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訢,為何盼望長子早死?荒淫不堪、誘拐姑姑,就是個禍害

2021-02-23 環球奇聞寶典

....

...

愛新覺羅·奕訢,道光帝皇六子,一個精明強幹的晚清政治家、外交家。這個文武雙全的皇子,在和鹹豐皇帝的奪嫡之爭中失敗後,雖然經過了鹹豐朝的沉寂,但因為在「辛酉政變」中給予了慈禧太后最有利的支持,而重回政壇巔峰,於同治朝初期總攬清廷內政外交,權勢滔天。

然而,這個被美國外交官何天爵評價為「清政府政策制訂的主心骨,也是執行這些政策的精明強幹的政治家與外交家」;被國內外諸多學者普遍認為「如果不死,可能會挽救國家很多的不幸」「鐵帽子親王」;卻也有著鮮為人知的無可奈何,乃至嚴重損辱其正面形象的最大敗筆:教子無方。

根據《愛新覺羅宗譜》的記載,恭親王奕訢共生育四子,三子、四子早夭,次子載瀅在8歲時出繼鍾郡王奕詥為嗣。所以,恭親王奕訢事實上僅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其長子載澄。

沒錯,本文的主角,就是這個晚清時期最為著名的公子哥——愛新覺羅·載澄。

《清代野記》有載:

載澄病,奕訢大喜,日望其死,雖延醫治藥,不過掩人耳目而已。久之病革,左右以告,王曰:「姑念父子一場,往送其終可耳。」及至澂臥室,見澂側身臥南坑上,氣僅屬,上下衣皆以黑縐綢為之,而以白絲線遍身繡百蝶。王一見大怒曰:「即此一身匪衣,亦該死久矣。」不顧而出。澂遂絕。

作為大清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奕訢獲封之能夠「世襲罔替」「和碩恭親王爵位」,只能由其長子載澄承襲。就算沒有爵位的承襲希望,作為奕訢事實上唯一的兒子,載澄究竟犯下了何等過錯,才會讓親生父親奕訢對其生出「日望其死」的怨恨?

如果了解了載澄的生平過往,輝煌荒淫史,或許就會對奕訢的無奈和絕情給予理解了!

在《清代野史大觀》、《清代野記》乃至諸多清朝歷史文獻的記載中,載澄都是一個吃喝嫖賭的全才形象。「年少縱慾,狂淫無度」就是對其生平的最為精準的評價。

這個5歲就被晉封貝勒爵位的皇室宗親,因為背後有一個權勢滔天乃至把持晚清朝政的領班軍機大臣、議政王父親,而日漸驕縱,逐漸成長為晚清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乃至權勢子弟中最具代表性的權威人物。在其喜好的吃喝嫖賭抽大煙等惡習中,尤以「嫖」最得其心。這位小王爺的巔峰時期,曾經擁有著官妓、民妓、暗娼無人不知、無人不識的輝煌。

或許是載澄覺得自己縱慾荒淫還不夠痛快,就將後宮生活不順,於宮中孤寂無聊的堂兄——同治皇帝,也拉入了「步出內城,作狹邪遊,狎妓縱慾」的荒誕生活中。

《清代野史大觀》有載:

(同治帝)與貝勒載澄尤善,二人皆好著黑衣,娼寮酒館,暨攤肆有女者,遍遊之。

也正是在載澄的帶領下,同治皇帝放棄了整個後宮,在宮外煙柳之地找到了自己的最終歸屬,以致「病發毒瘡,頭髮盡脫落」,並最終「下部潰爛,臭不可聞,至洞見腰賢而死」

如果對於同治皇帝的誘導,尚且有著同治皇帝本身的「荒淫本色」,但對於本族姑姑的誘拐,就只能說明這個皇室子弟「不作到死誓不罷休」的極度荒淫。

在《清代野史大觀》和《清代野記》、《滿清外史》中對於「載澄誘拐族姑」的荒唐行徑均有過相關記載。甚至在《清實錄》這等清朝官方文獻中,也有著暗指「載澄有劫婦事,而被革去貝勒、郡王銜」的說明。

