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的戰略布局

2021-01-12 央廣網

文/朱虹

經過多年的發展,江西的旅遊已經形成了多種業態,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在六個領域:即山水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溫泉旅遊、商品旅遊、演藝旅遊,這些旅遊業態不斷豐富著「江西風景獨好」的品牌內涵,是推動江西旅遊快速發展的制勝法寶。

一是山水旅遊揚優成勢。山水旅遊是江西旅遊發展的主體部分,起步早、規模大、亮點多、品牌響,在全省旅遊產業發展中地位凸顯。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明月山等一直是江西的主要旅遊景區,是江西旅遊的主要承載地。山水旅遊是江西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約佔全省旅遊總收入的60%。江西還有一批已經開發但尚不夠完善的景區,比如篁嶺、羊獅慕、石鐘山、龜峰、靈山、西海、大茅山、丫山、葛仙山等,將是江西旅遊發展新的增長點。

二是紅色旅遊領跑全國。在江西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有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搖籃南昌、共和國搖籃瑞金、工人運動搖籃安源,還有改革開放思想的策源地小平小道,秋收起義策源地萍鄉、修水,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紅色省會」所在地葛源、蘇區模範縣興國、二萬五千裡長徵出發地於都、上饒集中營、「三灣改編」等一大批得天獨厚、保存完好的紅色資源。2016年江西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43億人次,約佔全國總數的八分之一,井岡山、瑞金和萍鄉的紅色研修正發展成全國矚目的紅色旅遊新業態。

三是鄉村旅遊轉型升級。江西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省,農村地域遼闊,鄉村旅遊資源豐富。廣大鄉村既是名勝古蹟、佛道祖庭的承載地,又是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的富集地,佔據90%的國土面積,鄉村旅遊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鄉村旅遊是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脫貧攻堅、實現綠色崛起的重要抓手。經過多年的發展,婺源篁嶺、瑤灣、大餘丫山、井岡山神山村、贛州虔心小鎮等精品景區已經形成。

四是溫泉旅遊異軍突起。冬季是江西旅遊的傳統淡季,近年來,溫泉旅遊的興起做旺了冬季旅遊,有效彌補了江西秋冬季旅遊吸引力不足的短板。溫泉旅遊產業鏈長、重遊率高、拉動消費指數、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是優質時差旅遊項目。目前,全省溫泉賓館、溫泉景區、溫泉綜合體已達百餘家,出現了天沐、維景等著名品牌企業,明月山、廬山、石城、安福等地溫泉遊在全省領先。

五是旅遊商品特色鮮明。近年來,江西每年舉辦旅遊商品博覽會,全省各地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旅遊商品,工藝品類、綠色食品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旅遊商品都獲得了很大發展。一大批創意獨特、外形美觀、質量優良、價格適中、攜帶方便的產品應運而生,如「憶千年古瓷片」、「福壽富貴」、「雞缸杯」、「木葉天目盞」、「砥柱銘微雕」、「青花胭脂紅瓷具系列」等熱賣。旅遊商品的成功開發,促進旅遊收入由門票為主向綜合收入轉型,使旅遊購物成為旅遊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六是演藝旅遊精彩紛呈。經過多方面的挖掘和推動,我省演藝旅遊有了新突破,鷹潭的《尋夢龍虎山》、婺源的《夢裡老家》、吉安的《井岡山》、撫州的《尋夢牡丹亭》、三清山的《天下三清》、宜春的《明月千古情》等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市場、有影響的旅遊演藝項目應運而生,對於推動全省演藝旅遊上品味、上品牌、上臺階,延長遊客旅遊時長,拉動旅遊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現處處可旅遊,不是人人點火,村村冒煙,全省只有一個旅遊業,而是百花齊放,使旅遊與方方面面相結合。必須大力推進「旅遊+」,促進旅遊產業由「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由低端向高端升級,推動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旅遊點和新業態。

一是「旅遊+網絡」。推進智慧旅遊,通過網絡和手機全球營銷、全球攬客、全面傳播,主要旅遊消費場所實現在線預訂、網上支付。實現吃住行遊購娛全面解決。所有涉旅場所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從旅遊業領導者到各景區景點工作人員都要主動擁抱網絡,用新興技術加強管理、拓展市場,贏得效益。

二是「旅遊+文化」。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旅遊者現在越來越注重對文化的體驗與享受。遊客已從原來單純看景點向品文化轉變,希望在旅遊過程中獲取審美情趣和精神愉悅。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旅遊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旅遊與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遊的品味就越高,旅遊吸引力就越強,旅遊經濟就越發達。許多文化場館如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藝術館等都是很好的旅遊產品。我們要注意做好旅遊業與先進文化的融合發展,打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三是「旅遊+城鎮化」。城市一般都居於區域中心,具備較為完善的道路交通、賓館飯店、信息服務、娛樂購物等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是旅遊的首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這是世界發達國家和發達省市的基本規律。而我省旅遊的一個短板就是「鄉強城弱」,許多著名旅遊景區都遠離城市。今後,要把中心城市的打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妥善處理好城市改造與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精心打造富有時代特徵、地方特點和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標誌性建築,規劃和開發好城市及周邊景區景點,不斷完善交通網絡體系和賓館、飯店等接待設施,切實增加中心城市及周邊的景區景點,提升中心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中心城市成為外地遊客必去、必看、必遊目的地,使城市旅遊成為江西旅遊的一大亮點。

