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的立國之戰,也是對於友邦朝鮮的援救之戰,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70周年,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在鼓舞著中朝兩國人民。
本來韓戰只是朝鮮國內的一場內戰,但美軍的暴力幹涉讓中國人民不得不參與了這場戰爭。
戰爭伊始,26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但是彭老總帶著軍隊剛到了朝鮮,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朝鮮人民軍領導人金日成提出,要讓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樣,納入金日成的指揮。朝鮮人民軍的大將樸一禹親自來找彭老總商量,但被彭老總一口回絕了。軍權的事情不能馬虎,中國的志願軍必須由中國人來指揮!
雖然彭老總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但在戰場上槍彈無眼,不進行統一指揮,卻要在同一戰場上作戰,這給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都造成了不少麻煩。
剛剛經歷敗仗的朝鮮人民軍殘存僅三萬餘人,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精神高度緊繃。而剛入朝的志願軍還是生力軍,精神矍鑠,正想和美軍決一死戰。
由於指揮不統一,語言交流也有障礙,過於緊張的朝鮮人民軍經常不小心向偶遇的志願軍開火,導致友軍誤傷。朝鮮人民軍有一些蘇聯提供的坦克,負責在志願軍進攻美軍陣地時提供炮火掩護。然而由於指揮不協調,前期戰鬥中多次發生人民軍坦克炮擊志願軍的事故。
與此同時,朝鮮方面對於朝鮮境內的運輸鐵路進行了軍事管制,由於不受志願軍方面的指揮,防守鐵路的朝鮮人民軍不許志願軍利用鐵路運兵。在連續受到美軍轟炸機襲擊,運兵汽車損失殆盡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只好冒著11月的嚴寒徒步奔襲,造成了許多志願軍戰士的非戰鬥減員。
得知這些情況的彭老總心急如焚,他明白如果兩軍不能齊心協力,統一安排戰鬥,將會給兩軍都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彭老總讓中國使館人員和朝鮮方面進行會晤,商議兩軍統一指揮問題。
然而金日成卻固執起來,也許是不滿志願軍不許他統一指揮,他只許諾派出一部分軍隊到美軍後方進行破壞活動,並派遣參謀到中國志願軍的指揮部來負責聯絡,至此中朝兩軍的合作一時陷入僵局。
最終還是主席出面,直接知會蘇聯方面,讓老大哥幫著勸勸金日成改變想法。蘇聯方面很滿意彭老總的指揮水平,雖然沒有朝軍的積極配合,志願軍在前兩次重大戰役中仍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史達林表示,讓中國人指揮整個朝鮮戰場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於是下令致電金日成,讓他加強同中國志願軍的合作。
既然有了老大哥發話,金日成便重視起來,和蘇聯方面的代表什特科夫一起來到了志願軍總部,商議統一指揮事宜,並於當年前往北京會見了主席,終於就統一指揮達成一致。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合兵一處,各部隊中,中方將領為首,朝方將領為副,協調指揮,密切配合。
兩國軍隊成立了聯合司令部,中朝軍隊都要受其指揮。自此,中朝人民軍隊擰成了一股繩,開始了同仇敵愾的戰鬥,最終將美國佬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這次合作為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奠定了基礎,使朝鮮戰場的形勢更加明朗。金日成也得以扭轉危局,帶領朝鮮人民,在志願軍的無私幫助下,趕走了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