某一日,載澄和往常一樣,率領眾多荒淫之徒遊蕩於十剎海,「見隔座有一婦甚妖治,獨座無偶,屢目澄,一若似曾相識而俗語者」。向來對女色「主動出擊」的載澄,還能放過如此良機,於是「命其黨購蓮蓬一束贈之,欲相會」「兩情相悅」後,「遂約至酒樓密室相會,從此為云為雨,已非一日」

浪蕩成性、荒淫成癮的公子哥,對於這樣的女子,肯定無法做到從一而終。於是一場因「始亂終棄」而造成「婦人因忿而癲,終日被發袒胸,徜徉於衢路間,口講指畫,述其苦楚而已」的必然結果出現了!

這位被拋棄而瘋癲的女子,到底被人識破了身份,其為「宗室女,論支派,當為載澄族姑」。於是,「載澄誘拐族姑」的花邊新聞迅速傳遍京城,讓權傾朝野的奕訢好好的蒙了一次羞。

就此來看,載澄之「蔑倫絕理,行同禽獸」的荒唐行徑似乎是其咎由自取,但其根本原因在於晚清時期,清朝統治階層對於皇室子弟教育、約束的放縱。對於恭親王奕訢而言,其大部分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朝堂爭鬥,在權力角逐,在極力保住其來之不易的「鐵帽子」。殊不知,自己風光的背後乃係其子載澄的犧牲,乃係其「教子無方」的負面名聲。所以,載澄之過,在已,更在奕訢之教子敗筆。

...

