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乙卯月己未日(即公元2018年3月28日)。話說十三朝古都長安,城南有一處最是風流雅致之地紫薇花園,原系大唐通易坊--郭子儀園林舊址,如今園林猶在,草木蔥蘢,那時人物卻「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無處可尋。可喜者此處現又有一處最是詩書蘊藉之處—秀秀書院,足供諸位雅士悠遊於紅塵之外,尋幽探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青山相待、白雲相愛、一茅齋、綠竹有意待君來
辰時。詩詞歌賦研習時分。
「吱呀」一聲兒,秀秀老師自小茶室裡款款而出。「先生,你們今天的隊伍很龐大啊……」先生嘿嘿一笑:「我們古琴本來比你們茶課人多……..」那股子嘚瑟勁兒!這會子先生怎忘了素日奔小茶室裡「搶人」的「糗事」了?一笑。
先生撫琴。郎中、景景、江江、蘭蘭、晶晶皆行吟伴唱。從《長相思》到《鶴衝霄》、《秋風詞》一首一首唱過去,第一遍曲兒,第二遍詞兒,深婉曲折,幽情無限。
長相思,詞牌名,又名「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思仙」「越山青」等。以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為代表,正體,雙調。三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一疊韻。此詞前後段起二句俱用疊韻,如馮延巳詞之「紅滿枝,綠滿枝」、「憶歸期,數歸期」,張輯詞之「山無情,水無情」、「擬行行,重行行」皆照此填。
附詞如下:
長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長相思紅滿枝
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閒庭花影移。
憶歸期,數歸期。夢見雖多相見稀,相逢知幾時。
鶴衝霄(一名春光好)
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
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
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秋風詞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行吟:景景、蘭蘭
《長相思》自具相思難禁之意,《鶴衝霄》猶為歡快明麗的情歌,至《秋風詞》則一發轉為「悽婉動人」。
指下泠泠挑弦,口中殷殷清唱,大約最是一幅清俊畫面。所謂「十七八歲女郎,手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不是深具美感,何以為後人所傳呢?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秀秀老師:竹下烹茶
巳時。修習瘦金書正當其時。
今兒先生正慢筆細描他的瘦金書楷書千字文第四十六遍時,誰知蘭蘭姑娘來了。先生遂命她就坐於書案旁那一張玉足玉軫的「夏日」琴側,先賞一回自己合拍書寫的巧勁兒。蘭蘭應了,一面撫琴,從一徽至十三徽過去,又從十三徽至一徽回來,如此這般,來來回回。一面即看先生寫字。先生一面寫,一面口中猶自喊了拍子「一、二…….」,果然也好聽也好看,難得兩全。偏蘭蘭小丫頭促狹,「別30了,你換28試試……」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先生撫琴
先生近來總這樣「音韻皆有所主」不離口的。果然做什麼都往上面靠。習字。打拳。行吟。跳舞。凡有痴處者大約皆是如此罷?
他如今已寫至「殆辱近恥,林皋幸即」一處了。此句意為「知道有危險恥辱的事快要發生,還不如歸隱山林為好。」
殆表示將要、迫近的意思。恥辱還不一樣,內心的羞愧為恥,外來的欺凌為辱。《論語》有「恭近於禮,遠恥辱也」一句。無禮就會變寵為辱,外有辱,內必有恥,恥辱就一起發作了。感覺到勢頭不對勁,要倒黴,必須得想辦法避免啊!所以就「林皋幸即」。林是山林,皋是水邊之地。莊子說過:「山林歟!皋址歟!使我欣欣然而樂歟!」(《莊子·知北遊》)幸是慶幸、吉而免災,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林皋幸即」就是,趕快退隱山林,辭官別做了。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先生習字、晶晶撫琴
午時至申時。茶道、古琴、香道等藝術課程各各進行。
小茶室裡今兒仍復鶯鶯燕燕、香風拂臉之致。原是秀秀老師正引了靜靜、佳佳、玲玲她們綠茶品鑑呢:竹葉青、碧螺春、西湖龍井,光聽這名兒,便有無數春光逼人似的,更哪堪佳人對坐,笑語盈盈,細細品賞一回呢?「茶不醉我我自醉」,真真的。
一時又練一回花茶。新取的三隻「三才杯」,外面大黃地子,杯蓋上一支描金小葉紅牡丹花兒,裡頭是雪白的色兒。才住了琴的景景偏瞅著了:「哇,好漂亮的新杯子。」秀秀老師笑道:「倒是舊杯子呢,不過沒拿出來罷了。」
先生今兒又興出新文來,他寫了《滄海一聲笑》的弦名:「76543,54321…….」一面散音大開大闔彈著,一面這麼著唱弦。「早先時琴都這麼唱的。」簡單的幾句,卻著實有豪情滿襟之致,怨不得倒勾起江江一番興頭來,飯也顧不得吃,就在琴上「76543,54321」起來,「太好聽了。先生,你把後面的也一起教了罷。」先生笑著應了。又不免再加一句:「可以呀。不過會了還得回到練習曲上去。練習一至三十三是基礎。」江江不語點頭不在話下。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江江習琴
先生又陪郎中彈一回練習二十二,又叮嚀他幾句,又檢查一回晶晶的練習十一,又親為示範一番;又自個兒彈一回《瀟湘水雲》,如此這般,不消多提。
至酉時,又是每日照例的辯經會。本篇辯經會題為《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第六》,參與者:長安雅士薛佩生、雅女秀秀、長安西西、隴西佳佳、子長玲玲、長安靜靜、江江、景景、河南蘭蘭、江蘇竇郎中等。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蘭蘭習琴
原文:
黃帝問於少師曰:餘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
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俞,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故曰,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痺,陰陽俱病名曰風痺。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裡,其形不久。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聞形氣之病先後,外內之應奈何?伯高答曰: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髒,乃病髒,寒傷形,乃應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
黃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遠近,以此衰之。久痺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黃帝曰:外內之病,難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髒者,刺之半其日。髒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內難易之應也。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形充而大肉胭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生死。
黃帝曰:餘聞壽夭,無以度之。伯高答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
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黃帝曰:餘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伯高答曰:有刺營者,有刺衛者,有刺寒痺之留經者。
黃帝曰:刺三變者奈何?伯高答曰: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痺者內熱。
黃帝曰:營衛寒痺之為病奈何?伯高答曰: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黃帝曰:刺寒痺內熱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黃帝曰:藥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嚼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置酒馬矢熅中,封塗封,勿使洩。五日五夜,出綿絮曝幹之,幹復潰,以盡其汁。每漬必晬其日,乃出幹。幹,並用滓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痺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內中,無見風。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景景習琴
欲知明日《詩經 小雅 漸漸之石》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書院茶】50個古代經典詞牌名的由來
自然之味 古韻流香---冰島古樹品鑑會
無法安生又無處安放的青春——雅士生活錄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