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發展在唐宋時期最為鼎盛,出現了無數名流千古的詩人和他們留存下來的詩作。在明清時期,詩詞逐漸衰落。
尤其到了清代,更是沒落。但也出現了如納蘭容若、黃景仁這樣的詩人,可惜後者遠沒有前者所為人熟悉。
今日小覓分享:
綺懷(其十五)
—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譯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簫,那伊人所在的紅牆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為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整整一夜呢?
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
回想起她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可嘆我手中的這杯酒竟已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
黃景仁,字仲則。他與納蘭容若一樣,在那個詩詞衰落的年代,創造出無數獨特而又直面靈魂的、嘔心瀝血的詩詞。
雖然兩人出身相差很大,納蘭出身富貴,黃景仁家境貧寒,且自幼喪父,孤苦無依,但兩人卻有著極為相似的命運。
兩人都有著帥氣的長相和滿腹的才華,但可能是天妒英才,兩人都在大好年華與世長辭,黃景仁享年35歲,納蘭更是在31歲就去世了。
黃景仁有著才能卓越、才情出眾,但是卻因為不肯向汙濁的現實低頭,所以一生囿於場務,八次鄉試都沒考中舉人,只得投身幕府,以此謀生。
黃景仁孤傲的個性和純真的心靈,使他無法在這個異族入侵、文學衰微的時代中前行,所以他一生貧病交加,最後在外出謀生時,因病去世。
後來還是他的人生知己洪亮吉,接連四日,晝夜不停,夜行七百裡,為他扶靈回鄉。這種對現實和命運的悲嘆,是仲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黃仲則生命中還有一件不能承受之重的事,就是他悲傷的初戀。
黃仲則17歲時離家求學,住在姑母的家裡,與小兩歲的表妹在相處中產生了感情,兩人立下山盟海誓,私定了終身。
後來黃仲則外出參加科考,不得不與表妹暫時分別。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分別後,姑母將表妹送入了杭州觀察使府中做歌妓,且為她許了人家。
年輕的仲則面對這樣的命運,只能寫下一首首纏綿悱惻的詩詞來懷念他們曾經深情的歲月。26歲時,他聽聞表妹嫁於人夫後,已育有一子。
傷懷中,他模仿李商隱的《無題》詩,寫下十六首《綺懷》詩,今天這首就是其中的第十五首,也是世所公認的對應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的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