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坪:「活起來」的村莊

2020-12-14 陝西法制網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0年第22期

編者按: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戰,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宣告歷史性解決,中國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蹟。

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中國青年》雜誌推出《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刊,共分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回訪習近平到過村莊的年輕人」「山西靈丘、石樓:返鄉青年創業記」「鄉村振興,徐徐展開的青春」「脫貧攻堅中的青年力」「小康生活的幸福讀本」五個版塊。全方位、多角度講述了「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的青年故事。

從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從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到革命老區貴州遵義花茂村……這些總書記到過的村莊,青年們發展得怎樣?回到山西靈丘、石樓的年輕人又在怎樣創業?脫貧攻堅中的青年貢獻度幾何?那些立志鄉村振興的青年們,正在如何展開他們的幸福讀本?從即日起,《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推出「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欄及系列報導,我們且行且聽且看。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回訪習近平到過村莊的年輕人」系列報導④

2020年4月·陝西安康

蔣家坪:「活起來」的村莊

@文、圖/本刊記者 彭姝疑

進入雨季,蔣家坪村千畝山茶園上雲霧瀰漫。

這裡是陝鄂渝三省市的交界地帶,地處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一組的三頭山上,四周青山環繞,氣候溫潤,雨量充沛。

早在唐代,平利縣即為中國八大茶區之一,是歷史悠久的茶鄉。1974年,蔣家坪村集體茶園建成,茶葉品質好、無汙染且富含硒元素,卻因為缺乏技術和管理,且地處秦嶺深處、交通不便,逐漸荒蕪。

2014年,村黨支部引進女媧鳳凰茶葉有限公司,1200畝老茶園被陸續改造,1000平方米茶葉加工廠建成,開始以每年15噸的茶葉銷量,緩緩帶動起這個深度貧困村的建設和發展。

2016年以來,「茶旅融合」成為蔣家坪村新的脫貧突破點,窄土路逐漸拓寬成水泥路,集種植、加工、銷售和茶旅開發於一體的茶產業鏈初步形成,「人均兩畝茶」的目標實現,2020年全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因茶而富、因茶而業。茶山,就是這裡的「金山銀山」。

蔣家坪村千畝山茶園

「青山與人」的邏輯

今年59歲的羅顯平從沒想到過,總書記會到蔣家坪村來。

2020年4月21日一早,作為村支書的他不到5點就起來上了茶山。上午的雨一直沒停,當看到車隊從公路上駛進村子,羅顯平感覺激動得有些不真實。「車上走出來一群人,一個熟悉的面孔映入我的眼帘,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後來,他向來茶山參觀學習的人們這樣講道。

羅顯平清楚地記得總書記問了當地村民的住房問題,包括居民飲水、茶葉收成、價格、土地流轉、參加分紅、務工收入……「總書記關心的都是老百姓特別關心的問題,都是特別實在的,是跟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一點一滴的事情。」

在與茶農交談之後,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能夠在這裡脫貧奔小康,做好這些事情,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他對鄉親們說,「你們這裡已經在變,將來會變得更好。」「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餘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兩山理論」提出的15年後,總書記來到蔣家坪村,在關於這個問題的闡述裡加入了「人」的角色,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理論依據的同時,更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據現任老縣鎮副鎮長、蔣家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東介紹,蔣家坪村後續的發展打算圍繞4個目標來做——脫貧攻堅的樣板村、鄉村振興的示範村、黨員幹部教育的基地村、「兩山理論」的實踐基地。而總的目標,是將村子打造成為一個4A級茶旅新村。

蔣家坪村千畝山茶園記錄著總書記來此考察時的足跡

素有「女媧故裡」之稱、面臨黃洋河,坐擁千年道教平安宮、千畝山茶園、千年古茶樹……雖然多年來這些資源因交通原因沒有得到挖掘,但蔣家坪村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比如『兩山理論』的實踐基地,對於我們鎮上來講,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肯定會按這個思路來發展。山上興產業,作為蔣家坪村,總書記要求了,因茶興業、因茶致富,我們一定要把茶產業做好。」楊東說,「實現生態茶旅新村的目標,首先要把保護好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建管並重,依託茶葉發展旅遊,推進鄉村振興。」

