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至13世紀拜佔庭軍隊逐漸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2021-02-13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問丨最近看了一些中世紀歷史,感覺拜佔庭軍隊無論在軍制還是養兵能力上,相對於其對手土耳其人和西歐封建王國都佔有優勢。

相反,其對手中的塞爾柱土耳其人一開始羽翼未豐,而西歐長期處於分裂,實力上應該都難以威脅帝國。但歷史上,拜佔庭軍隊先敗於土耳其,又被十字軍攻陷首都。軍隊完全無力保衛帝國,令人大跌眼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0世紀時的拜佔庭帝國版圖


拜佔庭軍隊在10世紀時實際上並未衰退,反而先後出現了3位「士兵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約翰·齊米斯澤斯和巴西爾二世。

在他們的統治時期,拜佔庭軍隊的職業化程度和進攻能力都顯著增強。也是在這個時代,還產生了利奧六世書寫的《論戰術》和尼基弗魯斯二世的《前哨襲擾》。這兩本軍事著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因此,10世紀反而是拜佔庭軍事的興盛時代。

到巴希爾二世為止 拜佔庭的軍隊尚有比較不錯的戰鬥力


拜佔庭軍隊真正的衰落期,應該從1025年巴西爾二世逝世開始算起。到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已經基本定型。這種衰落主要是自己作死的結果。

導致拜佔庭軍隊直接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內部政治的動蕩和缺乏有能力的繼承者。馬其頓王朝末期皇位更替頻繁,當王朝於1056年終結後,帝國又陷入內戰之中。從1025年到1071年曼茲克爾特戰役的46年內,拜佔庭帝國共經歷了12位統治短暫的皇帝。頻繁的皇位更替本就極大影響了帝國政治的穩定性。

衰退期的拜佔庭 還能自己供養不錯的騎兵


短命皇帝們不僅把金錢浪費在建築和饋贈上,對政府事務也缺乏管理能力。這就使他們註定無法維持拜佔庭「黃金時代」的徵服成果。比如,統治時間較長的君士坦丁九世(1042-1055年在位)不僅向前任皇帝們一樣大肆揮霍財富,還以發行不足值金幣的手段導致貨幣貶值。更重要的是,過於迷信僱傭兵的君士坦丁九世為了節省開支,解散了亞美尼亞軍區的5萬駐軍。這極大地削弱了東部邊境的防禦,導致邊境門戶大開,為日後塞爾柱突厥人在小亞細亞的擴張埋下伏筆。

1071年曼茲克爾特戰役失敗,導致拜佔庭在1100年時幾乎失去了整個小亞細亞,也導致其衰敗無法逆轉。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時期為了扭轉局勢、向西歐求援,由此引發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徵。由於喪失小亞細亞的兵源地,帝國為維持防禦只能更加依賴塞爾柱人、諾曼人等外族傭兵。

曼奇刻爾特之後 拜佔庭開始損失很多土地


大約在1100年左右,此前拜佔庭所有的古代軍區和軍團都被外敵擊敗。這時的軍區制已經失去作用,只能依靠由「普洛尼亞制」所招募的少量精銳部隊和外族傭兵作戰。但這些軍隊不足以解決拜佔庭多面受敵的困境。而僱傭兵反覆無常、利益至上的習慣,更是一把傷人於無形的雙刃劍。雖然皇帝可以帶著精銳部隊來回馳援,但他無法維持對佔領區的統治,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東西邊境的防禦問題。

所以,到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前夕,拜佔庭已經失去了對歐洲和亞洲大多數邊境地區的控制(下圖為1180年時的拜佔庭帝國)。

1180年的拜佔庭帝國已經不可避免的進入下降通道


此消彼長之下,拜佔庭當然無法對處在上升期的塞爾柱突厥人和西歐十字軍。前者成為拜佔庭最大的威脅,而幫助拜佔庭收復安納託利亞沿海地區的十字軍也令拜佔庭皇帝心生忌憚。另外,曾經被巴西爾二世徵服的保加利亞人也死灰復燃,在1185年重新建立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終結了拜佔庭在巴爾幹半島的霸權。

軍事失敗進而導致領土喪失、國際影響力下降和收入減少。領土減少又導致收入和人口減少,使帝國無法招募足夠的兵源保衛領土,只能依賴少量傭兵作戰。但軍隊質量的下降和數量不足,又導致帝國繼續戰敗。基本上就是陷入了「戰敗——丟地——沒錢——沒兵」的惡性循環。

