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2021-02-12 秀秀書院

丁酉年癸丑月甲子日(即公元2018年2月1日)。話說十三朝古都長安,城南有一處最是風流雅致之地紫風閣,原為唐代郭子儀園林舊址,如今園林猶在,草木蔥蘢,那時人物卻「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無處可尋。可喜者此處現又有一處最是詩書蘊藉之處—秀秀書院,足供諸位雅士悠遊於紅塵之外,尋幽探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晶晶習茶

辰時。中國古典舞研習時分。

如今且說陳陳姑娘,暫別數日後終於又再回來。她回來即必是第一個到,郎中且靠後了。一時更衣畢,陳陳姑娘忽然又「失蹤」了。半日方見手執了細腰闊口的公主杯來添水,笑嘻嘻的,原來又獨個兒關在裡面練舞去了。這姑娘亦實在算得「舞痴」一個,怨不得跳得那樣好了。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先生、陳陳

一時琴琴亦到了。路秀才亦到了。且說路秀才昨兒才一露面,群裡立時有人驚嘆:秀才回來了?今兒且有歡歡美人兒專意趕來湊熱鬧:「秀才回來了是不?」路秀才仍是往日羞澀靦腆模樣,才拍他的照片居然那樣忸怩,比女孩子尤甚。先生因昨兒已講與他些許琴理,今兒索性帶著「咱倆打太極,你身體就好了。」路秀才遂亦步亦趨模仿一番,居然似模似樣的呢。「棚、捋、擠、按」之形已稍稍得了,然欲似先生之行雲流水,氣定神閒,大約仍需許多時日罷?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秀才、先生、陳陳 棚、捋、擠、按

巳時。研習瘦金書正當其時。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先生讀書

卻說先生這會子,明明該寫字的時分,猶自讀《黃帝內經》讀到手不釋卷。這一本讀一回,那一本又拿起來讀一回,倒忙得不亦樂乎的,臨寫瘦金書千字文一事且懈怠了。今兒本該寫到「年矢每催,曦暉朗曜」一處。

"年矢每催",即是時光消逝,每每地催人向老。

矢是漏矢,古代的計時工具用孔壺滴漏,《漢書》記錄:"孔壺為漏,浮箭為刻",可見此地矢應釋為浮箭。浮箭上有光陰刻度,水滴一落,刻箭就上漲,因而叫做"每催",頻繁敦促,十分形象。

"曦暉朗曜",則雲太陽之光永久明亮地彪炳在空中。曦、暉皆為日光,曦為晨曦,早晨的陽光為晨光;暉是陽光外面那層暈暈的光圈,朗是明亮,曜是彪炳。

是為釋。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秀秀老師習字

午時至申時。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晶晶習茶

卻說昨兒才來的晶晶姑娘,今兒仍以分茶之法為練,秀秀老師正襟危坐,拈香,捧盞,凝神靜慮,於如上幽微處總不免親身示範一回。教得既用心,晶晶亦學得畢恭畢敬,看她兩個,總未免叫人有感動之思。路秀才亦泡一回茶。用的是新回來那一套竹絲扣瓷杯,想來因周圍皆花顏柳態女子,他竟著實害羞的,動作都忘了幾處。因是他提出幾個問題來,秀秀老師興之所至,即請西西老師將前兒丹麥旅日茶人飛壽胡宗園所寄日本綠茶一一取出,大家看一回,秀秀老師又講一講蒸青綠茶、炒青綠茶,抹茶分別是怎樣的。路秀才於是頻頻點頭,頗見恍然大悟之態。品巖茶既畢,秀秀老師又不免引領大家讀一回茶經。書聲朗朗,引人入勝。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秀才習茶、秀秀老師品香、飛壽胡宗園所寄日本綠茶

卻說郎中今兒習琴,仍以氣息一道為要。他並不往前走,只在練習一至練習三反覆徘徊。右手隨勾隨挑,左手輕揮,且是幅度極小,倒確似先生素日所云「拉絲」狀態,他今兒才算收穫不小呢。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郎中習琴