據楊東介紹,今年秋季蔣家坪村又有300畝茶園投產。2018年,這裡退耕還茶了400畝土地,加上二十世紀陸續建設起來的老茶園,茶園面積已經突破2400畝,意味著可以做到人均兩畝園。

「人均三畝園,戶均就是1萬元。」楊東說。對蔣家坪村位於山上的產業園來說,雖然這個目標目前還未實現,老茶園還在改造,新茶園也在建設過程中,但距離目標的實現已指日可待了。

「總書記來了我們村之後,我們比以前更忙了。」楊東笑著說,「忙起來大家肯定在做事,做了事以後肯定就會帶來變化。」

把細小的事情做好

4月21日當天,陳劍橋一直在村上忙活。他在手機上反覆看總書記來平利縣的視頻、圖片,覺得「我的天,真是非常振奮人心」。

陳劍橋所在的鳳橋村與蔣家坪村相鄰,直線距離不到五公裡,他覺得這是自己「一輩子離總書記最近的一次」。雖然沒能親眼見到,這位年輕駐村幹部的激動心情一個多月都沒有平復。

陳劍橋今年31歲 ,現任安康市平利縣團縣委副書記。2017年7月起,他被派駐到平利縣正陽鎮龍洞河村任第一書記,一年後又被派駐到平利縣老縣鎮鳳橋村任第一書記。用同事的話形容他的工作經歷,就是「調進團縣委後,沒在單位待過一天就下來駐村了——娃100天的時候駐村,現在娃上幼兒園中班了,還在駐村」。

「我屬於從家門、校門、機關門走出來的幹部,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也不善於和群眾打交道。」陳劍橋回憶自己下基層之初,工作千頭萬緒,他有種「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感覺。

平利縣地處陝南地區,這裡自然災害多發,扶貧工作的一大重點就是做好易地搬遷、移民安置。而剛開始駐村就發動村民搬遷,對這位年輕幹部而言並不容易。

「最頭疼的就是做農戶的搬遷工作。」陳劍橋說,「有的村民住在山高溝深的地方,不通路,不通自來水,到了陰雨季節還容易發生地質災害,我們發動他們搬遷出來,但是有人就會不理解,覺得這是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而且自己的生產資料全部都在這,就是不走。」

「咋說都說不動。」遇到的問題多了,陳劍橋總結出做農村工作的第一條規律,「做農村工作不能急於求成。要逐步地、有側重點地開展工作。這些人不搬,我們就發動旁邊的人,發動親戚,發動周邊的鄰居。大家都搬了,或者發動大家來給他做思想工作,人心都是肉長的,是不是?」

剛到村裡,陳劍橋把扶貧工作想得很簡單,「就是給大家東西,不停地給。給錢、給米、給糧、給油……這就是扶貧。」

「結果不對。」工作沒多久,陳劍橋立馬否認了自己「最初的幼稚」。「舉個例子,我們村有一位村民叫鄒定勇,他身患殘疾,有一定的勞動力,腦袋特別聰明,平時就待在家裡玩手機,家裡靠父母打工的微薄收入度日。」陳劍橋知道不可能一直給他送物資而已,於是駐村工作隊給鄒定勇租了一個房間,發動他開網店,銷售村裡的土特產,縣上一有電商培訓也會讓他去參加,隨後又將他發展到自己的隊伍裡,成為村上的一名信息員。

現在的鄒定勇忙碌了起來,一個月的電商收入和工資加起來有4000多塊——這樣不僅解決了他一家的脫貧問題,還將村裡的農產品推銷了出去,起到了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效果。

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劍橋(右一)走訪貧困戶

「我慢慢了解了農村工作是啥樣的。」駐村4年,陳劍橋告訴自己,「做農村工作,不要急,更不要只坐在辦公室裡想,必須要沉下身子,俯下身段,去和農民打交道。」

他還記得剛駐村時為了解決兩家農戶關於一隻雞歸屬的糾紛,焦頭爛額了很久——「我就很不理解他們,一隻雞嘛,你鄰裡鄰居的,就兩家把它殺了一起吃了不行嗎?」

後來他才明白,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這隻雞,要調和的是兩家人多年來根深蒂固的矛盾。「農村工作就是這麼做的,出了問題,不應該著眼於問題本身,把兩家的矛盾調解好了,其他什麼事情都解決了。」

