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當前經濟僵局?重點是確保金融穩定

2021-01-07 騰訊網

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國務院曾召開專題會,研究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新變化對我國經濟影響及對策;李總理指出金融穩定事關經濟全局,應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加快相關制度建設,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

應該說,李總理強調確保金融穩定,切中了當前經濟工作要害;因為經濟雖是金融基礎,但金融卻是經濟內核;如果經濟內核出了問題,則經濟增長質量和速度就無從保證。顯然,打破經濟僵局,還得把金融穩定放在首位;否則,不僅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今後一個較長時期經濟增長目標也會落空。

同時,李總理強調確保金融穩定,也並非無病呻吟,是基於當前嚴峻客觀經濟現實而做出的決策:首先,中國經濟總體走勢不樂觀,存在多種誘發金融危機潛在因素。據相關資料,截止8月末PMI為49.7%, 連續 6個月低於50%臨界值;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增長0.9%,進口下降15.5%;8月末16家上市銀行利潤增速全都放緩,均為近年來最低水平;不良貸款與不良貸款率雙升,新增不良貸款1810.43億。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整體推盤量和成交量雖有明顯提升,市場呈現企穩回升之勢,但市場分化愈發嚴重,不少二線和三四線城市依舊低迷,去庫存壓力較大;產能過剩、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等風險沒有消除,這一系列經濟現象都深刻表明不僅當前經濟增長面臨困難,且都有可能誘發金融風險。其次,國際金融動蕩不定,存在傳染金融危機可能。最近,席捲東南亞、歐美等股市下跌引發資本市場動蕩及恐慌,中國資本市場亦難獨善其身;加上美聯儲加息預期有可能引發新興經濟體資本大量外流,全球資產避險情緒顯著升溫;尤其近來我國央行持續貶值拋售美債買入人民幣以維持人民幣穩定,導致外匯加速縮水,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會重新出爐,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機幽靈似乎又將浮現。再次,中國金融運行本身存在誘發金融危機的不穩定性因素。如中國股市存在很多不規範及違規違法法操縱市場行為,導致股市暴漲暴跌,挫傷了股民信心;雖經過強力救市,但至今仍沒恢復元氣,有可能誘發新一輪股災。

顯然,防範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定,關係重大,絕不可掉以輕心。從目前看,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亟需形成風險防範合力,才能確保金融總體穩定:

其一,監管部門應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整頓金融秩序,督促金融機構加強內部控制,切實改進信貸管理和流動性管理,提高防控風險能力和水平;建立衡量金融風險科學動態預警機制,設立風險預警指標,適時監測,對接近風險觸發值即向金融機構發出警報,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對資本市場做好應對預案,力爭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繼續加大資本市場違規違法行為查處和打擊力度,淨化資本市場運行環境;銀行機構增強風險意識,避免過多資金通過各種暗道流入股市及其他產能過剩領域,消除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風險隱患。

其二,加快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切實提高資本配置效率。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利率市場化進程,讓市場逐漸發揮配置金融資源決定性作用;並加快發展中小民營銀行,對大銀行體制形成有益補充;利用網際網路金融技術,建立起小微金融服務體系,為大眾創業創新營造寬鬆金融環境。同時,降低企業債發行門檻,擴大企業發債範圍,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保持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而且銀行機構充分利用降準降息政策優勢,樹立社會責任擔當意識,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局。

其三,建立公開透明、穩定健康發展資本市場;加快推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體系;降低中小企業上市門檻,加快實施上市公司註冊制,大力提高企業直接融資力度;同時,避免政策過多幹預導致暴漲暴跌,完善證券市場交易規則,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資本市場;密切跟蹤監測金融市場運行,深入研究評估各項金融政策和金融改革效果,及時有效應對股災等各種金融事件,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危機。其四,政府財稅及金融部門支持企業進行創新投資,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等普惠性措施;完善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等試點政策擴大到所有科技園區和科教單位,從而提高企業創業創新動力,為激活經濟奠定紮實基礎。

