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入侵拉達克後籤訂的條約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倒引起爭端

2020-12-15 騰訊網

吐蕃王朝崩潰後,西藏高原進入了長達400餘年的割據混亂時期。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吐蕃王室後裔吉德尼瑪袞在阿里的不讓(普蘭縣)建立了古格王朝。

當吉德尼瑪袞老去時,他裂土封王,將三個兒子分封各地,各自建國。

其中,長子貝吉德·日巴袞(通常簡稱貝吉袞)獲封拉達王,以今日列城(今印控克什米爾列城)為中心,轄瑪域、拉達(今日土和克什米爾)地方;次子扎西德袞為普蘭、亞孜王,轄古格、普蘭和亞孜(今日尼泊爾之木斯塘);三子德祖袞為桑噶三門、比地、比角王,主要轄古格以西,拉達以南今印度境內的桑噶、果松等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袞佔三圍」。

從此,象雄(羊同)地區改稱為「阿里速古魯孫」(意為阿里三圍或阿里三部)。這是「阿里」一詞的肇始,其意為吐蕃後裔的「屬地、領地」。

隨後,阿里地區組建了一個以古格為首的國家聯盟。

拉達克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獨立王國,但在其國家歷史的早期,古格王國對其擁有近乎統治級別的影響力。

按照藏文史料《拉達克王統記》的記載,當時的拉達克被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拉達克靠近勃律,長時間被講韃靼語為主的克什米爾人控制。這部分族裔因接近阿富汗,轉而信奉了伊斯蘭教,而下部拉達克則信奉佛教,保持了和西藏相近的風俗。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拉達克歷史中,抵禦上部拉達克穆斯林侵襲的工作是由古格王朝軍隊負責的。由此可見,古格王朝的強勢地位。

早期的古格國家聯盟,處於完全獨立的狀態。既沒有和西藏其他地區的政權發生多少聯繫,其版圖也不隸屬於西藏其他地區的政權。但隨著蒙古勢力的崛起,元朝在西藏(烏斯藏)派駐軍隊維護驛路交通,兩次提兵入藏打擊反對者,並至少進行了三次以上的人口普查(括戶)。也就是從這個時期起,包括拉達克在內的西藏,被一起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隨著古格王朝實力的衰落,漸漸做大的拉達克王國開始侵襲古格的領土。這便和當時居於衛藏的格魯派甘丹頗章政權產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古格遺址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拉達克和衛藏格魯派政權在阿里爆發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戰爭。這場持續四年的戰爭,被稱為「古格之戰」,或「衛藏——拉達克戰爭」。

雖然戰爭初期,拉達克獲得了一定的戰場優勢,但隨著清朝以及蒙古實力派對格魯派政權支持,拉達克的失敗不過是遲早的事。

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欽點甘丹次旺(噶爾丹策旺)為統帥,領蒙藏聯軍大敗拉達克軍隊,也給從未見識過騎兵衝鋒的拉達克人一個深刻認識蒙古鐵騎的機會。

不甘心失敗的拉達克王德登郎嘉,轉而向印度的莫臥兒王朝求援。但一個新巨頭的登場徹底改變了戰爭格局。這個新入場的強人,就是縱橫新疆草原的綽羅斯·噶爾丹。這位蒙古準噶爾部的「博碩克圖汗」與康熙皇帝打得你死我活。但在阿里,他們卻分別成了格魯派政權的幫手。

綽羅斯·噶爾丹

甘丹次旺在五千準噶爾鐵騎的幫助下,兵圍拉達克首都列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拉達克國王德登郎嘉親自到蒙藏聯軍的軍營中叩頭認罪,表示「願意做任何被要求的事情」。

最後,雙方在丁莫崗達成口頭協議,再次明確了拉達克作為西藏政權的屬國地位,還規定藏傳佛教是拉達克的國教,王室不能信仰異教(伊斯蘭教)。

藏文史料《頗羅鼐傳》中記載:「歷代神聖藏王,與拉達克王子洛桑白瑪是西藏的近親,特予撫慰,賜千餘戶,乃封為王」。

也就是說,至少在17世紀晚期,拉達克依舊是西藏領土的一部分。但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1834年至1841年,清道光年間),在英國殖民者的支持下,查漠道格拉王室(錫克王國的屬國)出兵侵略西藏,因藏語中,將道格拉人稱為「森巴」,故此史稱「森巴之戰」。

「森巴之戰」最終決定了拉達克的命運。

道光十四年(1834年)道格拉人入侵拉達克,佔領拉達克及巴爾蒂斯坦全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道格拉人繼續侵略西藏,與清軍發生軍事衝突,並最終與衛藏政權(格魯派地方政權)籤訂停火協議。

雖然清朝保住了阿里的大部分地區,但拉達克卻被生生割去,被併入了印度的多格拉土邦。

但道格拉人和格魯派籤署的協議之草率,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成了之後雙方各執一詞的理由。因為這份本來就沒什麼約束力的協議分別由波斯文和藏文書寫,但兩種文字的內容存在很多出入,也沒有規定以哪個版本為主。難怪英國作家在《中印邊境》一書中揶揄道:「僅僅這一點,就有足夠的資料,可以使練達的外交家們辯論幾代了。」

