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會議」——兩千年前一場唇槍舌劍的大辯論

2020-12-27 騰訊網

《漢書·食貨志》載:「昭帝即位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

漢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

這一年,執政大臣霍光以皇帝陛下的名義,召集了數十名文學賢良之士,對政府現行的鹽鐵酒專賣、平準、均輸等政策,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辯論,史稱鹽鐵會議。

這場辯論並非空穴來風。它是武帝一朝,在經濟領域積壓的各項弊病的直觀表現。

漢昭帝以衝齡踐祚,威福之柄權落入大臣之手。隨之而來的,是統治階級內部嚴重的政策分裂與對抗。

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亦怨恨(霍)光……(霍)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漢書·霍光傳》

霍光的理想政策,是「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等與民修養之治。但另一輔臣桑弘羊卻對此無動於衷,桑弘羊還是一味的想要加重口賦。屯田輪臺。

在漢昭帝時期的政局中,御史大夫桑弘羊無疑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霍光的政策,桑弘羊必然是反對的。他依舊堅持加重口賦、屯田輪臺的主張。所以漢書上說「皆數以邪枉幹輔政」。

政局的分裂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在時代的背景下,鹽鐵會議應運而生。

古人以農為本,以商為末。故而秦漢時期提倡的「重本抑末」,便是所謂的「重農抑商」。

《史記》中說,漢朝初立時,百業凋敝,一片荒蕪。「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

即便是國家困難到了這樣的地步,依舊有「不軌逐利之民」囤積居奇以操縱物價。

於是從高祖開始,便定下了抑商的國策,一直延續到武帝,聽取桑弘羊的建議,開始施行鹽鐵酒專賣,使得當時無數大商人破產。

鹽鐵專營在當時即解決了年年徵戰的漢政府的財政危機,亦滿足了窮奢極欲的漢武帝的個人開支。然而,經營鹽鐵的官商們卻執國家之柄,「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商人們賺不到鹽鐵的錢,百姓們得到的卻是破鐵苦鹽。

朝廷的這種做法,的確是「與民爭利」。

到了昭帝時期,朝廷的威福權柄落到了霍光的手上。他想按武帝「罪己詔」中說的那樣「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

