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寫歷史方面是比較偷懶的,比如今天要說的孔雀皇朝,大約在公元前324年-約前188年之間。
而中國在寫歷史就比較勤快了,《左傳》了解一下,《左傳》的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其實,現在考古挖掘出來的甲骨文,還記載了商周時期的一些事情,比如商代的婦好,記錄就比較詳細了。
我們說回孔雀皇朝,這個階段大概是對應中國的秦漢時期,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這個紀年不是用大約的說法了,而是準確的記錄。
公元前327年,歷史上赫赫有名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幹掉了波斯帝國之後,侵入了印度西北部。
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的士兵們太想念家鄉了,於是亞歷山大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就在撤出印度的時候,亞歷山大掛了。
約在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剎帝利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的青年,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擊敗了西北印度的馬其頓人的部隊,宣布印度人的自由。
之後旃陀羅笈多率軍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的統治,掌握了政權,由於旃陀羅笈多的家族是養孔雀的家族,所以叫做:孔雀王朝。
無獨有偶,東方這邊的秦帝國是幫助周天子養馬的家族,也在差不多同一階段同一了中國。
並且,大家都是第一次。
孔雀皇朝在旃陀羅笈多的孫子阿育王手上,達到鼎盛時期,阿育王死後,孔雀皇朝滅亡,印度再次瓦解。
而東方的秦帝國,只是存在十多年時間,隨著秦始皇的死亡,帝國又開始陷入混戰。
幸好,在劉邦的帶領下,建立漢朝,中國又恢復統一的局面。
並且維持了近四百年階段,雖然中間王莽改制,有個小插曲。
但是中國的的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民心,千年不變,至今都用漢族漢地來代稱中國。
相對而言,印度的種姓階層也很混亂,宗教信仰也很混亂,歷史也很混亂,而這邊的中國,條理性就好很多。
這是對比孔雀皇朝時期,中國和印度,對比出來的印象。
歡迎關注謙濟堂創作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