駐藏大臣衙門

更有意思的,協議是由格魯派的地方政權具名籤署的,清朝駐藏大臣從未在上奏中提及此協議。因此,身在北京的清朝皇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過這麼一個邊境協議。新中國政府也從未表示認可此協議。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道格拉人的控制下,拉達克國王貢嘎郎嘉被廢黜,綿延八百多年的拉達克王國滅亡。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3月,道格拉人又被迫和英國殖民者籤署了《阿姆利則條約》,其建立的查謨王國也逐漸淪為英國的附庸,包括拉達克在內的克什米爾地區落入英國人之手,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這成了之後印度對拉達克地區提出主權要求的基礎。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英國撤出印度次大陸,印、巴兩國分治,克什米爾地區成了印巴相爭的焦點,直接誘發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戰爭。

相關焦點

  •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 歷史宗教信仰
    拉達克全境介於海拔3,000~6,000米之間,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3,000公尺的拉楚河山谷。拉達克傳統上還包括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拉達克地圖  歷史  拉達克地區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這個地區。拉達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這些早期居民被希羅多德的著作和往世書記載下來。
  • 曾經屬於中國一部分的拉達克,是如何被印度實際控制的?
    印巴分治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大打出手,一直到今天這裡仍然是世界上著名的火藥桶,幾乎是一點就著。但其實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將近一半的土地屬於拉達克,而拉達克在歷史上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是中國的一部分。
  • 遙遠的別離:拉達克淪喪前的戰爭背景!
    ,並最終與衛藏政權籤訂停火協議。森巴戰爭後,雖然清朝保住了阿里的大部分地區。但拉達克卻被道格拉人所佔據,成為英屬印度(查漠——克什米爾土邦)的組成部分。印巴分治後,拉達克又被印度攫取,成為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 中國如何失去拉達克地區?英國和印度的勾結,清朝和民國的綏靖!
    拉達克地區"有小西藏之稱,坐落於青藏高原的靠西地帶,屬於印控克什米爾的一小部分,主要由列城和其他的班公湖地區所組成,該地區的大多數都是藏人,其文化風俗皆與我國西藏相同。自古以來,拉達克地區都是屬於中國西藏的一部分,現如今拉達克地區又是怎樣歸屬印度的?中國又是如何失去拉達克地區的呢?
  • 外國入侵的加劇:不平等條約的籤訂和八國聯軍的成立
    它們更加堅定了中國工業化努力的軍事性主導方向,而未能給中國留下為其經濟現代化打下必不可缺的基礎的餘地。此外,這些入侵還挑起了一場越來越激烈的仇外運動,以至於它們很快就變成了必要變革的主要障礙之一。然而,儘管籤訂了「條約」,戰鬥卻再度爆發。中國的抵抗也相當有效,從而使法一英聯合艦隊於1859年在大沽炮臺前遭受了沉重失敗,從而不得不發動第二次遠徵。
  • UNCTAD:《2019年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爭端解決案件報告》
    2020年7月7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2019年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爭端解決案件報告》,對2019年ISDS案件總體情況進行了梳理、歸納與總結。截至2020年1月1日,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爭端解決案件已愈千起。
  • 雍正時期與沙俄籤訂的條約,決定了貝加爾湖的歸屬
    聞一多先生曾在創作《七子之歌》時感嘆:「早在康熙籤訂尼布楚條約之時,既已經開始喪權辱國,也是不平等條約的開始」。而關於《尼布楚條約》究竟是平等條約,還是喪權辱國的退讓,網上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實際上,不僅我們認為尼布楚條約不平等,俄羅斯同樣認為1689年雅克薩之戰後籤訂的這紙條約非常屈辱,認為是由於沙皇政府的懦弱無能,才導致俄羅斯籤訂條約失去了大片土地。
  • 第一次鴉片「戰爭」: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籤訂
    為了結束這種局面,中國政府接受了談判,籤署了臭名昭著的1842年的《南京條約》,而其長遠的影響無疑要比中國談判官員們當時的預料嚴重得多。照他們看來,英國人的進攻仍然只具有傳統的性質,類似過去外國人犯下的海盜罪行,或者是希望在中國打開市場的遊牧民族的入侵。
  • 關山遙望拉達克:克什米爾與拉達克的早期歷史
    而古格王沃德在其最風光的年代,乾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拉達克創建了白土寺。雖然這座寺院,最終未能逃脫衰敗消失的命運。這也就意味著,在拉達克立國之初,其邊境上的軍事爭端要仰仗古格王國的力量。可見,當時拉達克國王的存在感,將會低至何種程度。四、國家獨立性的互噴早期拉達克與古格的國家關係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
