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北方地區冬儲大白菜的歷史。而七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北方人,幾乎都知道和經歷過每年入冬前後家家儲藏大白菜的歷史。
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每年11月中旬前後,蘭州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儲藏很多過冬菜,主要有大白菜、土豆、蓮花菜、紅綠蘿蔔、洋姜、大蔥等,這其中以大白菜為最多。大白菜可謂中國人的國菜,也是日常食用最多的蔬菜品種之一,而冬儲菜也以大白菜為主,這和大白菜耐儲藏、口味佳、吃法多等特點分不開。
那時候,由於沒有大鵬蔬菜,北方漫長的冬季吃不到新鮮蔬菜。因此,為了在冬季能夠吃到相對新鮮的蔬菜,儲藏一些比較耐放的過冬蔬菜就成了每個家庭入冬前的一項重要事項。儲藏蔬菜也分階段,像土豆、紅綠蘿蔔、蓮花菜等儲備的稍早一些,一般十一月初就結束了。
儲藏大白菜稍晚一些,因為大白菜入冬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霜凍後,會變得口感發甜,更加的脆嫩爽口。每年十一月中旬前後,冬儲大白菜就開始大量上市。最早的記憶是在蔬菜門市部購買,每天隊排的很長很長,家家都是麻袋扛,架子車拉,成幾百斤的往家拉。
再往後,隨著市場的開放,附近農民開著拖拉機開始了自產自銷。在馬路邊、街道上售賣大白菜和其它冬儲菜,大白菜堆得和小山似的。儲藏大白菜也有講究,剛買回家的大白菜必須要晾曬幾天,讓表皮水分蒸發,待外層的菜葉開始發蔫時,就達到了儲藏條件。
那時,住在樓房的居民一般都是在樓道里舖上草簾(那時的樓梯間基本都是半開放式的),把白菜整齊的碼放在樓道,然後蓋上幾層草帘子或舊棉被,大白菜就開始了漫長的冬眠。而住在平房的一般大多在房簷下碼放,儲藏方法和樓房差不多。
我家那時住在平房,院子比較大,為了每年儲藏蔬菜,專門挖了一個很大的地窖。裡邊開了三個側窯,白菜、土豆、其它菜分類入窖,既不失水分,又不怕凍壞,一直能吃到來年四月份。而在所有冬儲菜中,白菜的吃法最多了。既能燉著吃、炒著吃、醃著吃、拌著吃,也可以包包子、包餃子等等,可謂百吃不厭,不愧為國民當家菜的稱號!
冬儲菜現象是上世紀九十時代以前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不足,物質匱乏,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九十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百姓的生活水平開始有了質的飛躍,冬儲大白菜也開始逐漸被大棚生鮮菜取代。
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冬季有了少量當地反季大棚菜,每到過年,市場上還會增加一些南方吊運來的生鮮菜,大大豐富了節日市場的蔬菜品種。至九十年代,農業科技水平逐步提高,隨著新的蔬菜種植技術的應用,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的擴大,冬季蔬菜的供應也越來越豐富,老百姓每年冬儲大白菜的儲備量也開始逐年遞減。
九十年代,蘭州市進入了一個城建的高峰期,大量平房住戶都搬進了樓房,新建的樓房很多都是封閉式的,這使得冬儲菜失去了儲備條件。再加之冬季蔬菜供應的豐富多樣,很多以往每年冬天儲藏蔬菜的家庭,逐漸放棄了儲備過冬菜,只保留了部分鹹菜品種。適當醃點花花菜、酸菜、韭菜、雪裡紅、地環洋姜之類,而作為冬儲菜當家花旦的大白菜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2000年以後,農業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很多高新農業栽培技術被廣泛應用到了大棚蔬菜種植中。隨著種植面積的逐步擴大,冬季的蔬菜品種基本和夏季差不多,這極大的豐富了百姓的冬季菜籃子。尤其是近幾年,冬季新鮮蔬菜的供應非常豐富,基本上可以買到任何你想吃的蔬菜水果,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事。
只有經歷過冬儲菜歷史的人,才會切切實實的感受到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國家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文|金城平視角,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圖片的製作者,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