四是「旅遊+工業」。工廠也是景點,美國可口可樂、好萊塢都是工業旅遊的成功範例。我省的直升機生產、稀土生產、銅業生產、光伏生產、汽車生產、陶瓷生產等,都可以搞工業旅遊。南昌、贛州、九江、新餘、景德鎮、德興等工業基礎較好的市要創建國家級工業旅遊城市,要推進一批特色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和示範點,推出一批質量過硬的「江西製造」的工業旅遊商品。

五是「旅遊+健康」。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改變,健康產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從小眾化市場走向更多人的視野,成為旅遊市場的新寵。瑞士、韓國的美容美顏產業帶來大量遊客。被稱為「長壽村」的廣西巴馬縣,近年來也成為「長壽遊大縣」。我省的中醫藥、康復療養、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道教養生、曬溫泉養生等特色明顯,是發展健康旅遊的有利條件。比如,可以向高端醫療、養生養顏發展,如南城麻姑山養生基地、上饒幹細胞國際醫養基地,都是十分有效的辦法。

六是「旅遊+體育」。以參與和體驗為主的「旅遊+體育」方式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市場潛力無限。每一個體育門類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粉絲群體,如果這些賽事和訓練安排在旅遊景點舉辦,就能夠帶動旅遊消費。如南昌國際馬拉松賽、鄱陽湖龍舟大賽、武功山高山帳篷節、丫山汽車拉力賽、大覺山漂流等,既促進身體健康,加強體育鍛鍊,又滿足人們的出遊需求,豐富了人們的休閒旅遊體驗。

