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老人成了網紅:翻譯六十年 錢鍾書曾教他英文

2021-01-19 鳳凰江蘇

央視《朗讀者》首期節目播出後,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登上微博熱搜。許淵衝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4年8月2日,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他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2007年,許淵衝做完癌症手術後,醫生說他最多還能活7年。2014年,在醫生宣布的這個「大限」之期,老先生只是笑笑,「我還想再活7年」。

許淵衝

許淵衝在《朗讀者》現場。

錢鍾書教他英語

楊振寧和他同窗

許淵衝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就讀於江西第二中學,日本侵華,南昌動蕩,江西第二中學南遷至贛江之畔的清江縣永泰鎮。

許淵衝記得,考大學時的英語作文題目是《團結就是力量》。他用比喻開始,說一支箭容易折斷,一束箭就堅不可摧,如果中國四萬萬同胞團結一心,全民抗戰,國家就不會被日本鯨吞蠶食。結果,他的英文得了85分,順利考取了西南聯大外文系。

給許淵衝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任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主任的朱自清。1938年的大一國文課上,他曾聽朱自清講過《古詩十九首》。他記得朱自清講《行行重行行》時說「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是說物尚有情,何況於人,是哀念遊子漂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鄉。

在許淵衝記憶中,錢鍾書給他上課時才28歲,戴一副黑色大眼鏡,手拿著線裝書和洋裝書,還常常身穿一套咖啡色西裝,有時也會換上一身藏青色禮服。在1939年3月31日給他們上第一課的時候,錢鍾書一口牛津英語,要他們學習標準的倫敦語音。

2014年,93歲高齡的許淵衝獲得了國際文學翻譯領域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他成為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洲翻譯家。許淵衝領獎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希季作為他的同學和多年好友也到場祝賀。

在西南聯大讀書時,許淵衝就和楊振寧成了好友。許淵衝回憶,1939年1月4日,大一英文課時,他右邊一個同學眉清目秀,臉頰白裡透紅,眉宇間流露出一股英氣,眼睛裡閃爍出鋒芒。一問姓名,才知道他叫楊振寧,剛16歲,比許淵衝還小一歲。

許淵衝說,大一英文老師葉公超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高,分數給得很緊。一個小時考50個詞彙,造五個句子,答五個問題,還要寫一篇英文短文。楊振寧考第一,得了80分,他考第二,得了79分。而楊振寧的物理考了100分,微積分99分,是全校成績最好的學生。

為愛情開始翻譯

留學歸來當教授

徐志摩去世後,林徽因為徐志摩寫了一首輓詩《別丟掉》。許淵衝回憶,1939年4月,他把林徽因的《別丟掉》譯成英文,那是他翻譯的第一首新詩,後來登在了《文學翻譯報》上。

在央視《朗讀者》現場,許淵衝向主持人董卿以及現場觀眾回憶了翻譯《別丟掉》的緣由,說是喜歡上了女同學林同端。

許淵衝在1940年9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那天上午他在就讀的西南聯大開座談會,討論愛的真諦。

他記得同學林同端在發言時說,「愛情包含佔有欲,喜歡不一定要佔有」。當天晚上開營火舞會,許淵衝還找林同端跳了方舞和圓舞。

舞會後,月色很亮,林同端和幾個女同學到湖濱去玩,許淵衝也跟著去了。許淵衝回憶,雨後小路很滑,他伸手去扶林同端,林同端把手給了他,他們就這樣一步步走下山。許淵衝稱,真希望這條路永遠走不到頭,真希望樹枝纏住明月,真希望時間永遠停在那裡,因為這是他最難忘的一夜。

後來,林同端嫁給了傑出的美籍華人科學家、著名流體力學專家李耀滋。在《朗讀者》節目上,許淵衝樂呵呵地說,離別50年後,他獲獎的消息見諸報端後,被身在臺灣的林同端看到了,給他回了信。許淵衝說,二人回憶往事,想起當年還是很美。中美建交後,林同端從美國回來,還給許淵衝送了一本她翻譯的《周恩來詩選》。

1948年6月8日,許淵衝登上了出國留學的郵輪,前往法國巴黎大學。在這裡,他接觸到了大量的法國文學和英國文學。1950年回國後,許淵衝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1958年開始把毛澤東詩詞譯成英文法文,他是有史以來將中國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1983年起,許淵衝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1991年退休,退休前出版中英法文著譯20部,退休後又出版100多部。

