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荊州古城牆腳下發現五代和宋代城牆

2021-03-05 監利人雜誌

9月5日,荊州城牆11號馬面修繕現場貼出告示,表明現有明代城牆下方,還迭壓著五代磚築城牆和宋代黏土夯築城垣。

荊州城牆11號馬面位於北城牆東段,明月樓遺址與遠安門之間,東西長22.5米,南北寬1.9至2.16米。由於年久失修,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11號馬面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下陷、鼓閃、開裂,存在安全隱患,危及牆體本體結構穩定。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起開始對城牆進行修繕。

2019年3月,在修繕過程中施工工人發現現有明代城牆腳下還有一段薄磚壘砌的牆體,及時上報,停止修繕。

為了解地下那段牆體的年代、性質及結構,荊州博物館對該段牆體試著進行發掘,發現現有城牆屬於明代晚期,在牆體地下部分,還迭壓著一段城牆,高約4.5米,屬磚築城牆;在其外側,還發現有一段黏土夯築城垣,屬於宋代構造。

得到消息後,省文物局組織考古和古建築專家到現場調研。7月1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荊州博物館對11號馬面考古發掘的申請,頒發了考古發掘執照。發掘的目的在於對11號馬面牆體隱蔽部位砌築工藝、基礎材料、堆積層次等進行全面記錄和分析,進一步釐清該段城牆的建築年代、歷史變遷、牆基做法、牆體砌築、城垣夯築工藝特點,以及馬面外側活動面歷史遺存等歷史信息,為荊州古城牆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考古發掘單位是荊州博物館,發掘時間從今年7月至10月,相關報告將在2020年9月公開發表。

「我愛我的祖國」徵文啟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櫛風沐雨,70年奮鬥追夢,70年春華秋實,70年譜寫華章。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監利人》雜誌自即日起,向縣內外作者群體、文學愛好者開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徵文。

一、主辦單位:《監利人》雜誌社、

協辦單位:湖南省長沙市保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二、徵文主題:圍繞慶祝活動、與新中國共成長的故事展開,主要表現改革開放的新貌、鄉土民俗風情、村子的變化、家庭及個人幸福美滿的指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趣聞軼事等等,各種題材不限。

1、徵文時間自2019年8月6日至2019年12月30日止。

2、作品應圍繞「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謳歌新時代,充分展示七十年來偉大祖國走過的輝煌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3、作品須為作者原創,內容積極向上、主題鮮明、文字優美、思路清晰。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4、徵文請發至jlr18986712345@163.com、quantangwen@163.com,並註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徵文」,文末請註明作者真名(筆名)、聯繫方式、電話號碼、地址等。

三、獎勵:

凡是投稿的作者,一旦作品發表在微信上或雜誌以後,在春節前舉行專場頒獎活動中,將贈送有特別字樣的精美雜誌兩本、由湖南省長沙市保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提供的刻有徵文紀念字樣的精美紀念品一份。

