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遠動綜合了體力和腦力的較量,而桌球拍是該項運動最重要的工具,對其的選擇和使用都是一門學問。
其實除了目前最常見的直橫之分之外還有日式直板(單檜)、槍柄拍及異形拍。當然目前主流的底板選擇也就直拍CS(中式直板)和橫拍FL(葫蘆柄)ST(細直柄)。
本人最初接觸桌球時毫無疑問上手的就是直拍,橫拍極為稀有(那時稱橫拍為日本式,隱有歧視意),後來練弧圈球久無進展果斷直改橫,最近又偶爾直拍練手,故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先說說目前比賽主用的橫拍,不談材質品牌型號選用,只說握拍方式。
橫握拍有深握與淺握,本人橫拍握法應該歸類淺握法(有球友說是深握),拇指緊扣拍肩(發力支點不能鬆勁),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曲環拍柄(不宜過死過緊,葫蘆柄握感最佳),反手食指伸直環扣拍肩(支點之二,宜松不宜緊),虎口自然環貼(一定不要卡緊,否則正反轉換不靈)。
正手處理球時握拍稍放鬆,拇指上頂食指下壓;反手處理球時,拇指下壓食指上頂。
個人感覺橫拍握法一定不能太死,手腕不能僵,要根據來球適時調整板型,要「活」一點。
雖然橫拍是當前主流,筆者還是覺得直拍才能體現桌球的魅力,直拍的靈巧是天然的如同中國人用筷子一般(橫拍握法確實像用刀叉),直拍能打的有靈魂,而不是簡單的拼體力。筆者也實驗了直拍的兩種握法。
一·主流直板橫打的握法
正手大拇指緊挨拍柄緊壓拍肩,食指環扣深握,反手三指伸直支撐拍面(最好三指緊挨,留出更大的膠面範圍),拇指和食指稍放鬆來調整正反面。
好處是反手拉打很自然,和橫拍反手差不多;缺點是犧牲了正手的推擋技術,幾乎無法推擋,只能靠反面刮或者擠來處理小球,正手最多使用切削手法,拉衝中遠臺發力相對充分些,但是挑打,託,搓等細微動作不大舒服,控制能力相對弱一點。
個人總覺得失去了推擋技術的直拍如同缺失了靈氣!橫打再怎麼側拐還是沒有橫板爆衝。
二· 許多球場「鐵搓黨」練不成直拍橫打,他們完全靠單面打法照樣能取得勝利。他們的握法,要麼拇指食指緊壓深扣拍肩(或者兩指環扣拍肩),要麼兩指淺扣拍柄(甚至有人吊著拍打),但反手都差不多握法,中指無名指小指呈半握拳,第一節指關節緊頂拍面。
這樣執拍,正手的推擋技術是相當穩定的,等待時機再側身搶打搶拉是傳統快攻的拿手好戲。但是大球時代,速度旋轉降低的後果是更多比拼反手,這樣完全沒有反手對我進攻是很被動很吃虧的。
三·本人綜合自己的打法,既不想放棄推擋,又要運用上橫打技術,參考網上握法自己實驗出的一種握法:
正手和直拍橫打握法一樣,只是食指更放鬆。反手三指不再緊貼拍面,而是半彎曲,中指指腹緊壓拍面,其他二指自然放鬆依次挨著指關節支撐拍面(都是指腹指尖貼面)。
這樣握法推擋拉打轉換很流暢,反手橫打反撕反拉過渡也不難,缺點是反面的摩擦面積相對小了點,不容易撞擊,對手感要求更高。
其實各種握法沒有高低之分,各有優缺點,適合你的發力方式,攻防轉換不彆扭的握法基本都沒多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