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訢被稱「鬼子六」的尷尬稱呼下,其實是無奈的救國

2020-12-26 歷史真鑑

前言:清朝晚期,曾經自詡為上國的大清政治積弱,軍事實力與列強相比也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清朝能臣開始試圖尋找救國之路,他們對比與列強的差距後,發現船堅炮利是影響戰爭勝利的關鍵,於是他們興起了一場自救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奕就是洋務運動的首倡者和積極推行者,理應是被人們推崇的救國英雄,卻被人冠上了「鬼子六」的稱呼,在這個尷尬的稱呼下,其實是奕救國之路上的無奈。

恭親王奕圖

臨危受命,以圖自救

據《清史稿》記載:「文宗幸熱河,召回載垣、穆蔭,授王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以維大局。

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鹹豐皇帝帶著王公大臣、六宮家券等逃亡熱河避難,把留守京城、與外國人議和這個任務一股腦的留給了奕等人。於是這位滿腹經綸、賦閒許久的王爺,一下被推到了歷史風雲的最前端,不得不去處置與國家存亡的生死大事,經過艱難的多次談判,奕代表清政府與英法分別籤訂了條約,英法聯軍最終撤出京城,孱弱的大清王朝又一次虎口餘生。

鹹豐皇帝圖

在談判中,這個親王深深感受到了大清的積弱,在滅亡的危機度過之後,他開始思考如何順應世界潮流,如何提高大清的各種實力等等問題,以圖謀求重新救回日薄西山的大清。由於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嚴重,內有太平天國和捻軍作亂,外有諸國列強虎視眈眈,在對比過雙方之後,奕覺得內部的憂患更為嚴重,奕覺得可以籠絡列強,藉助列強之師助其清繳內部問題。

多方掣肘,救國之路無奈

於是開始積極與諸國列強進行聯絡,奏請鹹豐帝改變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等等,後來奕受命主持總理衙門,在清朝政治和外交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元1861年鹹豐駕崩,奕與慈禧聯手發動了政變,剷除了肅順等顧命大臣的勢力,奕得到了議政王的頭銜。所以當時西方各國,對奕的上臺歡欣鼓舞,認為奕是最有可能和他們維持友好關係的政治家。

慈禧圖

奕掌權後,在外交上推行實用主義路線,在軍事上實施近代化的強兵計劃,採用當時西方先進的火器,學習西方的練兵方法,在文化教育方面,開設了同文館,培養了一批精通種外語的人才。然而這些做法,使得朝中保守派深感不安,同時又刺激到了朝中那些思想守舊嫉賢妒能的保守派,他們認為國之根本「在人心不在技藝」,集體攻擊奕是譁眾取寵,因為奕是皇六子,所以給他起了個「鬼子六」的外號,說他是詭計多端,和那些可惡的洋人一個鼻孔出氣,儼然在他們的口誅筆伐下,奕的大興洋務運動已經進入了「賣國賊」的行列,奕對此只能是繼續無奈的實行他的救國之路。

洋務運動圖

內外腐朽,運動失敗

如果說朝中保守派的攻擊奕可以不在乎,但是奕如此大張旗鼓的改革,重權、專權已經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和警覺,時不時地對他進行打壓,又因為權利受到限制,無法滿足貪婪的列強,結果又招來列強的不滿,最後奕裡裡外外都混了個「不是人」。

奕劇照

雖然洋務運動最後是奕等人的努力下興起來了,但是此時的大清朝已經從內到外,腐朽到了極致,根本不是一場「運動」能夠拯救的,這何嘗不是奕救國之路上的無奈呢?但是作為洋務運動的首倡者和積極推行者,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清史稿》《紙上春秋》《絕版恭親王》

