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剛入朝,金日成:中朝軍隊,統歸我指揮,彭老總如何回應?

2021-01-08 聊聊歷史兒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的立國之戰,也是對於友邦朝鮮的援救之戰,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70周年,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在鼓舞著中朝兩國人民。

本來韓戰只是朝鮮國內的一場內戰,但美軍的暴力幹涉讓中國人民不得不參與了這場戰爭。

戰爭伊始,26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但是彭老總帶著軍隊剛到了朝鮮,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朝鮮人民軍領導人金日成提出,要讓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樣,納入金日成的指揮。朝鮮人民軍的大將樸一禹親自來找彭老總商量,但被彭老總一口回絕了。軍權的事情不能馬虎,中國的志願軍必須由中國人來指揮!

雖然彭老總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但在戰場上槍彈無眼,不進行統一指揮,卻要在同一戰場上作戰,這給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都造成了不少麻煩。

剛剛經歷敗仗的朝鮮人民軍殘存僅三萬餘人,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精神高度緊繃。而剛入朝的志願軍還是生力軍,精神矍鑠,正想和美軍決一死戰。

由於指揮不統一,語言交流也有障礙,過於緊張的朝鮮人民軍經常不小心向偶遇的志願軍開火,導致友軍誤傷。朝鮮人民軍有一些蘇聯提供的坦克,負責在志願軍進攻美軍陣地時提供炮火掩護。然而由於指揮不協調,前期戰鬥中多次發生人民軍坦克炮擊志願軍的事故。

與此同時,朝鮮方面對於朝鮮境內的運輸鐵路進行了軍事管制,由於不受志願軍方面的指揮,防守鐵路的朝鮮人民軍不許志願軍利用鐵路運兵。在連續受到美軍轟炸機襲擊,運兵汽車損失殆盡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只好冒著11月的嚴寒徒步奔襲,造成了許多志願軍戰士的非戰鬥減員。

得知這些情況的彭老總心急如焚,他明白如果兩軍不能齊心協力,統一安排戰鬥,將會給兩軍都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彭老總讓中國使館人員和朝鮮方面進行會晤,商議兩軍統一指揮問題。

然而金日成卻固執起來,也許是不滿志願軍不許他統一指揮,他只許諾派出一部分軍隊到美軍後方進行破壞活動,並派遣參謀到中國志願軍的指揮部來負責聯絡,至此中朝兩軍的合作一時陷入僵局。

最終還是主席出面,直接知會蘇聯方面,讓老大哥幫著勸勸金日成改變想法。蘇聯方面很滿意彭老總的指揮水平,雖然沒有朝軍的積極配合,志願軍在前兩次重大戰役中仍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史達林表示,讓中國人指揮整個朝鮮戰場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於是下令致電金日成,讓他加強同中國志願軍的合作。

既然有了老大哥發話,金日成便重視起來,和蘇聯方面的代表什特科夫一起來到了志願軍總部,商議統一指揮事宜,並於當年前往北京會見了主席,終於就統一指揮達成一致。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合兵一處,各部隊中,中方將領為首,朝方將領為副,協調指揮,密切配合。

兩國軍隊成立了聯合司令部,中朝軍隊都要受其指揮。自此,中朝人民軍隊擰成了一股繩,開始了同仇敵愾的戰鬥,最終將美國佬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這次合作為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奠定了基礎,使朝鮮戰場的形勢更加明朗。金日成也得以扭轉危局,帶領朝鮮人民,在志願軍的無私幫助下,趕走了侵略者。

