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正義哥」莫嘉傑「義打」

2021-03-02 獅子山下

筆者:馬頭湧

梁頌恆、遊蕙禎就議員資格進行上訴,除了關心結果之外,另外很多人都懷疑兩人的律師費有無錢「埋單」,在上次特區政府司法覆核案中,兩人已經要兼付大部分特區政府的訟費,連同自身的支出估計達到500萬元,今次上訴如果失敗又去終審法院,尚有幾多堂官司跟尾仍未知,但律師費應該心裡有數,以現在有名氣大律師收費,每堂約15至20萬,尚未包括其他事務律師的服務費,整個上訴過程相信在300萬元以上,梁、遊已聲稱無錢,在網上眾籌,但最近公布籌款額只有十幾萬,距離目標相差十萬九千裡,既然表明無錢,代表梁遊兩人的大律師又會冒著「無錢收」的風險去奔波法院,得閒無事做?究竟是梁、遊背後金主仍然不離不棄抑或該等大律師做「義工」不收費,稍後定有分曉。

同樣受到訴訟費困擾的有城大專業進修學院一年級學生莫嘉傑,司法覆核一眾在宣誓時「玩嘢」的立法會議員資格,法院接受申請,莫嘉傑申請法援,如果沒有法援他將會在庭上自辯,莫嘉傑的正義感打動香港人心,這位被稱為「正義哥」的年青人,如果在庭上進行自辯,他的熱誠並不等於他有辯才及法律知識,在在令官司的勝訴減低,本來這場「清理門戶」的官司應該由梁振英、袁國強出手,但到目前為止,兩人只停留在「根據法律辦事」的階段,無聲無氣,根據什麼法律、要研究多久,市民一直在等,以律政司的辦事效率,就算「1加1等於2」、「阿媽係女人」可以曠日持久,佔中數十名疑犯,事隔兩年一直沒有下文,平心而論,市民對於特區政府是否有決心還市民一個「正常」的立法會,沒有信心,政府有「人」、有「錢」而不做,責任就落在城大一名一年級學生身上,但要面對訴訟費煩惱。

莫嘉傑的舉動受到全港疾惡如仇的市民支持,如果有辦法合法籌款打官司,必定得到廣泛支持,有100萬名市「同仇敵愾」絶不為過,每人捐100元已經有1億元,足夠莫同學打到終審法院,不必自己披甲上陣,就算「籌款打官司」可能犯法行不通,相信香港仍然有很多有正義感的律師,要求他們「義打」,總會有人支持,成數比等待香港政府出手來得實際。

(原文出自2016年11月25日堅料網)

