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尋禪(下)

2020-12-26 市井天涯

▲日式園林。相比於山水,寺廟建築似乎默默扮演著配角。| 圖源網絡

要說日本京都的寺廟有何獨到之處,最為著名的恐怕是「枯山水」了。所謂「枯山水」,就是用大小不一的石頭擺成山水狀,人們靜坐於此,參禪悟道。「枯山水」在京都很多寺廟都有。例如南禪寺的方丈庭園。與南禪庭院的綠意盎然不同,方丈庭園更多是樓閣殿宇的擺布。順山勢而建,樓閣迴廊,氣貫其中,讓人想到了阿房宮賦「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之句。其中少真山水,而以一大片枯山水作為擺設,又是參禪的一種心境了。

▲寺院前廊。用色簡單樸實,著力渲染出一幅清淨之景,令人肅然起敬。| by 行止天涯

不過京都枯山水最著名的還屬龍安寺的石庭。想著熱門的金閣寺、銀閣寺定會像清水寺一樣人多嘈雜,不如穿城而過,直奔遊人寥寥的龍安寺。

京都主城區坐落在群山環抱之間的盆地,與中國城市在小區中加入稀疏的綠化不同,日本的城市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但井然有序,不顯髒亂。街道上並沒有太多綠化,但一旦出了城市,進入群山之中,便是茂密的森林了。城市當中也有不少小公園,但是都不大,不少小朋友在裡面踢足球。這種全民足球的精神,也造就了日本亞洲足球強國的地位。這種城市建設的差異,與中國和日本的傳統文化有關。一般而言,中國人自古追求高、大,在城市建設上也就更喜歡高層住宅、大廣場、大公園、寬馬路。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有「大一統」的思想,在城市建設上也是如此,古代建築中,所有廟宇都是一個格局,現代建築中經常看到一大片完全一樣的高層住宅,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國外的城市一般每棟樓都各不相同。不光是建築,國內城市道路上各店面的招牌,也要全部統一。

而日本文化偏愛小而精。無論是日本美食,日本日用品,還是日本城市,都是如此,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壽司。而在城市建設方面,這種思想也有體現。京都的路不寬,但並不堵塞,路邊隨處可見一些古寺。京都並不大,不一會兒就從最東邊的南禪寺到了最西邊的龍安寺。誰能想到,就這樣一座小城,在794年到1869年間的一千多年間,一直都掌控著日本的政治大權,上演著宮廷的內鬥與明暗的博弈。

進入龍安寺大門就是一個湖,沿湖邊小路行走多時才見一個庭院,行走其中發現庭院並不特別,其他日本寺廟大同小異,直到閣廊迴轉,到了石庭,便覺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石庭一側是方丈殿的前廊,木地板既是行走的道路,也可以靜坐觀庭。石庭另外三側被牆合圍,庭內鋪滿白色細石,中又點綴幾塊黑色大石,牆外綠樹與庭中巖石擺布的「山水」,一真一假,相映成趣。

▲龍安寺枯山水作品「石庭」。不需造作,寥寥布局,似乎簡單直白,又似乎力道千鈞。| by 行止天涯

龍安寺石庭的枯山水,以「虎渡子布局」的方式擺布。其中白色碎石又掃出道道條紋,仿佛流動的水波。而枯山水的迷人之處,在於見到同一個景,每個人心中都會想像出一幅不同的風景畫。可以是泛舟灕江,縱觀桂林山水,可以是冬日西湖,獨往湖心亭看雪,也可以是歸隱深山,聽流水潺潺。或是洞庭水波,浩浩湯湯,又或是長江岸邊,覽穿空亂石,拍岸驚濤,還可以是東臨碣石,聽滾滾波濤、蕭瑟秋風。六祖慧能所云「皆為心動」似與此情此景相合,景雖景,而心不同。