狂而不妄真性情

被評翻譯界國寶

許淵衝年輕時因嗓門大被人稱作「許大炮」,「我就是說話沒顧忌,孫中山不也叫孫大炮嗎?」他對這個外號不以為然,「我倒覺得這是提醒我不要亂說話,但敢說話還是好的!」

「他這心直口快,把人都給得罪光了。」許淵衝的夫人照君評價說,「他不要權,一個非常直、非常質樸、非常真情的人……他往往有什麼說什麼,有時候情緒來了,說的比自己想的還要過分。」

「敢說話」三個字,沒給他少惹禍。上世紀50年代的政治運動中,許淵衝在北京兩所外國語學院教書。

他當時提了三條意見:一說毛澤東思想是應該發展的;二說史達林肅反殺害好人太多;三說「共產主義」翻譯錯了,原文沒有「產」字。

幸虧當時的領導認為他說的都是「學術問題」,沒有給他戴頂「右派」帽子。但從那以後,許淵衝就再沒擺脫過「狂妄自大」、「學霸」諸如此類的評價。

可許淵衝覺得自己狂而不妄。他引用孔子的話來解釋,「狂者進取」。他覺得,「我們中國人,就應該自信,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自豪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後」是他的人生信條。這句話寫在他書房的臥榻橫幅上。

許淵衝對中國文化的自信,絕不亞於對自己的信心。「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獨一無二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我們中國文化正在走向復興,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始終覺得,中國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他說。

中國譯協原副主席李亞舒說,許淵衝在翻譯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創新,能夠把中國文化內涵翻譯出來,特別是體現在詩歌翻譯中。「許淵衝是我國的財富,是國寶級的翻譯大師。」李亞舒評價。

愛吃漢堡和可樂

10年前戰勝癌症

 

許淵衝與夫人照君。   

許淵衝翻譯的作品從《詩經》、《楚辭》到《毛澤東詩詞》,從《李白詩選》到宋詞元曲,再加上《包法利夫人》等文學名著,共有150多部。

70歲從北大退休,他的譯作從當時的20本,猛增到現在的150餘本。這些各色各樣的書,整齊地擺在他屋子裡曾花15塊錢買的舊書架上。

在夫人照君看來,許淵衝這些年來一直過著西半球的生活。每天要在電腦前工作到深夜兩三點。寫累了,老爺子就靠在工作室的一條窄窄的長沙發上歇歇。

「我有時候看他晚上睡得這麼晚,會去看看他還有出氣兒沒有,是不是心臟停止跳動了?」照君對這種擔心習以為常,「這麼大年歲了,這麼個工作量,你想想看。」

「先生」是照君常用的對許淵衝的稱呼,有時說到興頭上,才忍不住冒出一句「這個傻老頭子」。很多時候,在妻子眼裡,這個「傻老頭兒」就是個「老小孩兒」。每當老先生拗勁兒上來,他老伴也無可奈何。

「他愛吃個方便麵!我說這東西不好,他就說『我就要吃!』」照君模仿起許淵衝的口氣道。除此之外,這個生於民國早年的老人,對漢堡包和可樂情有獨鍾。

在北大暢春園幾十平方米的家裡,這對夫妻度過了30多個春秋。屋子裡裝修簡單,略有些昏暗,窗臺下的牆皮已經開始褪色剝落。兩人的結婚照,放在相冊首頁,結婚照片上,許淵衝風華正茂,照君皓齒明眸。「許先生很愛美的,唯美主義,他的整個的文學,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夫人照君平靜地說,「我天生地喜歡美,天生地追求知識,不喜歡當官,所以找到我先生。」