(圖片轉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針對「辱國宣誓」提司法覆核 莫嘉傑:我撐謝偉俊流會建議
    最新消息是, 涉事的青年新政議員遊蕙禎、 梁頌恆稱收到律政司通知, 會就今日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讓這兩位議員重新宣誓的決定尋求覆核, 並於今晚緊急開庭。  有分析指, 令事情峰迴路轉的關鍵, 是昨天有市民就立法會主席有否權力為遊、 梁二人監誓尋求司法覆核。 該名「市民」也是「九十後」。 名叫莫嘉傑的他一夜間成為新聞人物。
  • 你們喜歡的「正義姐」來了
    「正義姐」藍雪寶因2018年一次城市論壇「怒懟周庭」的發言而廣為人熟悉,內地網民稱她為香港「正義姐」,她在社交平臺發放的愛國愛港短片有過千萬點擊率
  • 陳鴻森 | 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 ――唐宋官修註疏之一側面
    [2]依其說,則玄宗《御注孝經》多據此六家為本。按《孝經正義》闡釋《注》義,與群經義疏最大之區別,厥在於:凡《御注》採用前儒舊義,《正義》皆明記之曰「此依某注也」。如〈三才章〉:「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御注》:「君愛其親,則人(民)化之,無有遺其親者。」《正義》云:「此依王《注》也。」[3]即玄宗此《注》乃本王肅舊解。
  • 評論│從「東廠」到「義和團」的促轉會
    這點,從楊翠大剌剌以「夾娃娃機可增鑄硬幣」為由,要求硬幣為轉型正義改版「去蔣」,即一目了然。走了張天欽以鬥爭為目的的「東廠」,促轉會卻似乎更上層樓,儼然升級為「義和團」式的公開叫囂,令人擔憂。 表面上看,蔡英文和民進黨對促轉會目前的作為並不苟同;實際上,卻無法節制該會的作為。
  • 為正義發聲 伍淑清獲「感動中國」提名
    倡港人從小培養身份認同在那次發聲後,美心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的食肆,持續遭到黑衣暴徒大肆破壞,網上也掀起了對伍淑清的「攻擊潮」。「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些網絡的攻擊,因為這些網絡後面別有用心的操縱者,對誰說要發聲,誰要說清楚香港這個事情,他們都要打擊的。」伍淑清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 專訪走紅「正義姐」:不認同中國人身份,怎有資格在「中國香港」競選議員? |獨家
    >這個意外走紅的香港市民名叫藍雪寶,因敢言而被稱為「正義姐」(亦有稱「正氣姐」)。採訪時她講話輕柔,時常洋溢笑容,不到一米六的個頭瘦瘦小小的,一時難以將她和視頻裡那個犀利強硬、字字珠璣的「正義姐」形象重合在一起。藍雪寶坦言她其實是敢言的「戰狼」何君堯的粉絲,所以那天才會去參加城市論壇。
  • 由「黻」說黻
    他的姓名中的那個「黻」字,本人念白字足足念了好些年,只是借了「半邊字」甚至「一角字」,胡亂念作「敝」或「拔」了之,以讀得本文中的內容為重要而自慰自解,卻不願意化個幾分鐘去翻動一下字典,以求一個正確的讀音,足見本人即在學問上亦是庸懶成弊,難有正果。後來也不知是什麼緣由,終於有一次下了決心查明了這個字的讀音作「衣服」之「服」。
  • 楊麗花放話「演到80歲」 《忠孝節義》陳亞蘭噴淚抱恩師
    2019/09/23 16:34〔記者粘湘婉/臺北報導〕「歌仔戲國寶」楊麗花睽違16年推出8點檔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
  • 論《尚書.洛誥》:「和恆四方民」之「恆」為「桓」之誤
    」、「恆」字講成「」、將「桓」解成「久」、以「和恆」為倒裝,應為恆和或說「和恆猶旬宣也」,以上眾說紛紜,皆非正詁。本文提出〈洛誥〉「和恆四方民」之「恆」為「桓」之誤,即由〈無逸〉的「用鹹和萬民」及〈梓材〉的「和懌先後迷民」及〈祭公篇〉的「畢桓於黎民般」比較,認為舊解「恆」字講不通,而「恆」與「桓」在隸書之後形體相同,很可能「恆」即「桓」之誤讀而來。
  • 程蘇東: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唐人《毛詩並毛詩正義大雅殘卷》正名及考論
