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之「孔雀」辨

2021-02-23 文明起源探索

公元前4世紀,印度北部出現了統一的「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前187年),乃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大帝國,但這個「孔雀」,是不是今天被定為印度國鳥的藍孔雀,是非常值得懷疑的。筆者以為,孔雀王朝之「孔雀」是苯教固有的戰神形象「瓊」鳥。

孔雀王朝開國君王名叫「旃陀羅·笈多」(公元前324—300年在位),出身於一個剎帝利家族,傳說這個家族「以飼養孔雀為業」,並以孔雀為姓氏,叫作「瑪雅」(Maurya)。這實在是一種訛傳,一個歷史的誤會!

古印度的「剎帝利」種姓,是一種以徵戰為生的軍事貴族。印度史學家皆認為,剎帝利不是土生土長的族類,全都來自亞洲內陸高原,主要是今天的中國地區,如此,他們到哪裡去飼養孔雀並以此為業?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中亞草原上都不產孔雀!

印度古文明的起源,與華夏文明起源有諸多相似性,不僅規律相同,情景也大同小異,就是亞洲內陸高原深處的遊獵民不斷地遷徙南下,侵入宜於耕作而人口眾多的平原河谷地區,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奴隸制王國,印度古文明也是這樣通過層層積澱而後形成。

王族的姓氏「瑪雅」(Maurya)放到古羌藏語裡,就是「神犛牛」的意思(古藏語把野犛牛叫作「ya」),也是戰神的形象,但不是指瓊鳥。

特別要注意這個「瑪」(藏文 སྨར། smar 讀作「司馬」),本義是「紅色戰神」。古代西藏阿里地區,安多及多康區,都叫「瑪域」,意為「紅色戰神之地」。黃河也叫「瑪曲」,意為「戰神之河」。

瓊鳥古藏語也叫「瑪雀」(རྨ་བྱ་  ),字面含義就是「紅色戰神之鳥」。安多藏語叫作「瑪夏」,含義是相通的。也叫「家雀」(རྒྱ་བྱ་ jia qia),意為「王鳥」。此外苯教還有「中央孔雀明王」(རྨ་བྱ་ཆེན་པོ་)的概念,是為「眾戰神之主」。

這個「瑪」是古代羌藏類遊牧民族的一個普遍性自稱,至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裡,羌族人還自稱「瑪」人,據記載民國之前,那裡的羌族人還說古老的「瑪語」,而阿壩黑水的藏族也說這種語言。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孔雀王朝「瑪雅」(Maurya)之「瑪」從何而來。

西藏阿里普蘭縣境內,至今還有「孔雀河」,地人叫「馬甲藏布」,這也說明此「馬甲」特指瓊鳥,而不是指能開屏的孔雀,孔雀在那裡根本就無法成活。

 

 

西藏西部日土塔康巴發現的遠古瓊鳥巖畫,「馬甲」是也。

 

 

日土塔康巴巖畫中的鳥頭神,駕著虎狼狀的「域拉」(土地神)在空中飛行,下面有成排的巫師在隆重獻祭。

 

這個「孔雀」梵語叫「瑪禹」(mayur或mayura,後綴的a不發音),放在藏語裡就是「瑪王」的意思,印地語叫「茂」(mor),古羌語是「虎」的讀音(貓)。

孔雀王朝的都城是「華氏城」,這說明,「華」的稱謂也被他們帶到了印度次大陸。古代烏斯藏有一個古稱叫「華藏」。

開國君王的名號,旃陀羅之「旃」(zhān),不過是贊普之「贊」的注音異寫,後綴「陀」意為「最大」(定語後置),又後綴「羅」是尊稱讀法,而「笈多」是「天箭」的意思,部族首領以「箭」自稱是古代阿爾泰遊牧民族的一個共同特徵。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達到鼎盛,這個「阿育」之號,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眼熟的,與夏「禹」是同一個名號。阿育王去世後孔雀帝國馬上分裂而後消失了。

作為世襲軍事貴族「剎帝利」,不可能以飼養孔雀為業,只是因為歷史太過久遠,口口相傳的歷史會變得虛幻起來,最後就變成了只生活在熱帶雨林中,能開屏的孔雀。

瓊鳥異化成孔雀的情形,不僅發生在印度,也發生在中國,例如,漢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詩以「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開頭,借用的是商周時代宮廷樂府的題目,這個「孔雀」指小吏焦仲卿和他的愛妻,最後都成了殉情的鴛鴦鳥,這篇哀怨詩篇以「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結束。這些,皆因為漢文化中的苯教底色是在慢慢消退、淡化的,人們自覺不自覺地,要把神鳥往華麗動人的孔雀身上靠。其實,自然界中的孔雀,習性與雞、雉類同,膽小,可以從樹上一躍而下,但不會遠飛。

歷史上,只有「瓊」鳥在不斷地「東南飛」,這從遙遠的史前時代就開始了,原本居於西北遙遠之地的古羌藏類遊牧民族,一批又一批向中國東南方遷徙,是華夏文明起源過程中的固有場景和規律性現象!