陳陳則練習一至練習三十三練一會兒,又五首練習曲亦練一回,她如今樣樣都不錯的。尤其今兒同西西老師合奏一曲《鳳求凰》,拍子竟著實天衣無縫,兩人相視一笑,頗見知音竟得之喜。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陳陳習琴

先生同郎中於練琴間隙,又不免長桌「論道」一通。因是先生說起那日終南山道士下山來,至書院著實聽了半日琴曲,然後出言笑曰:「聽琴,倒十分利於生津的。」郎中遂滿口蘇白接上曰「神凝則氣聚,氣聚則津生。」兩人又談論一回最難達到的「杳冥狀態」:當入靜到杳冥已久時,便如天光氣候,為多層陰氣所籠罩凝結,陽氣即真精即在其中。只需久久調養,保持杳冥狀態,使自己變為恍若一個無知無識之人,到時忽然一覺而動,即會有一種恍惚不測靈動產生,杳冥下亦隨之有全新變化;然後,先天真一元陽即真精之氣即由此現出了它的最初面目。此亦如老子所說:「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此「物」,非有形有象之物,而是虛靈的一陽之氣,我們又稱其為先天元氣……他兩位滿口裡說的這些兒,猶復得一番外人不解之樂。亦真不可不謂痴人也!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先生、郎中論道

至酉時,又是每日照例的辯經會。本篇辯經會題為《黃帝內經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參與者:長安雅士薛佩生、雅女秀秀、長安西西、江蘇竇郎中、四川路秀才、長安晶晶、韓城歡歡等。

原文:

黃帝問曰:天元九窒,餘已知之,願聞氣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願聞其故,氣交有變,何以明知?

岐伯曰:昭乎哉問,明乎道矣?氣交有變,是謂天地機,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運太過,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運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運抑之。於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別,即氣交之變。變之有異,常各各不同,災有微甚者也。

帝曰:願聞氣交遇會勝抑之由,變成民病,輕重何如?

岐伯曰:勝相會,抑伏使然。是故辰戌之歲,木氣升之,主逢天柱,勝而不前;又遇庚戌,金運先天,中運勝之忽然不前,木運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生風少,肅殺於春,露霜復降,草木乃萎。民病溫疫早發,咽嗌乃幹,四肢滿,肢節皆痛;久而化鬱,即大風摧拉,折隕鳴紊。民病卒中偏痺,手足不仁。

是故巳亥之歲,君火升天,主窒天蓬,勝之不前;又厥陰未遷正,則少陰未得升天,水運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運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復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陽,而內生煩熱,心神驚悸,寒熱間作;日久成鬱,即暴熱乃至,赤風瞳翳,化疫,溫癘暖作,赤氣彰而化火疫,皆煩而燥渴,渴甚,治之以洩之可止。

是故子午之歲,太陰升天,主窒天衝,勝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運先天而至者,中木運抑之也,升天不前,即風埃四起,時舉埃昏,雨溼不化。民病風厥涎潮,偏痺不隨,脹滿;久而伏鬱,即黃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臉肢府黃疸滿閉。溼令弗布,雨化乃微。

是故醜未之年,少陽升天,主窒天蓬,勝之不前;又或遇太陰未遷正者,即少陰未升天也,水運以至者,升天不前,即寒冰反布,凜冽如冬,水復涸,冰再結,暄暖乍作,冷夏布之,寒暄不時。民病伏陽在內,煩熱生中,心神驚駭,寒熱間爭;以久成鬱,即暴熱乃生,赤風氣腫翳,化成疫癘,乃化作伏熱內煩,痺而生厥,甚則血溢。

是故寅申之年,陽明升天,主窒天英,勝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運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運抑之,升之不前。即時雨不降,西風數舉,鹹鹵燥生。民病上熱喘嗽,血溢;久而化鬱,即白埃翳霧,清生殺氣,民病脅滿,悲傷,寒鼽嚏,嗌幹,手坼皮膚燥。

