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農村老人念叨的「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是啥意思嗎?

2020-12-15 陌上花開且緩歸

今日(2020年7月6日)小暑,小暑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位列第十一,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時間是在每年的公曆7月6日至8日間。

暑,我們都知道,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即小熱,也就是說自這個節氣開始,天氣進入到了炎熱階段,但還沒有達到最熱的時候。與「小暑」對應的是緊接其後的「大暑」節氣,「大」對應「小」,也就是此時到達了一年中最熱的階段。

小暑加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一段時間。民間形容小暑、大暑天氣狀況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等,其中還有一句是「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這句俗語,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如果小暑階段天氣巨熱,達到了一年中最熱的狀態,那麼到了大暑階段,天氣就會涼快下來了。

不是說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嗎?為什麼這句俗語卻說大暑階段會比小暑階段涼快呢?原因主要在於「夏九九」的天數是限定的。

什麼是「夏九九」呢?它和「冬九九」是類似的概念。民間有「數九寒冬」一說,冬季寒冷的天就集中在「冬九九」這個時間段中,從冬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一共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其中三九、四九又是「冬九九」中最冷的一段時間。

「夏九九」也一樣,它是夏季進入炎熱後直到酷暑消退的一個時間段,它以夏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一共九個九,也是總共八十一天,其中三九、四九就是「夏九九」中最炎熱的時候。

「夏九九」中的三九、四九的時間對應的時間正是在小暑、大暑這兩個節氣時間段內。理清了這個時間對應關係,那「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這句俗語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一年中最熱的天氣提前到了小暑節氣段內,那麼接不來,夏季酷熱的走勢就是從峰頂走向谷底,是一個暑熱漸退的過程。

不過,可別以為這個「大暑涼颼颼」會有多涼,它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是相對於小暑那個時間段內的全年最高溫度而言,此時溫度有所降低。但不管如何,此時仍處於盛夏之中,暑熱依然還沒完全消退。

我們都知道民間還有「熱在三伏」一說,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在每年的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分初伏、中伏和末伏這三伏。

