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赤裸裸的試探

2020-12-18 文史不假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佳男主角,劉備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甚至於,在他臨終之際還要上演一出重頭戲,試探諸葛亮的忠誠度。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啥意思?就是說,我快完了,你諸葛亮的才能強出曹丕十倍,如果我兒子劉禪能輔佐,就請竭力輔佐;如果劉禪太不成器,就請取而代之。你信嗎?

有人說,劉備頗有古賢之風和堯舜之德,有意禪位於諸葛亮成為蜀漢之主。其實,這完全就是在試探,如果諸葛亮回答「多謝陛下知遇之恩,亮定然將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定然恢復漢室的一統」。那麼,他定然活不到234年,因為他很可能會血濺當場,早於劉備而亡。

接下來,我們一起還原那段歷史,了解劉備為何要在臨終之際試探諸葛亮?

實話實話,劉備憑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的廣告詞出道,除了騙得關羽和張飛追隨外,仕途混得一塌糊塗。他曾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等人,年屆五十歲依然無兵無地。

得益於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擊退曹操後,劉備開始「強借荊州」,總算有了一處容身之所。從此開始,他終於時來運轉,人生軌跡直線上升,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業。

利用齷齪手段擊敗劉璋後,劉備奪取了益州之地,成為了新的蜀主。之後,又奪下了另一片富庶之地漢中,實力達到了最鼎盛的狀態。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群臣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事將軍臣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拜了漢中王之後,劉備自信心爆棚,希望在西線戰場與曹操尋機決戰。為了減輕漢中方面的壓力,劉備下令由關羽從荊州興兵北伐,以迫使曹操分兵救援。

結果,雖然關羽在襄樊之戰的前期進展順利,又是敗曹仁,又是捉于禁,甚至還刀斬了龐德,通過「水淹七軍」的壯舉威震華夏。但是,孫權卻在此時斷其後路,通過「白衣渡江」而一舉攻佔了荊州,使得關羽處於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不得以,關羽只得敗走麥城,結果被東吳活捉後處斬,三國第一名將也就此殞命。

消息傳回到益州,蜀漢上下瞬間沸騰。劉備決心以此為藉口興兵伐吳,並下令駐紮閬中的張飛率軍作為先鋒部隊。結果,張飛竟然在出徵前被部下殺死了,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悲憤之下,劉備繼續發起了夷陵之戰,結果卻被東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將領陸遜擊敗了。而且,他敗得乾脆徹底,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量部隊逃回到了白帝城。

經此一敗,劉備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當消耗殆盡。關羽死了,張飛死了,荊州丟了,數十萬軍隊沒了,劉備自己也行將就木。當時,蜀漢內部已經人人自危,生怕曹魏和東吳會乘機來犯。

在此背景下,劉備於彌留之際還要試探諸葛亮,故而才會有此一問。諸葛亮何其聰明,當然不會信以為真,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試問,你辛勞一生建立的基業,怎會託付於他人之手?劉備此舉,完全就是一個陰謀罷了。

