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初期,毛澤東會見金日成: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

2020-12-18 情節跳動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僅僅兩個月,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一路策馬揚鞭,將南朝鮮軍擊潰。李承晚集團只能困守釜山,等待援兵。這時的金日成風光無限、志得意滿,發誓要解放全朝鮮。不料,風雲突變。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從朝鮮人民軍後方突襲,戰爭發生了逆轉,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金日成這時才想起來向中國求援……

值得一提的是,金日成事先並未告知中國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具體的開戰日期。

麥克阿瑟

時間回到1950年1月12日,1月 12 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布美國在遠東的防禦圈不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

得知消息後,金日成就向史達林提出了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請求。金日成拍著胸脯保證,人民軍制定了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軍事計劃,預計在兩個星期以內,人民軍就能以排山倒海的氣勢佔領南朝鮮。即使出現什麼意外,最多兩個月也可以順利完成,當然了,只要史達林同志點頭。

就在兩個月前,毛澤東向史達林提出來,請蘇聯幫助解放臺灣。第一次金門戰役失利,毛澤東意識到海空軍的重要性。史達林原則上同意,只提供裝備,不出動部隊。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訪問蘇聯,提出要修改之前蘇聯與蔣介石政府所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個條約是美﹑英﹑蘇三國於1945年2月在《雅爾達協定》中背著中國政府私自達成的,嚴重地侵害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其中租借旅順港一事是焦點。旅順港是蘇聯遠東地區出海口唯一的天然不凍港,史達林不願放棄旅順港,蘇方故意拖延時間。由於毛澤東的一再堅持,史達林考慮蘇聯在與美國對抗中,中國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最後同意修改條約,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籤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收回了長春鐵路、旅順港。

史達林當時說了一句話:「那就讓它見鬼去吧,我們已經不在乎這些了」

毛澤東訪問蘇聯

很可能在這個時候,解決出海口問題的方案已經浮現在史達林的腦海中。

這個方案就是當時朝鮮的釜山、仁川港,但兩個港口都在南朝鮮手裡,這時,史達林對小金同志的提議有點感興趣了。

史達林告訴小金同志,蘇聯完全、堅決地同意朝鮮勞動黨的決定。蘇聯有償提供價值1.38億盧布的武器彈藥,武裝3個師。朝鮮則以9噸黃金、40噸白銀和1.5萬噸其他礦石作為回報。

史達林特別提醒金日成,此事保密,最好先不要告訴中國的同志。

毛澤東當時正在蘇聯訪問,從始至終確實不知道此事。

朝鮮人民軍被美軍重新打回三八線,金日成才感到戰爭的殘酷性,於是緊急向中國求援。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經過第一次戰役,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1950 年12月3日,金日成風塵僕僕從朝鮮戰場趕到北京,在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裡,毛澤東會見了金日成。

毛澤東和金日成

金日成此行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解決中朝聯軍指揮權的題。

韓戰初期,金日成的想法比較簡單,在人民軍被美軍擊潰的情況下,請求中國出動軍隊幫助朝鮮頂一陣。這樣,軍隊的指揮權自然要由朝鮮領導人掌握。

當他得知志願軍幾十萬部隊分批入朝作戰後,才感到事情重大。無論是自己的能力,還是戰役的規模,他都是無法勝任的。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雙方指揮所合在一起。

彭德懷則也有自己的考慮。首先,史達林在10月1 日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明確表示,志願軍「當然 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 」。其次,在朝鮮的所見所聞,實在令彭對朝鮮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擔憂。因此,在彭看來,根本不存在將中國軍隊交給朝鮮指揮的問題。至於對朝鮮軍隊的指揮,涉及到國家層面,自己不能做主。而且,當時的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潰散,新組建的兵團正在中國境內整訓,無法直接參戰。於是,當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會面時,雙方均未提出統一指揮問,只是在談到兩軍如何配時,金日成同意派樸一禹駐志願軍司令部,以保持聯絡。lO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樸一禹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黨委副書記。

隨著戰事發展,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漸漸提到議事日程。在第一次戰役期間,彭德懷屢次報告,因中朝之間缺乏協調——語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鮮黨政軍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志願軍行軍作戰受阻」,特別是還多次發生過人民軍誤擊志願軍的事件。

彭德懷為此事,發過牢騷,也發過火。

毛澤東見到金日成,並沒有先提到指揮權的問題。

毛澤東對金日成說:「原先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一是志願軍過江後能不能在朝鮮站住腳,經過第一次戰役,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是靠現有的裝備,能不能和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交戰後能不能取得勝利。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與美軍交戰,而且能戰而勝之,看來原來的擔心不必要了。」

金日成說:「前幾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在朝鮮戰場不排除使用原子彈。」

早在在志願軍在出徵朝鮮前,毛澤東就對林彪說過:美國有原子彈,我有手榴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無非就是打個第三次世界大戰。