是故卯酉之年,太陽升天,主窒天芮,勝之不前;又遇陽明未遷正者,即太陽未升天也,土運以至,水欲升天,土運抑之,升之不前,即溼而熱蒸,寒生兩間。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鬱,冷來客熱,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噦,熱生於內,氣痺於外,足脛酸疼,反生心悸,懊熱,暴煩而復厥。

黃帝曰:升之不前,餘已盡知其旨,願聞降之不下,可得明乎?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是之謂天地微旨,可以盡陳斯道。所謂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歲必降,降而入地,始為左間也。如此升降往來,命之六紀也。

是故醜未之歲,厥陰降地,主窒地晶,勝而不前;又或遇少陰未退位,即厥陰未降下,金運以至中,金運承之,降之未下,抑之變鬱,木欲降下,金運承之,降而不下,蒼埃遠見,白氣承之,風舉埃昏,清燥行殺,霜露復下,肅殺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鬱,即作風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動,殺霜乃下,蟄蟲未見,懼清傷藏。

是故寅申之歲,少陰降地,主窒地玄,勝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運太過,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運承之,降而不下,即彤雲才見,黑氣反生,暄暖如舒,寒常布雪,凜冽復作,天雲慘悽。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勝復熱,赤風化疫,民病面赤、心煩、頭痛、目眩也,赤氣彰而溫病欲作也。

是故卯酉之歲,太陰降地,主窒地蒼,勝之不入;又或少陽未退位者,即太陰未得降也;或木運以至,木運承之,降而不下,即黃雲見而青霞彰,鬱蒸作而大風,霧翳埃勝,折隕乃作。久而不降也,伏之化鬱,天埃黃氣,地布溼蒸。民病四肢不舉、昏眩、肢節痛、腹滿填臆。

是故辰戌之歲,少陽降地,主窒地玄,勝之不入;又或遇水運太過,先天而至也,水運承之,降而不下,即彤雲才見,黑氣反生,暄暖欲生,冷氣卒至,甚則冰雹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冰氣復熱,赤風化疫,民病面赤、心煩、頭痛、目眩也,赤氣彰而熱病欲作也。

是故巳亥之歲,陽明降地,主窒地彤,用而不入;又或遇太陽未退位,即陽明未得降;即火運以至之,火運承之不下,即天清而肅,赤氣乃彰,暄熱反作。民皆錯倦,夜臥不安,咽乾引飲,懊熱內煩,天清朝暮,暄還復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天清薄寒,遠生白氣。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兩脅作痛,滿目愴然。

是故子午之年,太陽降地,主窒地阜勝之,降而不入;又或遇土運太過,先天而至,土運承之,降而不入,即天彰黑氣,暝暗悽慘,才施黃埃而布溼,寒化令氣,蒸溼復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鬱,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陰痿少力,天布沉陰,蒸溼間作。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願聞遷正,可得明乎?

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謂遷正位,司天不得其遷正者,即前司天,以過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過有餘日也,即仍舊治天數,新司天未得遷正也。

厥陰不遷正,即風暄不時,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轉,轉筋,喜怒,小便赤。風欲令而寒由不去,溫暄不正,春正失時。

少陰不遷正,即冷氣不退,春冷後寒,暄暖不時。民病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木氣雖有餘,而位不過於君火也。

太陰不遷正,即雲雨失令,萬物枯焦,當生不發。民病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填臆不食,飧洩脅滿,四肢不舉。雨化欲令,熱猶治之,溫煦於氣,亢而不澤。

少陽不遷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榮,酷暑於秋,肅殺晚至,霜露不時。民病痎瘧,骨熱,心悸,驚駭;甚時血溢。

陽明不遷正,則暑化於前,肅殺於後,草木反榮。民病寒熱,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則喘嗽息高,悲傷不樂。熱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勁未行,肺金復病。

陽明不遷正,即冬清反寒,易令於春,殺霜在前,寒冰於後,陽光復治,凜冽不作,民病溫癘至,喉閉嗌幹,煩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猶治天氣,過失序,與民作災。

帝曰:遷正早晚,以命其旨,願聞退位,可得明哉?

