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當皇帝,清朝是否會有復興的機會?

2020-12-26 劇透歷史

道光皇帝晚年,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一直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間猶豫不決。

最終奕詝險勝。結果,鹹豐在位期間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更是讓野心勃勃的慈禧上位,令清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而相比於鹹豐的昏庸無能,恭親王奕訢卻展現出了不少才能。許多人認為,如果當初繼位的是奕訢而非鹹豐,清王朝還有希望走向復興。

事實真的如此嗎?

恐怕未必。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會影響歷史走向的因素太多,就連鹹豐本人也不是沒有機會重整山河。因此,我們只是討論一下,如果將鹹豐和奕訢的位置對調,對清朝是否更好。

我們要釐清兩個問題,第一,鹹豐做皇帝真的很差嗎?第二,奕訢做皇帝比做大臣更合適嗎?

關於第一個問題,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從史實來看,鹹豐不能算是一個昏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明君。

道光選定鹹豐即位,可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他對這哥倆必然是經過了長期的觀察,而鹹豐身上確實有作為皇帝所必須的一些優點。

我們都聽過奕詝、奕訢爭儲的故事,奕訢無論文採還是騎射都要勝過奕訢,所以奕詝才揚長避短,在父親病中考驗二人學識時痛哭表現出仁孝;在圍獵時以上天好生之德為名不傷動物。

各種野史都將這歸結於奕詝老師杜受田的指導,可是,誰又能保證這不是出自他的真心?就算真是師傅指點一二,奕詝能夠照做,不也說明他能聽取正確意見嗎?

對一個皇帝來說,能力倒是其次,最需要具備的品質,無外乎仁慈愛民和從善如流。在這兩點上,鹹豐並不欠缺,而他即位後的表現也證明此言非虛。

鹹豐即位時年僅20歲,也是一派雄姿英發的氣概。即位之初,他就果斷罷免了父親留下的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

此後,他還罷免了同樣對外軟弱的耆英,重新啟用林則徐等正直之士,甚至為了大局,將一直與自己爭儲的恭親王奕訢提拔為軍機大臣,並多次打破滿漢成見,重用漢族官員,可謂氣象一新。

同時,鹹豐還是個勤政的皇帝。他即位後,硃批、硃諭等工作能自己動手就不勞動軍機大臣。而且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前,鹹豐一次早朝都沒中斷過。基本可以說,他的皇帝生涯是勤勉的。

此外,鹹豐還鐵面無私地處置了戊午科場案,一度整頓了乾隆後期以來的腐敗官場風氣。對外,鹹豐也是相當硬氣,曾經嚴詞拒絕列強進一步侵犯主權的修訂條約要求。

從這些角度看,我們有什麼理由說鹹豐這個皇帝做得不好呢?當然,英法聯軍打到京城後,鹹豐「北狩」,從此不再勤政,而是沉迷酒色,並且很快駕崩,但這只是他在位的最後一年不到的時間而已,換到別的皇帝頭上,我們可能會說「瑕不掩瑜」。

確實,鹹豐在位期間,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但是,太平天國這樣的農民軍起義是清朝中期開始的各種問題積聚而成的必然結果,並非鹹豐一代可以扭轉。而因為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先例,列強知道清王朝的羸弱,對中國進一步侵犯也是一種必然。

把這兩件事算成鹹豐的罪過,似乎並不妥當。

接下去我們來看恭親王奕訢。

不能否認,鬼子六確實是個人才,他文武雙全,可謂清朝後期的一根頂梁柱。他曾經在鹹豐去世後幫助慈禧火速除掉掌權的肅順等八大臣,又一度主持洋務運動,重用一批有識之士,讓清朝出現「中興」的跡象,不過最終還是被慈禧奪權。

這樣看,如果奕訢是皇帝,是不是就可以持續他的改革呢?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能不提,叫做「屁股決定腦袋」,處在皇帝的位子上和大臣的位子上是有本質區別的。

比如奕訢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督撫,推行洋務運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作為一個親王,可以輕鬆接觸到這些人,聽他們的遊說,了解他們的思想,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後旗幟鮮明地予以肯定,大力推行。

可是,作為一個皇帝,情況就完全不一樣。向皇帝進諫,言辭有很多講究,許多話不能直說,不能說透,因為那樣可能會犯忌諱。

而皇帝作為天下之主,說好聽點要維護自己的公正,說直白點要維持大臣之間的平衡,面對洋務派和守舊派截然不同的觀點,皇帝往往只能和稀泥打哈哈。

皇帝的位子,實際上會埋沒奕訢的才華,戴上皇冠,他反而不能親力親為,只能竭盡全力去保持自己的尊嚴。

不要以為奕訢做了皇帝就能有什麼不一樣,只要他是皇帝,就難免這麼做,而且越聰明越會這麼做,因為這是兩千年封建社會總結下來的被奉為絕對真理的「帝王之術」。

最後還有那個繞不開的慈禧太后。

有人認為,奕訢做了皇帝,慈禧就不會掌權。這也是想當然了。慈禧本就是選秀進宮,奕訢做皇帝,一樣可能選上慈禧,而以老佛爺的權謀手段,奕訢也完全有可能像鹹豐一樣讓她參與到政務中。

