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明教的趕盡殺絕,是明朝的立國之本

2021-02-13 躬行客


這是躬行客第37篇原創文章

作者 | 胡一刀

提到小昭和張無忌,大家就能聯想到來自波斯的明教。

這個明教並不是胡編亂造出來的宗教,在中國歷史上,的確有明教這樣一個外來宗教。

元末時期是明教徒最為活躍的時期,然而明教一建立,明教就消失不見了,但大明和明教之間都有一個「明」字,難免讓人浮想聯翩,猜測萬千。

那明教和明朝之間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關係呢?

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明教就消失了?

這裡面,其實還有一番不為人知的故事,而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朱元璋。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

大約於六至七世紀時期,摩尼教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安西都護府下轄的故高昌郡地界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應回紇之請,在江淮等地建立了摩尼寺,由此摩尼教傳入中原腹地。

唐武宗滅佛的時候,摩尼教也深受打擊,為了繼續傳播教義,摩尼教的教徒轉入地下,開始秘密發展信徒,而且這個外來的教派,還吸收了道教的一些理念,根據中國民間信仰的習慣,修改了教義,並改名明教,取自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之意。

改完教義之後的明教,有意無意之下竟成了專門培養造反人才的「培訓班」,從唐朝開始,明教徒就熱衷於造反,一找到機會就開始造反,歷史上有名的方臘起義、王念經起義等農民起義活動,都是明教組織實施的。

為了方便鼓動百姓造反,宋朝時期,明教還弄出了一個明王出世的預言,總之,明教的教義就是教導百姓反抗統治階級的統治,所以一直以來,白蓮教、明教這些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宗教,都是統治階級殘酷打擊的對象。

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明教徒自成體系,組織性高,隱蔽性強,傳播教義的手段多,信徒忠誠,朝廷殺之不盡,春風吹又生,搗毀一窩,又分散成好幾處,鬧到最後,淮西和黃河流域到處都有明教徒活躍的身影,這些人白天是老實的農民,照常下地幹活,晚上就聚眾燒香念經, 十分隱蔽。

到了元末時期,劉福通和韓山童這兩個宗教世家出身的人,適逢大旱,見百姓苦不堪言,便在黃河流域聚眾燒香造反,拉開了元末亂世的序幕。

韓山童和劉福通在北方造反後,南方的彭玉瑩也隨之呼應,在江南地區傳播教義,拉起了一支反元隊伍。

隨後,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用的也都是紅巾軍的名號,當時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部隊,而郭子興就是北方紅巾軍的一個小頭目,尊小明王韓林兒為主。

朱元璋這個假和尚,晃蕩到紅巾軍中後,換了一身皮,結果還是一個和尚。




朱元璋是靠明教、白蓮教起家的,在他打天下的那些年中,一直尊小明王為主,好歹也算是明教裡的一號人物。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

從傳承來看,朱元璋把國號定為「明」也算繼承了明教的一些東西,那為何在明朝建立後,明教就消失了呢?

明朝的國號來自明教,這是肯定的,但其背後蘊含的意思,卻並非明教這麼簡單,這是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我們先來看看大明國號背後都有哪些含義。

首先,朱元璋把國號定為大明,這契合了在民間傳播了將近五百多年的「明王出世的預言」,就如同搶註商標一樣,老百姓都認可明王的預言,而且一直以來很多造反者都借用這個預言鬧事,朱元璋乾脆把國號定為大明,就是要告訴天下,明王在這裡,預言已經成真了。

封建時代,老百姓就信這一套,正好朱元璋也喜歡玩這一套。

其次,朱元璋的部隊裡有兩幫人,一幫是信奉明教的紅巾軍派系,這群人包括朱元璋起家的老底子,小明王的餘黨,還有打敗陳友諒、明玉珍後,收復而來的將士,這群人都是彭玉瑩的徒子徒孫,也都是虔誠的明教徒。