岐伯曰:所謂不退者,即天數未終,即天數有餘,名曰復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

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溼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幹引飲。

 少陰不退位,即溫生春冬,蟄蟲早至,草木發生,民病膈熱,咽幹,血溢,驚駭,小便赤澀,丹瘤,瘡瘍留毒。

太陰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時,埃昏布作,溼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飲不下,洩注淋滿,足脛寒,陰痿,閉塞,失溺,小便數。

少陽不退位,即熱生於春,暑乃後化,冬溫不凍,流水不冰,蟄蟲出見,民病少氣,寒熱更作,便血,上熱,小腹堅滿,小便赤沃,甚則血溢。

陽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榮,寒熱間作。民病嘔吐,暴注,食飲不下,大便乾燥,四肢不舉,目瞑掉眩。

太陽不退位,即春寒夏作,冷雹乃降,沉陰昏翳,二之氣寒猶不去。民病痺厥,陰痿,失溺,腰膝皆痛,溫癘晚發。

帝曰:天歲早晚,餘已知之,願聞地數,可得聞乎?

岐伯曰:地下遷正、升天及退位不前之法,即地土產化,萬物失時之化也。

帝曰:餘聞天地二甲子,十幹十二支,上下經緯天地,數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

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謂雖得歲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時不節,即生大疫。注《玄珠密語》云:陽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計有太過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過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假令甲子陽年,土運太窒,如癸亥天數有餘者,年雖交得甲子,厥陰猶尚治天,地已遷正,陽明在泉,去歲少陽以作右間,即厥陰之地陽明,故不相和奉者也。癸巳相會,土運太過,虛反受木勝,故非太過也,何以言土運太過,況黃鐘不應太窒,木即勝而金還復,金既復而少陰如至,即木勝如火而金復微,如此則甲已失守,後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詳乎太乙。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應交司而治天,即下己卯未遷正,而戊寅少陽未退位者,亦甲已下有合也,即土運非太過,而木乃乘虛而勝土也,金次又行復勝之,即反邪化也。陰陽天地殊異爾,故其大小善惡,一如天地之法旨也。

假令丙寅陽年太過,如乙丑天數有餘者,雖交得丙寅,太陰尚治天也。地已遷正,厥陰司地,去歲太陽以作右間,即天太陰而地厥陰,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會,水運太虛,反受土勝,故非太過,即太簇之管,太羽不應,土勝而雨化,木復即風,此者丙辛失守其會,後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數乃太乙遊宮。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應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遷正,而庚辰太陽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運亦小虛而小勝,或有復,後三年化癘,名曰水癘,其狀如水疫。治法如前。假令庚辰陽年太過,如己卯天數有餘者,雖交得庚辰年也,陽明猶尚治天,地已遷正,太陰司地,去歲少陰以作右間,即天陽明而地太陰也,故地不奉天也。乙巳相會,金運太虛,反受火勝,故非太過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應,火勝熱化,水復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後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惡,推本年天數及太乙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應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得遷正者,即地甲午少陰未退位者,且乙良不合德也,即下乙未柔幹失剛,亦金運小虛也,有小勝或無復,且三年化癘,名曰金癘,其狀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壬午陽年太過,如辛巳天數有餘者,雖交得壬午年也,厥陰猶尚治天,地已遷正,陽明在泉,去歲丙申少陽以作右間,即天厥陰而地陽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會,木運太虛,反受金勝,故非太過也,即蕤賓之管,太角不應,金行燥勝,火化熱復,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乙。又只如壬至午,且應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遷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陽未得退位者,見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幹失賜,亦木運小虛也,有小勝小復。後三年化癘,名曰木癘,其狀如風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戊申陽年太過,如丁未天數太過者,雖交得戊申年也。太陰猶尚司天,地已遷正,厥陰在泉,去歲壬戌太陽以退位作右間,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丁癸相會,火運太虛,反受水勝,故非太過也,即夷則之管,上太徵不應,此戊癸失守其會,後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乙。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應交司治天,即下癸亥未得遷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陽未退者,見戊癸亥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幹失剛,見火運小虛,有小勝或無復也,後三年化癘,名曰火癘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洩之。