再加上做了皇帝後,可以擺脫許多桎梏,面對的誘惑會大大增加,沒有人能保證奕訢就不會沉迷於聲色犬馬,尤其是面臨一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時。

其實,一個王朝的興衰,是好幾代的不斷積累導致的,絕非換個好船長就能讓瀕臨散架的破船乘風破浪,更何況鹹豐這個原來的船長,實際上也未必不好。

相關焦點

  • 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為晚清都做了些什麼?
    通過與洋人的接觸,鬼子六認識到,洋人不會對大清的江山社稷構成威脅,真正威脅來自內部,來自太平天國。大家知道,是曾國藩剿殺、鎮壓太平天國,但曾國藩是鬼子六的人,唯鬼子六馬首是瞻。曾國藩是漢人,是繼清朝問鼎中原消滅三藩之後,唯一掌握重兵的漢人。他的主子、靠山就是恭親王鬼子六。他對曾國藩的能力、人品都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他。
  • 晚清最後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在《走向共和》中,恭親王奕訢的戲份很少,其光芒也被李鴻章、張之洞、翁同龢、慈禧、光緒帝等所掩蓋。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奕訢,也就沒有後來的慈禧老佛爺,甚至大清也延續不了那麼多年。那麼奕訢都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鬼子六」,且為晚清最後一個賢王?
  • 三朝皇帝的「跑腿小哥」——恭親王奕訢
    同治六年五月二十五日,社稷壇祈雨著派恭親王奕訢恭代行禮。同治八年五月初九日,社稷壇祈雨著派恭親王奕訢恭代行禮。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京師雪少著派恭親王奕訢至大高殿恭代拈香。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京師雪少著派恭親王奕訢至大高殿恭代拈香。光緒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著恭親王奕訢恭請穆宗皇帝神牌並恭代行禮致祭。
  • 足智多謀的奕訢,外號「鬼子六」,為何會敗給年僅26歲的慈禧?
    8月24日佔領天津之後,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佔領北京,並且犯下了火燒圓明園的滔天惡行,鹹豐皇帝匆忙逃往避暑山莊。此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全面參與議和,並且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而且在京城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權力中樞。
  • 恭親王奕訢被稱「鬼子六」的尷尬稱呼下,其實是無奈的救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清朝能臣開始試圖尋找救國之路,他們對比與列強的差距後,發現船堅炮利是影響戰爭勝利的關鍵,於是他們興起了一場自救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奕就是洋務運動的首倡者和積極推行者,理應是被人們推崇的救國英雄,卻被人冠上了「鬼子六」的稱呼,在這個尷尬的稱呼下,其實是奕救國之路上的無奈。
  • 恭親王奕訢權力多大?兩宮太后是擺設,同治帝害怕,只能喊六叔!
    人物簡介:恭親王奕訢,男,是清朝12家鐵帽子王爺之一。與鹹豐帝同父異母,道光皇帝臨終之前冊封為「恭親王」,第2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代替朝廷籤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1861年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政變,獲得議政王的頭銜。後因中法戰爭失敗被罷免,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接連失敗,為了平息事態,再度被啟用,1898年去世。
  • 他是恭親王奕訢長子,帶壞同治皇帝,最終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清朝典型的「公子哥」,他的父親很有名,就是恭親王奕訢。奕訢一共有4個兒子,分別為載澄、載瀅、載浚和載潢,其中載澄是他的長子,人稱「澄貝勒」,卻是個不爭氣的長子。載澄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吃喝嫖賭抽大煙樣樣佔齊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惡劣事跡。有一次載澄到什剎海遊玩,期間看到一位貌美女子,就動了歪心思。
  • 恭親王奕訢,為何盼望長子早死?荒淫不堪、誘拐姑姑,就是個禍害
    根據《愛新覺羅宗譜》的記載,恭親王奕訢共生育四子,三子、四子早夭,次子載瀅在8歲時出繼鍾郡王奕詥為嗣。所以,恭親王奕訢事實上僅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其長子載澄。如果了解了載澄的生平過往,輝煌荒淫史,或許就會對奕訢的無奈和絕情給予理解了!在《清代野史大觀》、《清代野記》乃至諸多清朝歷史文獻的記載中,載澄都是一個吃喝嫖賭的全才形象。「年少縱慾,狂淫無度」就是對其生平的最為精準的評價。
  • 經常說鬼子六鬼子六,鬼子六是什麼意思 ?鬼子六說的是誰?你一定不知道?
    私人微信qq2647135278鬼子六說的就是愛新覺羅·奕訢,因其是道光帝的六皇子,而且國內對於外交都很牴觸,認為談外交的都是鬼子、西洋鬼子。鬼子六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十分聰明能幹的人,當時道光帝定下任皇帝接班人的時候,鬼子六就在候選名單內,只因一題之差敗給了鹹豐皇帝。 鬼子六簡介
  • 白話恭親王奕訢生母孝靜成皇后|杜絕謠言!哀家的皇兒孝順著呢