把國號定為大明,可以解釋為明教的延續,對這群明教信徒有極強的歸心效果,大家都是明教的兄弟,如今建立了大明朝,還是兄弟,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大家要團結,共享富貴,一起過好日子。

除了紅巾軍這一派,還有以劉基、李善長等人為代表的儒生系,從儒生的角度來解釋,明有日月之意,也有陽之意,自古以來,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有其正統性。

而且南方為火,為陽,為明,北方為水,屬陰,為元。

用陽來對陰,用火來克制水,這些東西都能用古代的知識體系解釋,故此得到儒生認可。

所以,大明這個國號,不管是明教徒還是儒生,又或者老百姓,看了都舒服,都認同。

通過一個國號,就達到了團結社會各階層的效果,不得不說朱元璋實在厲害。




繼承了明教的東西,為何朱元璋又要讓明教消失呢?原因很簡單。

朱元璋從明教和白蓮教這些宗教組織上,獲得了極大好處,可以說,朱元璋的天下也有明教、白蓮教的一份功勞。

朱元璋個人對宗教的力量有清晰的認知,他初始的力量就來自於此,但當他當了皇帝之後,也深知這其中的危害,為了不讓其他人借用這股力量,危害自己的統治,況且明已經成了國號,不能再任由人褻瀆,朱元璋有充足的理由去打擊明教。

建國第一年,朱元璋就用詔書的形式,禁絕了全國白蓮教、彌勒教、明教等教派的活動,隨後又把「禁止師巫邪術」正式定為了法律,寫進了《大明律》。

「燒香聚眾,夜聚曉散,佯秀善事,扇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裡。」

如此一來,明教就在明朝消失了,就算有一些餘黨殘留,也僅能低調潛伏,生不出事端了。

(完)