在京都逛完幾個寺廟,我以為日本的所有寺廟都是玲瓏小巧的,但到了奈良的東大寺,我才知道並非如此。這座寺廟始建於728年,當時面闊十一間,寬88米,與中國唐代大明宮含元殿體量相當。1181年寺院大門及大殿被焚毀,重建時借鑑了中國宋朝時期福建的插拱。後經多次損壞、修復,現存建築面闊七間,高44米,比現存北京故宮太和殿略大,正面寬度長57米,雖稍遜太和殿的63米,但其內部總面積更大,因此東大寺大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奈良東大寺。寺廟整體大氣磅礴,比之太和殿,卻又毫不張揚。矗立千年,又多了份沉穩。| by 行止天涯

東大寺中的大佛,是日本最大的佛像。雖然和中國的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毗盧遮那佛比,遜色不少,但其歷史十分久遠,可追溯到752年。之後佛像在戰亂中損壞,1692年修復成功。與京都寺廟的亭臺樓閣、依山傍水不同,這座寺廟主體是大門和大殿,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受唐風影響之深。然而在此之後,中國與日本交流漸少,兩國各自發展,宋代以後,中日建築風格差異日顯。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日本進入戰國時代,隨著社會的動蕩,人們逐漸消極厭世,更加崇尚佛教,淨土宗隨之興盛。寺廟也由大殿大佛,變成了依山傍水,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園林。這便是日本大多數寺廟的特色了,它們不追求建築的華美,而是極盡簡樸,刻意避開建築上的對稱,尋求「道法自然」之感。從某種意義上講,和中國的蘇州園林有相似之處,但藝術性與對細節處的雕飾,還是遠不及蘇州園林。京都寺廟是坐落山水之間,以求空間廣闊之感,而蘇州園林,則是在咫尺樓閣之間,遐想無窮之意。京都寺廟是僧人造園,於山水間品一絲禪意,蘇州園林則是文人造園,在亭臺中望一池清高。

▲蘇州園林雕飾繁雜,而閉塞一方。大門閉合,脫去被世俗所定義的文人面孔,小小地享受一下「天高皇帝遠」的自由,理所應當嘛。| 圖源網絡

中式,日式建築風格其實並無優劣之分,同樣的,各個時期的建築亦無孰好孰壞之論。一座建築,包羅萬象。遙遠的大唐盛世,有些自負的傲然,和新來乍到並未深入的佛教,構造成了一座座以東大寺為代表的恢弘殿宇;而戰火紛飛後的迷惘,嚮往歸隱山林的厭世,逐步悟出的禪思,同具有憂患精神的大和,催生出片片小巧的園林與建築小品。再回想京都之行,有如讀一部日本史,讀一個大和民族。歷史化為木石磚瓦,大和融入殿宇樓閣,京都,沉醉在禪與俗的夢中。

特別感謝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陳文捷老師在建築專業知識方面的指導,對作者寫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圖|行止天涯