但政見相左的桑弘羊等人卻不肯讓步,因而鹽鐵會議上,持罷免鹽鐵酒榷的賢良文學受到了霍光的青睞。

事實也證明,後面所施行的種種措施,都是按照賢良文學的安民之思想,這才誕生了昭宣中興。

相關焦點

  • 西漢鹽鐵會議:一場決定中華帝國兩千年治國方略的論戰
    大家還記得中學歷史課本裡的鹽鐵會議麼——西漢財政大臣桑弘羊,與以儒家學者組成的文學賢良,在朝廷上進行一場治國方略的爭辯。 鹽鐵會議上的「文學」,就是從函谷關以東各郡國的儒家知識分子裡選出來的。
  • 《鹽鐵論》:西漢關於「國進民退」的大辯論,秦制下無解的鐘擺
    譚嗣同說,「兩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如果你想了解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運行的秘密,有兩本書必看不可,那就是《商君書》和《鹽鐵論》。關於《商君書》,我在《商鞅變法的真相》系列中,已經講過,今天來聊聊《鹽鐵論》。鹽鐵論涉及到的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鹽鐵論》信息摘抄
    書中記述了當時對漢昭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一場大辯論。鹽鐵論爭論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導的國營壟斷和自由經濟之爭論,為當今的中國很有借鑑作用。《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一本政論性散文集。由西漢桓寬所著。西漢後期政論文集。原為漢昭帝時鹽鐵會議的文獻,後經桓寬整理而成此書。
  • 鹽鐵會議——大漢帝國的重生之路
    漢昭帝即位後為進一步緩解統治危機於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召開了歷史上著名的「鹽鐵會議」,對武帝以來的國策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分析,會後經過昭、宣兩代帝王的調整與改革,出現了「昭宣中興」的局面,使大漢帝國的統治又延續了近百年的時間。鹽鐵會議上主要涉及對武帝時期的工商官營、對外戰爭、任用酷吏、用人政策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工商官營。
  • 孫競昊:鹽鐵會議的岐異與缺憾:兼論中國古代商人資本的性質和歷史...
    漢昭帝史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漢朝廷以年僅十三歲的昭帝的名義頒旨,在京城長安召開了由政府與社會兩方面人士參與、就武帝遺留的經濟政策和由之引發的各項關於政治、治亂得失的社會問題進行討論的所謂「鹽鐵會議」。覽閱桓寬編篡的會議記錄《鹽鐵論》,每每驚嘆於兩派人士精彩紛呈的爭論。
  • 資治通鑑:鹽鐵會議背後的小心思,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資治通鑑》第23卷 漢紀十五漢昭帝 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原文】春,二月,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對:「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示以儉節,然後教化可興。」桑弘羊難,以為:「此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於是鹽鐵之議起焉。
  • 《鹽鐵論》(一)
    始元六年(前81年),鹽鐵會議召開,因賢良文學指責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政策「與民爭利」,桑弘羊與之展開辯論。會後,改酒類專賣為徵稅,其他政策仍沿襲不變。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發生分歧,被捲入燕王劉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牽連被殺。幼年成長漢景帝前元中葉(一說前155年  ),桑弘羊出生於洛陽的一戶富商家庭。
  • 《鹽鐵論》講的啥?(中)
    經朋友提醒,才想起去年談及的《鹽鐵論》只開了個頭,還沒講完呢!        遂於今天「國際勞動節」也算是黃道吉日,給不湊熱鬧的同好們,繼續聊聊。        咱們書接上回。至於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更比比皆是。如:「大夫繆然不言。」——《刺復·第十》「御史默不對。」——《論儒·第十一》「大夫默然,視其丞相、御史。」——《園池·第十三》「大夫不悅,作色,不應也。」——《相刺·第二十》「丞相史默然不對。」——《刺議·第二十六》「大夫視文學,悒悒而不言也。」
  • 偉大的《鹽鐵論》,偉大的思想交鋒
    公元前 81 年,長安城發生了一場永垂不朽的思想交鋒。交鋒的對象,一方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為核心,包括御史丞、丞相史等人在內的官僚集團,另一方是來自三輔和太常的「賢良」和來自郡國的「文學」,也就是出身底層的中、小知識分子。按帝制政治運行的正常軌跡,這兩群人——公卿與布衣,本無可能聚到一起,就國家的經濟路線,從核心理念到具體政策,面對面展開唇槍舌戰。
  • 嚴敏討論「說唱本質」引發說唱圈大辯論!
    說唱圈大辯論。 就在這些天,還有一件事備受大家的關注。 因為《說唱新世代》導演嚴敏的一番話,說唱圈開啟了一輪大辯論。
  • 中國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很多「壟斷行業」,壟斷背後往往就是暴利
    這個行業的利潤巨大,漢武帝能同意桑弘羊的鹽鐵官營提案也就不奇怪了,當時的他是非常缺的。 漢武帝這一生,感覺就是在和匈奴打仗,在準備若干年後,漢廷開始擴疆域。打仗更多是燒錢,前面幾任皇帝還是蠻勤儉的,留了個不錯的家底給漢武帝,但是,也耗不住連年徵戰啊,漢武帝是鐵了心的要打通西域,但是,錢從哪來呢?
  • 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很多「壟斷行業」,壟斷背後往往就是暴利
    戰爭多是燒錢,前幾任皇帝還挺勤儉持家,給漢武帝留了個好家底,可是,也耗不住連年徵戰啊,漢武帝是鐵了心要打通西域,可是,錢從哪裡來?的確,前人的教訓是存在的。談到這一話題,管仲基本都會被拉出光景。那時候他就提出了「官山海」,這一天所有的資源都屬於皇帝。秦商鞅變法,控制了山澤之利,還實行鹽鐵專賣。
  • 《鹽鐵論》講的啥?(上)
    西漢昭帝時期曾就經濟問題開展多次「庭辯」,其後由史官將這段國家最高等級的會議紀要整理成書,名之曰《鹽鐵論》。
  • 古代的「鹽鐵專賣」,為什麼「鹽」比「鐵」還重要?
    目前出土的煮鹽器皿可以向前推至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的仰韶時期。山東壽光雙王城鹽業遺址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商周時期最大的製鹽遺址。先秦文獻《世本》記載:夙沙氏始煮海為鹽。宋代羅泌的《路史·後記四》中記載:夙沙氏煮鹽之神,謂之鹽宗,尊之也。這裡所說的夙沙是黃帝時的諸侯,以海水煮滷,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被人們稱為「鹽宗」。
  • 《鹽鐵論》:「導民以德」與「示民以利」的爭論,關乎社稷百姓
    《鹽鐵論·本議》開篇,雖然朝野雙方所要達成地直接目的是「是否取消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均輸、平準等經濟措施」。雙方各執一詞,朝廷大臣的觀點是,因為國庫需要充盈漢武帝「窮兵黷武」使用的邊防軍費;所以只能制定相應的財經政策;不然邊防吃緊,匈奴侵犯大漢,到時候該怎麼辦?
  • 《鹽鐵論》桑弘羊提出了軍事第一問,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代表民間的儒生在西漢時期的「鹽鐵會議」上,率先發難。認為造成當時西漢經濟措施,是與民爭利,導致了此時「朝廷注重奢華的表面工作,百姓人人為了財利而奔波,最終影響到社會風俗,形成了攀比奢靡等貪婪卑劣的風氣」。
  • 後世一直效仿的鹽鐵官營是經管仲提出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時期採取的經濟政策包括鹽鐵官營,不過這種政策並非是漢武帝首創,而是由春秋時期的管仲提出來的。管仲是齊國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號稱「春秋之首相」。是個撥於甕牖、名揚天下的賢相,官居齊國之上卿。 據《管子·國蓄》一文載,「夫民者親信而死利,海內皆然。
  • 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縣,2011年10月18日是他120周年誕辰。「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是1946年他在反內戰、爭民主鬥爭中積勞成疾不幸逝世時毛澤東對他的讚譽。
  • 兩千年前的革命,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共和行政」
    中國兩千年前的共和革命是怎麼引發的?又為什麼沒有堅持下來?當時的「共和行政」與現在的社會主義有什麼不同? 厲王出奔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碩果僅存的古國,君權神授的封建主義思想貫徹了兩千年的文化歷史。
  • 2011美國詩界大辯論:什麼是美國的文學標準
    哈佛大學教授海倫·文德萊在2011年11月24日《紐約書評》半月刊上發表題為《這些是值得記住的詩篇嗎?》的長篇文章,嚴厲批判非裔美國詩人麗塔·達夫主編的《企鵝20世紀美國詩歌選集》(2011),引起美國詩壇大辯論。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非裔美國詩人與主流白人詩評家的首次公開論戰,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什麼是美國文化的基本價值觀?什麼是美國的文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