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和大秦帝國,是公元前3世紀亞洲大陸兩大強盛的帝國。一個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一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巧合的是,兩大帝國竟然出現了一定的時間重合,所以兩大帝國便有了可以較量的機會。那麼孔雀王朝和大秦帝國哪個更強一些呢?
從時間上看,孔雀帝國形成的更早。孔雀王朝形成於約公元前324年,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約前187年孔雀王朝滅亡,共持續了100多年。而秦帝國雖然出現時間早,但直到公元前221年才形成大一統帝國,秦帝國存在時間也僅僅十幾年。秦帝國稱霸東亞的時候,孔雀王朝實際上已經進入了衰退期。
從領土上看,孔雀王朝的領土面積包括印度半島大部分以及中亞的阿富汗等地,面積大致在400~500萬平方公裡之間,而秦帝國的面積340萬平方公裡。從領土上來看,孔雀王朝面積更大一些。從人口上看,孔雀王朝人口據說有5000萬,保守估計也在2600萬以上,而當時秦帝國人口在2500萬至3000萬之間,孔雀王朝人口在秦帝國之上。
從經濟上看,由於印度炎熱多雨的氣候和遼闊的耕地面積,印度的農業比秦帝國還要發達,糧食產量還要多。此外,孔雀王朝的手工業和商業也非常發達。從阿育王一聲令下,全國就建起了84000座佛塔來看,印度的經濟實力很強,起碼不比大秦帝國差。
從文化上看,孔雀王朝時期印度在文學、科技、宗教等方面都非常繁盛,尤其是形成了世界級宗教佛教。而中國經歷了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秦帝國的文化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在文化上秦帝國和印度各有千秋。
從軍事上看,經歷了幾百年混戰的秦帝國軍力強大,大秦帝國有軍隊近百萬,戰鬥器械精良,尤其是弓弩兵和騎兵天下無雙,連匈奴都讓其三分。不過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也不弱,有騎兵30萬、步兵60萬、戰象9000頭,秦國想贏也非常困難。
綜合來看,當時的孔雀王朝要比秦帝國略勝一籌,不過兩國差距不大,這一點我們應該承認,畢竟國際上都認為孔雀王朝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事實上,中國真正獨領風騷、領先世界是從漢代開始的,從漢代直到明末中國領先了世界長達2000年。
通過考古發掘的石器等文物,印度次大陸的原始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25萬年前,因此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人居住的地區之一。雖然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文明早已因其對文明的突出貢獻而得到認可,但印度往往被忽視,特別是在西方,儘管她的歷史和文化同樣富有。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地區,為考古學家和學者提供了最古老血統的最豐富的遺址。在人類遷移到歐洲地區之前的幾個世紀,海德堡人(現代智人的原始人類祖先之一)居住在印度次大陸。1907年在德國首次發現了海德堡人的存在證據,此後,進一步的發現已經在非洲建立了相當清晰的物種遷移模式。認識到他們在印度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該地區相當晚的考古興趣,雖然早在1842年就已知古城哈拉帕(Harappa)存在,但其考古學意義被忽略;後來的發掘,也與尋找印度偉大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所提到的可能遺址有關,而忽視了該地區更古老的過去的可能性。印度河流域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也就是距今約7000年前。僅舉Balathal村(拉賈斯坦邦的烏代布爾附近)的例子,它說明了印度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該村直到1962年才被發現,直到1990年才開始挖掘。2009年在該村發現的一具4000年歷史的骨骼,是印度最古老的麻風病證據。在此發現之前,麻風病被認為是一種更為年輕的疾病,被認為是從非洲傳到印度的某個地方,然後是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3年去世後,其軍隊從印度帶到歐洲的。現在人們了解到,全新世時期(1萬年前)印度正在進行重要的人類活動。過去50年在印度的考古發掘說明,需要對基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早期工作的許多歷史假設,進行審查和修訂。今天仍在實踐的印度吠陀(古梵文寫成的讚美詩、祈禱文和咒語等)傳統的起源,現在至少部分地與古代遺址(如巴拉塔爾)的土著居民吻合,而不是像往常聲稱的那樣,完全歸於雅利安人約公元前1500年的入侵。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分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大致相當於公元前5000-4000年(早期),公元前4000-2900年(中期),以及公元前2900-1900年(成熟期)。這個時期的城市建築,是按照基點來定位的,並且是用通常由窯燒的泥磚建造的。房屋配套有一個從前門開放的大型庭院,一個用於準備食物的廚房/工作室,以及較小的臥室。家庭活動似乎集中在房子的前面,特別是庭院,在這裡,與古羅馬、古埃及、古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景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