相關焦點

  • 融入黃河國家戰略,統一規劃布局,加大投資力度,發展全域旅遊
    本報訊(記者 文杰) 省文化和旅遊廳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二批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在各市初審驗收的基礎上,綜合專家評審、現場檢查結果,並經公示,決定將10家單位認定為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我市單縣榜上有名,是菏澤市第一個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縣區。
  • 彭水「旅遊+」戰略激發新動力 全域旅遊促新發展
    鳳凰網重慶消息 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彭水縣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對渝東南發展定位,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大力實施「旅遊+」發展戰略,推動當地全域旅遊創建,真正做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 阿壩州全域旅遊重慶推介會暨重慶·阿壩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1月30日,阿壩州全域旅遊重慶推介會暨重慶·阿壩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在重慶市舉行。劉坪在致辭中,對阿壩州全域旅遊重慶推介會暨重慶·阿壩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他指出,籤訂《重慶·阿壩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部署的具體實踐,也是阿壩主動融入、主動服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生動寫照。
  • 全域旅遊,遇見更美的鼓樓……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繁重。鼓樓區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題計劃,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強中心城區發展活力動力能力的戰略高度,準確把握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意義,加深對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理解和把握。
  • 華僑城集團: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華僑城集團發展全域旅遊,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華僑城集團打造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更好的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
  • 青浦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9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青浦榜上有名! 自2016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青浦區搶抓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機遇,以全域景區化、景區公園化、生態經濟化為目標,依託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人文底蘊,深化「一城兩翼」空間布局,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積極挖掘、整合、優化全域旅遊資源,著力構建 「東部以環國家會展中心都市旅遊區為引領(結合生產)、中部以環城水系公園景城一體為特色
  • 蓬萊:文化賦能旅遊 帶活全域山海
    在繼2019年獲評首批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後,今年11月18日,山東蓬萊進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這意味著,不以景點看蓬萊,而以全域玩蓬萊的度假時代已經來臨。蓬萊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編制《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及產品開發、公共服務和營銷推廣等專項規劃,不斷完善規劃與實施體系,有序推動全域旅遊發展。該區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跟蹤調度旅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焦點、難點問題,保障政策不斷加碼。
  • 煙臺長島布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暨「漁家樂·民宿」轉型
    4月16日上午,長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暨「漁家樂民宿」轉型提升工作會議召開,分析長島當前旅遊發展形勢,安排部署當前 和今後一段時期全區旅遊發展工作。第二,要全力做精特色旅遊產品。順應當前旅遊消費的戰略趨勢,堅持陸海統籌、陸海聯動,加快推動旅遊鏈條豐富體驗、提升品 質,開發一批體驗型「地標」業態和產品,提升全域旅遊核心競爭力。做響岸線遊,做精鄉村遊,做大海上遊,做特文化遊,激活 夜間遊。第三,要全力打造服務新支撐。
  • 江蘇全域旅遊蓄勢待發再創佳績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會精神,全面展示江蘇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成果,凝練和總結全省各地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中的創新經驗和特色亮點,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專題採風活動。  發展全域旅遊從理念提出到付諸實踐,已歷時4年。目前我省已創成南京江寧區、南京秦淮區、徐州賈汪區3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認定23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 四川擬認定第二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17個
    康定市是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素有「藏衛通衢、川藏要衝」之稱,是川西北主體生態功能區、「大香格裡拉」「大貢嘎」生態旅遊圈核心區、川西旅遊環線上重要集散地,其歷史文化厚重,自然資源豐富,具備發展全域旅遊的良好基礎。
  • 5月資訊匯總|全域旅遊上升為國家戰略,文化旅遊成為幸福產業之首
    文化和旅遊部修訂印發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等實施辦法文化和旅遊部對2019年印發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標準(試行)》進行了修訂。2、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標準(試行)》「公共服務」中的「遊客服務中心」項分值由25分修訂為20分,「智慧旅遊」項分值由30分修訂為35分。將「扣分事項」中的「一票否決項」修訂為「不予審核項」。江西目前有三家單位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上饒市婺源縣、撫州市資溪縣、吉安市井岡山市。
  • 發力全域旅遊 寶雞鳳翔打好「文化牌」
    鳳翔縣正以大東湖景區為引領,以G210、G104和旅遊大環線為主要精品旅遊線路,大力發展大雍城遺址景區,並打造以淺山森林遊憩區、山水森林度假區、鄉村田園休閒區、工業觀光研學區為主要內容的全域旅遊新面貌。從整體規劃上看,鳳翔縣全域旅遊建設分為三步走。
  • 踐行「兩山」理念 常州市溧陽全域旅遊撬動全域發展
    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代表全域旅遊示範區成功創建典型,介紹了溧陽以全域旅遊撬動全域發展的經驗,受到與會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徐華勤表示,30年來,溧陽以天目湖旅遊開發為引領,圍繞「三山兩湖宋團城」,逐步走出了一條以「生態生產生活」相融為路徑、「全景全時全齡」共享為目標的全域旅遊之路,全域旅遊涉及各個領域、各類群體、各種空間,成為縣域發展和縣域善治的關鍵紐帶、踐行「兩山」理念與撬動全域發展的核心抓手,培育出溧陽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標識產業。  溧陽三個方面的做法,讓參加培訓人員深受啟發。
  • 「山海蒼南」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蒼南縣全面打響「山海蒼南」全域旅遊品牌。今年1至9月,蒼南旅遊接待總人數達820萬人次,同比增長41%;旅遊總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29%。   蒼南發展全域旅遊時,突出旅遊「第一服務業」地位,構築全域旅遊發展空間布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全域旅遊產品體系,高標準編制旅遊規劃,致力培育全域旅遊產品體系,積極打造核心吸引物。
  • 南昌灣裡:全域旅遊「跑出」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灣裡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依託旅遊資源種類多、分布廣、潛質強的基礎優勢,緊緊圍繞「打造山城融合,都市生態旅遊區」發展目標,不斷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實施「旅遊+」發展戰略,努力提升服務水平,著力構建「生態灣裡、康養福地、休閒高地」旅遊產品體系,旅遊產業實現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 生態底色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 鹽田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從華南首個國家生態區,到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聯合國首批「SUC國際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再到12月17日,正式被文化和旅遊部正式確認並公布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鹽田正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發展戰略,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濱海城區新格局。
  • 山東齊河:「旅遊+」加出全域旅遊新天地
    近年來,齊河縣全面落實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要求,堅持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服務戰略全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加快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沿黃文旅產業帶,有力助推了全域旅遊發展。目前,齊河縣共有省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A級景區7處,其中4A級2處、3A級2處。2019年以來,齊河縣共接待遊客82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4億元。
  • 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青海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發展全域旅遊是國家戰略和青海省的重點工作,為進一步推進青海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在青海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指導下,青海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創新開展了「人大代表促旅遊」主題系列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 「廁所革命」與標識牌建設助推吉安市全域旅遊發展
    在落實省文旅廳提升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水平政策的背景下,吉安市把旅遊廁所、旅遊交通標識牌及旅遊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旅遊文明形象的重要措施來抓,因地制宜建設廁所,降低建設成本,力求廁所和交通標識牌與景觀自然協調,打造吉安特色旅遊形象。  「方便」小事,服務大事。
  • 長子縣:助推全域旅遊持續「井噴」發展
    近年來,長子縣立足境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為形象品牌,力促旅遊品牌創建、旅遊服務設施和旅遊發展質量提升,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助推全縣旅遊持續「井噴」發展——最美人間四月天,丹朱大地百花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