小暑和大暑節氣就都處在這三伏中,不管是小暑就大熱,還是到了大暑再達到酷熱頂峰,都逃不過「炎熱」這一特徵。所以「涼颼颼」無非是這個炎熱期內的相對值而已。

點右上角「關注」,看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

相關焦點

  • 小暑馬上到了,農村俗語: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在農村關於節氣的俗語,從來都不會缺少,像這一句小暑怕東方,大暑怕紅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怕東方呢,諸葛亮不是還專門要借東風的嗎?其實,東風雖好,但也是要分時候的。
  • 小暑節氣,農村有俗語「小暑澆了頭,四十五天不放牛」,啥意思?
    由此看來,今天這小暑應該算是被雨水澆了頭。民間關於小暑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小暑熱的頭,大暑涼颼颼;小暑雨如銀子,大暑雨如金等等,都是有關小暑大暑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所有這些俗語,意思都在說只要是小暑涼快了,那麼大暑必定要熱的人喘不過氣。反過來今天小暑如果是高溫天氣,那麼大暑或許有可能熱的輕一些。不過話雖這樣說,可我還是覺得大暑不會涼快,也不能涼快。
  • 大暑將至,「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有啥說法
    導讀:大暑將至,「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有啥說法?進入7月中旬以後,入伏也有幾天的時間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最近幾天的天氣更加悶熱了。而在7月下旬馬上就要迎來另外一個節氣——大暑。大暑是在小暑後面的,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小寒到來,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是啥意思?
    然而小寒節氣的到來,農村俗語常說「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是什麼意思?小寒真正意義上其實是比大寒天氣還要冷一些。它這時候正是出於三九四九的特殊階段,三九四九冰上走,人們常說「大雪天氣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可以說隨著氣溫的降低,不少地方也開始下起了雪。然而在這個階段裡,農村勞動人民是更加希望能夠在這個時候下雪的。
  • 農村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小寒還有雪嗎
    小寒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寒未深,雪未大」,簡單來說就是小寒還不算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因為小寒後面還有二十四節氣裡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在農村,關於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大寒小寒節氣也不例外,比如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們那裡大雪小雪節氣期間還會有雪嗎?冬季下雪對農業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大暑不暑,五穀不鼓」是啥意思?大暑天氣和糧食收成有關係嗎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令,也是夏天裡的最後一個節令,意思是「酷熱之極」,溼熱交蒸做到高峰期,終究這時恰逢三伏天的「中伏」前後左右,是一年中最火且熱得較集中化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每一年7月22日-24日是大暑剛開始之日,2020年的大暑恰好在7月22日。
  • 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小暑節氣諺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小暑涼颼颼,大暑熱熬熬。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立秋節氣諺語六月秋,提前冷。
  • 小寒將至,農村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天開裂」,啥意思
    導讀:小寒將至,農村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天開裂」,在理嗎冬至已經過去,小寒也在不遠處,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即將拉開帷幕。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小寒和大寒節氣期間是全年最為寒冷的時間段。
  • 外一篇: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小暑節氣諺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小暑涼颼颼,大暑熱熬熬。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立秋節氣諺語六月秋,提前冷。
  • 農村老人:「下破母伏頭,雨淋狗舌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每日三伏天來臨情況下,農村老人常說:「跌破母伏頭,打溼狗舌頭」,這話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分成初伏、中伏、末伏,在其中初伏為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而三伏天大部分每一年都處於小暑和大暑節氣中間,這一年中平均氣溫最大,並且又溼冷、炎熱。所以說三伏天裡邊大家覺得是最難受的一段時間。大家都說「頭伏是雨,伏伏是雨」,頭伏這一天假如雨天,那麼事後降水時間會較為長,針對農作物生長發育就較為有益。那麼農村俗語:「跌破母伏頭,打溼狗舌頭」又是什麼意思呢?
  • 今日小暑!2020年小暑具體時間 2020年小暑是幾點幾分幾秒開始 小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
  • 星辰文藝|郝安:小暑藏伏——願君心靜如水、淡然如蓮
    太陽到達黃經105度,小暑便淺握煦風、輕踏祥雲,悠悠、爰爰,悄然而至。  暑,熱也。原來熱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小暑,謂暑氣至此尚未極也。就是說,炎熱的時候已經到來,但還不到極炙熱的程度。此時此刻,最是莊稼與土地糾結深入、陽光與作物纏綿親近的時節。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一候溫風至。
  •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老人的話不可不聽,在我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把農村老人的話當做耳旁風,但是在經歷過一些跟頭的時候才明白農村老人的一些話是很有道理的。
  • 小暑 | 你會瘦一些的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至之後的幾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稱為「暑」。暑字,從日者聲。日者,此時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日者,都是為太陽照耀的人。暑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日、土、日三個字的組合會意,即土地上下都有日光的炎熱照耀。
  • 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 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嘗試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每家每戶居住的距離都很近,所以他們就覺得有一種鄉親情一直存在。鄰裡之間的情況是很好,但是到了親戚這方面就不一樣了,不管是有事情還是沒事情,只要是你去到他的家裡,親戚就會認為你是沒好事的,肯定就是有求於他的。萬一真的是有需要才去到親戚的家裡尋求幫助,那麼他們就會把自己的熱情都收起來,立刻擺出一副誰也別打擾,高高在上的模樣。平日裡都說是好親戚,但是聚會多半都是在炫耀物質上面的東西,都在攀比,每年的聊天內容也都是你買房了沒,今年有沒有買車啊。
  • 農村俗語「家有老人星,晚輩必短折」這話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但是對於養老來說,城市的老人就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城市的老人在退休後可以享受到每月的退休金,其次就是養老金,可是作為農民來說就顯得有點困難了,農村老人主要是沒有退休金嗎,其次養老金要比城市的老人拿的少,所以說農村的老人也是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幾年很多的老人通過各種養生方法對身體進行改善,這樣一來,農村的老人壽命也是變得長了,也是咱們所說的「壽星」,但是在農村就有句俗語叫
  • 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得好;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時候和老人們聊天,他們總喜歡用一些老話來告誡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老話聽起來很粗糙,但細細品讀的話,還是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對於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年底,馬上就要迎來了新的一年,要是按照以前,在農村這個時候大家都是準備要過年了,畢竟以前的經濟不發達,農村沒有什麼較好的經濟發展,多數的農民都是種地為生,一到了冬季之後,地裡的活就不能幹了,要知道以前的冬季要比現在的冬季要冷得多,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開始囤食物準備過年了
  • 小寒來臨,農村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天開裂」,在理嗎
    引言:小寒即將到來,農村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天開裂」,有道理嗎?冬季到了,小寒也就不遠了,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即將拉開帷幕。常言道「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小寒與大寒節氣是全年最冷的時期。這個時期也是要出現寒冷的天氣,如果小寒大寒還不太冷,側面說明這樣的天氣是不正常的,農村的諺語說:「小寒不寒大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小寒和大寒都不冷,預示著來年春天發生倒春寒的機率會增加。北半球,小寒與大寒時期也是積雪出現的季節。這個時候江河寒冰封凍,屋簷下還常見到一串串長長的冰凌,背影處的冰雪,更是難於融化,有些年後還凍得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