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佳男主角,劉備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甚至於,在他臨終之際還要上演一出重頭戲,試探諸葛亮的忠誠度。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啥意思?就是說,我快完了,你諸葛亮的才能強出曹丕十倍,如果我兒子劉禪能輔佐,就請竭力輔佐;如果劉禪太不成器,就請取而代之。你信嗎?
有人說,劉備頗有古賢之風和堯舜之德,有意禪位於諸葛亮成為蜀漢之主。其實,這完全就是在試探,如果諸葛亮回答「多謝陛下知遇之恩,亮定然將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定然恢復漢室的一統」。那麼,他定然活不到234年,因為他很可能會血濺當場,早於劉備而亡。
接下來,我們一起還原那段歷史,了解劉備為何要在臨終之際試探諸葛亮?
實話實話,劉備憑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的廣告詞出道,除了騙得關羽和張飛追隨外,仕途混得一塌糊塗。他曾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等人,年屆五十歲依然無兵無地。
得益於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擊退曹操後,劉備開始「強借荊州」,總算有了一處容身之所。從此開始,他終於時來運轉,人生軌跡直線上升,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業。
利用齷齪手段擊敗劉璋後,劉備奪取了益州之地,成為了新的蜀主。之後,又奪下了另一片富庶之地漢中,實力達到了最鼎盛的狀態。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群臣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事將軍臣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拜了漢中王之後,劉備自信心爆棚,希望在西線戰場與曹操尋機決戰。為了減輕漢中方面的壓力,劉備下令由關羽從荊州興兵北伐,以迫使曹操分兵救援。
結果,雖然關羽在襄樊之戰的前期進展順利,又是敗曹仁,又是捉于禁,甚至還刀斬了龐德,通過「水淹七軍」的壯舉威震華夏。但是,孫權卻在此時斷其後路,通過「白衣渡江」而一舉攻佔了荊州,使得關羽處於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不得以,關羽只得敗走麥城,結果被東吳活捉後處斬,三國第一名將也就此殞命。
消息傳回到益州,蜀漢上下瞬間沸騰。劉備決心以此為藉口興兵伐吳,並下令駐紮閬中的張飛率軍作為先鋒部隊。結果,張飛竟然在出徵前被部下殺死了,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悲憤之下,劉備繼續發起了夷陵之戰,結果卻被東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將領陸遜擊敗了。而且,他敗得乾脆徹底,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量部隊逃回到了白帝城。
經此一敗,劉備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當消耗殆盡。關羽死了,張飛死了,荊州丟了,數十萬軍隊沒了,劉備自己也行將就木。當時,蜀漢內部已經人人自危,生怕曹魏和東吳會乘機來犯。
在此背景下,劉備於彌留之際還要試探諸葛亮,故而才會有此一問。諸葛亮何其聰明,當然不會信以為真,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試問,你辛勞一生建立的基業,怎會託付於他人之手?劉備此舉,完全就是一個陰謀罷了。
歡迎您點擊關注@文史不假,我們一起學習歷史。