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定為「大明」?不僅與明教有關,更與元朝有關

2020-12-14 小佛說史

很多人對明朝的歷史有所了解,卻對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確定為「大明」知之甚少,或許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國號其實是「大明」,而不是常說的「明」。關於「大明」國號的由來,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源自宗教,有的認為源自儒家經典,有的則認為與《易經》有關,小佛認為,朱元璋選「大明」為國號,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來是藉助宗教收民心,二來是顯示自己這個政權是「承元」而不是「繼宋」。

在整個元朝統治時期,漢人的地位較低,尤其是到了元朝末年,皇位的不穩定加速了官場的腐敗,加之水災、旱災與蝗災的頻發,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能力改變政權的百姓們只能期待老天保佑,期望出現救世主,於是「明王出世」的傳言極其廣泛。

在元末的起義軍中,韓山童和劉福通等人發動的紅巾軍起義便是信奉「明王出世」,韓山童、韓林兒父子自號明王,其實就是不僅要從實力上控制紅巾軍,更要宗教成為宗教領袖,從精神上控制紅巾軍。朱元璋是紅巾軍中出來的,他手下很多將領也曾跟隨紅巾軍起義,更有可能是明教的教徒,受「明王出世」的影響自然是極深的。不論是安定軍心還是民心,選用「大明」為國號都是極佳的。

什麼樣的人是明王?這就要結合明教的教義了。明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二宗即指我們常說的光明與黑暗,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那明王就是帶著人們與黑暗勢力在過去和現在不斷作鬥爭,最後帶領人們走向光明未來的人。朱元璋帶著起義軍將蒙古人趕回北方,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他就是當時的「明王」。既然韓林兒做了小明王,那朱元璋就只能做大明王,不可能自降身份成為小小明王吧?於是乎,當韓林兒的韓宋政權被張士誠消滅五年後,朱元璋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明」。

相比於國號起源於明教的說法,明朝的文人們更願意相信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是與儒家理學有關係,說朱元璋建立明朝,整頓元朝的倫理與綱紀敗壞,讓儒家學說大放光明,小佛認為這種方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不過是明朝文人在自我安慰罷了,如果真是要廣大儒家,朱元璋就會承認自己是朱熹的後代,而不是強調自己「朕本淮右布衣」。

小佛在前面提過,朱元璋將國號定為「大明」,是為了顯示自己這個政權是「承元」而不是「繼宋」。元朝的國號出自於《易經》中《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取其中「乾元」之義,以展示政權具有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剛剛提到的《彖辭》那句話其實只是前半句,其實還有後半句,後半句與「明」有關:「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其中「大明」指太陽,象徵天道的運行,以「大明」取代「大元」是天道所致。