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


相關焦點

  • 最新!荊州古城牆有重要發現!
    微信商務合作:13085117579、159279222789月5日,荊州城牆11號馬面修繕現場貼出告示,表明現有明代城牆下方,還迭壓著五代磚築城牆和宋代黏土夯築城垣。由於年久失修,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11號馬面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下陷、鼓閃、開裂,存在安全隱患,危及牆體本體結構穩定。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起開始對城牆進行修繕。
  • 遊荊州古城牆遐思
    翻開厚重的歷史,可以發現,在古代凡戰略重鎮和中心城市大多是有城牆的,沒有城牆的城市是不能算作城的。在歷史上能建得起城牆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必然十分重要。作為楚國的都城和歷代的重鎮,荊州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更是顯而易見。
  • 荊州古城牆
    荊州地處我國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裡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今天你可以在荊州乘坐專門公交到紀南城參觀。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裡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 荊州古城牆:「完璧」申遺進行時 40多個項目在排隊
    比如,去年3月提交申遺文本的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項目,其中包括南京城牆、西安城牆、荊州城牆、興城城牆、台州府城牆、襄陽城牆、壽縣城牆、鳳陽明中都皇城城牆等六省八處城牆。  三國鼎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築城在先,失守在後。考古發掘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大的變遷,位移距離在50米以內;磚城牆始於五代,後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
  • 中國保護最完整的古城牆——荊州古城牆「出土」《南國完璧》,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阮儀三作序,高時林編著!
    故1982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錄共24個,江陵名列其中,江陵之名實為荊州範圍內縣級行政區名,一城二名實有其事。荊州城牆也就是江陵城牆,這座古城牆經歷歲月滄桑,依然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歷史風貌。
  • 《名城名勝》:荊州古城牆----穿越千年文明
    在明代時期為了防止地基下陷,洪水泛城,城牆內垣用土夯築,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城磚牆體用特製的青磚加石灰糯米漿 砌築,因此城牆特別堅固。荊州城牆設有甕城、敵樓、戰屋、炮臺、藏兵洞、復城門,防禦體系完善,歷來易守難攻,有「鐵打荊州」之說。
  • 南國完璧——荊州古城牆的前世今生
    五代以前的荊州城牆是土城牆,五代兩宋是荊州城牆由土牆向磚牆過渡的時期。後梁乾化二年(912),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城牆,欲增強實力以實現割據。為了拼湊修築城牆用的磚頭,高季興下令在城外掘墓取磚,以致當時荊州城外五十裡的冢墓多被發掘。
  • 廣州為何只留下「兩處」古城牆遺址?2000多年拓城經歷什麼變化?
    從今天的遺留,人們看到北京、江蘇南京、陝西西安、山西平遙、大同、山東蓬萊、安徽壽縣、湖北荊州、遼寧興城、河北正定、河南開封、商丘……等等許多城市,都曾築起過城牆,在中國的廣闊的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無數城牆。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城牆的有的被風沙湮滅,有的被拆毀夷平,有的殘牆斷垣依舊隱藏在角落,有的被修復加固推進城內,還有的被重新建起。
  • 雨中看「鐵打荊州」
    荊州古城東門景區光影秀。黃志剛攝(人民圖片)窗外下起小雨,到達景區停車場時雨勢漸大。因為沒有帶雨具,我把旅行社發的帽子往腦袋上一扣便下了車。繞過屈原塑像,再攀一座小橋,荊州古城牆赫然躍入眼帘。我對於荊州城的全部印象來自於20多年前讀過的《三國演義》,為了此次行程,我特意重溫了《三國演義》中有關荊州的章節。參天水杉、漫地落葉、斑駁城牆、一襲楊柳、緩緩河水,我站在雨中,看著眼前的一切。一層、兩層、三層……數不盡的青磚,默默疊加起來,超越了花草,超越了護欄,超越了人間的眼耳,在荊楚大地之上橫空而立。