相關焦點

  • 晚清最後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在《走向共和》中,恭親王奕訢的戲份很少,其光芒也被李鴻章、張之洞、翁同龢、慈禧、光緒帝等所掩蓋。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奕訢,也就沒有後來的慈禧老佛爺,甚至大清也延續不了那麼多年。那麼奕訢都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鬼子六」,且為晚清最後一個賢王?
  • 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為晚清都做了些什麼?
    奕訢之所以被稱鬼子六,是因為他確實聰明伶俐,鬼精鬼精的。通過與洋人的接觸,鬼子六認識到,洋人不會對大清的江山社稷構成威脅,真正威脅來自內部,來自太平天國。大家知道,是曾國藩剿殺、鎮壓太平天國,但曾國藩是鬼子六的人,唯鬼子六馬首是瞻。曾國藩是漢人,是繼清朝問鼎中原消滅三藩之後,唯一掌握重兵的漢人。他的主子、靠山就是恭親王鬼子六。他對曾國藩的能力、人品都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他。
  • 如果是「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當皇帝,清朝是否會有復興的機會?
    而相比於鹹豐的昏庸無能,恭親王奕訢卻展現出了不少才能。許多人認為,如果當初繼位的是奕訢而非鹹豐,清王朝還有希望走向復興。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會影響歷史走向的因素太多,就連鹹豐本人也不是沒有機會重整山河。
  • 三朝皇帝的「跑腿小哥」——恭親王奕訢
    鹹豐元年六月二十六日,著派恭親王奕訢至太廟恭代行禮。鹹豐三年正月十七日,孝和睿皇后皇后神牌回京著恭親王奕訢等沿途恭代行禮。鹹豐三年二月初二日,河工穩固引河順暢著派恭親王奕訢至圓明園惠濟祠河神廟恭代拈香叩謝。鹹豐三年五月初九日,夏至方澤大祀著派恭親王奕訢恭代行禮。鹹豐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冬至南郊大祀著派恭親王奕訢恭代行禮。
  • 足智多謀的奕訢,外號「鬼子六」,為何會敗給年僅26歲的慈禧?
    恭親王奕訢正是基於此,一直把國家安危擔在肩上,並且在他的推動下主持洋務運動,使得晚清的命運得到了延續。第二,恭親王奕訢得罪了很多人。因為主持洋務運動需要一筆很大的經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當時的頑固分子和守舊分子。
  • 揭秘:恭親王奕訢外號「鬼子六」是怎麼來的?
    旋在許多大臣請求下,復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職。奕訢在奉命議和,辦理外交時,即深感要辦理好外交,必須先了解外國情況,而要了解外國情況,必須先熟悉其語言文字,1862年奏請在北京創立京師同文館,招收15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學習西方語言文字。這雖是一所新式學校,由於只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學生限於八旗子弟,並未遇到阻力。
  • 恭親王奕訢權力多大?兩宮太后是擺設,同治帝害怕,只能喊六叔!
    人物簡介:恭親王奕訢,男,是清朝12家鐵帽子王爺之一。與鹹豐帝同父異母,道光皇帝臨終之前冊封為「恭親王」,第2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代替朝廷籤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1861年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政變,獲得議政王的頭銜。後因中法戰爭失敗被罷免,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接連失敗,為了平息事態,再度被啟用,1898年去世。
  • 恭親王奕訢,為何盼望長子早死?荒淫不堪、誘拐姑姑,就是個禍害
    根據《愛新覺羅宗譜》的記載,恭親王奕訢共生育四子,三子、四子早夭,次子載瀅在8歲時出繼鍾郡王奕詥為嗣。所以,恭親王奕訢事實上僅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其長子載澄。如果了解了載澄的生平過往,輝煌荒淫史,或許就會對奕訢的無奈和絕情給予理解了!在《清代野史大觀》、《清代野記》乃至諸多清朝歷史文獻的記載中,載澄都是一個吃喝嫖賭的全才形象。「年少縱慾,狂淫無度」就是對其生平的最為精準的評價。
  • 經常說鬼子六鬼子六,鬼子六是什麼意思 ?鬼子六說的是誰?你一定不知道?
    私人微信qq2647135278鬼子六說的就是愛新覺羅·奕訢,因其是道光帝的六皇子,而且國內對於外交都很牴觸,認為談外交的都是鬼子、西洋鬼子。鬼子六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十分聰明能幹的人,當時道光帝定下任皇帝接班人的時候,鬼子六就在候選名單內,只因一題之差敗給了鹹豐皇帝。 鬼子六簡介
  • 和珅的豪宅——恭親王府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建於乾隆年間(1776—1785年),原為清代乾隆寵臣和珅的私宅,時稱「和第」。後和珅因貪汙罪於嘉慶年間被抄家處死後,此處私宅便贈給了慶親王永璘。同治朝時(1851年),由於恭親王奕訢協同慈禧發動政變有功,慈禧太后便將此宅贈予他,此宅由此得名恭王府,並沿用至今。恭王府平面圖
