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荊州城牆11號馬面修繕現場貼出告示,表明現有明代城牆下方,還迭壓著五代磚築城牆和宋代黏土夯築城垣。
荊州城牆11號馬面位於北城牆東段,明月樓遺址與遠安門之間,東西長22.5米,南北寬1.9至2.16米。由於年久失修,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11號馬面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下陷、鼓閃、開裂,存在安全隱患,危及牆體本體結構穩定。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起開始對城牆進行修繕。
2019年3月,在修繕過程中施工工人發現現有明代城牆腳下還有一段薄磚壘砌的牆體,及時上報,停止修繕。
為了解地下那段牆體的年代、性質及結構,荊州博物館對該段牆體試著進行發掘,發現現有城牆屬於明代晚期,在牆體地下部分,還迭壓著一段城牆,高約4.5米,屬磚築城牆;在其外側,還發現有一段黏土夯築城垣,屬於宋代構造。
得到消息後,省文物局組織考古和古建築專家到現場調研。7月1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荊州博物館對11號馬面考古發掘的申請,頒發了考古發掘執照。發掘的目的在於對11號馬面牆體隱蔽部位砌築工藝、基礎材料、堆積層次等進行全面記錄和分析,進一步釐清該段城牆的建築年代、歷史變遷、牆基做法、牆體砌築、城垣夯築工藝特點,以及馬面外側活動面歷史遺存等歷史信息,為荊州古城牆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考古發掘單位是荊州博物館,發掘時間從今年7月至10月,相關報告將在2020年9月公開發表。
覺得不錯,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