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幹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

岐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會天虛,感邪之至也。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間至,即謂天虛也,此即人氣天氣同虛也。又遇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因而三虛,神明失守。心為群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遊上丹田,在帝太一帝群泥丸宮一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不及之歲,有黑屍鬼見之,令人暴亡。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又或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陽作接間至,即謂之虛也,此即人氣虛而天氣虛也。又遇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行房,汗出於脾,因而三虛,脾神失守,脾為諫議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卻遇土不及之年,或已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陰天虛,青屍鬼見之,令人卒亡。

人久坐溼地,強力入水即傷腎,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虛,腎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卻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會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陽司天虛,有黃屍鬼至,見之令人暴亡。

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又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陰作接間至,是謂天虛也,此謂天虛人虛也。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陰司天虛也,有白屍鬼見之,令人暴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天虛而人虛也,神遊失守其位,即有五屍鬼幹人,令人暴亡也,謂之曰屍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非但屍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謂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欲知明日《詩經  小雅  車舝》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茶道美學課:《詩經  小雅  頍弁》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刺法論篇第七十二(遺篇)》

茶道美學課:《詩經  小雅  鴛鴦》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

秀秀書院2018年2月3日開課通知

相關焦點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脈解篇第四十九》
    話說先生今日將雅士生活一番「頓悟」之思公布如下:古琴:好聽;書法:好看;茶道:好美。古琴:節奏和指法;書法:結構和筆法;茶道:審美和修養;古琴:唱和彈;書法:摹和臨;茶道:禮和興。要「好美」,提高審美和修養即成必經之途徑。然則要提高審美和修養,又自以古典舞修習為首選良方。古典舞修習訓練形體,陶冶心靈之功自不必說。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茶道、古琴、香道藝術課程各各進行。如今且說弱柳扶風的陳陳姑娘,這會子又自陪了先生打太極,仍是一般地飄飄搖搖,端莊秀雅。她如今又頗似當日的壯族姑娘方方,「近水樓臺先得月」,日日不離先生左右的,於是先生的本事亦自領悟極多。比方說,她才剛彈《酒狂》之曲,竟棄了拍子,進退迴環,悠悠蕩蕩,趔趄疏狂之氣頗顯的,倒難為她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子。
  •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2)
    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將《黃帝內經。素問》與同樣是戰國時代的《周禮》相比較,有許多相同之處,足以充分證明兩書是同一時代、同一思想體系的作品;其次,《史記·扁鵲傳》中有關醫理的內容,與《黃帝內經·素問》的內容相類似,但卻樸素、原始得多,而《史記·倉公列傳》中有關醫理的內容卻比《黃帝內經·素問》有所進步,由此推斷:《黃帝內經》應當是扁鵲時代以後、倉公時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 五十營第十五》
    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今日先生門下,倒真是英才濟濟一堂的,晴晴、玲玲、江江、蘭蘭,連旁觀的靜靜亦湊在一處,大家行吟。仍是兩秒一拍的軟修法門,先生有言,若要「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儒釋道醫」諸法皆通,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不可得。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 四時氣第十九》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奉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亦工於詩,但傳世者不多。《全唐文》有《陸羽自傳》。此詩極寫陸羽之恬淡志趣和超高風標,他不希圖榮華富貴,念念不忘者,唯故鄉人,故鄉水耳。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壽夭剛柔第六》
