牆「出土」《南國完璧》,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阮儀三作序,高時林編著!
    荊州古城牆是荊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是荊州古城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蹟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荊州古城牆現可見磚城是一座府城級古城牆,周長11281米,磚城牆通高9米,厚約1.5米,土城垣呈護坡狀,底部厚10—15米,與全國遺存屈指可數的其他城市古城牆相比,荊州古城牆雖不及明清皇城遺存古城牆那般高大
  • 荊州古城牆:「完璧」申遺進行時 40多個項目在排隊
    荊州古城牆保存狀況良好。黃鳳雛攝比如,去年3月提交申遺文本的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項目,其中包括南京城牆、西安城牆、荊州城牆、興城城牆、台州府城牆、襄陽城牆、壽縣城牆、鳳陽明中都皇城城牆等六省八處城牆。  三國鼎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築城在先,失守在後。考古發掘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大的變遷,位移距離在50米以內;磚城牆始於五代,後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
  • 【荊州歡迎你·遊在荊州①】荊楚風情,魅力無窮
    在荊州古城,斑駁的城牆仿佛在訴說歷史的滄桑;在荊州博物館,從石器時代到清代的歷史文物,巧奪天工的器皿、光耀史冊的竹簡、玲瓏剔透的玉器、精美絕倫的漆器,為遊客展示荊楚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楚王車馬陣展示廳中,「天子駕六」的遺蹟,昭示昔時王族的鼎盛;在洪湖生態旅遊風景區,野鴨飛渡、蘆葦成片、重現的赤衛隊,將人拉回到那個烽火狼煙的年代。
  • 有一種味道叫荊州!遊荊州「必睡」清單,你被哪家撩到了?!
    如今,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全域旅遊的加速推進下,迎來方特、園博園、光影燈光秀等一批優質的文旅項目落戶,五湖四海的遊客慕名而來,讓荊州逐步由「過境遊」轉變為「過夜遊」。 去年十一黃金周,荊州接待遊客281.2萬人次,旅遊市場被引爆,不少遊客「一房難求」。
  • 每日好詩 | 登荊州城牆
    登荊州城牆百尺高城入望深,苔痕暗向磴邊侵。風雲乍起靑萍末,燕雀猶鳴綠柳蔭。
  • 荊州古城牆腳下發現五代和宋代城牆
    9月5日,荊州城牆11號馬面修繕現場貼出告示,表明現有明代城牆下方,還迭壓著五代磚築城牆和宋代黏土夯築城垣。
  • 中國古城牆大全
    湖北省荊州市古城牆,據傳為三國時關羽守荊州時所築。原為土城牆,南宋改建為磚牆。現城牆為清順治3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牆整體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城牆高8.83米,底部寬10米,周長11.3公裡,城內東西直徑3.75公裡,南北直徑1.2公裡,總面積4.6平方公裡。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城牆、城門、堞垛等,現在都保存較好,古色古香,呈遊龍之勢。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禦線,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
  • 荊州古城
    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偉卻又堅固的古城牆,與其它已被風沙侵蝕或人為破壞的城牆不同,它整齊劃一,卻又帶著些斑駁的的歲月痕跡。古城牆,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雄偉,壯闊。荊州古城牆城垛整齊,如群蟻排衙。城牆長度約有10公裡,寬30米,平均高度9米。如今可能就是一棟普通房屋的高度,可在當時的建築中是拔地而起的,荊州,成為了南方大國——楚的都城。
  • 【最新發現】荊州古城牆腳下發現五代和宋代城牆
    9月5日,荊州城牆11號馬面修繕現場貼出告示,表明現有明代城牆下方,還迭壓著五代磚築城牆和宋代黏土夯築城垣。
  • 古城牆城市設計_2020年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古城牆城市設計專題為您提供古城牆城市設計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瀏覽數:235
  • 在中國古城牆最值得遊覽,一是世界遺產,二是鮮為人知的世界遺產
    山西省古城眾多,位於晉中市中部,平遙古城牆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大同北鄰,保存了明代以來的風貌,歷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從「平遙古城」這個旅遊生牌上看到的平遙古城牆,一般是一年四季開放,遊客如雲,而大同古城牆遊客很少。
  • 【全球徵稿】開封古城牆 - 辛丑年中國城牆全球徵春聯活動開始啦!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在2021辛丑新春來臨之際,由中國楹聯學會、中國城牆全球徵春聯活動組委會主辦,西安、開封、正定、大同、蘇州、襄陽、荊州七地市城牆管理機構共同舉辦首屆「中國城牆全球徵春聯」活動,開展全球範圍內徵春聯、評春聯、寫春聯、掛春聯等活動。
  • 荊州古城,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不必說楚人先祖篳路藍縷的艱辛留存,也不必說那令人扼腕嘆息的「大意失荊州」,單是那古樸的城牆,都能讓你瞬間感受到歷史的滄桑。我們知道,目前傲然挺立的荊州古城牆,是明清古城牆。可是,荊州城卻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史。那麼,荊州古城最早的築城究竟起始於何時?又是由誰來修築呢?史籍中第一次出現江陵有城牆的記載,是漢景帝中元二年即公元前148年。
  • 登西安古城牆領略古都厚重文化 城牆上跑馬拉松獨具特色何等風光
    2018年的1月21日,我從永寧門登上了西安市的古城牆。永寧門是西安古城牆的南門,是一座原有的老城門。西安城牆還有三座老城門,分別是東門長樂門、西門安定門、北門安遠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闢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18座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