相關焦點

  • 他是恭親王奕訢長子,帶壞同治皇帝,最終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清朝典型的「公子哥」,他的父親很有名,就是恭親王奕訢。奕訢一共有4個兒子,分別為載澄、載瀅、載浚和載潢,其中載澄是他的長子,人稱「澄貝勒」,卻是個不爭氣的長子。載澄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吃喝嫖賭抽大煙樣樣佔齊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惡劣事跡。有一次載澄到什剎海遊玩,期間看到一位貌美女子,就動了歪心思。
  • 三朝皇帝的「跑腿小哥」——恭親王奕訢
    鹹豐元年六月二十六日,著派恭親王奕訢至太廟恭代行禮。鹹豐三年正月十七日,孝和睿皇后皇后神牌回京著恭親王奕訢等沿途恭代行禮。鹹豐三年二月初二日,河工穩固引河順暢著派恭親王奕訢至圓明園惠濟祠河神廟恭代拈香叩謝。鹹豐三年五月初九日,夏至方澤大祀著派恭親王奕訢恭代行禮。鹹豐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冬至南郊大祀著派恭親王奕訢恭代行禮。
  • 晚清最後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3期:前面提到兩代帝師翁同龢的黯然離場,這背後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就是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奕訢,道光帝的第六子,歷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對大清的延續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晚清政壇上一顆璀璨的金星。
  • 恭親王奕訢權力多大?兩宮太后是擺設,同治帝害怕,只能喊六叔!
    人物簡介:恭親王奕訢,男,是清朝12家鐵帽子王爺之一。與鹹豐帝同父異母,道光皇帝臨終之前冊封為「恭親王」,第2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代替朝廷籤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1861年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政變,獲得議政王的頭銜。後因中法戰爭失敗被罷免,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接連失敗,為了平息事態,再度被啟用,1898年去世。
  • 恭親王奕訢精明能幹,是晚清重要人物,兒子卻個個不爭氣
    鹹豐在小的時候,生母孝全成皇后就去世了,於是他便由靜貴妃帶大,而靜貴妃,就是奕訢的生母。因此,兄弟倆從小就感情要好,無異於同母兄弟。道光帝立儲的時候,曾在鹹豐和奕訢之間猶豫。其實論才智武功,奕訢都要更勝一籌,可是最後道光看中鹹豐的仁孝,便決定傳位給他。不過,在擬寫詔書的時候,道光特意指明,要同時冊封奕訢為親王。
  • 如果是「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當皇帝,清朝是否會有復興的機會?
    而相比於鹹豐的昏庸無能,恭親王奕訢卻展現出了不少才能。許多人認為,如果當初繼位的是奕訢而非鹹豐,清王朝還有希望走向復興。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會影響歷史走向的因素太多,就連鹹豐本人也不是沒有機會重整山河。
  • 白話恭親王奕訢生母孝靜成皇后|杜絕謠言!哀家的皇兒孝順著呢
    孝靜成皇后出身滿洲正藍旗,父親花良阿只是個從五品的刑部員外郎,是個不入流的小官,而且花良阿雖然姓博爾濟吉特氏,但是他並非孝端、孝莊皇后的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一系,在清朝只能算是一個普通家庭。這一故事出自清末文人王闓運所撰的《祺祥故事》,王闓運雖為博學之士,但在鹹豐五年時並未在內廷行走,哪知此事原委,而且《祺祥故事》中對被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聯手誅殺的肅順多同情、辯解之語,很難說不是為了抹黑奕訢而編造的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
  • 恭親王奕訢的跌宕人生
    奕詝在親王面前特意以「恭」字為冠,奕訢是個聰明人,當然不會不知其中三昧。對於已經當上皇帝的奕詝,他不敢不恭,也不能不恭。始終對奕訢心存戒心的鹹豐,對奕訢的恭順也做出了姿態。鹹豐二年(1852),他特地把京城最好的王公府、第一大貪官和珅的府第賜給奕訢,但就是不給他幹政的機會。然而,時局多艱,南國烽煙四起,太平天國運動的驚濤駭浪,終於把奕訢推上政治舞臺的前沿。
  • 和珅的豪宅——恭親王府
    同治朝時(1851年),由於恭親王奕訢協同慈禧發動政變有功,慈禧太后便將此宅贈予他,此宅由此得名恭王府,並沿用至今。恭王府平面圖恭親王奕訢王府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分中東西三路,每一路各有三個院落。恭王府的建築是王府中的最高規制,明顯的標誌是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左右有配殿,門釘豎九橫七。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採用綠琉璃瓦,顯示了中路的威嚴氣派,同時也是親王身份的體現。
  • 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為晚清都做了些什麼?