    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小茶室裡今兒仍復鶯鶯燕燕、香風拂臉之致。原是秀秀老師正引了靜靜、佳佳、玲玲她們綠茶品鑑呢:竹葉青、碧螺春、西湖龍井,光聽這名兒,便有無數春光逼人似的,更哪堪佳人對坐,笑語盈盈,細細品賞一回呢?「茶不醉我我自醉」,真真的。一時又練一回花茶。新取的三隻「三才杯」,外面大黃地子,杯蓋上一支描金小葉紅牡丹花兒,裡頭是雪白的色兒。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 經筋第十三》
    巳時。「先生,彈一首好聽的曲子罷?」蘭蘭美人兒自裡間午休出來,猶自星眼微餳,香腮帶赤呢,往琴桌旁才一坐了,即向先生道。先生亦便應了:「拿兩本書來,江江,同你師姐一起唱罷。」本篇辯經會題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第十三》,參與者:長安雅士薛佩生、雅女秀秀、長安西西、長安江江、河南蘭蘭等。
  •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58
    《黃帝內經》系列圖文均來自網絡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01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02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03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04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05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06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07
  • 黃帝內經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茶道素日有「和靜清寂」四字宗旨,古琴亦有「和雅清淡」之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先生在此基礎上論及琴道,言古琴之按部就班四步可解為:節奏、指法、氣息、正心四種。所謂節奏,即是指對於音律的掌握,是「合拍」。《詩經豳風伐柯》中開篇有云:「伐柯伐柯,匪斧不克」,講得也正是這個概念。指法,是在技巧的層面。音律既通,則技法自通其基已築,悉心練習,自然收效。關於氣息,先生引唐代薛易簡之「音韻皆有所主」以解之。
  •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64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08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09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10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11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12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13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14黃帝內經·素問·玉版論要篇-15黃帝內經·素問·診要經終論-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 陰陽清濁第四十》
    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先生這會子陪洛洛練琴。自《長相思》起至《酒狂》。《酒狂》按30的拍子彈居然有不一樣的風情。本來先生是命洛洛陪唱《瀟湘水雲》的。洛洛說,「我特別想讓你陪我彈一下《長相思》到《酒狂》,這樣你可以帶著我。」先生那樣臉軟的人,此時只有應好之聲不在話下。洛洛行吟。一曲終了,先生問她:「怎麼樣?聽得到拍子不?」洛洛道:「聽得到。」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 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篤、篤、篤」敲門聲起,原來是丹丹姑娘。這一個年輕的人兒,雖則常為自己「是唐朝來的」而唉聲嘆氣,她卻不知自個兒的好處,正在襟懷爽朗,光風霽月。她分享了獨遊西藏的影片請西西老師一同來看,並一再感嘆其地風光之美民風之醇—她亦是極虔心的人,看著朝聖的隊伍那樣「五體投地」,所以也覺得心弦震動,不能自已。
  • 《黃帝內經 陰陽別論篇第七》
    巳時,威海跳跳姑娘繼續瀹茶茶道禮法練習,今兒她是第四個早上做這個功課,十八道禮法均已習完,後面只在熟練程度和說詞與動作的配合上下功夫即可。鹹陽燕燕姑娘在陪伴跳跳一陣之後,自去習練琴曲《長相思》。姑娘們專注的勁頭兒著實可愛又可敬。
  • 《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今日辯經會題為《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原文: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 黃帝內經 | 靈樞·五味論篇第六十三
    黃帝內經 | 靈樞·五味論篇第六十三【原文】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司天在泉氣交(一)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天虛與心虛(二十七)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卻說此時小茶室裡,除靜靜、佳佳、玲玲三位外,另有春春、郎中、大使、先生亦一同湊熱鬧去了。秀秀老師因見人多,遂笑向春春道:「待會兒你來泡茶,用大使所贈『普京專用水』,喝一道冰島古樹如何?」春春自是答應不迭。例行的茶葉品鑑課已接近尾聲,今兒所品者乃閩南烏龍代表品種:鐵觀音、黃金桂、毛蟹。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天虛與肝虛(三十)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天虛與脾胃虛(二十八)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