    導語在清朝有這麼一位母親,她撫育了一位皇帝、一位賢王,她的這兩個兒子深遠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她雖然有一個華貴無比的姓氏,但是她的出身卻很低微,她渴望登上那個封建時代女性最高的位置,但一非丈夫正妻,二非新帝生母,她本以為這個願望要成為一生的遺憾,卻沒想到在病重之時得到了養子的尊封,成為了尊貴的太后,她就是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揭秘:恭親王奕訢外號「鬼子六」是怎麼來的?
    ——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5年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鹹豐皇帝的異母弟弟,受封恭親王。
  • 恭親王奕訢精明能幹,是晚清重要人物,兒子卻個個不爭氣
    恭親王奕訢精明能幹,是晚清時期重要人物,清朝的鐵帽子王之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他授命為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籤訂了《北京條約》。鹹豐駕崩後,他又與慈禧太后聯手,發動了辛酉政變,成為議政王。奕訢是鹹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他主張保持與歐美大國的和平,主張中國學習外國科技,支持開辦中國近代軍事工業。
  • 恭親王奕訢的跌宕人生
    對於已經當上皇帝的奕詝,他不敢不恭,也不能不恭。始終對奕訢心存戒心的鹹豐,對奕訢的恭順也做出了姿態。鹹豐二年(1852),他特地把京城最好的王公府、第一大貪官和珅的府第賜給奕訢,但就是不給他幹政的機會。然而,時局多艱,南國烽煙四起,太平天國運動的驚濤駭浪,終於把奕訢推上政治舞臺的前沿。面對太平天國北伐軍的步步逼近,鹹豐皇帝與大臣都驚慌失措,在國策上無一建樹明斷。大敵當前,自救要緊。
  • 清朝旗人女子有多美?容貌驚豔的皇后婉容,美麗端莊的慈禧妹妹!
    其中不但有晚清時期容易驚豔的皇后婉容留影舊影,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慈禧太后的妹妹婉貞是如何的美麗端莊。婉容的容貌天生麗質驚豔絕美,乃是歷史上公認的滿清第一美女。 圖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妹妹韞媖,美麗文靜的韞媖乃是醇親王載灃的長女,她自小生得相貌文靜清秀,性格亦是極其的善良美好。在眾多兄弟姐妹之中,溥儀最疼愛她。
  • 第11篇「祺」│如果沒有政變,清朝會出現一位祺祥皇帝
    1861年8月,鹹豐皇帝在熱河(今河北承德)病死,年僅六歲的長子載淳繼位。端華、載垣、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3個月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及新皇帝由熱河間道回京。旋發動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餘五人革職。恭親王奕訢擁兩太后垂簾聽政。次年,改年號為「同治」。
  • 繁華褪去,昔日恭親王府家具今何在?
    ,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由乾隆帝的寵臣和珅修建並居住;嘉慶四年賜住慶王永璘;道光三十年,又賜恭親王奕訢,始稱恭王府。家具原本是供人們生活之用的物品,但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卻會主觀的或下意識的給這些物品強加上某些等級的烙印。清代造辦處是為宮廷製作藝術品、日用品的專門機構,供皇帝使用的家具便是出自這裡。
  • 和珅的豪宅——恭親王府
    同治朝時(1851年),由於恭親王奕訢協同慈禧發動政變有功,慈禧太后便將此宅贈予他,此宅由此得名恭王府,並沿用至今。恭王府平面圖恭親王奕訢東路的前院正房名為多福軒,後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欣的起居處。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緻,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錫晉齋大廳內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是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後牆共開88扇窗戶,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據說這是和珅的藏寶樓。
  • 世界「最貴」豪宅之一,曾花108根金條贖回,恭親王府貴在哪裡?
    引言縱觀清朝歷史,朝廷最高統治權一直牢牢地把握在皇族成員中,從未有過其他王朝大臣專權現象。由於清承明制,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很高的程度,群臣權力分化,難有操控朝政者。不過,這也有例外,乾隆朝的和珅堪稱清朝難得一見的權臣之一。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奕訢在清朝歷史上是一位有非凡成就的人物,在鹹豐皇帝去世時,恭親王奕訢不僅幫助慈禧太后贏得了滿朝文武的敬重還順勢幫助同治帝徐圖自強。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主人翁就是這位恭親王,這麼有才幹的一位人物,道光皇帝為什麼卻選擇了鹹豐帝成為清朝的掌門人?道光皇帝為何會選擇鹹豐帝成為下一任家業繼承人。
  • 慈禧和恭親王奕:叔嫂恩怨三十年
    1832年清朝還沉浸在盛世的餘暉之中,這一年在紫禁城中誕生了一個男嬰,這個男嬰就是以後的恭親王奕。奕作為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小就天資聰慧(外號鬼子六),道光很寵愛他。杏貞地位能飛速上升是因為她給鹹豐皇帝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鹹豐唯一的一個兒子。與清朝的歷代皇帝相比,鹹豐皇帝二十七歲才有一個皇子,算是很晚婚晚育了。不管是母以子貴或者子以母貴,那一年慈禧終於成了後宮的「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