文|行止天涯

編輯|行止天涯 小道亦然

相關焦點

  • 日本|京都尋禪(上)
    ▲京都,華麗與樸實,入世同出世,在這裡並不矛盾 | by 行止天涯在日本京都,最不缺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寺廟。不去看寺廟,就白來了京都。登上阪急電車,伴著窗外的輝光,一路從大阪行至京都。日本的電車介於火車和地鐵之間,有點類似於中國的城際鐵路,但是不需要實名制,也不固定座位。它沒有車次,只要買一張像公交卡一樣的卡,就可以乘車了。進入站臺,十分鐘內會有兩班車,一班快車,一班慢車,快車停站較少,慢車每站都停。站臺的指示牌會詳細地說明哪種車停哪幾個站。
  • 日本京都廁所禪文化:如廁也是修行
    東福寺「東司」是日本最大且最古老的寺院廁所,1902年被列入重要文化財。(記者田欣雲攝影)  佛家講因緣說法,禪宗更倡見性成佛,生活即禪,生活無處不是禪:打坐是禪,吃飯是禪,睡覺是禪,那上廁所「嗯嗯」呢?也是修行!廁所要上得有禪味,能幫廟裡賺外快?上得有禪味的廁所,還可變古蹟!別小看京都這間「百人便所」,它竟是日本文化廳列冊保護的「重要文化財」呢!  東福寺,京都數一數二的賞楓名所,避開每年深秋通天橋的摩肩擦踵,亦不失為一清靜去處。
  • 12月,費勇老師帶隊,一起去京都,感受禪與美 | 思想食堂
    比叡山延曆寺、清水寺、南禪寺、琉璃光院、無鄰庵、龍安寺、唐招提寺(奈良)……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京都的韻味就在於它傳統精髓在現代社會的留存,積聚不散,歷久彌新。京都多寺廟,各宗派皆有,蔚為大觀,禪宗尤為興盛。而禪的精神恰恰在近代由日本發揚光大,也深刻影響了日本的國民氣質和日常生活。所以,了解日本的特質,了解日本人的品格,不可以不談禪。
  • 5月去京都,領略日本的禪意與美學
    文 / 思想食堂 再沒有一座城市,像京都這樣,大大小小兩千餘座寺廟遍布全城;文化古蹟與新式建築錯落有致,相互融合。
  • 林文月:吃在京都
    京都的廚子布置菜餚往往遵循一定的規則,那嚴格的態度就如同花道老師教授插花一樣的一絲不苟。京都就是這麼一個地方,處處保留著他們的歷史傳統!說到菜餚布置的手藝,另有一家料理亭的生墨魚片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們總是將一片片白色的墨魚片拳曲擺列成一朵白色茶花的形狀,用黃色的魚卵做花蕊,翠綠的菜莖和三兩片洗淨的樹葉點綴襯託,擺在不施漆的檜木砧板上,構成一幅藝術的畫面,教人不忍下箸破壞那完美的形象。就因為京都的廚師特重菜餚的視覺之美,所以連日本人自己也管京都菜叫「用眼睛看的料理」了。
  • 【問禪】金閣寺,東方園林的典範
    金閣寺,東方園林的典範,京都的一張明信片;金閣寺,唐風遺存的標誌,日本古建築的國寶;金閣寺,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筆下最美的寺廟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
    提起日本旅行,又怎麼能夠少了京都的風光?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跟隨著一組日本攝影師的拍照,看看真實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如圖所示,喜歡來京都旅行的人,大抵都是愛這裡濃鬱的文化氛圍,以及原住民所展現出來的「慢生活」。
  • 川大學子「中華文化行」 「尋禪」文殊院
    川大學子「中華文化行」 「尋禪」文殊院當天,四川大學研究生會「2016中華文化行」活動再次來到文殊院「尋禪問道」。四川大學研究生會「中華文化行」自2013年起與文殊院攜手,共同推出「尋訪佛教文化一日遊」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五屆,吸引了眾多以研究生為主的川大學子走進文殊院,體驗傳統寺院生活,加深對佛教和傳統文化的認知與了解。
  • 日本京都的秋+周邊名勝古蹟完全一掃!
    秋天,繽紛璀璨的楓葉正由北而南緩緩染紅日本,11月起,歷史悠久的京都在楓葉逐漸轉紅的暈染下,一抹火紅為靜謐的名寺古剎帶來濃濃秋意。
  • 何華:京都奈良四帖
    秋篠寺本堂是日本國寶,所有雕像都藏在其內,本尊藥師如來座像居中,左右脅侍是日光和月光菩薩,兩側分布十二神將。我此行的重點就是看伎芸天立像,木造繪彩,頭部乾漆造。手勢優雅,體態圓潤,面部表情祥和嫻靜,堪稱藝術精品。可惜另外兩尊傑作梵天立像和地藏菩薩立像分別寄托在奈良國立博物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未能得見。秋篠寺樹木蔥鬱,遮天蔽日,大概因為氣候和地理環境的關係,寺裡布滿苔蘚。