在自己的工作總結中,陳劍橋這樣寫道:「我在基層學會了與農民打交道,學會了說群眾話、做群眾工作,了解了目前農民、農村所需要的政策,同時讓我接了地氣,磨平了性格的稜角,從稚嫩走向了成熟。」

而對於這次總書記來訪 ,他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句「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句話讓他堅定了接下來要把鳳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起來的決心。

與蔣家坪村不同,鳳橋村因為缺乏成片的土地,在發展集體經濟收入方面困難重重。而如今村上新承包的300畝茶園,便成為「全村的希望」——至今已逐漸帶動60幾戶農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土地流轉費用也達到3萬元。

「無論如何要把這幾百畝的茶園管好、經營好。在總書記這次視察的大好趨勢下,打造自己的品牌。」陳劍橋說。

臨近年底,脫貧攻堅任務已逐漸收官,而堅持「四個不脫」、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陳劍橋知道如今的工作重點,是要為接下來的鄉村振興打好基礎。

「產業這塊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急功近利,你這塊適合做啥做啥,能做啥做啥,不能搞大水漫灌。我們就是把細小的事情做好,把政策落實好,把產業發展好,把幫扶做好,民心凝聚起來,應該困難不是很大。」

年輕人回來了

蔣家坪村一隅

談起蔣家坪村的變化,楊東最大的感觸就是「這個地方活起來了」。

由於搬遷力度大,這裡安置點的民眾情況多是「鰥寡孤獨」,平時村子裡人少,走動得也不多。而自從4月21日之後,楊東感覺自己「一天見到的人比過去在這裡待了三年見到的人都多」。

因為人流量急劇增加,蔣家坪村家家戶戶門前的衛生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鄉親們的精神面貌也都煥然一新起來。「因為人來了,這個地方有氛圍,大家的腦筋也都動起來了。」據楊東說,自從總書記來視察之後,村裡自主發展起來的農家樂就有6家,而之前僅有兩家,還都是辛苦動員的結果。

如今,茶山步道下的房子裡新開起一間小賣部,老闆名叫沈付榮,今年已經55歲。他發現自從4月21日之後,參觀茶山的人越來越多,村子裡卻連一個能買水的地方都沒有。於是在4月26日——總書記離開村子的第五天,他便開始進貨,在自家的宅院旁邊開了這間副食商店——除了賣水、飲料、零食之外,還有很多農產品,其中的茶葉還是他自家炒制的。有了這個營生,他便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而且很多年輕人都回來了。」這讓楊東頗為驚喜,「你這個地方有知名度了,回來做事,也就有平臺了。」

30歲的羅傑和這裡的年輕人一樣,大學畢業後便離家打工。在深圳工作的近10年時間,他一直有回家的打算,但沒找到合適的機會。而經過這次,昔日沉寂的山村在「五一」期間日均人流量突破了3000人,看到連鎮上的交警都被派到村裡指揮交通,羅傑強烈地感受到了家鄉發展變化的機會,於是決定不再離開。

他打算把當地的茶葉、絞股藍、木耳、竹筍、香菇等土特產匯集起來,在村裡建起一個農產品展銷廳,向外界推銷原汁原味的家鄉味。

如今,他的店鋪位置已選定,等待房屋外觀設計的同時,他在抖音上開設的以「老縣生態茶園」為名的帳號,粉絲已經累積了近1.5萬。他總能收到網友的留言,大部分都在向他諮詢購買農產品的事。

而當羅傑正在著手準備自己的展銷廳時,同村的羅永遠已經拿到了營業執照,在村頭開起了一家「蔣家坪村農副產品生態直營店」,並註冊了自己的茶葉商標。

羅永遠開了農副產品生態直營店

羅永遠今年29歲,一直離家在山東工作。4月27日,他回到蔣家坪在自家的農家樂裡幫忙了一個月,便決定加快自己回家的進度——回山東收拾、處理好各種事情,他回家經營起了這間直營店。

關於推廣蔣家坪自己的茶葉品牌,羅永遠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整個村乃至整個鎮、整個縣發展茶葉產業,我覺得都沒有問題,但是我覺得我們大家要凝成一股力量——不是說你賣你的茶葉,我賣我的茶葉——女媧茶、女媧毛尖、安康富硒茶、紫陽富硒茶……每個人都去註冊自己的品牌,一團糟。我覺得咱們可以用一個品牌,但是品牌大了,人就會雜,這個產品又會出問題……」