歡迎您點擊關注@文史不假,我們一起學習歷史。

相關焦點

  • 劉備託孤對諸葛亮說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夷陵之敗以後,劉備身體每況愈下,最後不得不託孤給諸葛亮,希望他能輔佐劉禪。在劉備託孤時,曾經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現在網上一些人認為這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回答不妥,那麼就會把諸葛亮殺了。這種說法顯然有些想當然了。
  • 劉備託孤的八個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真正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常璩《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志》對此事件也有記載,但是時間上的逐月記錄還要更加明晰:三年春正月,召丞相亮於成都,詔亮省疾於永安。二月,亮至永安,先主謂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
  • 永安託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便自取」,話裡啥意思?
    永安託孤是劉備時代的最後一件大事。當時,劉備已經病入膏肓,就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城,把軍國大事都託付給了諸葛亮。最後還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如其不才,君便自取」,這話的前半句是說如果劉禪整不成的話,那麼「君便自取」。
  • 細思極恐的白帝城託孤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定下了政治遺囑,給後主劉禪拋下元氣大傷、疲弱不堪的蜀漢爛攤子,帶著未竟之志溘然長逝。在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劉備主動對總攬朝政的諸葛亮許下「君可自取」的政治諾言,出人意料,匪夷所思。歷
  • 白帝城託孤看似君臣相契,實則綁架人心
    夷陵之戰中,劉備將自己多年積攢的家底幾乎賠了個精光,估計是無顏再見益州父老鄉親,直接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人在心理狀態極差的情況下,小毛病會變成大毛病,心病也會要了性命。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感覺自己不太行了,於是緊急召喚諸葛亮前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事件。
  •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一場陰謀?
    劉備因伐吳失敗,加上戰陣疲勞,於223年6月10日(蜀漢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距今已1792年)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北)。正史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的描寫太過簡略了。詳細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當年還有沒有其他人在場呢?
  • 劉備白帝城託孤實際是一場陰謀
    正史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的描寫太過簡略了。詳細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以在場者的不同視角出發,白帝城託孤又是怎麼樣的一個重大事件呢?  為什麼選擇諸葛亮? 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據點。難得的是有一群忠實的人才始終聚集在他的周圍。這群人包括關羽、張飛、簡雍、糜竺、糜芳、趙雲等人。
  • 職場人心:劉備白帝城託孤暗藏殺機,諸葛亮一念之差可能身首異處
    職場人心:劉備白帝城託孤暗藏殺機,諸葛亮一念之差可能身首異處 諸葛亮被劉備白帝城託孤,一念之差可能身首異處 看完老陳的悲劇,我們再說說一個著名的歷史典故-白帝城託孤。 說劉備東徵失敗,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兵敗引軍至白帝城,在一病不起之際,臥榻前召來軍師諸葛亮,目的大家都知道,準備託付自己的兒子。
  • 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遺言真意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蜀書五》蜀先主白帝託孤,諸葛亮鞠躬盡瘁。百世流芳,千古佳話。只要是在中國文化浸淫下長大的人,無論是否對三國史感興趣、都聽過「白帝託孤」的故事。千百年來,劉備的遺言,一直被認為是「讓諸葛亮取代劉禪」的最高指示。仔細閱讀《三國志》前後文,聯繫多方材料及不同傳主的列傳,可知其情悖謬。劉備遺言的本意,是「劉禪若不賢,則讓諸葛亮在劉備諸子中,選最賢能的繼位。」君可自取。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究竟是試探還是真心託付?
    夷陵之戰後,劉備逃到永安,從此就停下來不走了,也沒有回成都。後來覺得身體撐不住了,於是就召諸葛亮來到永安交代後事,這就是著名的永安託孤。這件事,被許多人大書特書,認為是千古以來君臣相處的模範。但也有觀點認為,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其實是試探諸葛亮,而不是真心託付。
  • 在劉備心目中,諸葛亮到底是何地位?臨終託孤,一語道破真相
    劉備能夠成功,得益於其堅忍不拔的性格、能屈能伸的氣度、百折不撓的精神。但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他得到了諸葛亮這位超級強人的輔佐。劉備「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以結果為導向,可以說諸葛亮的出現,是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機,對劉備的事業具有絕對的裡程碑意義。
  • 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一段話真相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一事,《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樣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
  • 被影視劇帶歪了,劉備託孤壓根沒讓諸葛取而代之,而是另一個完全不...
    曹丕知曉劉備作為之後,笑稱劉備不過如此,與自己也沒什麼區別。不過以劉備的角度來看,劉備是不得不稱帝。要是只有曹丕稱帝,曹氏就成了新朝正統,劉備才屬於「亂臣賊子」。但劉備以漢室之名稱帝,那麼世人還是認可劉備是正統位置。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劉備都不得不稱帝。然而稱帝沒多久,慘敗於東吳手中之後,劉備就在白帝城因病去世。去世之前,劉備找來諸葛託孤。
  • 劉備臨終前讓諸葛亮取而代之,諸葛亮如果答應會怎樣?
    夷陵之戰的失敗,不僅給蜀漢帶來嚴重的傷亡,而且對劉備身心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結果沒多久劉備就駕崩了。劉備駕崩後,其子劉禪登基為帝,諸葛亮為託孤輔政大臣。諸葛亮和劉禪雖然是弱主強臣,但好在諸葛亮對蜀漢忠心耿耿、沒有二心,所以也得以相安無事。重要的是諸葛亮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結果由於過度的操勞,就積勞成疾因病去世了。
  • 讀史劉備託孤是一場陰謀?
    劉備因伐吳失敗,加上戰陣疲勞,於223年6月10日(蜀漢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距今已1792年)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北)。劉備託孤諸葛亮其實是一場陰謀?正史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的描寫太過簡略了。詳細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當年還有沒有其他人在場呢?
  • 劉備之死真相大白: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於是,後世對劉備之死的認知是:死於白帝城,但不知怎麼死的。然而,三國後千年,鄯善出土的一本古書足以重塑人們的認知。考古學者在新疆鄯善發現了迄今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新疆乾燥的氣候得以保存千年。從劉備之死因,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劉備死前的日子,到底經歷了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大家通常的認知是:劉備在夷陵打了敗仗,旋即退往白帝城,接著自己不行了,丞相諸葛亮從成都趕來,劉備託孤,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如其才,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後就離世了。這一認知,絕大多數拜羅貫中先生之筆,有其歷史依據,但又和歷史真相有很大不同。
  • 劉備託孤,究竟是真心相付,還是要給諸葛亮帶上緊箍咒?
    錦書雁字說歷史,茶餘飯後講故事。【《三國志-諸葛亮傳》記: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 劉備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於是,後世對劉備之死的認知是:死於白帝城,但不知怎麼死的。然而,三國後千年,鄯善出土的一本古書足以重塑人們的認知。考古學者在新疆鄯善發現了迄今最早的裴注三國志抄本,因新疆乾燥的氣候得以保存千年。從劉備之死因,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劉備死前的日子,到底經歷了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大家通常的認知是:劉備在夷陵打了敗仗,旋即退往白帝城,接著自己不行了,丞相諸葛亮從成都趕來,劉備託孤,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如其才,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後就離世了。這一認知,絕大多數拜羅貫中先生之筆,有其歷史依據,但又和歷史真相有很大不同。
  •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清查他的家產,查完後怒摔酒杯,說出七個字
    或許就是因為童年生活的經歷,讓阿鬥變得深沉內斂,他的心思,甚至連劉備都看不透,所以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曾刻意試探,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未能探出深淺。 因此劉備「託孤」給諸葛亮,他說: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