  • 他是恭親王奕訢長子,帶壞同治皇帝,最終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清朝典型的「公子哥」,他的父親很有名,就是恭親王奕訢。奕訢一共有4個兒子,分別為載澄、載瀅、載浚和載潢,其中載澄是他的長子,人稱「澄貝勒」,卻是個不爭氣的長子。載澄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吃喝嫖賭抽大煙樣樣佔齊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惡劣事跡。有一次載澄到什剎海遊玩,期間看到一位貌美女子,就動了歪心思。
  • 白話恭親王奕訢生母孝靜成皇后|杜絕謠言!哀家的皇兒孝順著呢
    ,在她之前每一位執掌六宮的皇貴妃後來都成為了皇后,唯有令懿皇貴妃魏氏早逝,但其子永琰即位後也追封她為孝儀純皇后。這一故事出自清末文人王闓運所撰的《祺祥故事》,王闓運雖為博學之士,但在鹹豐五年時並未在內廷行走,哪知此事原委,而且《祺祥故事》中對被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聯手誅殺的肅順多同情、辯解之語,很難說不是為了抹黑奕訢而編造的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
  • 恭親王奕訢精明能幹,是晚清重要人物,兒子卻個個不爭氣
    其實論才智武功,奕訢都要更勝一籌,可是最後道光看中鹹豐的仁孝,便決定傳位給他。不過,在擬寫詔書的時候,道光特意指明,要同時冊封奕訢為親王。鹹豐繼承皇位後,就將弟弟封為恭親王。恭親王奕訢精明能幹,是晚清時期重要人物,清朝的鐵帽子王之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他授命為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籤訂了《北京條約》。
  • 恭親王奕訢的跌宕人生
    論相貌,奕詝長相一般,右腿因騎馬摔下骨折,留下了一點跛的痕跡;奕訢則鼻隆臉闊、果毅英發,一表人才。論出身,奕詝是全貴妃鈕祜祿氏所生,而全貴妃是道光帝最喜愛的妃子,母以子貴,立為皇后;奕訢生母靜妃博爾濟吉特氏年輕貌美,為人聰穎,在皇宮地位僅在皇后之下,列第二位。而且,不久,皇后暴崩,靜妃雖未被立為皇后,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六宮中的女主人。
  • 為何稱「鬼子」為「太君」
    有日軍在回憶中記述:「老人稱我為太君。這是在恭維我,是對地位遠高於自己的人的敬稱。」「隊長,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兒。」「太君說了……」這是1990年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央視春晚小品《主角與配角》中的臺詞。主角隊長是八路軍,配角則是投靠了「鬼子」的叛徒。「鬼子」,是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通稱。但「鬼子」一詞不能當面使用,當面要像日軍自稱的那樣,稱其為「大日本皇軍」、「皇軍」。
  • 冷知識:日本人竟覺得「鬼子」是可愛的稱呼?
    鬼子是我們中國人民對於外國侵略者的蔑稱,其中包含了我們的仇恨。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日本人在聽到我們稱呼他們為鬼子時,有些人非但不會生氣反而會覺得是很可愛的稱呼。 而日本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 中國的漢奸為何稱呼小鬼子為「太君」?日本鬼子真的能聽懂嗎?
    有一個細節,我們可以從電影片段中了解到,日本軍官聽了這個稱呼後,心裡也覺得很受用。那為什麼小鬼子要讓中國漢奸自稱為「太君」?是有特殊要求,還是對「太君」這個稱呼特別喜愛?要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中國漢奸居然這麼叫小鬼子,其實是迫於鬼子製造的壓力和淫威,產生了恐懼心理之後,用日語發出了「大人」的口音,來滿足小鬼子的虛榮。閣下,在日語裡,它的發音是「たいじん」,它的發音是「taijin」,因此在中國人的耳朵裡,它的發音是「太君」。
  • 繁華褪去,昔日恭親王府家具今何在?
    舊時王謝堂前燕褪去了昔日的榮華曾經皇室「血統」的家具也逐漸散佚如今我們還能在一些地方看到那些宮廷形制的恭親王府家具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曾經的輝煌據史料記載,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由乾隆帝的寵臣和珅修建並居住;嘉慶四年賜住慶王永璘;道光三十年,又賜恭親王奕訢,始稱恭王府。
  • 世界「最貴」豪宅之一,曾花108根金條贖回,恭親王府貴在哪裡?
    ▲恭親王府大門外景後來這座府邸傳至永璘的孫輩奕劻,奕劻是晚清時期的重臣,深受慈禧太后的喜愛,可謂位極人臣。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鹹豐帝將這座府邸改賜給恭親王奕訢,從此改名為恭親王府。民國初年,清廷覆滅之後,奕訢的嫡孫溥偉以40萬塊大洋的價格將王府賣給教會,之後輔仁大學以108根金條的價格將該座府邸贖回。作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王府,又位於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恭親王府可謂是全球「最貴」的豪宅之一。
  • 徐徐道來話北京︱戒臺寺怎麼就成了鬼子六的第二恭王府?
    住持妙性和一眾僧人已在山門等候多時,從馬車上下來一位「貴客」,此人便是被慈禧撤去了一切職務的恭親王奕訢。奕訢平日喜讀佛經,公務之餘常到戒臺寺修習,是住持妙性的方外之友。然而這次他到戒臺寺來,卻不是為了探討佛法,而是奉慈禧懿旨「養疾」。    1861年,鹹豐帝駕崩。奕訢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奪取了政權。此後,奕訢當上了議政王,權傾朝野,但也引來了慈禧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