    1861年,鬼子六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就是中國外交部的前身。下設直屬機構有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海防五股,類似於現在外交部設立亞洲司、西亞北非司、非洲司、歐亞司、歐洲司等。從此就有了專門機關、專門人員管理外交事務。從1861年到1884年中法戰爭,大清和列強和平相處了23年,其實1884年的中法戰爭只是局部的戰爭,結果是中國不敗而敗。
  • 史上最「荒淫」的皇帝之一,讓親姐侍寢,實在是「無恥」至極!
    即使是這樣的劉宋,也是南朝時期出現的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長、疆域面積最大,國力最為強盛的朝代了。在劉宋的九任皇帝中,除去開國的武帝劉裕和少帝劉義符還有一番作為,其餘諸帝都「臭名遠昭」,不是荒淫無恥、殘暴兇狠,就是昏庸無能、變態狠毒。這其中便有南宋的第六位皇帝——前廢帝劉子業。
  • 足智多謀的奕訢,外號「鬼子六」,為何會敗給年僅26歲的慈禧?
    雖然說擅長玩弄朝臣與皇室之間的權力平衡,但就是這一點,使得慈禧成為了一個人生贏家。恭親王早在鹹豐帝逃亡避暑山莊之時,就已經在京城建立了自己的權力核心。公元1860年6月15日,英法聯軍攻佔北塘。此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全面參與議和,並且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而且在京城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權力中樞。此時的恭親王權力很大,因為涉及到議和,朝廷給予了全部權力,呼風喚雨也是很有可能。此時的恭親王奕訢完全可以改變當時的權力布局,如此便可以改變晚清的歷史走向。
  • 世界「最貴」豪宅之一,曾花108根金條贖回,恭親王府貴在哪裡?
    ▲恭親王府大門外景後來這座府邸傳至永璘的孫輩奕劻,奕劻是晚清時期的重臣,深受慈禧太后的喜愛,可謂位極人臣。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鹹豐帝將這座府邸改賜給恭親王奕訢,從此改名為恭親王府。民國初年,清廷覆滅之後,奕訢的嫡孫溥偉以40萬塊大洋的價格將王府賣給教會,之後輔仁大學以108根金條的價格將該座府邸贖回。作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王府,又位於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恭親王府可謂是全球「最貴」的豪宅之一。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一個是以恭親王奕訢核心的團隊。鹹豐(奕詝)出逃,命六弟恭親王奕訢留守京城,負責善後,與英法議和,這是鹹豐皇帝的無奈。為何這麼說呢?道光皇帝好似中了「魔咒」,在連喪三位皇后(其中包括鹹豐皇帝生母)後,便決定不再立皇后,將年僅10歲的奕詝交由靜貴妃(恭親王奕訢生母)撫養。奕詝長奕訢一歲,年紀相若,加之一母撫養的緣故,關係非常親密。
  • 歷史上集殘暴、荒淫、無恥為一身的皇帝——劉子業
    他在短短的這兩年時間內,將殘暴、荒淫、無恥演繹到了極致。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下來我為大家淺述一下這段歷史。在南北朝時,有這樣一位皇帝出身貧寒,以種地、打魚、做小商販來維持生活。由於社會朝政腐朽不堪,後來加入起義軍,他屢立奇功,後來成為宋的締造者。他就是劉裕,小名劉寄奴。為了區別於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我們稱他為劉宋。
  • 繁華褪去,昔日恭親王府家具今何在?
    舊時王謝堂前燕褪去了昔日的榮華曾經皇室「血統」的家具也逐漸散佚如今我們還能在一些地方看到那些宮廷形制的恭親王府家具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曾經的輝煌據史料記載,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由乾隆帝的寵臣和珅修建並居住;嘉慶四年賜住慶王永璘;道光三十年,又賜恭親王奕訢,始稱恭王府。
  • 紫禁城最早的照片:皇帝逃走,城臺斑駁不堪門前荒草萋萋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鹹豐帝倉惶逃往熱河,臨行前任命恭親王奕訢為留京辦事大臣,負責與英法談判議和。在侵入北京的英軍隊伍中,跟隨著一個職業攝影師,他就是菲利斯·比託(Felice Beato)。在北京期間,此人用鏡頭記錄了大量北京城牆、街道和商鋪的影像,併到西郊拍攝了被焚毀後的清漪園照片。
  • 少年皇帝劉子業,霸佔姑姑,為了讓姐姐開心竟一下子賜三十人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國皇帝劉子業是一個荒淫無道、無惡不作的昏君,他15歲登基,先是搶奪姑姑,又相戀姐姐,還試圖殺死對自己有威脅的叔父,更讓身邊的人吃盡苦頭、日夜擔驚受怕。僅僅兩年,劉子業即被誅殺,可以想像如此短的時間就讓人忍無可忍只得造反,劉子業作的孽是多麼深重和不堪。
  • 恭親王奕訢被稱「鬼子六」的尷尬稱呼下,其實是無奈的救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清朝能臣開始試圖尋找救國之路,他們對比與列強的差距後,發現船堅炮利是影響戰爭勝利的關鍵,於是他們興起了一場自救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奕就是洋務運動的首倡者和積極推行者,理應是被人們推崇的救國英雄,卻被人冠上了「鬼子六」的稱呼,在這個尷尬的稱呼下,其實是奕救國之路上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