羅永遠的父親羅延會是蔣家坪村的老支書,早在2004年,為在村裡帶頭發展產業,羅延會自己出錢包下了整個茶園,經過十幾年的摸索和發展,如今這千畝茶園已成為整個村子賴以生存的寶庫。

羅永遠指著直營店裡一面空白的牆壁講著自己的構想——他打算在這裡放一面78寸的大屏幕,用來實時直播各個角度下的茶山。「就是帶你看24小時茶山的樣子:雲霧繚繞的樣子、採茶工人的樣子、不打農藥不上化肥的生態農業的樣子……你隨時想看就看,不想看,我們也就在這裡。」

他接下來的打算,是好好留在家鄉,在父親身邊「先學做人,再學做事」。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而且我覺得現在時機跟時間都很對,慢慢地跟我爸學做人、學經驗,再加上自己作為年輕人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對於家鄉的建設一定會越來越好,只能是越來越好。」

「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欄更多故事

青春綻放駱駝灣

潭頭村:這批年輕人,為我們撐住了

守護馬鞍山村的那方碧綠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責編:六一

作者/來源:中國青年雜誌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美了村莊 活了產業 富了百姓 淳了鄉風 徐州農房改善有「特點」
    過去,村民住的從磚瓦房到平房再到磚混樓房,整體布局雜亂無序,村莊環境髒亂差。 紫山村在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的同時,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了村莊,活了產業,富了百姓,淳了鄉風,村民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紫山村打造成為具有濃鬱歷史文化氣息的餐飲特色街區,兼具民宿、農耕文化、書畫收藏等文化體驗。
  • 壹度丨寧夏作家田鑫獲丁玲文學獎:我想讓村莊在紙上再活一次
    「對於一個新人而言,這無疑是莫大的鼓勵,得到消息的一瞬間,我激動得跳起來了。」 2019年10月,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評選活動在北京啟動,《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小說選刊》四家學術支持單位組織開展各門類評選工作。「畢竟丁玲文學獎是在全國範圍內評選的,沒想到有一天真的接到通知,說我的作品入選了。」田鑫回憶起當時的感受,還是很激動。
  • 西安的一處村莊,電視劇《裝臺》的熱播,也讓它徹底「火」起來了
    西安的一處村莊,電視劇《裝臺》的熱播,也讓它徹底「火」起來了。徐家莊是西安市內的一個城中村,位於城南的高新區,坐落在科技路和白沙路的交匯之處。現實的徐家莊由於面前就是一條地鐵線,出行非常方便,並且這裡距離西安的高新區並不遠,所以這裡也是成為了一個頗受年輕打工人喜愛的住處。說起來,徐家莊的面積並不大,附近的一些村莊都是比之大不少,但是這裡還是有著地鐵線的優勢,所以這裡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海南海底曾發現70餘座村莊,仍能看出活跡象
    在海南的一海底就發現了70餘座村莊,仍能看出活跡象。 神秘完整的水下村莊是否是遭受到龍王的懲罰? 之前在海南一海底發現了72座完整的水下村莊,就位於海南省瓊山市的海岸邊上,原來我們一直追尋的海下人類就離我們這樣近?跟隨研究人員一起走近這水下村莊,發現村莊各戶人家的配套設施都保存的十分完好。屋內有有桌有凳,屋外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工具,更有些家境殷實的人家,門外的石獅子依然完好無缺。
  • 飛起來的村莊
    你爺爺在沙灘上當講到關公刮骨療毒這一段,必定是站起來,清清嗓子,在沙灘上低了頭,轉一圈,然後,仰頭向天,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背誦到最後,突然就兩眼圓睜,聲音高起來了: 「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 下沙鎮:幹群協作齊搭臺 生態宜居活起來
    下沙鎮:幹群協作齊搭臺 生態宜居活起來 口播: 【同期聲 下沙鎮屯上村日常保潔「巾幗隊」:美麗村莊,愛我屯上。】
  • 土地「活」起來 農民富起來
    「活」資產帶動農業優項目面對農村土地零碎分散,集約流轉難度大的困境,潮州把發展規模化經營作為促進土地加快流轉的重要手段。其中,饒平縣以聯饒鎮為試點鎮,創新實施企業流轉農戶土地、農戶之間自發流轉土地、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土地流轉形式,把農戶零散土地集約成千畝良田,將撂荒地轉化成「活」資產。