當然,小佛認為,朱元璋這麼做更有深層次的用意,是為了繼承元朝疆域,如果明朝承認自己是宋朝的繼承者,那麼明朝擁有宋朝疆域之外的土地就名不正言不順,必然會削弱政權對於雲南、甘肅、東北等地的統治。以上只是小佛個人對明朝國號「大明」來源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交流。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何將國號定為大明?真的和《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有關嗎
    最終,張無忌心灰意冷辭去教主之職,而朱元璋則挑起明教內戰,擊敗陳友諒奪取了天下。許多人在看完小說後,便想當然地認為,既然朱元璋是明教的教徒,那麼他在建國後將國號定為"大明"也就情有可原了。其實,朱元璋曾信奉明教的說法歸根結底是來源於我國明史大家吳晗先生,金庸先生不過是採納其說法並加以改編。1941年,吳晗發表了《明教與大明帝國》一文,並在文中給出了"'大明'之國號,則私見以為出韓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於《大小明王出世經》"的結論。
  • 朱元璋和明教的恩怨糾葛
    圖片來自網絡選自時拾史事(微信號:historytalking)文丨貓不聞餃子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當年風靡一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明教這麼一個神秘的蓋達組織。這下可把武則天給樂得屁顛屁顛的了,馬上找人根據明教教義寫了一本《大雲經》,裡面講的就是一個叫淨光天女的敗家娘們的故事。這樣一來明教在武則天時期尤其是武則天在位的十五年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然而好景不長到了唐武宗的時候,大唐跟回鶻人幹了一仗,而回鶻國的國教就是摩尼教。摩尼教自然就這麼躺著中槍了。
  • 朱元璋和明教的恩怨糾葛丨壹讀精選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選自時拾史事
  • 朱元璋對明教的趕盡殺絕,是明朝的立國之本
    朱元璋是靠明教、白蓮教起家的,在他打天下的那些年中,一直尊小明王為主,好歹也算是明教裡的一號人物。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從傳承來看,朱元璋把國號定為「明」也算繼承了明教的一些東西,那為何在明朝建立後,明教就消失了呢?明朝的國號來自明教,這是肯定的,但其背後蘊含的意思,卻並非明教這麼簡單,這是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我們先來看看大明國號背後都有哪些含義。
  • 真的跟「明教」有關?歷史專家們眾說紛紜!
    歷來封建王朝的國號都很講究,以至於每個朝代的國號單拎出來都是一個故事,為世人所侃談。今天不提別的,咱們單討論明朝的國號:「大明」一詞從何而來?真的跟「明教」有關?歷史專家們眾說紛紜!元朝末年,民不聊生。
  • 明朝國號是否與明教有關?
    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朱重八發出了震撼心靈的吶喊「為什麼漢兒要屈辱活著,為什么元朝貴族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在毫無希望的社會現實面前,朱重八加入了白蓮教徒雲集的紅巾軍,並改名為朱元璋。由於能徵善戰,朱元璋在起義軍中很快脫穎而出,成為了紅巾軍的實權人物。
  • 劉伯溫20歲就上了明教光明頂,35歲預言元朝將亡,為何49歲才正式出山保朱元璋
    那麼此時的明教教主是誰呢?他叫李紅瑤。劉伯溫從李紅瑤這裡得到了《六甲天書》。那麼之後的任務,就是尋找一個明主了。元統元年(1333年),劉伯溫赴元朝大都參加會試,中進士。在元朝,劉基做了幾年的地方官。後來找了個託詞,他就在家隱居了。隱居期間,他就發現,元朝將亡。而且,他給出了元朝將亡的「五個理由」:其一,盜起而不知御。強盜已經來了,卻不知道如何抵禦。
  • 明朝國號為何是「大明」 正解明朝國號的由來
    明太祖朱元璋在驅逐蒙元,恢復中華後,中國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原文明又迎來了嶄新的一頁。那麼,朱元璋為何把這一新生國家的國號定為「大明」,其實在當時朝野對此國號出處已經明確,並且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多爭議。但隨著時間推移,明朝國號的由來逐漸又變成了一個爭論的話題,持續多年,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最主要的有兩種。
  • 大明國號的由來
    然而,六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對大明國號的來歷缺乏了解。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國號定為大明? 很多人認為大明國號取自明教,首先得從明教說起。公元八四五年, 唐武宗禁止佛教, 明教也被禁止傳播, 從此轉入地下. 由於明教起義, 主張改變現狀, 因此深受廣大貧苦農民的歡迎, 紛紛入敎, 元朝末年, 韓山童稱明王, 率三千明教徒起義。韓山童被元軍捕殺後, 其子韓林兒鏈稱小明王,統轄各地明教的義軍, 朱元璋即是明王的部將。