相關焦點

  • 26萬志願軍入朝,金日成要求統一指揮,彭老總:朝鮮指揮異常幼稚
    這次入朝的志願軍有26萬人,在志願軍剛剛入朝的時候,金日成就要求志願軍的部隊統一由他指揮。原因無外乎就是這是在他的地盤上,可是他沒有看清自己,他從沒有指揮過大兵團的作戰。對於金日成的想法,彭老總那是想也沒想的拒絕了。彭老總的原話就是:「我要對中朝人民,對幾十萬士兵負責!」當時朝鮮的軍隊剛剛遭受敵人的打擊,原本十萬大軍只剩3萬,其中還有很多傷員。
  • 26萬志願軍剛入朝,金日成便要求彭德懷:中朝軍隊,統歸我指揮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彭德懷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先期入朝的志願軍共有四個軍,分別是第38、第39、第40和第42軍,共26萬餘人。同時,還有50軍和66軍作為預備隊。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是中朝兩國並肩作戰,絕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獨角戲,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也必不可少。而這,就涉及到統一指揮的問題。
  • 45萬志願軍援朝,金日成仍拒交7萬人民軍指揮權:先請示蘇聯
    志願軍入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如何與朝鮮人民軍協同作戰,即由誰來統一指揮中朝軍隊?在今天看來,志願軍不論兵員、作戰經驗還是戰鬥力都要強過人民軍,理所當然由中方統一指揮。然而由於中蘇朝之間的微妙關係,軍隊統一指揮權的問題被擱置了相當長的時間後,才由史達林拍板,統一三方意見。這期間還發生過人民軍誤擊志願軍事件,這些都是血的教訓。
  • 35萬志願軍入朝參戰,金日成與彭德懷,如何商議聯合指揮?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編制、志願軍的統帥問題等等。今天,我們聊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指揮的問題。早在彭德懷元帥率領志願軍入朝初期,就向金日成提出了聯合指揮的問題。但金日成起初並沒有答應,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局勢變化。
  • 金日成試圖掌握志願軍指揮權遭中方拒絕,彭德懷:我要為士兵負責
    洪學智更是欣喜地說道:「彭老總來當志願軍司令,這可太好了,有咱們解放軍副總司令指揮,那還不把美國人打得稀裡譁啦。」鄧華更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他興奮地握住彭德懷的手說道:「歡迎老總,有老總統帥我們的仗就更好打了。」
  • 第一次戰役剛打完,金日成就要指揮權,蘇聯顧問也向彭總發難
    這就是彭總心中構想的新作戰計劃,具體操作起來就是利用我志願軍此刻後撤的表象示敵以弱,而聯合國軍在休整過後必會北進,此時我志願軍戰士就可行誘敵深入之策,最終在聯合國軍北進之時伺機以動,隨時準備給聯合國軍以致命傷亡。
  • 金日成要求志願軍乘勝追擊,被彭德懷反問:我士兵的命就不是命?
    彭老總調侃到:「  什麼志願軍,我就不是志願的!  」    1950年10月,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前線總指揮彭德懷和朝鮮人民軍大元帥金日成會晤,就中朝雙方接下來在朝鮮戰場的事宜,進行密切協商。  其他問題都達成了協議,這時候一個最突出的問題爆發了出來,  中朝雙方,以誰為主導,誰擁有絕對指揮權?
  • 彭老總緊急會見金日成,處境十分的危險,險些被美軍發現
    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逐漸惡化,我們國家決定派遣志願軍前去支援朝鮮人民,並且任命彭老總為志願軍的司令員,當時在志願軍司令部制定作戰方案後,就和幾名隨行人員乘坐汽車,直接越過鴨綠江,緊急會見朝鮮金日成。彭老總知道現在的局勢非常的危險,內心也是非常的焦急,急著見到金日成,在夜色的掩護下,這一行人飛快地前進,導致後面的電報車也直接跟丟了,而此時彭老總還沒有意識到。
  • 韓戰期間 中朝高層關係內幕
    周恩來一方面抱怨朝鮮領導人無視毛澤東屢次提出的美國將進行軍事幹涉的警告,一方面又強調,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將組成穿著人民軍制服的志願軍對抗美軍。    7月4日,中國情報總署署長鄒大鵬甚至向羅申講述了如何通過山東半島的港口將北朝鮮軍隊運往南朝鮮,以及如何將中國的軍事專家送到南朝鮮戰場幫助朝鮮人民軍的具體設想。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聯合國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向北推進,很快便推進至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因為後勤補給線跟不上,我軍非戰鬥減員異常嚴重,穿著單衣、吃著炒麵、喝著雪水的志願軍如何跟穿著防寒服、吃著烤肉麵包、喝著熱牛奶的美國軍隊搞長期拉鋸戰?就算我們靠著堅強意志克服掉這些困難,那麼沒有武器裝備,沒有彈藥炮彈,怎麼跟敵人打,難道跟荷槍實彈敵人去拼刺刀? 如果繼續追擊敵人,風險非常之大!因為補給嚴重不足,造成非戰鬥減員在志願軍中異常嚴重,最嚴重的要數參加了第二次戰役的第九兵團。
  • 「將者、勇也」,打敗麥克阿瑟和李奇微,我們敬愛的彭老總