  • 二戰前,蘇聯與德國為何要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的籤署作為回報,蘇聯將獲得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在不到兩年後的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破壞。1.希特勒為什麼與蘇聯籤訂條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的籤署1939年8月23日,即籤訂經濟協議四天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一周,德國與蘇聯之間也籤署了一項不侵略條約。裡賓特洛普和莫洛託夫籤署了德國和蘇聯之間的不侵略條約,並公開表示德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將不會相互攻擊。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籤訂了哪些條約,我國權益受到哪些損害?
    華盛頓會議是在美國建議下召開的,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及中國這九個國家參會,主要為解決海軍軍備競賽、遠東及太平洋問題而召開。巴黎和會後,各國矛盾並未解決,尤其是美國、義大利等收穫渺渺,各國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海上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各國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也日益加深,經美國倡議華盛頓會議於1921年11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
  • 康熙皇帝為何要籤訂《尼布楚條約》?這算是清朝喪權辱國的開始嗎
    《尼布楚條約》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條約,籤訂於康熙二十八年。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紀,康熙皇帝自從親政以來已經完成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創舉。但是東北地區的局勢和北方的準噶爾部首領葛爾丹成為了康熙皇帝心頭大患。
  • 歷史真相:有數萬藏族人的拉達克到底屬於哪裡?
    1717年,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拉達克就暗中幫助清軍,三年後清軍驅逐準噶爾部,並對七世達賴喇嘛舉行了坐床儀式,再次宣示了清對西藏、蒙古統治的合法性。信仰藏傳佛教的達拉克國王因此派喇嘛使團到拉薩拜謁新晉達賴,這支使團還隨達賴使團一起前往北京,正式接受冊封,宣誓拉達克成為清的屬國。
  • 終戰日|一戰後各國籤訂了哪些條約,我國權益受到哪些損害?
    一戰結束後,為爭奪戰後利益及重新瓜分世界,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相繼召開。其中,巴黎和會於1919年1月召開,經過五個多月的激烈爭奪最終籤訂了《凡爾賽和約》並成立國際聯盟,此後協約國相繼與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奧斯曼土耳其等籤訂和約,共同構建起所謂的「凡爾賽體系」。
  • WTO上訴機構前主席:中國應積極為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程序規則貢獻...
    清華大學國際爭端解決研究院院長、WTO上訴機構前主席、法官張月姣在第十三屆「WTO法與中國論壇」暨2020年年會的發言中表示,WTO上訴機制是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運行了24年的爭端解決機制,完成了160份仲裁報告,並受到法學界各方的歡迎,很多國際法院和裁決機構也引用了WTO上訴機構對國際條約的分析。
  • 1939年,為什麼二戰德國和蘇聯會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的籤訂現場作為回報,蘇聯將得到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二戰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即不到兩年後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二戰德國撕毀了。一、希特勒為什麼要與蘇聯籤訂條約?條約的籤訂現場1939年8月23日,即在經濟協定籤署四天後,德國和蘇聯互不侵犯條約也籤訂了,時間剛好在二戰開始前的一周。
  • 尼泊爾和印度的爭端領土在哪裡?為何爭議?
    印度不僅沒有實力挑戰中國,而且,如今的印度國內面臨著諸多困難,如疫情爆發,經濟下滑,種族矛盾加劇等等,這都是讓印度焦頭爛額的事情。其次是印巴衝突。早在去年,印度就在克什米爾地區與巴基斯坦陷入了爭端,雙方大打出手,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次衝突也是三次印巴衝突後的一次規模較大的衝突。在與巴基斯坦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衝突之後,印度因為疫情問題逐漸平靜了下來。然而,近日,印度卻又再次從新挑起戰火。
  • 邊境重鎮拉達克地區,為何會成為了爭議的熱點?位置有多重要?
    目前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正處於緊張狀態,這一地區歷史上一直屬於我國中央政府管轄,為何成為爭議的焦點?拉達克地區的地理重要性?拉達克是藏族傳統聚居地,居民多為藏族,80%以上的居民信仰藏傳佛教,原為西藏的一部分,是中國領土。拉達克地區的首府列城面積不足10平方公裡。吐蕃首先在公元9世紀就控制了這一地區。此後,吐蕃皇族在拉達克地區建立了拉達克王朝,在此期間大量藏民湧入該地區。到了清朝,拉達克又被劃歸西藏,由駐藏大臣管轄。
  • 這一條約籤訂後,帝俄吐出一塊土地,能算清政府的外交勝利嗎?
    中俄《交收伊犁條約》 1879年10月2日,就是這個稀裡糊塗的崇厚,在帝俄的軍事威脅下,竟敢未經清廷同意,擅自與帝俄籤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又稱為《1879(光緒五年)中俄條約》,由《裡瓦吉亞條約》《璦琿專條》《兵費及款專條》以及《陸路通商章程》組成。】
  • 拉達克對我國有何歷史意義?我國為何一直在據理力爭?原因很簡單
    二、歷史的問題本來在清王朝統治時期,我國版圖非常鞏固,但是,自從西方列強打入其中以後,他們就提出了肢解中國的計劃。相信大家在教科書中應該看過一張圖,叫做列強瓜分中國圖,一條威武的神龍,被列強一刀刀給切開。這些被切開的肢體,不僅有各個租界,而且還有很多實打實的領土。拉達克地區就是這些失去的領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