毛澤東告訴金日成:這是一種恫嚇,一種赤裸裸的核訛詐。美國在日本投了原子彈,事先是保密的。在朝鮮投原子彈,杜魯門也沒有義務事先通知對方,讓對方先做做準備呀!說來說去,杜魯門這種做法,實質就是威脅與恐嚇,嚇唬小孩子罷了。

最後,毛澤東談到指揮權的問題。毛澤東告訴金日成,根據史達林的建議,中朝軍隊應統一指揮,彭德懷等高級將領,在解放戰爭中,指揮過多次幾十萬人的戰役,作戰經驗豐富。

彭德懷和金日成

由彭德懷擔任中朝聯軍司令員兼政委,金雄為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委,志願軍的單獨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變。

會談後,周恩來起草了《中朝兩方關於成立中朝聯合指揮部的協議》。

金日成保證今後不再直接幹預軍事指揮,而且取消此前對人民軍第三軍團的部署,令其就近聽從志願軍第九兵團宋時輪指揮。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金日成「懇請」毛澤東出兵始末
    美國很快介入這場戰爭  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南下進展十分順利,但與史達林和金日成事前估計完全不同的是,美國很快便決定直接介入這場戰爭。而中國政府和毛澤東由於對韓戰的情況不明,缺乏應有的思想和軍事準備,全國工作重心並未因戰爭爆發而立即轉移。
  • 毛澤東與金日成在韓戰前後
    毛澤東與金日成在韓戰前後 文·李軼飛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領袖毛澤東和朝鮮領袖金日成在重大問題上密切配合,保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第一次表示支持金日成,毛澤東直接拍板:先將兩個獨立師移交朝鮮
    對於金日成而言,他也很想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因為從1945年日本投降開始,美蘇就將朝鮮半島生生分成兩個敵對的陣營,而分界線就是北緯三十八度線,這直接造成朝鮮民族的割裂,也最終導致朝鮮半島變成兩個國家。美蘇的爭霸直接讓朝鮮半島承受難以想像的後果,作為影響力有限的小國家,他們只能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戰略地盤,被美蘇玩弄於股掌之間,很難主宰自己的命運。
  • 毛澤東一生中最艱難的決策——70年前抗美援朝背後的決策故事
    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路線太遠,隔著兩個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戰鬥力太弱。」 10月1日深夜,金日成緊急召見中國大使倪志亮,向中國政府提出支援的請求。同一天深夜,時任朝鮮外務相樸憲永攜金日成親筆信赴中國求見毛澤東,要求中國給予軍事支援。儘管毛澤東對出兵已有思想準備,但是要使一個剛從戰火中獲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面臨血與火的考驗,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直接對峙,下這個決心要有何等的氣魄和膽略!
  • 兩個戰場同時在打!楊尚昆:中央反覆討論決定出兵,因為補給問題...
    1950年初,杜魯門發表關於韓國和臺灣地區不在美國防務圈內的聲明,使史達林解除了顧慮,開始考慮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加快了武裝人民軍的步伐。3月,金日成秘密訪蘇,表示朝鮮人民軍有足夠的力量統一朝鮮半島,史達林對此表示樂觀和肯定。5月13日,金日成來華向中共中央通報他秘密訪蘇和史達林已同意他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毛澤東當即表示,這是一個重大問題,我們要向蘇方核實。
  • 金日成試圖掌握志願軍指揮權遭中方拒絕,彭德懷:我要為士兵負責
    有了志願軍在前方浴血奮戰,朝鮮人民軍的元氣也在慢慢恢復,由於中朝兩軍分屬不同指揮系統,所以在相互配合作戰中往往會出現種種問題,中朝聯軍統一指揮問題急需得到解決。金日成認為志願軍遠道而來,不能反客為主,自己才應當是中朝聯軍的最高領導者,只有在他的統一指揮下才能名正言順。於是金正日通過樸一禹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表達了他的態度,這怎麼可能呢!
  • 兩個戰場同時在打!楊尚昆:中央反覆討論決定出兵,因為補給問題,彭德懷激動地拍桌子
    毛澤東表示,如果李承晚集團敢於挑起戰爭,我們將給予朝鮮援助,並答應將我駐東北地區的人民解放軍朝鮮族師編入朝鮮人民軍。待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結束,完成全國統一大業後,中國軍隊裡的朝鮮族官兵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考慮編入朝鮮人民軍問題。毛澤東還明確指出,要爭取實現全朝鮮統一,但從當前的國際形勢看,近期內還沒有必要採取行動。
  • 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是如何拉開的
    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金日成任首相。南朝鮮則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大韓民國(註: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此前,我國不承認大韓民國政權,稱之為南朝鮮),李承晚為總統。就這樣,一個有著近2000年文化史的民族,有著1200年統一史的國家,形成兩個政權,分裂成兩個互相仇視的國家。
  • 26萬志願軍剛入朝,金日成便要求彭德懷:中朝軍隊,統歸我指揮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是中朝兩國並肩作戰,絕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獨角戲,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也必不可少。而這,就涉及到統一指揮的問題。在與彭德懷的交涉中,朝鮮將領樸一禹轉達了金日成的意見。志願軍入朝時,金日成在德川遊擊,他的意見是志願軍的指揮所也設在那裡。同時,按照金日成還要求彭德懷,既然志願軍在朝鮮作戰,那麼軍隊的指揮權自然應該由自己統一指揮。