 

青海吐蕃王墓中出土的銀質鎏金孔雀,帶點波斯風格,純粹的華夏禮器上是絕對不會出現花草的。

孔雀之「孔」就來自古羌藏語「虎」的讀音「kong」(恐),因此就是「虎雀」,是戰神之象,只是後來被挪作它用了。

 

相關焦點

  • 追溯曾經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徵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其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王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
  • 孔雀王朝——印度的第一帝國(一)
    這位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聞名的君主,正是印度歷史上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而孔雀王朝本身的魅力,不僅在於其疆域廣闊或宗教多元,還在於其治國理政的實踐,為印度歷史提供了另一種實行秦政的可能性。然而,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孔雀王朝式微後的印度,最終沒有走上中國自戰國以後的中央集權道路。另一個更晚一些也小得多的樣本是古代日本,也是在學習中國那一套破產後,到了1868年以後才開始中央集權。
  • 歷史上的大帝國:印度第一帝國(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第一次基本統一了印度次大陸,因此被部分學者冠名為「印度第一帝國」,其極盛時期的版圖達50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40%。1 建立與極盛公元前321年,旃陀羅笈多·孔雀(月護王)在考底利耶的協助下,攻克了摩揭陀難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繼承其恆河流域的領土,建立了孔雀王朝。
  • 孔雀分幾種,如何辨雌雄?我國也有孔雀,被稱為「龍鳥」
    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關於孔雀傳說的相關影視劇,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小時候看《西遊記續集》--遇仙孔雀臺,劇中孔雀被描述為鳳凰所生,還有著佛母的說法。雖然只是內容是虛構的,但還是讓那時的我對孔雀充滿了好奇。
  • 【簡明印度史】極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
    亞歷山大他打斷了印度的第一個強盛王朝——難陀王朝的發展,留下了一片巨大的政治真空。因為,他徵服西北印的時候就摧毀了當時西北印度亂七八糟的一堆小國,這樣就為印度的大一統和孔雀王朝的建立提供了條件。孔雀王朝的創始人叫旃陀羅笈多。在佛經裡,漢譯叫作月護王。他出身很貧困——吠舍,甚至可能都不光是吠舍,他很可能是首陀羅。
  • 鼎盛時期的孔雀王朝和大秦帝國哪個更勝一籌?
    從時間上看,孔雀帝國形成的更早。孔雀王朝形成於約公元前324年,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約前187年孔雀王朝滅亡,共持續了100多年。從領土上看,孔雀王朝的領土面積包括印度半島大部分以及中亞的阿富汗等地,面積大致在400~500萬平方公裡之間,而秦帝國的面積340萬平方公裡。
  • 【古印度列國志】孔雀王朝(三):阿育王1
    孔雀王朝(三):阿育王1 5.阿育王阿輸迦·孔雀(梵語:अशोकमौर्य,IAST:Aśoka Maurya,約公元前304年-
  • 三亞南山寺的那些事:佛教與孔雀
    走獸以麒(雄)、麟(雌)為之長,飛禽以鳳(雄)、凰(雌)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孔雀曾將我吸入腹中」……為什麼佛教會有許多關於孔雀的傳說?另外還有用孔雀羽製成的法器……?傳說畢竟是傳說,現實中到底孔雀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呢?孔雀屬有兩個種!
  • 七種武器之《孔雀翎》:天下第一高手,為何還是敵不過孔雀翎?
    《長生劍》的故事就是孔雀翎引出來的,《天涯明月刀》的故事也是《孔雀翎》的續集,故事是跟著《孔雀翎》走的。孔雀翎是古龍筆下僅次於小李飛刀的無敵存在,天下暗器三百六十餘種,最可怕最恐怖威力最強的就是孔雀翎。孔雀山莊憑藉孔雀翎,在江湖屹立四百餘年而不倒。孔雀翎跟小李飛刀一樣,看似很普通,構造很簡單,但打造極難。
  • 印度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時代,孔雀王朝和莫臥兒帝國誰更強?
    在印度歷史上,孔雀王朝和莫臥兒帝國都曾是印度歷史輝煌的一部分。不過這兩個都處於不同的時代,且相隔甚遠。既然要比孔雀王朝和莫臥兒帝國誰更強大。我們就拿兩個大帝國在當時世界各領域的分量做個對比。
  • 古希臘與古印度文明的碰撞,塞琉古-孔雀戰爭