  • 明朝國號「大明」起源於明教?別開玩笑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開國君王,他出身貧農,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終卻能驅逐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可算是「千古一帝」。武俠小說巨匠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描述說明教教主張無忌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重任交給了朱元璋,自己和趙敏郡主退隱江湖。
  • 朱元璋立國號為「大明」竟然有九重意思,重點參考了劉伯溫的意見?
    大家都知道,大明的初義是出於明教,明教當中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到朱元璋這一輩已經公開和秘密地傳了五百年了。當初,韓山童自稱明王起的事,他死了之後兒子韓林兒就繼稱為小明王,這朱元璋本就是小明王的部將,雖然小明王是被自己悄悄弄死的,但沒人知道哇,現在自己可以繼之而起,而且表示自己不忘本,流行話叫不忘初心,這叫順教,此其一也。
  • 明朝國號為什麼非取一個「明」字?揭露朱元璋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明朝的開國君王,朱元璋的一生可謂傳奇。 他出生在濠州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八,父親朱時珍為其取名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加入紅巾軍後,郭子興為他取得。據《朱氏世德碑》記載,朱元璋祖輩皆以種田為生,因父親及外祖父拖欠了稅款,舉家搬遷至淮河流域躲債。
  • 朱元璋曾被封為吳王,為何國號是明朝而非吳朝?
    1355年,劉福通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稱小明王。各地起義軍便尊小明王為主。由於朱元璋同學足智多謀,是個打仗天才,郭子興病故後朱元璋就統率郭部,被認命為小明王左副元帥。1363年,通過鄱陽湖水戰,擊敗陳友諒,朱同學很快就佔領了中國南部,從此天下大勢盡歸朱元璋。次年,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國公,之後進爵吳王。但1368年,朱元璋建國,國號大明。
  • 《倚天屠龍記》中明朝國號來自於明教的說法,到底有幾分靠譜?
    引子:猶記得當年在大學宿舍跟同學一起看《倚天屠龍記》,當看到張無忌隱居後朱元璋上位,統一天下並因為義軍的明教背景而將國號定為「明」時,同學們都在笑金庸先生敢編,筆者則說了一句:你們別不信,這個說法還有些靠譜。
  • 朱元璋與明教到底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張無忌嗎?
    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這段考證的確不假,中國歷史上的明教確實源自波斯的摩尼教。明教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傳入中國,明朝以後逐漸衰亡。這個可能只有歷史學者才能注意到的宗教,卻由於武俠大師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而名聲大噪。
  • 朱元璋清除元朝勢力時,大明如何將元逼向覆滅?有下面3點原因
    導語1367年10月,居於江南的朱元璋進行了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北伐,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民軍佔領大都城之後,之後朱元璋將大都更名為北平,昭告天下大明王朝的建立。統治華夏高達98年的元就此消亡。第一:遭遇強敵,北元有了敗績為什麼徐達和常遇春在將大都佔領之後,沒有將逃離的元勢力一鍋端掉呢?這是因為徐達和常玉崔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功勞,所以這些事情就沒必要再費心了嗎?
  • 朱元璋為何提防張無忌?並為此大開殺戒
    因此他如果不退出的話,朱元璋很難夠有所作為。反而,張無忌相當於朱元璋來說擁有許多的優勢。但是張無忌始終不是一個會被拘束的人。他放棄了他在明教的地位,放棄日後遠勝於現在的榮華富貴。他選擇與蒙古郡主娘娘趙敏一起隱居江湖。但是就在他離開後,朱元璋憑藉自己的頭腦與勇氣成為了與元朝鬥爭的主要領導人。而歷史上真正的朱元璋。
  • 大明建國後除了南京,朱元璋還在北方建了一個國都,合稱「兩京」
    早在朱元璋的大軍從和州橫渡長江攻下太平的時候,太平府名儒陶安便認為應該再取應天,將其作為根據地。如今國都的選擇成了首當其衝的大事,被朱元璋提到日程上並交於各大臣商議。其中馮國用、葉兌等人都建議以應天為都,進而可以虎視兩淮,支援北徵,退可以劃長江為天險。不僅馮、葉二人由此主張,文臣們也一致認為當以應天為國都。
  • 劉伯溫寫詩,說元朝是聖朝,朱元璋是盜賊,朱元璋是怎麼對他的
    彼時劉基完全談不上擁護朱元璋,相反他對朱元璋是敵視的。劉基家族是青田大族,世有名望,他本人是元朝進士,做過元朝的高安丞、江浙儒學副提舉等官職。不光如此,劉基還在元朝擔任過軍職。方國珍起兵後,劉基被推薦為元帥府都事,與元將石抹宜孫一起守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