噁心循環中的拜佔庭軍隊 自然也是越來越弱


總之,拜佔庭在11-13世紀的軍事上衰落,是由於國家缺乏經濟力量、人力資源和戰略戰術錯誤所導致的。另外,就是一些統治者的個人失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巴西爾二世對繼承人的漠不關心,君士坦丁九世解散亞美尼亞軍區的行為都非常愚蠢。伊薩克一世的膽小怕事和杜卡斯家族對羅曼努斯四世皇帝的背叛等關鍵因素,也對拜佔庭軍事的衰敗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拜佔庭失去了安納託利亞、也失去了再度崛起興盛的希望。

曼茲克爾特:拜佔庭的帝國末日


相關焦點

  • 萬國傭兵團:13-15世紀的末代拜佔庭軍隊
    早在6世紀的查士丁尼統治時期,拜佔庭軍隊中就有數量眾多的蠻族部隊。名將貝利撒留麾下的精銳騎兵則由匈人、赫茹利人、哥特人和倫巴第人組成。10世紀末的拜佔庭內戰期間,有賴於6000名羅斯傭兵的支持,巴西爾二世才得以平定巴爾達斯?福卡斯的叛亂。為他的對外擴張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 千年拜佔庭的隕落:歷經兩大黃金王朝,失去軍事保障後走向衰落
    在公元3世紀後期,皇帝戴克里先無奈地選擇了四帝共治理體制之後,此時的羅馬帝國分裂趨勢,已經有了萌芽跡象。戴克里先去世之後,皇帝和奧古斯都之間的關係,開始走向破碎,雖然勉強能夠共同存在,但是這已經不是維持帝國平穩統治的方式裡。
  • 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識梳理
    將行省改為軍區,把自由民編入軍隊,軍事將領成為地方行政長官。7.十字軍東徵時間、背景、結果、影響分別是什麼?時間:1095-1291(11世紀末-13世紀末)背景: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財政枯竭,拜佔庭皇帝求助於西歐封建主的軍事援助。結果:西歐:十字軍東徵最終失敗。拜佔庭帝國:受到嚴重危害。
  • 為什麼歷史上拜佔庭帝國老是內亂?
    除了5-6世紀的短暫安逸,之後的近千年裡,內戰都是拜佔庭歷史發展的主旋律。更為有趣的現象是,拜佔庭內戰的頻率往往隨著外戰的出現而呈現升高跡象。也就是內患越厲害,內鬥也就越頻繁。這樣的奇怪事情,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拜佔庭帝國的內亂傳統,是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就留下的政治基因遺傳。
  • 欲攬西天月,先過萬重關:強盛的拜佔庭帝國數次徘徊於滅亡的邊緣
    前言9至10世紀的拜佔庭帝國大部分時期都處於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之下,此時的拜佔庭帝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封建化特色,不論是從經濟基礎還是政治體制上都充分體現出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特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帝國在新的體制中不斷發展,出現公元9至10世紀的強盛局面,這種強盛從拜佔庭擊退多次外族入侵中可以明顯看出來。
  • 在10世紀上半葉,拜佔庭與基輔羅斯之間的關係慢慢走向成熟
    但他們對於拜佔庭人來說是羅斯人(Rus或者Rhos),這次劫掠標誌著一支未來強大勢力的首次出現,這就是俄國。到那時,這股力量還在胚胎之中。在這些強盜背後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稱為國家的東西。他們的起源很複雜。經過數個世紀,斯拉夫民族已經擴散到通往黑海的河谷地區的上遊。到8世紀,他們的人口已經足夠使基輔附近的山區成為人口稠密的聚居地了。
  • 世界史之中世紀2: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拜佔庭帝國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
  • 拜佔庭帝國的時代終結者:腹背受敵與致命一擊碰撞的爆炸火花
    巴西亞二世當然在帝國勢力不斷上漲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周邊政權局勢也是在不斷變化當中的,有的政權在逐漸走向衰落,比如阿拉伯帝國在長期與拜佔庭帝國的交戰中不斷爆發統治危機,北方保加利亞王國也在拜佔庭帝國的反擊下滅亡
  • 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課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識與能力1.知道拜佔庭帝國的地理範圍。2.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
  • 拜佔庭帝國為何突然衰落?一場瘟疫死了近600萬人,國力迅速衰落
    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佔廷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佔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
  • 約翰五世統治,拜佔庭帝國五十餘年,君士坦丁堡就已經衰落