  • 京都祇園中的愛與美,禪與靜
    京都是很多人喜歡前往日本的城市之一,擁有優美的風景又有古色古香的建築。
  • 何歡歡︱舌尖上的日本禪
    京都、高野山等地與「宿坊」(寺院住宿)相結合的精進料理,更以高雅的日本佛寺體驗為魅力,正在成為赴日旅遊的一大新寵。禪宗精進料理的「理論」常被認為應該追溯至曹洞宗宗祖、永平寺開山和尚道元禪師(1200-1253)的《典座教訓》(「典座」是負責大眾齋粥的職稱,相當於現代寺院齋堂的負責人或廚師長),因為其中教示了以「喜心」、「老心」、「大心」來製作料理,亦為佛道修行,是後世日本禪僧實踐「衣食住行皆禪」(生活禪)的重要法理依據之一。
  • 京都尋古(一):賀茂,古都的源起
    ▲京都紅葉  Photo by ©Xi京都一開始並不是日本首都、天皇所在的王城。781年,也就是中國唐代的德宗年代,恆武天皇把國都從奈良遷到京都,為祈求新都為平安的樂土,史稱「平安京」。以平安京為起點的京都,到慶應四年(1868)改年號為明治、遷都東京,京都作為首都歷經了1074年的歷史。
  • 京都,最具鏡頭感的千年古都
    足利義滿修禪的舍利殿,其外以金箔裝飾,稱為金閣殿,寺院也因此被叫作金閣寺。金閣寺是京都最負盛名的古剎,金閣殿華麗不羈,鏡湖池池水清冽。夕陽西下,熠熠生輝的金閣與蔚藍的天空、燙金的雲朵、蒼翠的林木、火紅的秋葉交織錯落,倒映在鏡湖池中,極其華麗。
  • 日本京都旅遊的10個熱門景點
    京都位於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屬於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被稱為「千年古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清水寺、二條城、金閣寺、銀閣寺等17處古蹟的"古都京都文化遺產"在1994年已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決定去京都旅行的話,大家要去哪裡玩兒呢?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京都最受歡迎的10個景點。
  • 日本京都紅葉旅拍的五個好地方!
    日本變色的落葉樹種類繁多,冷暖溫差大,每到秋季樹葉呈現出的顏色格外美麗。為尋此美景,日本人特意到山裡或林中觀賞紅葉,稱為「紅葉狩」。「紅葉狩」的季節從9月末可以一直延續到12月初,但最佳的觀賞期在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
  • 藏在成都的禪寺,幽幽古森林,猶如走進日本京都
    一直都很喜歡日本京都,除了因為那裡保留的古色古香建築,大概就是因為喜歡穿著傳統浴衣和服,踢著木屐,漫步在京都的街道,或是參觀拜訪一間間古樸靜謐的禪寺寺廟,能讓人都隨之放鬆。還沒去過日本京都的,不妨考慮走進藏在成都古森林裡的小京都,光嚴禪寺。
  • 日本自由行,京都清水寺遊記
    導語:日本自由行,京都清水寺遊記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在二零一四及二零一六兩年間,造訪了關西地區兩回,在京都這座古老的城市共計待了約九天的時間,去了不少古寺門跡,也還有更多的寺院尚待登門,惟獨音羽山清水寺在這短暫的旅程中參拜了三回。清水寺之於我,甚至是我的家人,都有份深刻的情感與記憶。一直想把這三回的清水寺散策整理起來,記錄屬於自己走在緩坡坂道上的清水寺回憶。第一回,是在二零一四年三月,那是第一次來京都。
  • 日本美學走讀|奈良的禪,宇治的川,櫻花樹下的野餐
    ——文君京都奈良憶大唐,大阪東京看日本-心齋橋的龍頭鋪子已從若干年前我來日本的化妝品鋪被優衣庫和softbank取代,符合網際網路和消費品發展趨勢,談談我對日本的幾個觀察:1.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哲學在日本得到深刻的貫徹,其國民修養和自律精神在環境保護落實等諸多方面值得學習。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1880年代京都:失火前的金閣寺,古樸的八坂塔
    本圖集照片全部選自日本明治時代的攝影師小川真一所拍攝到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京都的畫面,所有黑白照片全部經過作者手工上色。還原了150多年前的彩色京都。為了配合照片進行說明,本圖集特別加入了日本京都旅遊導覽圖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