  • 荊州古城牆 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2015年8月,荊州憑藉「文化魅力和特殊魅力」榮膺2015旅遊業「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主要參觀景區點有:東門賓陽樓景區、張居正故居、關帝廟、關公義園、荊州城牆博物館、大北門朝宗樓、安瀾門景點、南紀門景點等。
  • 這座低調小縣城,有中國現存最好的宋代城牆,壯觀還免費
    沒去壽縣之前,你若問我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城牆在哪?我會說是西安或南京。來過壽縣之後,再回答便會猶豫,因為我見識到了中國古城牆中的「奇蹟」,一座默默低調卻又沒法讓人忽視的城牆,它就是壽縣古城牆。鑑於地位和兵事,一座恢弘古城便必不可少了。壽縣古城牆始於宋朝,1077年時重建, 明清時雖多次修繕,但主體結構仍在,傳承至今已有900多年,成了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並於2012年被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明清城牆」項目。
  • 荊州的古城牆
    在汽車站左邊不到一站公路的地方,終於發現了一家私家賓館的門頭,進門,詢問,登記好了住處,便去了三樓一間臨著天井的房間。放好行囊,洗了把臉,歇了歇氣,才下了樓來。        坐在樓下一角辦公窗口的主人,是一個身穿白色碎花長裙的女人。我向她打問去看古城牆的方位,她滿臉熱忱,告訴了我坐公交的站名和換乘的地址。我道了謝,便拿了來時在街頭賣的康師傅水,到大街找公交站臺了。
  • 特約記者行:荊州南門城外有「息壤」
    >-->(上世紀80年代拍攝,當時依託城牆有座房屋,阻擋了去禹王廟臺基的道路)荊州新聞網(特約記者趙楚輝)近日,我將上個世紀拍攝的荊州古城老南門系列照片發表後,一些網友問:「老南門西邊百多米城牆腳下,那塊凸出的地方是傳說的
  • 《國際古城牆(堡)聯盟合作書》在西安籤署
    本報電(田立陽)近日,由中國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西安城牆」)提議並聯合義大利威內託大區古城牆城市聯盟、英國約克市城牆管理機構共同發起的國際古城牆(堡)聯盟籤約儀式,在西安城牆通過線上視頻會議舉行。
  • 麻陽縣錦和鎮發現宋代人類遺存
    紅網時刻3月16日訊(麻陽分站記者 滕祥 滕暉)3月16日,記者從湖南懷化市文物處了解到,渝懷鐵路複線建設項目麻陽縣錦和段考古發掘工作已於3月12日正式啟動。伴隨渝懷鐵路的興建,在麻陽縣錦和鎮官村,經過考古人員前期細緻詳盡的調查勘探,發現了包括窯址、墓葬、城牆等古代人類遺存。
  • 男子攀爬西安古城牆拍照,石塊脫落不慎摔下
    男子攀爬西安古城牆拍照,石塊脫落不慎摔下,官方回應來了近日,陝西西安一男子徒手攀爬古城牆拍照,因腳下石塊鬆動脫落摔了下來。8月24日,西安城牆管委會工作人員回應稱,事發時巡查人員不在旁邊未能發現。事後工作人員去現場勘查,沒有找到涉事遊客,未發現牆體損壞,視頻中掉落石塊是否屬於牆體損壞需要專業機構評估。
  • 荊州驚現古墓800座!荊州歷史文明可追溯至5、6萬年前,來和荊州比歷史吧!
    但是,也發現一座中型楚墓,長寬分別為7米和6米,頭北腳南(與西漢初年謝家橋1號墓頭向一樣),南部墓道也有6米長,目前底深約4米。荊州博物館研究館員田勇說,這些顯示,墓主身家地位較高,可能是楚國貴族,墓室達40多平方米,肯定不止單室,一般會有套棺(內棺外槨)。預計還有兩周就可以重見天日。
  • 贛州有個景點,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文化底蘊深厚
    贛州的特色就是擁有眾多宋城舊址,今天給大家介紹贛州其中的一個必打卡景點——贛州古城牆。中國修築城牆的歷史非常悠久,古城牆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古時人們修建城牆大多是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和洪水的迫害,如今一些城牆遺址都被埋沒在山間。
  • 華鎣山中發現五代時期古石碑
    原創 左左講故事 唐朝滅亡後,我國歷史上曾出現了短暫的「五代」時期(公元907—960年),先後又分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由於時間短暫,今人所發現的「五代」時刻甚少,若有發現,自然彌足珍貴。前不久,位於華鎣山中的前鋒區龍灘鄉黃蓮村便發現一件屬於「五代」後唐時期的古石碑。
  • 荊州古城,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賓陽樓 荊州古城牆東西長3.75公裡,南北寬1.2公裡,周長11.281公裡,面積4.5平方公裡,呈不規則長方形。古城牆遺存有城門六座,均為雙重城門建制,前後城門之間,設有甕城。如今,呈現在人們眼中的荊州古城牆牆體由外展的磚垣和內襯的土垣構成。磚牆體的高度因地勢不同有所差異,最低為8.83米,最高為12米。城牆上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5座藏兵洞,號稱「鐵打的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