2007年,許淵衝做了癌症手術,腸子被切掉一部分,動完手術後,醫生說他最多活7年,2014年「大限」之時,許淵衝只是笑笑,「我還想再活7年」。

綜合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報導

相關焦點

  • 他是錢鍾書的愛徒,也是楊振寧的同學,他創立了「三美」翻譯理論
    1921年10月,許淵衝出生在江西省的南昌市。抗戰時期,他是西南聯大1937級外文系畢業生。大學期間,他是錢鍾書的愛徒,而且還是楊振寧的同學。年少時期,他激情飛揚、嫉惡如仇、耿直狂狷。而到了耄耋之年的他,仍然自信直言、樂觀勇敢。
  • 錢鍾書的英文信函
    1970年冬,下放河南息縣勞動鍛鍊,在那段時間跟錢鍾書有過一段交往。此信寫於1971年5月。[2] a joyful surprise: 又驚又喜。英語的短語,譯成漢語時往往變成動詞短語。[3] flannel: 花言巧語。此信中用雙引號有兩處。第一處有「所謂的」的意思,注8為第二處,意指原詞。[4] 這是一個複雜句,但並不難分析。
  • 錢鍾書為何沒被打成右派?
    謠言傳說共產黨要『殺四十五歲以上的知識分子』,憑常情可以否定,或只算我們『短命死矣』,不願離開父母之邦。這是實話實說。」「我們發現新中國並不像反蘇小說中所說的。我們既然只求『坐冷板』,端上『金銀飯碗』生活無憂,有書可讀,還要求什麼呢?」1949年8月26日,錢鍾書從上海抵達清華。工作一年後,在清華同學喬冠華的介紹下,他被調往翻譯《毛選》委員會工作。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解說】他著作等身,98歲高齡仍堅持翻譯。  【同期】一生使中國的美,變為世界的美。使西方的美,變成中國的美,而這樣使人類思想文化前進,這就我所做的。  【解說】抗戰期間,他曾就讀西南聯大,與楊振寧是校友,也是同窗。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走紅:用一生捍衛譯文裡的美
    徐俊雄攝  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身著西服,仰靠在家裡最時髦的家具——一把米色仿皮搖椅上睡著了。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半小時,他語音高亢地連續「喊」話,實在是太累了。  央視《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後,許淵衝迅速走紅。他在海外的朋友紛紛發來祝賀郵件,出版社紛至沓來要給他出書,這兩天他腳步匆匆趕回故裡南昌,修家譜、做演講,忙得不得了。
  • 這家副食店在鼓樓大街開了六十多年,現在成了「網紅」
    鼓樓大街東側,藏著一家「網紅」國營副食店。和大多數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的副食店不同,走過了六十多年風雨的趙府街副食店,憑藉地道的老味道和幾十年前的老物件吸引了不少顧客「打卡」。他左瞅瞅,右看看,摩挲著手出神,遲遲沒有離開,「到了這歲數了,戀舊。」劉大爺說。1987年,李瑞生來到店裡,33年過去了,一頭白髮的李瑞生還在守著老人們的念想。李瑞生回憶,這家店1956年就有了,比他還大3歲。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兒曾是附近街坊們購買油鹽醬醋的唯一去處。
  • 楊絳仙逝,享年105歲丨她送給年輕人的12句話,值得一讀再讀!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楊絳先生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錢鍾書夫人。
  • 這麼牛的翻譯大師 自揭英語曾不及格(圖)
    翻譯大師高一英語曾不及格    1932年,許淵衝11歲,他第一次走進南昌二中。「我在二中讀書的時候,不是最好的學生,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講座剛開始,許淵衝用幾句話就拉近了和學生們的距離。    回憶起學習英文的經歷,許淵衝說:「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英文,但學得不好。
  • 錢鍾書誕辰110年,為他闢3個謠:牛人被曲解,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其實在艾朗諾請求授權翻譯《管錐編》時,錢鍾書以自己的方式勸退過他,而且勸退的方式充滿了錢式幽默的味道。他先是很客氣的說道:《管錐編》是一部鬆弛、不成型的龐然大物。能有一位成熟的學者肯翻譯它,是自己的榮譽。
  • 許淵衝:從飛虎隊走出的翻譯大家
    93歲,許淵衝獲得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北極光」獎,成為該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94歲,他被國家文化部推選為2015年「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95歲,他熱衷翻譯幾千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集。
  • 夏志清憶錢鍾書在哥大:洋同事嘆生平未聽過這樣漂亮的英文
    錢囑我寄書,我五六種中英著作,航寄郵費太貴,再加上除了《中國古典小說》英文本外,大半書寄去不一定能收到,反正他人即要來美國了,面呈較妥,決定先寫封郵簡給他。同前輩學人通信,對我來說,是樁很頭痛的事,自己文言根底不夠深厚,寫白話信似不夠尊敬,如給錢先生寫封英文信,雖然措辭可以比較大方,也好像有些「班門弄斧」。1951年,我同胡適之先生寫封信,想了半天還是覺得打封英文信比較大方,結果他老人家置之不理。
