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明朝的歷史有所了解,卻對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確定為「大明」知之甚少,或許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國號其實是「大明」,而不是常說的「明」。關於「大明」國號的由來,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源自宗教,有的認為源自儒家經典,有的則認為與《易經》有關,小佛認為,朱元璋選「大明」為國號,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來是藉助宗教收民心,二來是顯示自己這個政權是「承元」而不是「繼宋」。
在整個元朝統治時期,漢人的地位較低,尤其是到了元朝末年,皇位的不穩定加速了官場的腐敗,加之水災、旱災與蝗災的頻發,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能力改變政權的百姓們只能期待老天保佑,期望出現救世主,於是「明王出世」的傳言極其廣泛。
在元末的起義軍中,韓山童和劉福通等人發動的紅巾軍起義便是信奉「明王出世」,韓山童、韓林兒父子自號明王,其實就是不僅要從實力上控制紅巾軍,更要宗教成為宗教領袖,從精神上控制紅巾軍。朱元璋是紅巾軍中出來的,他手下很多將領也曾跟隨紅巾軍起義,更有可能是明教的教徒,受「明王出世」的影響自然是極深的。不論是安定軍心還是民心,選用「大明」為國號都是極佳的。
什麼樣的人是明王?這就要結合明教的教義了。明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二宗即指我們常說的光明與黑暗,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那明王就是帶著人們與黑暗勢力在過去和現在不斷作鬥爭,最後帶領人們走向光明未來的人。朱元璋帶著起義軍將蒙古人趕回北方,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他就是當時的「明王」。既然韓林兒做了小明王,那朱元璋就只能做大明王,不可能自降身份成為小小明王吧?於是乎,當韓林兒的韓宋政權被張士誠消滅五年後,朱元璋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明」。
相比於國號起源於明教的說法,明朝的文人們更願意相信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是與儒家理學有關係,說朱元璋建立明朝,整頓元朝的倫理與綱紀敗壞,讓儒家學說大放光明,小佛認為這種方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不過是明朝文人在自我安慰罷了,如果真是要廣大儒家,朱元璋就會承認自己是朱熹的後代,而不是強調自己「朕本淮右布衣」。
小佛在前面提過,朱元璋將國號定為「大明」,是為了顯示自己這個政權是「承元」而不是「繼宋」。元朝的國號出自於《易經》中《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取其中「乾元」之義,以展示政權具有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剛剛提到的《彖辭》那句話其實只是前半句,其實還有後半句,後半句與「明」有關:「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其中「大明」指太陽,象徵天道的運行,以「大明」取代「大元」是天道所致。
當然,小佛認為,朱元璋這麼做更有深層次的用意,是為了繼承元朝疆域,如果明朝承認自己是宋朝的繼承者,那麼明朝擁有宋朝疆域之外的土地就名不正言不順,必然會削弱政權對於雲南、甘肅、東北等地的統治。以上只是小佛個人對明朝國號「大明」來源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