    它開始於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試圖奪回被孔雀帝國的旃陀羅笈多·孔雀(Chandragupta Maurya)佔領的馬其頓帝國的印度總督區。 戰爭結束後,雙方達成和解,將印度河流域地區和部分阿富汗地區併入孔雀王朝,旃陀羅笈多獲得了他所尋求的地區的控制權,並在兩個大國之間建立了聯姻關係。
  • 葉羅麗:鏡孔雀還會出現嗎?如果孔雀拿回鏡之力,雙孔雀可能並存
    葉羅麗第八季正在熱播中,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鏡孔雀和孔雀。鏡孔雀是孔雀的鏡像,她和孔雀本尊比起來,外形更加嫵媚。鏡孔雀是從曼多拉的鏡子中誕生的,她是鏡之力的產物。很多人在看到鏡孔雀和孔雀的比拼後,都感到很新奇。
  • 孔雀,被譽為百鳥之王
    孔雀,鳥綱,雞形目,雉科。世界上已定名的孔雀僅有兩種:藍孔雀(印度孔雀)、綠孔雀(爪哇孔雀)。白孔雀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藍孔雀的變異品種,數量稀少。綠孔雀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南部,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孔雀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沿海地區。雖然現在動物園基本都有孔雀入駐,但是我們對孔雀了解甚淺,事實上,他才是我們最需要發掘的"寶藏男孩"啊!
  • 孔雀公主為孔雀大明王后代,金翅大鵬鳥為其祖宗,竟想娶孔雀公主
    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 麒麟為之長,飛禽以 鳳凰為之長。那 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 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裡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 古代名畫之孔雀開屏圖——郎世寧所繪《孔雀開屏圖》金銀紀念幣鑑賞
    孔雀自古以來在中國人心目中都是吉祥如意的化身,被譽為「百鳥之王」。
  • 百鳥之王孔雀飛
    百鳥之王孔雀,不但在開屏時顯得雍容華貴,飛起來也是那麼優雅大方……(溫馨提示:文末有孔雀飛翔的優雅視頻)
  • 略述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形成及其特點
    )摘要:孔雀王朝阿育王執政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國教和文化代表,同時也開創了佛教造像藝術的領域,尤其是石雕石刻和佛塔建築藝術先河。二、孔雀王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形成背景孔雀王朝時期(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世紀)出現了象徵佛教內容的石刻雕像,被稱之為古印度無佛像的象徵期。佛教被阿育王定為印度大部分地區的正統宗教,佛教的教義理論、僧伽組織、儀軌制度、神祇體系、文化習俗等不僅得到豐富和發展,而且佛教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文化體系。
  • 孔雀王朝的人口在月護王統治末年(前298年)達到1870萬人,在阿育王統治中期(公元前250年)達2650萬人
    從旃陀羅笈多至阿育王,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孔雀帝國至此達到了極盛階段。在阿育王死後不久,孔雀王朝王權衰落,印度重新分裂為許多國家。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布裡哈德拉塔在閱兵時被大臣普希亞密特拉·巽伽所殺,孔雀王朝正式結束。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幹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
  • 誰畫的孔雀圖值得收藏 孔雀國畫的風水寓意詳解
    自古以來,孔雀就有文禽之美譽,作為百鳥之王,孔雀的體態優美,內涵寓意也非常美好。雄雀的尾長三尺,如同流淌的瀑布般光彩耀人、娉婷悅目、美不盡言。許多畫家都喜歡畫孔雀,因此也產生了許多傳世佳作國畫孔雀作品,時至今日,國畫孔雀依然是人們創作的經典題材之一,許多名家在國畫孔雀的創作上佳作迭出,國畫大師、工筆重彩傳人——王一容就是其中之一。
  • 科普:在動物園看到孔雀,怎麼樣才能讓孔雀開屏?
    凡是到過動物園遊玩的人,都會被雄孔雀的漂亮羽毛所吸引著,特別是孔雀正在開屏的時候。 你看,當它豎起了那金光燦爛的尾屏,昂首闊步地走著的時候,不是更加吸引遊人的注意嗎! 孔雀為什麼會 開屏呢? 有人說孔雀開屏是與人 「比美」,這個答案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