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郭慶華率領的團隊同中山大學、美國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科研人員開展合作,揭示了巨杉對氣溫上升背景下極端乾旱事件的響應機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生物地球科學》上。
研究人員利用Landsat系列衛星在1985年到2015年間的持續觀測數據分析發現,在極端乾旱的影響下,巨杉沒有發生大量死亡,但其含水量在此期間發生超過正常波動範圍4倍以上的下降,但因為森林管理政策的影響,同期的森林生物量反而得到上升。這意味著巨杉對有限的儲備水需求增加,進一步消耗地下水資源。
同時,研究人員還通過對比2個乾旱時間段內巨杉林的變化發現,溫度上升會加劇乾旱對於巨杉的脅迫。這是因為當地處於地中海氣候,夏季降水較少,植被水源主要依賴於冰雪融水,而氣溫上升則會提前冰雪融化的時間,減少巨杉林的可用水資源。這將導致低海拔區域的巨杉林更加受乾旱脅迫的影響。
該成果對於深入了解巨杉生存環境、制定相關森林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義,相繼被《紐約時報》、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等國際媒體報導。
據了解,巨杉是地球上現存最為古老、壽命最長、體積最為龐大的物種之一,其樹高可達近百米,直徑超過10米,其自然分布目前集中在美國內華達山脈西麓約150平方公裡的區域。近30年來,內華達山脈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氣溫上升和頻繁的極度乾旱事件,給當地生態系統特別是巨杉的生存帶來了巨大挑戰。丁佳
[責任編輯:趙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