相關焦點

  • 如何打破僵局?
    在很多情境下,打破僵局非常重要,能夠引導大家開始一段更加有效和舒服的談話。無論你試圖打破什麼樣的僵局,我們都有幾個你可以嘗試的主意!你可以從第一步開始看起,或者是看看上面的小標題,找一種適合你的情景吧。
  • 利率匯率、房地產金融、螞蟻金服……央行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
    總的來看,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與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基本面是相符的。與其他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幅度也較為適中。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下,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匯率變動對出口和經濟的正負影響基本相互抵消。金融反壟斷問題五:螞蟻金服的整改進行得如何?是否會要求螞蟻拆分一些業務?
  • 冷戰中的夫妻如何打破僵局?
    那麼,處於冷戰中的夫妻如何打破僵局呢?我認為首先要確保雙方都有打破僵局的意願,只要有了這個意願,並善於打好「四張牌」就可以了。第一張牌就是悲情牌。雖然處於冷戰狀態,但夫妻情分還在,不可能因為冷戰而不顧對方的死活吧!
  • 疫情當前重點工作如何抓?中央部署七項重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
  • 樓市陷入「買不起賣不掉」僵局,如何才能打破?國家智囊犀利直言
    房地產開發商和房產中介感到最尷尬,因為穩定的房價最不利於房地產銷售。這就是所謂的買漲不買跌。然而,目前的房地產市場,雖然調控沒有減少,但房價仍然居高不下。從購房者的角度來看,當走向房地產市場的的時候會真實地感知到「房價未降,依然買不起。」從賣家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在房價穩定的環境下,購房者越來越不願意買房,越來越挑剔。
  • 王邁:如何打破內地結構性失業僵局?
    2011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比2010年增加約30萬;就業僵局遲遲難以打破;高校就業指導是否存在滯後;第三方就業服務機構何以興起。過來人就業服務機構CEO王邁,接受新華社《財經面對面》獨家專訪,探討如何「打破結構性失業僵局」。
  •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壓力?如何應對?官方解答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6日電 16日,國家發改委在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5月份經濟社會秩序有序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在持續改善。有記者問,從最新發布的數據看,一些主要指標有所回升,實物量指標也有所好轉,請問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
  • 月度策略:打破僵局
    在貨幣持續超發的背景下,流動性收縮尚未對實體企業構成實質性衝擊,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動和資產配置體現出較高的積極性,為本輪經濟調整用時間換空間提供了現實的基礎。  經驗顯示,在庫存積累階段,地產股總體呈下跌趨勢,其間的波段取決於地產銷量的變化;由於投資的萎縮,相關工業股的變現趨弱。
  •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所以不改掉這樣的思維,購房者也不可能買得起房,買房都需要藉助金融槓桿的。三,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如何打破?你有想過嗎?當前的樓市表現非常的疲軟,似乎處於了一個有價無市的狀態。配圖在這種情況下,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究竟該如何打破呢?
  • 如何打破貸款類糾紛僵局?北京西城法院有高招
    信用卡逾期欠款,金融借款還不上,欠款人被銀行催收、起訴,經歷漫長的訴訟,再被強制執行、列入失信人名單,還款能力每況愈下,銀行的合法債權也難以實現。如何打破貸款類糾紛僵局?近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通報,該院推行金融糾紛訴前調解「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為欠款人和銀行搭建起可行性還款方案溝通平臺,近半年時間就在訴前階段妥善化解銀行貸款類糾紛2400餘件,欠款人履約率98%。   據了解,西城法院金融案件收案量一直位居北京市法院前列,僅去年就受理信用卡及金融借款等銀行貸款類案件18726件,佔該院金融案件的96.69%。
  • 經濟日報談如何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千方百計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展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工作面臨的風險挑戰仍十分突出。從目前看,疫情帶來的嚴峻就業壓力,主要集中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及貧困勞動力身上。2020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當前部分畢業生離校時尚未落實工作。同時,農民工等就業群體抗風險能力弱,受疫情影響也更為直接。
  • 陳清 陳林:千方百計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可見,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項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在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穩就業各項工作。充分認識當前形勢下穩就業的重要意義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的「穩定器」。
  • 如何評價當前我國經濟?寧吉喆用這8個字形容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促進經濟持續恢復、平穩發展,有信心、有基礎、有底氣」——訪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新華社記者安蓓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邁向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2021年。我國經濟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宏觀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當前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原標題:當前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核心閱讀 過度運用槓桿形成的高槓桿風險是當前最主要的金融風險。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當前最大金融風險不是槓桿率的絕對水平,而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槓桿率較高的結構性風險以及經濟增速逐漸下行所可能引發的債務償還風險。
  • 綠視界|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全面評估我國金融體系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金融支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前三季度金融體系運行總體平穩,有力支持我國經濟實現正增長,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充分展現出我國經濟金融的強大韌性和巨大迴旋餘地。
  • 小區物業服務惡性循環 僵局如何打破?
    這一僵局要如何去打破呢?小區業委會主任肖通源正在和評估公司工作人員討論,「如果按照我們小區建築面積,加一分理論上來說就是9000塊錢。」在閔行區的金榜世家小區,物業、居委、業委會負責人正和第三方評估公司工作人員一起,就小區物業費調整進行溝通。
  • 系統把握當前及「十四五」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
    為此,需要重點解決影響國民經濟循環的難點,打通堵點,連接斷點,精準識別和管控風險源風險點,在此基礎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比如,要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突破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瓶頸,幫助企業有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和引進人才難的問題,加強產業生態和創新創業生態建設等。
  • 佘力:公募REITs是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改革抓手
    11月23日舉行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上交所債券業務中心總經理佘力出席會議並發言。圍繞公募REITs的試點推進情況和當前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佘力提出了幾個方面體會:第一,公募REITs是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改革抓手,將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 智庫丨紀飛峰:重大衝擊下的經濟金融系統周期與穩定
    而今年3月,美國金融市場已發生過重大動蕩,先是美股10天熔斷四次,市值蒸發近100萬億元人民幣,隨後WTI原油期貨合約也出現-38美元/桶,在美聯儲無限「放水」下強行暫時穩住。縱觀美國40年來的經濟,基本上每10年左右出現一次較明顯的金融動蕩、經濟失穩現象。年初大規模暴發的疫情席捲全球,各國採取各種措施盡力維持金融穩定,並希望儘快恢復經濟。
  •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丨疫情下數字經濟商業模式優勢獨特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說,疫情緩解以後,中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恢復。如何理解補償性恢復?面對疫情,我國企業能否化危為機?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並不會因為疫情的擾動而改變,疫情也不可能扭轉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更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通過轉型升級、結構調整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趨勢。要認識到我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活力仍然充足。當前,國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較快,新產業帶動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