  • 她17歲就在慈禧身邊當翻譯,還曾教光緒帝英文,因車禍慘死在美國
    她是慈禧身邊的美女翻譯,還曾當過光緒帝的老師。慈禧非常喜歡她,並封她為郡主。慈禧死後,她怎麼樣了?1886年,裕德齡出生在武昌,正白旗人。其父親是清朝的貴族兼外交官,她在家中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三。童年和青少年,她是在荊州和沙市度過的。
  • 錢鍾書和楊絳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愛情,說了很多動人的情話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錢鍾書和楊絳一生就只有一個女兒,楊絳說:「因為他不想讓我再受生孩子的苦。」但是最令世人感動的莫過於這一句「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已累計發行七十餘萬冊;她寫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最值得稱讚的是她活了一百零五歲,九十歲高齡的時候寫了一本《我們仨》,發行一百多萬冊,這本書在2003年曾被評為「十大好書第一名」。這就是楊絳,錢鍾書口中最才的女。至於說「最賢的妻」,讀過《我們仨》的人都知道,楊絳和錢鍾書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婚姻生活怎麼樣。
  • 致力翻譯英文聖經
    一方面他極其細心地和滿有愛心地牧養群羊;而他在教堂的講道更使他成為歷史上聞名的布道家之—。另一方面,他在幾位同工的幫助下,在不受到外界幹預的情況下,完成了英語聖經的翻譯工作。整本英語聖經在一三八二年告成。威克裡夫是把耶柔米的拉丁文聖經直接翻譯成英文聖經。有關耶柔米生平的部分,可參閱《奧古斯丁小傳》。
  • 浙江九旬老人寫了20年英文日記,50歲時聽收音機自學英語
    浙江九旬老人寫了20年英文日記,50歲時聽收音機自學英語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2016-08-1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
  • 當詩詞翻譯成英文,依然絕美無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7歲開始背唐詩,10歲開始學英文,可是你敢來翻譯唐詩宋詞嗎?別說話,先考考你,能不能猜到下面這首英文詩翻譯自哪首中文古詩?上面這首英文詩,詩詞君花了十分鐘才弄明白,原來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同屬語言的範疇,當詩詞譯成英文,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呢?說到翻譯詩詞,就不得不提翻譯界泰鬥許淵衝先生。
  • 「黃洋界上炮聲隆」被翻譯成「在黃色海洋的邊上響起了隆隆炮聲」
    從毛澤東的18首詩詞首次發表,葉君健主動提出翻譯成英文在《中國文學》上發表,並為此而奔走組織,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極其困難的處境中,葉君健仍舊一如既往,組織隨後的英文翻譯。終於使所有發表過的毛澤東詩詞首先有了中國正式的英文翻譯,並且成為轉而翻譯成所有其他外文的官方藍本。
  • 南昌人摘國際翻譯界最高獎 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是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領域的最高獎項,許淵衝是首位獲該獎的亞洲翻譯家,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國際翻譯界獲得最高獎的第一人。1999年,他還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記者了解到,這位傑出的翻譯家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曾在南昌實驗小學、南昌二中就讀,1938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
  • 他4歲閱讀量超百萬,她8歲能翻譯英文小說,小學霸是怎麼煉成的
    他4歲閱讀量超百萬,她8歲能翻譯英文小說,小學霸是怎麼煉成的大家都很清楚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關鍵的。自古就有這麼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兩個階段基本上決定了其未來將會如何。如果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不早點用心的話,以後想改變都很困難。
  • 楊絳先生享年105 花13年整理錢鍾書手稿 說:他準是又高興又得意
    錢鍾書楊絳夫婦步入晚年之後,也不得不面對生離死別的痛苦。1994年底,錢鍾書因為肺炎入院,不幸發現身上的惡性腫瘤,術後又發現了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後就一直住院治療,禍不單行,在兩年之後,兩個人唯一的女兒錢瑗被確診肺癌,楊絳先生強忍著悲痛,自己一個人獨自扛下所有,沒有告訴錢鍾書,當時楊絳先生已經是83歲高齡,面對錢鍾書,對女兒的並且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