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19年度交通綜合治理「成績單」,首次公布各區治理排名榜,中心城區中東城排第一,門頭溝區在遠郊區中成績最優。
從各項交通運行指標上看,2019年北京交通運行狀況好於往年,中心城區交通指數下降1.01%,全年尖峰時段處於「輕度擁堵」級別,中心城區駕車、公交、騎行均實現「提速」。
中心城區尖峰時段「輕度擁堵」
2019年中心城區尖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為5.48,處於輕度擁堵等級,同比下降1.08%,路況好於2018年。交通指數是反映城市道路運行情況的指標,數值從0-10,分5個等級,指數越低說明道路越暢通,越高說明道路越擁堵。
出行效率提升,「綜合出行時間指數」也能反映出來。將地面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小客車出行時間加權平均1公裡時耗,可以計算出,去年中心城區綜合出行時間指數為4.25分鐘/公裡,時耗同比下降1.62%,出行效率高於2018年。
2019年中心城區尖峰時段道路網運行速度24.83公裡/小時,同比提升0.40%。
海澱騎行最快,朝陽公交效率最高
地面公交車與小客車速度比值越高,表明公交車速度越接近小客車速度,運行效率越高。2019年中心城區公交車與小客車速度比為0.69:1,同比提升1.47%。
自行車騎行時間指數是綜合反映區域內自行車出行效率和可達性的指標,數值越低,表明騎行效率越高,非機動車道可達性越好。2019年中心城區尖峰時段騎行時間指數為8.27分鐘/公裡,同比下降4.17%。
排名後十位學校、醫院被「點名」
這份「成績單」,對本市去年開展的學校、醫院周邊交通秩序治理進行了跟蹤評價,並對評價排名墊底的學校、醫院進行了「點名」。
去年,本市強化學校和醫院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合理調配不同年級學生錯峰上下學時間,組織志願者協助交通疏導,治理效果得到家長和周邊居民肯定;20家重點監測醫院預約診療比例達到80%,上、下午號源分布基本達到1:1,緩解了集中就診引發的交通擁堵。
在學校方面,共選擇城六區67所學校,從交通指數、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設施完善和市民滿意度調查四方面綜合打分。67所學校平均得分由年初的63.8分提升至年底的76.6分。其中,北京二中等10所學校評分提升幅度最大,人大附中實驗小學、史家小學等10所學校排名墊底。
在醫院方面,共選擇城六區50家醫院進行打分。50家醫院平均得分由年初的64.6分提升至年底的74.3分。其中,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等10家醫院提升幅度最大,北大人民醫院、安貞醫院等10家醫院評分降幅最大。
西城道路停車入位率達97%
去年以來,許多市民感覺到,路側停車相對容易找到車位了,過去黑收費、亂收費的現象逐漸匿跡。2019年,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分三批次啟動實施道路停車改革,在574條道路上施劃6.1萬個道路停車位,實行電子收費並納入非稅收入管理,全年累計服務4048.3萬車次。
從中心城區道路停車「入位率」上看,西城區成績最好,「入位率」達到97%,同比提高9%。朝陽區「入位率」87%,在城六區中最低。
好的秩序離不開嚴格執法。2019年,全市進一步加強交通執法力度,對違法停車保持高壓態勢。據統計,全年違法停車執法量663.1萬次,同比提升17.3%,交通秩序明顯改善。其中,海澱區、朝陽區違法停車執法量遙遙領先。
根據第三方機構從年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市民和媒體關注事項整改情況、市民滿意度調查情況和交通運行監測指標等多個維度的評價,去年中心城區及通州區綜合排名上,前三名為東城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遠郊區綜合排名上,前三名分別是門頭溝區、大興區、昌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