  • 抗美援朝70年,看看當年毛主席是怎麼決策的吧
    毋庸置疑,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國家70年的和平。這一戰一雪1840年來中華民族的長達百餘年刻骨銘心的恥辱,揚我國威,壯我民族士氣。西方列強再不敢小覷曾經他們口中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中國由此在世界強國的序列中牢牢佔據一席之地。
  • 中朝曾險開戰 金日成:沒有中國人我也會打下去
    關於韓戰停戰的時機,中朝雙方似乎一直爭論不休。沈志華:韓戰歷時三年,但是從1951年7月至戰爭結束,打打停停,多一半時間都是在停戰談判中度過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中朝雙方在停戰時機的問題上,也是分歧不斷,爭論不休。第五次戰役以後,中國方面終於感到戰爭難以繼續下去了。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自此,因為三八線的存在,朝鮮半島被分裂為北朝鮮和南朝鮮(以下簡稱韓國)兩個國家。1950年10月1日,已經火燒眉毛的金日成再次向毛澤東發來電報,他們在電報裡表示目前朝鮮情況十萬火急,朝鮮人民急切盼望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朝鮮人民軍作戰。
  •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南海指揮朝鮮空戰
    擔當志願軍司令員重任的彭德懷臨行前,望著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說:「空軍司令官,我等著你的空軍吶!」韓戰初期,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使用空軍是中南海決策層首先考慮的問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多次與聶榮臻、劉亞樓、王秉璋等討論志願軍空軍入朝作戰問題。
  • 準備而未發動的抗美援朝「九月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階段,連續進行了五次大的戰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籤署了作戰預備命令、並進行了各方面準備而未發動的「九月戰役」。一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後,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戰爭明顯地轉向長期化,戰爭雙方都在謀求新的戰略。
  • 抗美援朝戰爭的五大意義
    近年來,仍有人不遺餘力否定抗美援朝的意義,拋出一些經不起考證的史料,甚至說連毛澤東自己都後悔了,認為「幫助朝鮮打這場仗是錯誤的」。抗美援朝,中國無疑付出了人員傷亡和軍費開支的巨大代價。那麼,毛澤東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策嗎?抗美援朝是否達到他的預期目的?他後來是如何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的?筆者依據有關檔案和材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分析。
  • 「黨建治學」齊德學:抗美援朝四大謎團:誰最先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
    ★★★★★有關抗美援朝的幾件事,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一直以訛傳訛:一是誰是中國最早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人;二是金日成、樸憲永聯名的求援信是誰送到北京呈給毛澤東的;三是使用「志願軍」的名義是否因黃炎培的建議確定的
  • 抗美援朝期間,金日成提出這個要求,彭德懷元帥用3個字霸氣回應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蘇聯默許下,用閃電戰攻擊韓國,企圖一舉消滅南朝鮮政權,統一朝鮮半島。由於朝鮮人民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士兵們敢於不怕死,戰爭初期橫掃韓國軍隊,戰爭反其道而行之。北軍氣勢勢如破竹,韓國接連敗北,壓縮在釜山一角,戰爭即將結束。
  • 彭老總緊急會見金日成,處境十分的危險,險些被美軍發現
    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逐漸惡化,我們國家決定派遣志願軍前去支援朝鮮人民,並且任命彭老總為志願軍的司令員,當時在志願軍司令部制定作戰方案後,就和幾名隨行人員乘坐汽車,直接越過鴨綠江,緊急會見朝鮮金日成。彭老總知道現在的局勢非常的危險,內心也是非常的焦急,急著見到金日成,在夜色的掩護下,這一行人飛快地前進,導致後面的電報車也直接跟丟了,而此時彭老總還沒有意識到。
  • 彭德懷隻身會晤金日成,共同落入敵人包圍圈;主席急電:不要分散
    毛澤東詩讚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說的是彭大將軍在大敵、強敵面前,不怕犧牲,敢於衝鋒陷陣的英雄氣概。這在彭總統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開始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彭總不懼危險,隻身會晤金日成,共同落入敵人的包圍圈。
  • 解密準備而未發動的抗美援朝「九月戰役」
    6月初,毛澤東會見從朝鮮前線專程到北京的金日成,與他共同分析了戰爭形勢,商談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停戰談判的方針。毛澤東同金日成研究決定,一方面準備同美國方面舉行談判,爭取以「三八線」為界實現停戰撤軍;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必須作長期持久的打算,並以堅決的軍事打擊粉碎敵人的任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