看更多深度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躬行客

相關焦點

  • 明朝的國號「明」是來自明教嗎?
    《倚天屠龍記》是大俠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俠力作,朱元璋曾經在其中嶄露頭角。歷史上朱元璋和明教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呢?朱元璋真的加入過明教嗎?明朝的國號「明」是從明教來的嗎?明教和彌勒教還有白蓮教在教義上有相通之處,並且都在窮苦百姓中廣為流傳,漸漸的三教融合到了一起。元順帝至正四年,河南淮北地區連著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致使黃河水暴漲,白茅堤、金堤等黃河堤壩決口。濟寧、定陶、巨野等地水災泛濫,周圍百姓苦不堪言。
  • 朱元璋和明教的恩怨糾葛
    圖片來自網絡選自時拾史事(微信號:historytalking)文丨貓不聞餃子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當年風靡一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明教這麼一個神秘的蓋達組織。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寫到明太祖朱元璋本是明教弟子,後來藉助明教的勢力奪取天下故而定國號為「明」,不僅他是明教弟子,跟隨他奪取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很多手下都是明教中人,著名的比如徐達,常遇春。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明教嗎?朱元璋又是否真是明教弟子呢?男生可以走了,女生加我微信私聊,別別別……有話好好說……行行行,那筆者就為大家把這個淡扯清楚。
  • 朱元璋與明教到底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張無忌嗎?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實際上就曾加入過明教。《倚天屠龍記》結尾寫到:由於朱元璋靠明教起家,因而國號中不得不帶一個「明」字。
  • 明朝國號「大明」起源於明教?別開玩笑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登上皇位後以明教為號建立了大明王朝,真相是這樣的嗎?到了元末時期,白蓮教教主韓山童揚「彌勒降生,明王出世」,這樣就把白蓮教、明教和彌勒教結合到了一起,然後他自稱是「明王」,率眾起義,朱元璋也投奔到了紅巾軍的隊伍中。就這樣起義軍和明教扯上了關係。韓山童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被尊為「小明王」,朱元璋借「小明王」名號開始了創業之路,最終逐鹿中原,建立了大明朝。
  • 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定為「大明」?不僅與明教有關,更與元朝有關
    很多人對明朝的歷史有所了解,卻對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確定為「大明」知之甚少,或許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國號其實是「大明」,而不是常說的「明」。朱元璋是紅巾軍中出來的,他手下很多將領也曾跟隨紅巾軍起義,更有可能是明教的教徒,受「明王出世」的影響自然是極深的。不論是安定軍心還是民心,選用「大明」為國號都是極佳的。什麼樣的人是明王?這就要結合明教的教義了。
  • 朱元璋和明教的恩怨糾葛丨壹讀精選
    男生可以走了,女生加我微信私聊,別別別……有話好好說……行行行,那筆者就為大家把這個淡扯清楚。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一聽這名字取的這麼隨便,跟農村裡給孩子起名狗剩,鐵柱什麼的類似,就知道朱元璋原本出身社會地位不高。應該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微的皇帝了。
  • 明朝國號是否與明教有關?
    「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 —趙翼縱觀中國歷史,不難發現朱元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複雜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其複雜多變的個性。顛沛流離的家族史朱元璋的出生地安徽鳳陽,在明朝稱之為「中都」,象徵意義尊崇。但是,在元朝統治時期,鳳陽並不是經濟發達的區域,數百年的戰亂致使名城變為廢墟,因此百姓四散、土地荒蕪似乎也不是那麼罕見。朱元璋的家族史就是這片無常土地的災難史。
  • 朱元璋曾被封為吳王,為何國號是明朝而非吳朝?
    但1368年,朱元璋建國,國號大明。吳晗說:「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稱吳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國號曰大明,紀元洪武。吳非國號,亦非年號。至大明則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後唐後漢之追溯其所始。」
  • 朱元璋立國號為「大明」竟然有九重意思,重點參考了劉伯溫的意見?
    大家都知道,大明的初義是出於明教,明教當中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到朱元璋這一輩已經公開和秘密地傳了五百年了。當初,韓山童自稱明王起的事,他死了之後兒子韓林兒就繼稱為小明王,這朱元璋本就是小明王的部將,雖然小明王是被自己悄悄弄死的,但沒人知道哇,現在自己可以繼之而起,而且表示自己不忘本,流行話叫不忘初心,這叫順教,此其一也。
  • 明教何以走上覆滅的道路