    所謂「神歌」,即日人歌頌神德之歌,一般以「今樣」式曲調詠唱,有四句神歌(今樣體)和二句神歌(短歌體)兩種基本樣式。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這卷《神歌抄》長241.5釐米,寬29.3釐米,一般認為是宮廷雅樂世家「安倍家」傳來,今卷首有落款為「雅樂助季良」者所書引首:此神樂哥,雅樂頭信義朝臣(博雅卿二男)自筆也,為希代之古物。之間加修理畢,可為當家重寶者,揋不可他見者也。
  • 揭批攬炒派涂謹申——熱衷抹黑港警的「二姓家奴」
    從政廿餘年 熱衷抹黑港警出生於1963年的涂謹申早在1990年就開始了政治生涯,作為攬炒派的元老級人物,他平時除了在立法會上以各種手段拉布阻礙會議進程之外,最熱衷的事莫過於利用各種機會抹黑香港警察。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攬炒派反復宣揚謠言抹黑警方,涂謹申向傳媒胡言亂語,竟稱警方派出臥底到場拘捕參與暴亂者,令人質疑「那些行為(掟磚、放火等),實質上是否真是示威者做的」,暗示掟磚、放火者為「臥底警員」,為犯下罪行的暴力分子開脫。
  • 「光復香港」實質是「港獨」
    ,時代革命」,這八個字聽起來頗有迷惑性:光復意味著自由,革命意味著合理,再冠之以「時代」的名頭,很有點「捨我其誰」的「勇氣」和「百世流芳」的自詡。可是,這個由某「民主派」人士在幾年前出選區議員時提出、這幾個月來頻頻出現在示威者隊伍上空的口號,真的是那麼理直氣壯、那麼正義嗎?「光復」,究竟要把香港「光復」到哪裡去呢?「革命」,究竟要帶給香港這個城市和740 萬港人什麼?妄撼「一國」之本「光復」一詞的中文含義是恢復原有的領土、統治或事業。
  • 該用「姐」還是「姊」?
    「姊」為名詞,有兩義:① 同父母中,出生順序較先或同輩中年歲較長的女性; 例 「姊姊教人且抱兒,逐他女伴卸頭遲。」② 女子對同輩的尊稱; 例 「吾姊」。例詞中「姊姊」之釋義為:對年紀比自己大的同輩女性的稱呼。通常指同父母所生,也可以泛指親戚、朋友間。
  • 【正字解析】 「制」與「製」有別乎?
    「制」與「製」固然國語讀音一致,但如今含義差異甚為明顯。我們先看看兩字之造型。由上至下,前兩行為「制」之甲骨文、金文;末行為小篆與說文所附之古文段注說文將「製」字條改為「製,裁衣也。從衣,制聲。」並注曰:「按此篆處非其次,當本在裁篆之下。」意思是說,說文裡面「製」字篆文的位置有誤,應該跟在「裁」字篆文之後。【按,說文一書的字頭均為篆文,故段玉裁有此言。】朱駿聲《通訓定聲》:「以刀斷木,從未猶從木也。木老而堅,中材用,故從未。古文從彡,象斫木紋。」
  • 江小魚:為「性福」All in!
    ---新朋友請點上方 」港股策略王」 關注我們---【富甲股海】為「性福」All in!
  • 【時政新聞】劉業成致信同袍 指被抹黑為「黑警」是世上最大陰謀
    劉業成於本月19日向警隊發出內部信件,指自己今次回歸警隊沒有個人原因,既不為名亦不為利,表示回歸警隊的過去六星期,是他「人生中最艱苦、最憂慮、 但最光榮的日子」。臨時警務處副處長(特別職務)劉業成於本月19日向警隊發出內部信件,指香港能在如此動亂中「頂住」,全賴三萬警察 (圖片來源:頭條日報)劉業成在信中表示,前線的警員面對「暴徒」目無法紀肆無忌憚的罪行,還要受盡很多無理、不公平的屈辱、傷害時,但仍然「守職而不廢」,盡忠職守,堅定維持香港法紀,「處義而不回」,正因為這樣香港在如此危難中,沒有倒下來
  • 【文章轉載】洪若震|己亥說「豬」
    清代學者段玉裁覺得許慎的解釋過於紆回,他認為「家」字分明是會意字,上有屋,下有豬,原義是豬圈。因為豬生子最多,聚居一圈,而人也喜歡子孫滿堂,聚居一處,所以豬圈引伸為人圈,也就是人「家」。正如「牢」本是牛圈,用來困住牛羊,引伸為牢房,用來困住罪犯。段玉裁的說法不無道理,但表示豬圈的已有一個「圂」字。「圂」字外有一圈,圍住中間的豬,分明是養豬之所。
  • 「正體字」與 「簡化字」
    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人類生活越來越進步,情感理念越來越精細,文字的孳生勢必也要隨著越來越繁衍,文字的形、音、義也必越來越精確,才能因應實際的需求。因而先有「雲」而後有「雲」,先有「莫」而後有「暮」,先有「要」而後有「腰」,先有「寸」而後有「肘」,先有「須」而後有「鬚」,先有「求」而後有「裘」,先有「然」而後有「燃」,先有「暴」而後有「曝」,類此不勝枚舉,皆是由簡而繁,未必是由繁而簡。
  • 短評|管爺少寫兩次「莫須有」
    臺大校長遴選風波,在民進黨立委指控管中閔論文抄襲後,已升級為「人格謀殺」行動。管中閔的回應從「I am fine」到「莫須有」,言簡而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