  • 【故事】狼人村莊的惡魔!
    因為這是狼族裡活的越久越有價值的身份,所以在狼族的庇護下,我活了很久。久到身邊的狼人換了一群又一群,久到我漸漸忘記了父母的臉孔,久到我完全忘記了少年時期的事,久到狼王狼後終老,久到首領白狼王從少年長到壯年,久到我活的疲倦了。
  • 【本土】幸福綻放小村莊——方家營子
    【本土】幸福綻放小村莊——方家營子 2020-10-20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個村莊組成的首都,當地人抽菸都要躲起來,遊客卻很喜歡
    但是在亞洲,卻有著這樣一個國家,首都是由3個村莊組成,這麼多年就是沒有發展起來,堪稱亞洲最窮的首都。 在最開始的時候,杜尚別就是由當地的三個村莊合併而成,在經濟發展上面,連我國的一個縣城都比不過,而且整體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發展的速度也很緩慢。最特殊的一點在於,整個杜尚別很難看見二三十層的高層建築,大多數建築都是平房,看上去還有些破舊。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堅定文化自信,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報告中。
  • 村莊最心疼的是莊稼
    和村莊最近的是莊稼,和村莊最貼心讓村莊最心疼的是莊稼。是村莊裡的人種下了莊稼。村莊裡的人每年都熟稔地按季節播種,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條,有板有眼。村莊裡的人最牽掛的是莊稼。他們生就是莊稼的親人,村莊裡的人就叫「莊稼人」。出了村去了城市給人介紹說,俺是「莊稼人」。坐不改姓,行不改名,莊稼人沒有什麼自卑,莊稼人不低人,莊稼人的腰杆和莊稼一樣,即使經風雨也會挺著,最終會挺出他們的結果。村莊裡的人最牽掛的是莊稼。種一季莊稼比養自己的孩子還要上心,疼莊稼和疼孩子沒有什麼差別。
  • 衡水湖畔這個村莊「百鳥」驚豔!
    村口高的牌樓是以熱帶雨林中樹林的樣子建造的,「鳥鳴花香」四個字暗示著即將相遇的美麗景色,慢慢走進村子,眼前美麗的景色震撼著我的心,可以找到被生動的油畫包圍著的,幹道所有民房的牆壁上都畫滿了油畫,色彩鮮豔活潑的花鳥魚蟲,特別是衡水湖特有的300多種鳥類,鷹、白鳥、鶴、雀、眉毛、翠鳥,都畫在牆上,擴大了,所有細節的羽毛都是無可挑剔的,畫中成千上萬的鳥兒們好像活了過來
  • 讓18萬年前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
    讓18萬年前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 2020年12月15日 19:00: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新華社福州11月26日電 題:讓18萬年前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  新華社記者許雪毅  猿如何進化成人?古人類如何完成中國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幾天前,三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餘生富在「三明三元萬壽巖穴營暨三元民俗薈活動」現場,向小學生們講述「萬壽巖的故事」。
  • 讓非遺「活」起來
    這個非遺體驗活動與母親節感恩主題結合起來,讓參與者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情境中,親身體驗到蒙古族傳統飾品的製作特點。讓非遺走進人群,沾人氣,接地氣,才能讓非遺活起來,活下去。「非遺活態工坊」在這方面的創新實踐值得點讚,值得推廣。
  • 美麗的村莊浙江被遺棄的、面朝大海,卻變成了網紅村莊
    原文:浙江被遺棄的是一個美麗的村莊,面朝大海,卻是空的,幾乎成了網紅村浙江是中國的旅遊業大省,首期付款杭州也是著名的西湖,文化度假區靈隱寺,浙江在經濟方面也是中國最好的,除了杭州,浙江中還有溫州、嘉興,但是浙江的一個漁村變成了網紅。
  • 溝渠「活」起來 鄉村美起來——東石金甌村拆除17宗佔用渠道違建
    記者了解到,晉南水渠流經金甌村段約有3公裡長,其中有近1公裡流經村莊內部,其餘部分位於農田中。出於安全考慮和出行需求,多年前,該水渠流經村莊內部的部分,由明渠改為暗涵,並在溝渠上方修了路。20多年來,隨著該水渠水利灌溉用途功能逐步退化,溝渠內出現淤積,成為村中髒亂差的衛生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