    如果君士坦丁堡在1370年毀滅,而不是苟延殘喘至1453年的話,那麼歐洲歷史就可能會有兩種變化。首先,在人們發現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前,君士坦丁堡就已經衰落。那麼歐洲就不會再將君士坦丁堡當作去東方的中轉站,而熱那亞和威尼斯的商業資源就可能會枯竭。
  • 真題預測:論述羅馬文明衰落的原因
    羅馬文明衰落的原因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滅亡,標誌西歐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終結;東羅馬帝國艱難地步入中世紀封建社會,轉型成為另一種拜佔庭文明
  • 興亡盛衰輪換間:歷史車輪滾滾而前,拜佔庭保加利亞「盛衰互換」
    而到了公元10世紀西蒙大公統治時期,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真正迎來了發展歷史進程中的絕對強盛局面。西蒙不僅打敗了拜佔庭帝國,令其稱臣納貢,而且也同時打敗了佩徹涅格人、阿瓦爾人的外族的進攻。不過正處於鼎盛時期的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盛極而衰,由於國內矛盾的激化,特別是波高美爾派運動的興起使得後西蒙時代的保加利亞王國充滿了統治危機。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帖木兒去世和奧斯曼帝國再度興起後,拜佔庭滅亡的時機終於來臨。為什麼這個存在了一千年以上的拜佔庭帝國會在1453年覆滅呢?這時它面臨的敵人太強大了,佩利奧洛格斯王朝根本沒有力量抵禦這一強大敵人的進攻,這當然是它滅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說,奧斯曼軍隊人數眾多,拜佔庭根本沒有那麼多軍隊,在君士坦丁堡保衛戰中,拜佔庭守軍只有奧斯曼軍隊的二十分之一。
  • 身無長物的奧斯曼,擊落了綿延千年的拜佔庭
    但是隨著奧斯曼人在首領奧斯曼的帶領下逐漸佔領了拜佔庭帝國在小亞細亞地區的重要城市尼西亞,這支從伊朗高原在蒙古軍隊入侵下被迫遷移過來的突厥部落逐漸在小亞細亞地區站穩了腳跟,對於羅姆蘇丹國的依賴性在大大減弱。
  • 羅馬帝國分裂後,拜佔庭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因為鼠疫?
    為了擴大羅馬在東方的影響力,君士坦丁急需在東方的拜佔庭地區選擇一個城市作為帝國的新首都。 公元330年,為了從地域上更便於統治,同時從政治上擺脫掉羅馬傳統勢力的牽制,君士坦丁決定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城遠遷至拜佔庭(後來的君士坦丁堡)。
  • 厲以寧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帖木兒去世和奧斯曼帝國再度興起後,拜佔庭滅亡的時機終於來臨。為什麼這個存在了一千年以上的拜佔庭帝國會在1453年覆滅呢?這時它面臨的敵人太強大了,佩利奧洛格斯王朝根本沒有力量抵禦這一強大敵人的進攻,這當然是它滅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說,奧斯曼軍隊人數眾多,拜佔庭根本沒有那麼多軍隊,在君士坦丁堡保衛戰中,拜佔庭守軍只有奧斯曼軍隊的二十分之一。
  • 歷史解密:十字軍騎士和拜佔庭重騎兵的最後輝煌,到底經歷了什麼
    更為不幸的是,在之後走馬燈般更換的皇帝中,統治者們繼續推行類似的削弱軍隊的政策。被破壞的軍役地產中,最重要的就是騎兵地產。因此各軍區的本土騎兵逐步衰落了,又進一步造成了最精銳的皇家衛隊騎兵的削弱—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本來就是從各軍區中產生的。這支軍隊很快就證明自己不能像過去那樣得心應手地解決邊界問題,因此大規模僱傭各種五花八門的僱傭軍就成為必然。
  • 一部書了解千年帝國拜佔庭
    古代世界開始的海外商業傳統有助於4世紀前後東地中海貿易活動的發展,特別是東西方貿易商道的開通使該地區佔有舉世無雙的貿易優勢。這一制度適合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為緩解危機形勢,穩定局勢,加強國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拜佔庭帝國國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拜佔庭軍隊以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為基地,不斷對外擴張。在馬其頓王朝統治時期,拜佔庭帝國勢力達到鼎盛,瓦西裡二世發動的一系列成功的對外戰爭成為拜佔庭國家強盛的外在標誌。
  • 前三次十字軍東徵對拜佔庭的影響探析
    關於十字軍東徵的影響,學術界從總體上進行論述的較多,但很少專門分析十字軍東徵對拜佔庭的影響。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和威尼斯人攻佔君士坦丁堡,佔領拜佔庭大部分領土,拜佔庭人雖然在1261年復國,但是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強盛,從此陷入長期衰落,直到1453年滅亡。長期以來,學術界試圖探究出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而要弄清這一問題,就有必要分析第四次十字軍東徵之前的三次東徵對拜佔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