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僅僅兩個月,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一路策馬揚鞭,將南朝鮮軍擊潰。李承晚集團只能困守釜山,等待援兵。這時的金日成風光無限、志得意滿,發誓要解放全朝鮮。不料,風雲突變。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從朝鮮人民軍後方突襲,戰爭發生了逆轉,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金日成這時才想起來向中國求援……
值得一提的是,金日成事先並未告知中國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具體的開戰日期。
麥克阿瑟
時間回到1950年1月12日,1月 12 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布美國在遠東的防禦圈不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
得知消息後,金日成就向史達林提出了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請求。金日成拍著胸脯保證,人民軍制定了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軍事計劃,預計在兩個星期以內,人民軍就能以排山倒海的氣勢佔領南朝鮮。即使出現什麼意外,最多兩個月也可以順利完成,當然了,只要史達林同志點頭。
就在兩個月前,毛澤東向史達林提出來,請蘇聯幫助解放臺灣。第一次金門戰役失利,毛澤東意識到海空軍的重要性。史達林原則上同意,只提供裝備,不出動部隊。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訪問蘇聯,提出要修改之前蘇聯與蔣介石政府所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個條約是美﹑英﹑蘇三國於1945年2月在《雅爾達協定》中背著中國政府私自達成的,嚴重地侵害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其中租借旅順港一事是焦點。旅順港是蘇聯遠東地區出海口唯一的天然不凍港,史達林不願放棄旅順港,蘇方故意拖延時間。由於毛澤東的一再堅持,史達林考慮蘇聯在與美國對抗中,中國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最後同意修改條約,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籤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收回了長春鐵路、旅順港。
史達林當時說了一句話:「那就讓它見鬼去吧,我們已經不在乎這些了」
毛澤東訪問蘇聯
很可能在這個時候,解決出海口問題的方案已經浮現在史達林的腦海中。
這個方案就是當時朝鮮的釜山、仁川港,但兩個港口都在南朝鮮手裡,這時,史達林對小金同志的提議有點感興趣了。
史達林告訴小金同志,蘇聯完全、堅決地同意朝鮮勞動黨的決定。蘇聯有償提供價值1.38億盧布的武器彈藥,武裝3個師。朝鮮則以9噸黃金、40噸白銀和1.5萬噸其他礦石作為回報。
史達林特別提醒金日成,此事保密,最好先不要告訴中國的同志。
毛澤東當時正在蘇聯訪問,從始至終確實不知道此事。
朝鮮人民軍被美軍重新打回三八線,金日成才感到戰爭的殘酷性,於是緊急向中國求援。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經過第一次戰役,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1950 年12月3日,金日成風塵僕僕從朝鮮戰場趕到北京,在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裡,毛澤東會見了金日成。
毛澤東和金日成
金日成此行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解決中朝聯軍指揮權的題。
韓戰初期,金日成的想法比較簡單,在人民軍被美軍擊潰的情況下,請求中國出動軍隊幫助朝鮮頂一陣。這樣,軍隊的指揮權自然要由朝鮮領導人掌握。
當他得知志願軍幾十萬部隊分批入朝作戰後,才感到事情重大。無論是自己的能力,還是戰役的規模,他都是無法勝任的。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雙方指揮所合在一起。
彭德懷則也有自己的考慮。首先,史達林在10月1 日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明確表示,志願軍「當然 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 」。其次,在朝鮮的所見所聞,實在令彭對朝鮮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擔憂。因此,在彭看來,根本不存在將中國軍隊交給朝鮮指揮的問題。至於對朝鮮軍隊的指揮,涉及到國家層面,自己不能做主。而且,當時的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潰散,新組建的兵團正在中國境內整訓,無法直接參戰。於是,當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會面時,雙方均未提出統一指揮問,只是在談到兩軍如何配時,金日成同意派樸一禹駐志願軍司令部,以保持聯絡。lO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樸一禹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黨委副書記。
隨著戰事發展,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漸漸提到議事日程。在第一次戰役期間,彭德懷屢次報告,因中朝之間缺乏協調——語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鮮黨政軍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志願軍行軍作戰受阻」,特別是還多次發生過人民軍誤擊志願軍的事件。
彭德懷為此事,發過牢騷,也發過火。
毛澤東見到金日成,並沒有先提到指揮權的問題。
毛澤東對金日成說:「原先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一是志願軍過江後能不能在朝鮮站住腳,經過第一次戰役,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是靠現有的裝備,能不能和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交戰後能不能取得勝利。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與美軍交戰,而且能戰而勝之,看來原來的擔心不必要了。」
金日成說:「前幾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在朝鮮戰場不排除使用原子彈。」
早在在志願軍在出徵朝鮮前,毛澤東就對林彪說過:美國有原子彈,我有手榴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無非就是打個第三次世界大戰。
毛澤東告訴金日成:這是一種恫嚇,一種赤裸裸的核訛詐。美國在日本投了原子彈,事先是保密的。在朝鮮投原子彈,杜魯門也沒有義務事先通知對方,讓對方先做做準備呀!說來說去,杜魯門這種做法,實質就是威脅與恐嚇,嚇唬小孩子罷了。
最後,毛澤東談到指揮權的問題。毛澤東告訴金日成,根據史達林的建議,中朝軍隊應統一指揮,彭德懷等高級將領,在解放戰爭中,指揮過多次幾十萬人的戰役,作戰經驗豐富。
彭德懷和金日成
由彭德懷擔任中朝聯軍司令員兼政委,金雄為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委,志願軍的單獨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變。
會談後,周恩來起草了《中朝兩方關於成立中朝聯合指揮部的協議》。
金日成保證今後不再直接幹預軍事指揮,而且取消此前對人民軍第三軍團的部署,令其就近聽從志願軍第九兵團宋時輪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