    說起來,大明尊教明系、暗系的設定,更加符合明教的「二宗三際論」,揭露了明教善惡並存的實際本質。這也恰好說明,明教教徒崇尚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行事但求隨心所欲,並無善惡之分,善惡之間可任意挪移,當然對外宣揚肯定是光明的一面。然而善惡與否,全憑他們一張嘴,若誰說他們壞話,馬上封人家的口。這即是所謂的二元論,合著理全是他們家的。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七回中描寫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
  • 流浪波斯|紮根民間,唐朝遭遇冰火兩重天的明教,與明朝有何關係
    特別是在唐玄宗時期,李隆基對於西域的這個宗教總感覺哪都不對,於是就打擊明教,明教的勢力甚至退到了回紇,並且還不再敢出來傳教;後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陷入危機,而回紇伸出援手幫助大唐拯救了江山,事後,回紇要求明教能夠在大唐國內傳教,於是大唐皇帝就答應了這個要求,這才有了明教的高光時刻,通過回紇的幫助,明教也將各種分舵設立在唐朝境內。
  • 明朝的國號從何而來?真的跟「明教」有關?歷史專家們眾說紛紜!
    今天不提別的,咱們單討論明朝的國號:「大明」一詞從何而來?真的跟「明教」有關?歷史專家們眾說紛紜!元朝末年,民不聊生。不滿蒙古統治者的殘暴統治,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相繼站了出來,領導了紅巾軍起義。當然,這幾位只是打了個醬油,最終天下還是被朱元璋拿下。建立了新的朝代,起個什麼國號呢?最後,我們都知道,起了個國號「大明」。
  • 朱元璋為何將國號定為大明?真的和《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有關嗎
    明朝是我國封建制度達到頂峰的王朝之一,它的國號也引發了許多爭議。畢竟,那麼多的漢字,為何朱元璋偏偏選中"明"字作為國號呢?讀過金庸先生的名作《倚天屠龍記》,或看過相關影視劇的人,想必對這位武俠宗師筆下的朱元璋印象深刻。
  • 揭秘金庸筆下「明教」的真實歷史:沒有這魔教,朱元璋真當不了皇帝
    在小說中,明教被稱為"魔教",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明教呢?如果真的存在的話,那它又為何被視為魔教呢? 實際上,金庸先生在寫《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就有對明教來歷的說法,明教本來叫摩尼教,後來被好事之徒將"摩"篡改為了"魔",這才導致明教成了"魔教"。
  • 明朝國號為什麼非取一個「明」字?揭露朱元璋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明朝的開國君王,朱元璋的一生可謂傳奇。 他出生在濠州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八,父親朱時珍為其取名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加入紅巾軍後,郭子興為他取得。據《朱氏世德碑》記載,朱元璋祖輩皆以種田為生,因父親及外祖父拖欠了稅款,舉家搬遷至淮河流域躲債。
  • 很多人都弄錯了,明朝國號不是明,清朝建國後抄襲了明朝的國號
    沒錯大明王朝,這才是明朝真正的國號,那麼清朝為何在所有官方文獻裡都記錄說國號明呢? 比如在史書《明史本紀》裡,有句話叫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1 大明的意義出於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五百多年的民間傳播,成了眾人皆知的預言。
  • 明朝國號為何是「大明」 正解明朝國號的由來
    明太祖朱元璋在驅逐蒙元,恢復中華後,中國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原文明又迎來了嶄新的一頁。那麼,朱元璋為何把這一新生國家的國號定為「大明」,其實在當時朝野對此國號出處已經明確,並且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多爭議。但隨著時間推移,明朝國號的由來逐漸又變成了一個爭論的話題,持續多年,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最主要的有兩種。
  • 《倚天屠龍記》中明朝國號來自於明教的說法,到底有幾分靠譜?
    ▲彭瑩玉劇照有個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的彭瑩玉,這位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出家人在真實歷史中同樣是一位響噹噹的好漢,他是南派紅巾軍的創始人,朱元璋的前輩。早在至正十三年初(1353)的瑞州之戰中,彭瑩玉及門徒況普天率眾奮力御守,終寡不敵眾,城陷被殺。
  • 日月神教的前身是明教,最大的證據在哪?看看他們總壇的名字
    笑傲江湖據大部分人考證是發生在明朝中後期,所以從時代來看,笑傲江湖是在倚天屠龍記之後的。另外,日月神教的前身是明教,也成為廣泛的共識。這個結論其實並不難得出,首先日月神教中的日和月,很明顯就是將明字拆分開來;而且,和明教一樣,日月神教也有左右使,同時,他們的江湖名聲也非常不好,和名門正派水火不容,被後者稱之為魔教。
  • 張無忌為何要放棄明教教主之位?如果他和朱元璋鬥會有什麼下場?
    《倚天屠龍記》結尾,朱元璋設計欺騙張無忌,張無忌因為徐達、常遇春的「背叛」而心灰意冷,最終辭去教主之位歸隱江湖。 這一結局甚是令人唏噓。 但如果張無忌狠下心來,和朱元璋鬥到底,又會是一番什麼局面呢?即使張無忌洞悉朱元璋的奸謀,殺之以整肅號令,但世俗抗元力量必將繼續壯大發展,而且會有一個格局、氣度、權謀與朱元璋不相上下甚至略有過之的領袖出現。與此同時,楊逍、範遙以及二法王等高層領導,原本只關註明教自身發展,無意於政治鬥爭,可能會逐漸退縮於宗教內部事務,萎化為明教原教旨主義的維護者。 任何一個宗教,一旦出現教義分歧、派別之分,必將導致無窮無盡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