    彭老總  朝鮮戰場上面,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力挫美軍麥克阿瑟和李奇微,讓世界見識到了我們中國軍隊頑強的戰鬥力和意志。  彭老總  一向以勇猛著稱的彭老總直接就接下了這個任務,因為他知道這一仗必須打,為了國家和人民,這一戰不能輸,為了鼓舞入朝的戰士們,彭老總作為總司令,直接跟隨第一批入朝的部隊進入朝鮮地區,將自己的司令部設置在靠近一線的地方
  • 抗美援朝初期,毛澤東會見金日成: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
    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雙方指揮所合在一起。彭德懷則也有自己的考慮。首先,史達林在10月1 日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明確表示,志願軍「當然 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 」。其次,在朝鮮的所見所聞,實在令彭對朝鮮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擔憂。因此,在彭看來,根本不存在將中國軍隊交給朝鮮指揮的問題。至於對朝鮮軍隊的指揮,涉及到國家層面,自己不能做主。
  • 抗美援朝期間,金日成提出這個要求,彭德懷元帥用3個字霸氣回應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蘇聯默許下,用閃電戰攻擊韓國,企圖一舉消滅南朝鮮政權,統一朝鮮半島。由於朝鮮人民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士兵們敢於不怕死,戰爭初期橫掃韓國軍隊,戰爭反其道而行之。北軍氣勢勢如破竹,韓國接連敗北,壓縮在釜山一角,戰爭即將結束。
  • 機要參謀回憶:警衛員剛把彭德懷拉出房子,炸彈就掉了下來
    彭司令員同大家一一碰杯,笑著說:「喝杯出徵酒!」  宴會剛結束,我們接到出發命令,便立即帶上同中央軍委及東北軍區聯絡的密碼,隨彭司令員乘專機去丹東。專機起飛後,透過舷窗可見4架米格戰鬥機護航。當天下午,專機飛抵丹東,我們隨彭司令員駐紮在鎮江山招待所。晚飯後,朝鮮內務相樸一禹匆匆趕來,一見到彭司令員就激動地說:「彭老總啊,你啥時候動身?」
  • 志願軍入朝前朝鮮人民軍有多慘,兵敗如山倒,完全喪失抵抗能力
    被擊毀的朝鮮人民軍坦克在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後夾擊下,朝鮮人民軍控制的領土不斷被壓縮,很快就打到了中朝邊境地區,朝鮮人民軍已經無路可退,不得不向中國政府緊急求援。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首批入朝的先頭部隊抵達朝鮮,此時金日成已經躲藏起來準備打遊擊了,志願軍費了一番周折後才找到金日成,於是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與金日成在已經廢棄了的金礦大榆洞開始了一場極其親切友好的會談。金日成再三感謝中國人民在朝鮮最困難的時候前來救援,彭德懷則嚴肅而謙遜的表示,你們的鬥爭不僅是為了你們自己,你們已經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犧牲,我們理應支援。
  • 5個軍集結鴨綠江,志願軍總司令無人擔任,毛澤東:請彭老總出馬
    抗美援朝戰爭完全就是一場國運之戰,新中國剛成立,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威望,如果抗美援朝戰敗了,對中國的影響遠遠不是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這麼簡單,出兵朝鮮,茲事體大,不得不謹慎。在中央高層中,有很大一部領導人並不同意出兵朝鮮,毛澤東下達出兵的命令,是很艱難的,這完全不是內戰,而是對外戰爭。
  • 被譽為萬歲軍的志願軍38軍,初入朝鮮卻接連失利,被彭老總痛罵
    1950年10月27日,志願軍入朝首戰已經打響了兩天,出人意料的是敵人仍然沒有意識到中國已經出兵,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仍然在分兵冒進,南朝鮮第六師主力已到達熙川,第一師還在攻擊雲山以北的志願軍阻擊陣地。美24師、英27旅則分別竄到了泰川、定州。
  •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損失慘重,金日成要求再戰,毛主席:要打你們去
    彭德懷元帥認為,第三次戰役發起時,志願軍已經相當疲憊,第三次戰役打完後,志願軍更是損失慘重,十分疲憊。證據藏在傷亡數字中。整個抗美援朝期間,我志願軍的傷亡數字,實際上和美韓軍隊差不多,如果算上人民軍的傷亡,南北雙方的交換比基本上就是一比一。
  • 師指坑道被炸塌,師長被埋,彭老總下令:不論死活,一定要挖出來
    1952年4月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啟程回國,他在一年的多的時間內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及其所糾集的十六國聯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三八線,並將戰線徹底穩住,彭老總在離開朝鮮戰場時對朝鮮戰局已無半點擔憂了,因為此時讓美軍束手無策的志願軍前沿坑道防禦工事已經接近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